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KE FLOOD的中小河流溃堤洪水风险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卫林 刘丽娜 +2 位作者 梁艳红 陈祥 朱圣男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9,共12页
近年来洪水引发的中小河流堤防溃决等洪水灾害风险问题凸显,因此进行溃堤洪水风险分析对于加强中小河流的洪水管理及减少溃堤洪水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罗塘河为例,借助MIKE软件中的MIKE 11、MIKE 21及其耦合模块对罗... 近年来洪水引发的中小河流堤防溃决等洪水灾害风险问题凸显,因此进行溃堤洪水风险分析对于加强中小河流的洪水管理及减少溃堤洪水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罗塘河为例,借助MIKE软件中的MIKE 11、MIKE 21及其耦合模块对罗塘河遭遇10a一遇及20a一遇洪水进行溃堤洪水演进模拟。然后依据灾害系统理论从洪水的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选择淹没水深、淹没流速、淹没历时等7个指标构建溃堤洪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对罗塘河洪水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洪水危险区面积为0.19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8%,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富港地区;重灾区和中灾区面积为1.25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37%,主要分布在重文和蒋元乐家;安全区为研究区域内洪水没有到达并且地物覆盖价值较低的地区,包括游家店、下胡、大塘杨家和马山等处。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河流防洪规划、避洪转移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FLOOD 中小河流 溃堤 洪水风险 GIS技术 防洪安全 洪水预报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凋落物碳归还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丽琴 黄荣珍 +3 位作者 李凤 赵薇 翟翠红 欧阳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退化恢复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凋落物碳归还的关系,理解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理水调水功能。[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地典型植被恢复模式(柑橘林、封育林、木荷×马尾松林混交林、阔... [目的]研究退化恢复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凋落物碳归还的关系,理解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理水调水功能。[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地典型植被恢复模式(柑橘林、封育林、木荷×马尾松林混交林、阔叶林)土壤(0—80cm土层)水分特征及其凋落物碳归还。[结果](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水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其剖面平均含水量在15与2.5kPa水吸力条件下相比,下降幅度的大小依次为:柑橘林(45.92%)〉封育林(45.10%)〉木荷×马尾松林混交林(38.79%)〉阔叶林(31.20%);(2)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植被恢复模式在不同水吸力条件下底层(60—80cm)土壤含水量与表层(0—10cm)的相比,柑橘林的变化幅度为30.11%~9.72%,封育林为31.81%~24.46%,木荷×马尾松林混交林为24.46%~5.49%,阔叶林为8.21%~0.24%;在不同土层或不同水吸力条件下,阔叶林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幅度均最小;(3)不同模式凋落物碳归还总量大小依次为:木荷×马尾松林混交林(1 915.79kg/hm2)〉阔叶林(1 414.84kg/hm2)〉封育林(1 212.32kg/hm2)〉柑橘林(633.88kg/hm2),阔叶林阔叶碳归还量和饱和含水量均大于木荷×马尾松林混交林,阔叶碳归还量和饱和含水量表现出更大的一致性。[结论]阔叶林土壤保水持水性能最佳,且阔叶碳归还对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其他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凋落物 碳归还 土壤水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河流域洪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卫林 刘丽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6-312,共7页
利用修河流域主要控制站万家埠、晋坪和虬津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序列,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修河洪水极值流量的趋势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洪水极值流量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大... 利用修河流域主要控制站万家埠、晋坪和虬津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序列,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修河洪水极值流量的趋势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洪水极值流量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大西洋涛动(NAO)、太平洋—北美型(PNA)、东亚夏季季风指数(EASMI)、南中国海夏季季风指数(SCSMI)、太阳黑子(SS)、西太平洋型(WP)等15个气候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万家埠站年最大流量表现为不显著减少趋势,晋坪和虬津2站年最大流量表现为不显著增加趋势。万家埠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突变点为1972年,在1972年后最大洪峰流量发生由减少到增加的突变;晋坪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突变点为1977年,在1977年后最大洪峰流量发生由增加到减少的突变;虬津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突变点为1990年,在1990年后最大洪峰流量发生由减少到增加的突变。修河流域万家埠、晋坪和虬津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在时频域中都存在着不同尺度的周期,既有2~8年的短振荡周期,也有超过20年的长振荡周期。除万家埠站最大洪峰流量存在22年显著周期,其余周期均不显著。修河流域年最大洪峰流量与ENSO,EASMI,PNA和WP均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修河中长期洪水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河 极值流量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中下游枯水期水量调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卫林 王永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6,共6页
针对近年来赣江中下游枯水年枯水期因河道径流量较少而引起的赣江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问题,进行了赣江中下游枯水期水量调度研究。在分析河道合理流量和水库可调水量基础上,考虑赣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社... 针对近年来赣江中下游枯水年枯水期因河道径流量较少而引起的赣江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问题,进行了赣江中下游枯水期水量调度研究。在分析河道合理流量和水库可调水量基础上,考虑赣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赣江中下游枯水期水量调度原则与方法,制定了赣江中下游枯水调度方案,为赣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提供技术支撑,对于缓解流域用水紧张局面,保障赣江中下游地区用水安全,维持赣江健康生命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枯水期 水量调度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干流下游段枯水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卫林 刘丽娜 吴滨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6,共8页
利用赣江下游外洲水文站1950-2017年实测逐日流量资料及流域内5个气象站点1953—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赣江干流下游段枯水极值流量的变化特征、趋势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枯... 利用赣江下游外洲水文站1950-2017年实测逐日流量资料及流域内5个气象站点1953—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赣江干流下游段枯水极值流量的变化特征、趋势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枯水极值流量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极值流量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河流域洪水极值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丽娜 刘卫林 黄孝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9,共7页
利用饶河流域主要控制站渡峰坑和虎山水文站1953~2016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序列,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饶河洪水极值流量的趋势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洪水极值流量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 利用饶河流域主要控制站渡峰坑和虎山水文站1953~2016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序列,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饶河洪水极值流量的趋势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洪水极值流量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大西洋涛动(NAO)、太平洋-北美型(PNA)、东亚夏季季风指数(EASMI)、南中国海夏季季风指数(SCSMI)、太阳黑子(SS)等15个气候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渡峰坑站年最大流量总体上呈不显著增加趋势,虎山站年最大流量总体呈不显著减少的趋势;虎山站年最大流量在1964年和1999年前后发生了突变,1964年后最大洪峰流量发生了由减少到增加的突变,而1999年后则发生了由增加到减少的突变,渡峰坑年最大洪峰流量在2007年前后发生了由减少到增加的突变。(2)渡峰坑及虎山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均存在2~8 a的短振荡周期、14 a左右的中振荡周期以及超过20 a的长振荡周期,且以长振荡周期为主周期。(3)年最大流量系列与EASMI、SCSMI、NOA、PNA和SS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流量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饶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基流分割非参数检验方法优选 被引量:12
7
作者 冷梦辉 白桦 +3 位作者 李二辉 向君正 黄监初 桂发亮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88,共7页
基于江西省萍乡市五丰河流域2016—2018年实测场次洪水数据和直线斜割法所得基流流量,对比分析累积距平法、Pettitt法、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应用于基流分割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选择集对分析法为优选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表明... 基于江西省萍乡市五丰河流域2016—2018年实测场次洪水数据和直线斜割法所得基流流量,对比分析累积距平法、Pettitt法、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应用于基流分割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选择集对分析法为优选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2018年)相对建设前(2016年)标准退水曲线基流流量增加65.2%,地下径流量增加47.3%,地下径流量占径流总量比例增加53%。Pettitt法与直线斜割法所得基流流量相对误差最小,年均相对误差为1.7%;变差系数年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集对分析联系度最大,为0.81。Pettitt方法是检验海绵城市直接地表和地下二元径流成分转化的最适非参数检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分割 场次洪水 海绵城市 非参数检验法 集对分析 直线斜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选择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行为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彬彬 胡振鹏 +2 位作者 刘青 桂发亮 刘伟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共5页
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投入的加大,如何激励农田水利工程使用主体———农民参与工程建设非常关键。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品属性,使得在参与其建设时,农民容易采取"搭便车"行为。利用博弈理论,首先建立了完全理性的农民参与农... 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投入的加大,如何激励农田水利工程使用主体———农民参与工程建设非常关键。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品属性,使得在参与其建设时,农民容易采取"搭便车"行为。利用博弈理论,首先建立了完全理性的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复博弈模型,然后假设农民在博弈过程中会"犯错误",通过求解和证明可以得到农民达成"合作"均衡的条件,最后总结了博弈达成合作稳定策略的内在机理,并针对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现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制度创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农田水利 合作 农民 公共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5模式的不同集合方法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气温模拟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滨 刘卫林 +3 位作者 郭慧芳 李香 何昊 刘丽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全球气候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未来气候模拟及评估,其对地区实际气候模拟的准确性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探索不同集合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19个气候模式历史数据,比较了各模式对鄱阳湖流域... 全球气候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未来气候模拟及评估,其对地区实际气候模拟的准确性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探索不同集合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19个气候模式历史数据,比较了各模式对鄱阳湖流域气候的模拟能力,并选出最优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集合算术平均及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构建了全模式等权集合、择优模式等权集合、全模式BMA集合及择优模式BMA集合4种多模式集合模型,评估了各集合模型对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①单模式及集合模型对气温的模拟能力优于对降水的模拟能力;②在年尺度上,全模式等权集合和择优模式等权集合模型低估了流域的多年平均气温及降水,而全模式BMA和择优模式BMA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流域多年气候平均态,其中择优模式BMA模型优于全模式BMA;在月尺度上,全模式BMA模型在气温及降水的率定期与验证期均有着较好的模拟效果;③全模式BMA集合和择优模式BMA集合模型模拟的气温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降水表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相较于全模式等权集合和择优模式等权集合模型能更好地再现流域降水与气温空间变化总体特征。建议使用BMA集合方法或对等权集合模拟值进行校正以提高多模式集合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鄱阳湖流域 多模式集合 降水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地生态修复后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翟翠红 肖龙 +5 位作者 李凤 黄荣珍 朱方旭 付玉龙 李伟 刘卓明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4期36-39,69,共4页
在江西省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内采用5种模式进行人工森林重建,即设置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模式A)、封育马尾松林分(模式B)、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模式C)、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模式D)、竹节沟湿地松林分(模式E)5种林分,对其林冠层和林下植... 在江西省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内采用5种模式进行人工森林重建,即设置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模式A)、封育马尾松林分(模式B)、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模式C)、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模式D)、竹节沟湿地松林分(模式E)5种林分,对其林冠层和林下植被层截留、凋落物层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层渗透及贮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式E的林冠层及林下植被层截留量最大,模式A最小;模式D的凋落物层持水量最大,其次是模式C,模式B和E相等,为最小;模式B土壤渗透性能最好,其次为模式D,模式E的初渗速率最小,模式A的稳渗速率最小;土壤贮水性能以模式D最大,其次为模式B,模式E最差。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模式,保护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层涵蓄水分的能力和土壤渗透性,是提高红壤严重侵蚀地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侵蚀地 植被恢复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明 周涵杰 +1 位作者 许文涛 陈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6,共8页
“万元GDP用水量”是国内外现行的衡量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该指标在反映区域用水结构和产业用水效率的不均衡性上存在不足;区域GDP的快速增长会掩盖部分低效用水对象。通过“生活、生态、生产”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 “万元GDP用水量”是国内外现行的衡量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该指标在反映区域用水结构和产业用水效率的不均衡性上存在不足;区域GDP的快速增长会掩盖部分低效用水对象。通过“生活、生态、生产”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水结构的分析,基于“生产用水结构”构建了新的区域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测度——“万元GDP综合用水量”。以2019年全国省级区划用水为例,运用指标相关性、“K-均值”聚类、系统聚类以及集合相似度分析等方法,对“新测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发现“新测度”在综合反映区域用水效率上存在优势,能够更好地识别低效用水对象,找出重点节水区域或领域。应用“新测度”,中国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2019年度)显示:京津、贵州及黄河下游省份等资源型或工程型缺水地区的用水效率较高;新疆、西藏及北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区域用水效率较低,节水潜力很大;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等中部省份的农业用水效率偏低,比其他同类省份有着更大的节水空间。“新测度”可以作为现行“万元GDP用水量”的替代指标,提升低效用水对象的识别水平与改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新测度 万元GDP综合用水量 万元GDP用水量 省级区划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与演化博弈的农田水利管理合作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彬彬 张晓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0,共4页
在研究群体博弈行为时,如果个体特征不同,需要研究微观层面上的演化动态,才能揭示合作行为涌现的规律。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管理维护时影响农民合作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周围环境三方面,建立了网络演化博弈基本模型,... 在研究群体博弈行为时,如果个体特征不同,需要研究微观层面上的演化动态,才能揭示合作行为涌现的规律。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管理维护时影响农民合作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周围环境三方面,建立了网络演化博弈基本模型,农户的学习方式(策略更新)与更新原则,并利用netlogo软件编程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考察了主要因素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包括合作频率、群体演化规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管理 复杂网络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仿真的异型薄壁堰水力特性与改造路径研究
13
作者 谢千辰 唐明 +2 位作者 吴宇泽 陈辉 刘国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63,70,共8页
21世纪以来,截流系统在我国城市河湖水质污染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影响,异形结构的溢流装置亦大量存在。一方面,溢流装置的出流效率及其对雨水排放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城市水文监测设施的匮乏,... 21世纪以来,截流系统在我国城市河湖水质污染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影响,异形结构的溢流装置亦大量存在。一方面,溢流装置的出流效率及其对雨水排放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城市水文监测设施的匮乏,也给这些影响的量化带来了技术障碍。以南昌市青山湖溢流装置为例,同时构建了异型结构薄壁堰的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分析了溢流堰的流态与过流效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造方案。主要结果:①原装置出流效率差,溢流堰在自由出流方式下的总体过流能力弱,流量系数为0.301,较相同工况下的标准薄壁堰的流量系数0.418低28%;过渡段内,“漩涡”、脱壁、顶部“空气腔”等现象都比较严重,流态问题突出。②改造方案中,“闸代堰”的甲、乙方案过流能力得到提升,设计工况下的流量较原方案分别提升了24%、19%,且出流效率大幅提高,单宽流量提升了719%、683%;“闸堰结合”方案在改善过流能力的同时还保留了堰流控制管理的便利性。同时采用物理模型和CFD数值模拟的方法,既能解决城市溢流堰的数值模型率定与验证困难,又可在数值仿真实验中完成溢流堰的问题诊断与改造方案的比选,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结构薄壁堰 三维流场数值仿真 水力特性 改造方案 城市截流系统 闸代堰 闸堰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入江水道水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14
作者 周涵杰 唐明 +3 位作者 许文涛 谢千辰 吴宇泽 何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6,117,共9页
为了量化鄱阳湖入江水道各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情况,探讨水质风险的变化规律,基于断面水质月际劣化速率对鄱阳湖入江水道的水质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吴城、都昌、老爷庙、星子和蛤蟆石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推求出不同情景下水质“超标”的风... 为了量化鄱阳湖入江水道各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情况,探讨水质风险的变化规律,基于断面水质月际劣化速率对鄱阳湖入江水道的水质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吴城、都昌、老爷庙、星子和蛤蟆石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推求出不同情景下水质“超标”的风险,并探讨水质风险在入江水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水质月际劣化速率符合P-Ⅲ分布;本研究从有害事件发生概率的角度定义断面水质风险,科学描述了鄱阳湖入江水道面临的水质问题,设置的阈值能够合理刻划风险等级;导致鄱阳湖入江水道水质劣化的主要指标为TP、pH值和COD;蛤蟆石断面水质“超标”的控制指标为TP,超标概率为12.29%;吴城和老爷庙断面的控制指标为COD,超标概率分别是2.58%和2.73%;都昌和星子断面则为pH值,超标概率分别为1.82%和3.29%。基于该方法,可以预测相关水质指标的超标概率,确定断面水质风险等级,明确可能导致水质有害事件的主要指标,从而为目标水体水质的精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劣化速率 水质风险评估 风险等级 时空分布 鄱阳湖入江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凤 黄荣珍 +3 位作者 樊后保 肖龙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219,共5页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马尾松林分>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较大,而竹节沟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较小。群落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粘土 重建森林 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冲刷特性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强 王寅 陈春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8,共4页
为了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和冲刷特性,采用资料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的起动冲刷特性。根据试验资料,结合力学特性确定影响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冲刷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切应力、冲刷率... 为了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和冲刷特性,采用资料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的起动冲刷特性。根据试验资料,结合力学特性确定影响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冲刷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切应力、冲刷率分别与各自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量纲和谐的起动切应力和冲刷率的公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公式中的系数和指数,并分析比较了人工填筑黏性土和黏性泥沙起动和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人工填筑黏性土的黏结力比自然淤积固结的黏性泥沙大得多,较难起动和冲刷,需要较大的水流切应力;干密度对自然淤积黏性泥沙冲刷率影响比对人工填筑黏性土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填筑黏性土 黏性泥沙 起动切应力 冲刷率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林恢复27年后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荣珍 李凤 +3 位作者 肖龙 樊后保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黏土 重建森林 直径分布 Weibu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河中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卫林 李香 +3 位作者 吴滨 曹辛格 黄一鹏 刘丽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目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水文响应已成为水文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方法]以修河中上游流域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分析了35年来修河中上游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利用1987-2000... [目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水文响应已成为水文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方法]以修河中上游流域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分析了35年来修河中上游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利用1987-2000年水文气象数据资料,构建了SWAT模型,通过设置1980年、1990年、2005年和2015年4种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了修河中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SWAT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980-2015年,修河中上游流域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耕地和草地,三者面积之和占流域的98%。其中高利用城市用地和耕地对径流的影响系数是正值,说明高利用城市用地和耕地对径流起促进作用;林地、草地对径流的影响系数均表现为负值,说明林地和草地对径流有抑制作用,且草地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林地和草地在丰水季会减少径流,在枯水季却会增加径流,有类似海绵的作用。[结论]模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修河中上游流域径流的影响在合理规划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模型的南丰景观坝行洪能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卫林 万一帆 +2 位作者 刘丽娜 朱圣男 黄一鹏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6,共10页
近年来洪水引发的灾害日益凸显,造成的破坏持续增多,因此进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分析对于加强河流的洪水管理及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评价南丰景观坝的防洪安全,基于MIKE水动力软件中的MIKE11、MIKE21模块,构建盱江南... 近年来洪水引发的灾害日益凸显,造成的破坏持续增多,因此进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分析对于加强河流的洪水管理及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评价南丰景观坝的防洪安全,基于MIKE水动力软件中的MIKE11、MIKE21模块,构建盱江南丰段的一、二维数值模型,对景观坝建设前后2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进行洪水模拟,然后选取河道水位和流场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景观坝的建设对研究河段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 a一遇洪水情况下景观坝上游壅水里程约3 km,且最大壅高约为0.1 m,同时两岸基本无漫堤险情;河道流态无明显变化,但局部流场产生发生一定变化,其中曾巩大桥等四座大桥桥墩处流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并产生局部回流,景观坝坝址处流速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南丰景观坝 行洪能力 壅水分析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1958-2018年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卫林 朱圣男 +2 位作者 刘丽娜 万一帆 黄一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3,128,共9页
采用鄱阳湖流域13个气象站点1958-2018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结合M-K检验、小波分析方法、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干旱评价指标等方法,分析了... 采用鄱阳湖流域13个气象站点1958-2018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结合M-K检验、小波分析方法、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干旱评价指标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61年来干旱的演变趋势和周期变化规律,讨论了干旱特征与多变量ENSO指数(MEI)的关系。结果表明:SPEI年际变化在1967年发生突变,由干转湿,春季整体干旱趋势最显著,夏季次之,秋、冬两季仅在局部地区有干旱趋势;流域干旱强度呈不明显轻微上升趋势,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干旱发生范围主要是全流域干旱与局部性干旱;EOF结果表明第一空间模态干旱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的干旱的情况,第二空间模态以28°N为分界,由南向北呈纬向分布逐渐增加;小波分析的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26~32年尺度范围内存在着干-湿-干交替的周期变化,MEI在1977年和1999年发生冷暖位相的相互转变,MEI、降水、气温年际变化整体呈现冷-暖-冷趋势;MEI和SPEI存在正相关关系,即MEI暖相位时,存在湿润趋势,反之则出现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SPEI 时空特征 鄱阳湖流域 MEI E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