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测坑作物需水量测量系统研制与应用
1
作者 万浩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针对农田测坑作物需水量测定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无普适性自动测量仪器的现状,设计开发了一种高精度测坑作物需水量(腾发量)自动测量系统。系统基于测针每日整点自动下行测量水位的原理,采用主机与传感器分离式结构设计,设计了入水检测... 针对农田测坑作物需水量测定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无普适性自动测量仪器的现状,设计开发了一种高精度测坑作物需水量(腾发量)自动测量系统。系统基于测针每日整点自动下行测量水位的原理,采用主机与传感器分离式结构设计,设计了入水检测电路,解决了测针极化、水体电导率变化可能引起的测量误差,应用楔形设计免维护消隙螺杆,为传感器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经试验,系统测量分辨率为0.01 mm,100 mm量程范围内测量误差≤0.01 mm,走时精度误差≤±1 min/月。系统在试验基地大型综合测坑进行了应用,长时间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测坑 作物需水量 腾发量 测量精度 水位 入水检测电路 消隙螺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F的大面积水域荧光浓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万浩平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针对水环境领域污染物扩散预报研究中,难以实现大面积水域浓度场实时测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水域多通道荧光浓度测量系统,提出了传感器、采集装置、上位机的系统层级架构方式。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原理的光电浓度测量传感器... 针对水环境领域污染物扩散预报研究中,难以实现大面积水域浓度场实时测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水域多通道荧光浓度测量系统,提出了传感器、采集装置、上位机的系统层级架构方式。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原理的光电浓度测量传感器,发射部分采用频率调制的发光二极管(LED)激发光源,接收部分采用滤光片组及光电池。创新设计了斗笠帽结构样式的隔离反光罩及信号处理电路,可将水体中微弱的荧光电信号提出,避免自然光源和干扰光源对电信号的影响。经实验室测试,该系统的荧光物质浓度测量范围为0.001 mg/L~0.040 mg/L,分辨率为0.001 mg/L,测量误差不大于5%,可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该系统已应用在“核电厂环境污染预报研究”项目中,为核电厂环境污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水域 浓度场 测量系统 传感器 采集装置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义客家梯田区森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圣军 王姣 +1 位作者 刘颖 胡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5,共6页
为了解崇义客家梯田水源区森林枯落物水文特性,进一步揭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崇义客家梯田区森林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率、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各林分类型枯... 为了解崇义客家梯田水源区森林枯落物水文特性,进一步揭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崇义客家梯田区森林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率、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各林分类型枯落物总厚度为3.0~8.6 cm,总储量为3.29~13.19 t/hm^(2),总储量整体上随总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239.65%~343.54%,即枯落物最大吸持水量可达其干重的2.4~3.4倍,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5.58~12.32 t/hm^(2),相当于0.56~1.23 mm的降雨水深;在浸泡开始2 h内,枯落物吸持水量增加较快,随着浸泡时间延长,持水量与吸水速率的变化均较为平缓,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林分类型调配、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枯落物 水文效应 持水量 有效拦蓄量 吸水速率 崇义客家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角对明渠交汇口污染物输运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洁如 朱海 +4 位作者 毛颂平 武显扬 王玲玲 余真真 王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1,共9页
针对等宽矩形断面明渠交汇口建立三维两相流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将污染物视作保守物质,不考虑其降解作用。该耦合模型以雷诺应力模型为基础,定量研究不同交汇角工况下交汇口的分离区几何特性及污染物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交... 针对等宽矩形断面明渠交汇口建立三维两相流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将污染物视作保守物质,不考虑其降解作用。该耦合模型以雷诺应力模型为基础,定量研究不同交汇角工况下交汇口的分离区几何特性及污染物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交汇口分离区几何形状、污染物分布特性均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且受交汇角影响;交汇角较大时分离区的几何对称性更强,不同交汇角下断面环流的位置不同,污染物的分布也不同,污染带最大宽度、混合界面宽度均随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区及其上游污染物混合速率随交汇角的增大而加快,在流速恢复区及其下游,混合速率基本不受交汇角影响,其沿程变化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水流 污染物 交汇角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