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北平 彭春瑞 +3 位作者 李桂勇 廖军铖 邱才飞 陈春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小苗移栽,可以促进分蘖,特别是前期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前、中期的干物质产量和叶面积系数,但存在无效分蘖多,后期群体质量差的不足;采用旱育小苗... 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小苗移栽,可以促进分蘖,特别是前期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前、中期的干物质产量和叶面积系数,但存在无效分蘖多,后期群体质量差的不足;采用旱育小苗移栽的种植方式时应适当稀植,适宜的栽插密度为10~11万主茎苗/hm2;高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栽培上应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后期防止早衰和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秧方式 栽插密度 赣亚一号品种 产量形成 水稻 亚种间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圩区提高粮食作物综合生产力的探索
2
作者 彭水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78-283,共6页
鄱阳湖湖区索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畜禽出口的基地,水产丰富,有不少名、特、优、稀品种.为了克服存在的粮食"卖难"和压价现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采取果断正确的战略对策,积极稳妥... 鄱阳湖湖区索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畜禽出口的基地,水产丰富,有不少名、特、优、稀品种.为了克服存在的粮食"卖难"和压价现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采取果断正确的战略对策,积极稳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一方面调减早稻面积,稳定晚稻面积,扩大旱粮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牧业和渔业,促进农、牧、渔紧密结合,走种,加,养的道路,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把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增产、增值、增收的目标.圩区是湖区系沿河湖滩地,经人工筑堤挡水围垦而成,地势低洼,洪涝渍害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改善生产环境,运用配套的先进技术,在治水、改土、育种等方面下功夫,以保证实现粮食作物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区 粮食 综合生产力 “三高”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