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新品种简介
1
作者 鲍正光 《农家科技》 2001年第5期27-28,共2页
同是种菇,品种不同,效益大不一样。在常规食用菌品种市场疲软的今天,要取得食用菌生产的高效益,必须走反季节生产的道路和发展珍稀菇品栽培。
关键词 新品种 食用菌生产 品种介绍 生长发育 出菇 子实体 菌丝体 市场疲软 反季节栽培 生产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代料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
作者 鲍正光 鲍晓天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蛹虫草 药用真菌 代料栽培 高产栽培 菌种培育 园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舌菌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鲍正光 《农技服务》 2003年第12期31-32,共2页
牛舌菌又名牛排菌、肝脏菌,是一种名贵的美味食用菌。该菇子实体具有肥厚、软而多汁、久煮不烂、质地细嫩的特点,且有胶质感,食之有独特的清香味,深受消费者青睐。 (一)生育条件 1、温度 菌丝体在8~32℃之间均可生长,以24~27℃最为适... 牛舌菌又名牛排菌、肝脏菌,是一种名贵的美味食用菌。该菇子实体具有肥厚、软而多汁、久煮不烂、质地细嫩的特点,且有胶质感,食之有独特的清香味,深受消费者青睐。 (一)生育条件 1、温度 菌丝体在8~32℃之间均可生长,以24~27℃最为适宜。出菇温度18~30℃,最适20~24℃。 2、湿度 基质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舌菌 高产栽培 生育条件 菌种制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舌菌的高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鲍正光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4年第2期21-21,共1页
牛舌菌又名牛排菌、肝脏菌,是一种名贵的美味食用菌。该菇子实体具有肥厚、软而多汁,久煮不烂、质地细嫩的特点,且有胶质感,食之有独特的清香味, (一)生育条件1、温度菌丝体在8~32℃之间均可生长,以24~27℃最为适宜。出菇温度18~30℃... 牛舌菌又名牛排菌、肝脏菌,是一种名贵的美味食用菌。该菇子实体具有肥厚、软而多汁,久煮不烂、质地细嫩的特点,且有胶质感,食之有独特的清香味, (一)生育条件1、温度菌丝体在8~32℃之间均可生长,以24~27℃最为适宜。出菇温度18~30℃,最适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牛舌菌 食用菌 牛排菌 子实体 菌丝体 温度 出菇 常压灭菌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高1号金针菇及其栽培 被引量:1
5
作者 鲍晓天 《农技服务》 2001年第2期25-25,共1页
金高1号(见中心彩页)是通过单孢子诱变选育而成的一个高温型金针菇品种。通过2年来在全国各地多点试验推广表明。该品种遗传基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由于能在高温期(20~32℃)出菇,从而结束了金针菇只能在低温期栽培的历史,为广大菇农刨... 金高1号(见中心彩页)是通过单孢子诱变选育而成的一个高温型金针菇品种。通过2年来在全国各地多点试验推广表明。该品种遗传基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由于能在高温期(20~32℃)出菇,从而结束了金针菇只能在低温期栽培的历史,为广大菇农刨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基本特征特性 1、形态特征 菌丝洁白、粗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高1号金针菇 栽培技术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要点
6
作者 鲍晓天 《农技服务》 1998年第8期21-23,共3页
金针菇是一种以形态美观、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的食用菌。根据金针菇的生长所需条件、栽培操作程序,合理安排厂房进行集约化栽培,使栽培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方式不仅具有生产量大、出菇整齐、省工省本等特点。
关键词 金针菇 工厂化生产 栽培技术 厂房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薪菇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鲍震光 《农村百事通》 2001年第1期28-,共1页
茶薪菇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可获取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茶薪菇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1.菌袋成品率低目前茶薪菇制袋成品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仅60%~65%,有的菇农甚至... 茶薪菇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可获取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茶薪菇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1.菌袋成品率低目前茶薪菇制袋成品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仅60%~65%,有的菇农甚至成批报废。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菌株自身的抗逆能力弱例如,我部栽培场1997年用13个品种进行评比,有的菌株(湖研8号)制袋成品率高达97%,有的菌株(中华3号)制袋成品率仅39%。因此,一定要挑选菌丝健壮、生长快、抗杂抗逆能力强、高产的菌株用于生产。   ②环境条件差高温、高湿、生产场所不卫生,周围环境杂菌基数大,是影响制袋成品率的重要因素。培养室要保持清洁干燥,每次使用前彻底消毒,温度控制在20~24℃;冷却室和接种室应每天打扫卫生,5天消毒一次;接种要及时,夏季宜在清早进行,避开高温时接种。   ③菌种带菌杂菌发生集中且种类单一时,通常是由于菌种带菌所致。防治方法:主要是制作各级菌种时都要用牛皮纸包棉塞,且要常检查,发现有杂菌污染及生长不良者,要及时剔除。尤其是在菌丝盖面前要多查几次。   ④培养基含氮量偏高茶薪菇为中偏高温型菇,控制培养基中含氮量特别重要。有的生产者误认为含氮量越高产量就越高,氮源加得过多,结果成品率大受影响,得不偿失。培养基中麸皮(或麸皮+玉米粉)含量以20%为宜。   2.出菇迟通常茶薪菇营养生长完成后立即或数天就可转入生殖生长,但生产中也发生过20多天甚至1个多月后才开始出现原基的情况。培养基中含氮量偏高是茶薪菇生殖生长延迟的主要原因。实践表明,培养基中麸皮30%+玉米粉5%时,比麸皮15%+玉米粉5%的茶薪菇生殖生长要延迟1个月以上。因此,培养基中麸皮含量也不要高于20%。   3.子实体病虫害茶薪菇子实体病虫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幼菇枯萎死亡;二是菌盖出现针刺状凹点,紧接着周围颜色变浅,最后出现裂纹及水渍状斑点,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或虫害(如眼菌蚊、螨等)可致幼菇死亡及水渍状斑。其中,高温是最重要的诱因,在气温适宜时发病率很低。防治方法:栽培室温度最好在18~28℃,湿度控制在85%~95%,并保持适当通风,在使用前要彻底清洗、消毒。   4.后期产量低茶薪菇一般用一头脱袋出菇法栽培。栽培袋易失水,通常采收二潮菇后料的含水量就低到难以适应子实体生长的要求,导致无法出菇,后期产量极低。解决办法是:采取覆土栽培方法,以沙壤土为宜,覆土厚度为1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薪菇 生殖生长 成品率 制袋 抗逆能力 子实体 出菇 产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