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量及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
1
作者 吴治玲 涂安国 +1 位作者 聂小飞 莫明浩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7,共7页
了解区域绿水资源的消耗量和利用效率,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政策。以2001—2020年间的蒸散发和净生产力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及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 了解区域绿水资源的消耗量和利用效率,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政策。以2001—2020年间的蒸散发和净生产力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及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1—2020年20 a间,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总量为796~965 mm,平均值为887.75 mm,其中生产性绿水和非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分别为519.12~692.53、230.64~356.30 mm。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占总消耗量的比例为60.83%~74.02%,全省平均为69.26%。年均绿水利用效率为0.67~0.81 g C/(kg H_(2) O)。2001—2020年间,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总量、生产性绿水和非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5.26、1.73、3.53 mm/a,而绿水利用效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067 g C/((kg H_(2) O)·a)。空间分布上,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总量和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生产性绿水消耗量除鄱阳湖周边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均呈下降趋势,而绿水消耗总量除九江市和景德镇部分地区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区域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全省92.70%的区域绿水利用效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资源 蒸散发 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 水分利用效率 变化特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区入出湖总磷浓度与负荷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楠芳 成静清 刘章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鄱阳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关键性要素。基于2009—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环鄱阳湖区的入、出湖总磷负荷,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回归...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鄱阳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关键性要素。基于2009—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环鄱阳湖区的入、出湖总磷负荷,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回归分析法,分析入湖水量和入湖总磷浓度与入湖总磷负荷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污染负荷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加权平均法比算术平均法更能反映环鄱阳湖区入、出湖水量、水质时空差异性,入湖总磷多年平均浓度高低排序依次为饶河区(0.123 mg/L)>信江区(0.091 mg/L)>抚河区(0.069 mg/L)>赣江区(0.063 mg/L)>修水区(0.045 mg/L)。②环鄱阳湖区各水资源分区入湖总磷负荷多年平均值为98514 t,低于湖口出湖总磷负荷年均值108442 t,这主要是由于鄱阳湖滨湖区输入、湖体内源释放以及干湿沉降等均未进行计算。③赣江区和饶河区入湖总磷年负荷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5208 t和19320 t,占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总入湖负荷的比重位居前二,其中赣江区的占比达46%。④各水资源分区月入湖总磷负荷与入湖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各分区入湖总磷负荷在很大程度上受水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浓度 负荷 富营养化状态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中小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3
作者 樊振阳 刘伟佳 +2 位作者 戴霖 张振宇 裴青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是量化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客观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江西省丰城市清丰山溪流域的6条中小河流为例,构建了涵盖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3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 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是量化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客观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江西省丰城市清丰山溪流域的6条中小河流为例,构建了涵盖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3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估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江河总分最高,为87.81分,河流健康程度达到了理想状况;其余河流的健康状况均达到了健康水平,表明河流功能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但整体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状态。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河流的生态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健康评价 组合赋权 综合评估模型 清丰山溪流域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铁改性沸石联合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福 代涛涛 +7 位作者 李威 陈楠 胡淑芳 刘宇天 楼倩 陈宇炜 刘永 钟家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仍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研发相应的防控技术必不可少.氯化铁改性沸石联合沉水植物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添加氯化铁改性沸石后水体总磷、叶绿素a、浊度等指标... 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仍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研发相应的防控技术必不可少.氯化铁改性沸石联合沉水植物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添加氯化铁改性沸石后水体总磷、叶绿素a、浊度等指标均下降显著(p<0.05),对水质改善明显.总磷和可溶性磷分别自0.66和0.51 mg/L降至0.13和0.11 mg/L.叶绿素a自106.06μg/L降至52.50μg/L,之后对照组叶绿素a升至573.60μg/L,而2个处理组均保持较低水平;藻类组成也发生改变,自蓝藻门种类为优势转变为绿藻门种类为优势.对照组浊度最高为126.40 NTU,而2个处理组始终保持在32.94 NTU以下.试验后期温度下降可能导藻细胞生长受限,引起对照组叶绿素a、浊度、氮磷营养盐的下降.通过联合沉水植物处理后各水质指标比单独使用氯化铁改性沸石更低,说明沉水植物和氯化铁改性沸石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能够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沉水植物 沸石 氯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怡国 谢方杰 陈晓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1,共6页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柑橘园试验区的裸地对照、柑橘净耕、柑橘+全园植草、柑橘+水平梯田处理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柑橘园试验区的裸地对照、柑橘净耕、柑橘+全园植草、柑橘+水平梯田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深度下土壤抗蚀性。[结果]0—2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的土壤抗蚀性最强,柑橘+水平梯田和柑橘净耕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异,裸地对照最差;20—4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和柑橘+水平梯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柑橘净耕次之,裸地对照最差;相同处理下0—20 cm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结论]水土保持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柑橘+全园植草的处理下土壤抗蚀性最强。建议在该区域采用林草复合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加强土壤抗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区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抗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