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度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发展报告
1
作者 万国湲 王梦杰 +2 位作者 王可竹 马本贺 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系统调研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分析2020年度小龙虾、泥鳅、黄鳝、甲鱼和加州鲈等江西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品的市场行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发展短期影响较大,以及江西特种水产产业存在种业和生产模... 在系统调研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分析2020年度小龙虾、泥鳅、黄鳝、甲鱼和加州鲈等江西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品的市场行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发展短期影响较大,以及江西特种水产产业存在种业和生产模式落后、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构建江西水产良种育繁推体系、完善特种水产产业体系以及围绕品牌文化提升江西特种水产品竞争力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水产 产业发展 渔业经济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螺类养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海波 黄滨 +4 位作者 傅雪军 马本贺 李燕华 余智杰 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4期57-60,共4页
在对比分析江西与全国各省螺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培育消费品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建立种苗基地,促进螺养殖集约化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乡村振兴;加大... 在对比分析江西与全国各省螺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培育消费品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建立种苗基地,促进螺养殖集约化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乡村振兴;加大政策扶持,促进螺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五项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现状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氏鱥陆基圈桶养殖试验
3
作者 袁晓泉 马本贺 +5 位作者 周胜福 邱齐骏 王鑫 张鹏 颜冬 刘栋梁 《江西水产科技》 2025年第3期28-30,共3页
为缓解拉氏鱥市场供求矛盾,充分利用冷水资源,探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拉氏鱥的养殖模式,开展了拉氏鱥陆基圈桶精养试验。平均体重(0.33±0.08)g/尾的拉氏鱥苗种经过8.5个月的养殖试验,平均规格达到(37.97±2.20)g/尾,成活率96.12%... 为缓解拉氏鱥市场供求矛盾,充分利用冷水资源,探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拉氏鱥的养殖模式,开展了拉氏鱥陆基圈桶精养试验。平均体重(0.33±0.08)g/尾的拉氏鱥苗种经过8.5个月的养殖试验,平均规格达到(37.97±2.20)g/尾,成活率96.12%,利润2805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本试验可为拉氏鱥陆基圈桶养殖提供参考,助力拉氏鱥养殖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氏鱥 陆基圈桶 精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禁捕前后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及种群参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子君 章海鑫 +5 位作者 张桂芳 王昌来 余建芳 阙祥尧 冯广朋 张燕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020—2022年)湖区6个采样区域的鳜资源调查数据,评估鄱阳湖鳜资源状态和生长特征。【结果】鳜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禁捕后鳜平均体长[(316.20±95.55)mm]和体质量[(1104.80±927.90)g]均显著高于(P<0.05)禁捕前的鳜平均体长[(213.22±63.90)mm]和体质量[(294.07±272.47)g],禁捕后鳜体长大于200 mm或体质量大于250 g的个体数量占比增加,体长变动系数的平均值(SVL=29.14±3.64)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SVL=35.01±3.46);禁捕后鳜生长参数平均值(K=0.49±0.15、b=3.1651±0.0892)大于禁捕前(K=0.41±0.10;b=3.0715±0.2276),鳜渐进体长[L_(∞)=(581.0±84.9)mm]、渐进体质量[W∞=(6270.77±3088.52)g]和生长性能指数(φ’=5.198±0.233)的平均值均大于禁捕前[L_(∞)=(420.0±61.8)mm;W∞=(2188.44±941.19)g;φ’=(4.846±0.221)];鳜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在禁捕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禁捕后鳜平均拐点年龄(2.25龄)相比于禁捕前(2.48龄)降低,但对应平均拐点体长[L_(i)=(278.61±101.30)mm]和拐点体质量[W_(i)=(1269.01±482.86)g]相比于禁捕前[L_(i)=(242.20±70.69)mm;W_(i)=(460.28±403.67)g]有所增加;禁捕后平均捕捞死亡率(u=0.29±0.01)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u=0.35±0.03),各采样点鳜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也大于禁捕前。【结论】禁捕可以改善鄱阳湖鳜资源小型化的趋势,提高鳜的种群数量,对恢复鳜资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捕 鄱阳湖 生长特性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吴子君 刘文鼎 +6 位作者 章海鑫 阙祥尧 余建芳 侯明勇 丁国栋 王昌来 张燕萍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旨在研究禁渔后鄱阳湖通江水道范围内鱼类空间分布特征,为鄱阳湖鱼类资源保护和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于2023年9月使用Biosonics DT-X多功能科学回声探测仪在鄱阳湖通江水道星子至湖口段进行鱼类资源的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鄱阳... 旨在研究禁渔后鄱阳湖通江水道范围内鱼类空间分布特征,为鄱阳湖鱼类资源保护和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于2023年9月使用Biosonics DT-X多功能科学回声探测仪在鄱阳湖通江水道星子至湖口段进行鱼类资源的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通江水道内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均值为-52.42±3.78 dB,平均推算全长为9.41 cm;区域3的鱼类TS均值显著大于区域1和区域2(P<0.05);在垂直方向上,鱼类TS均值表现为中层>下层>上层,各分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江水道内的鱼类平均密度为67.29±101.91 ind./1000 m^(3),范围为0~433.35 ind./1000 m^(3);在水平方向上,鱼类主要分布在火焰山、屏峰山、鞋山、锅棚山和石钟山附近区域;区域1、2和3之间的鱼类平均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垂直分布上,3个区域的鱼类密度均表现为下层>上层>中层,各分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于调查数据估算出鄱阳湖通江水道星子至湖口段的鱼类总数量为3.25×10^(7)尾,总生物量为1408.63 t。综合比较来看,禁渔后鱼类密度均值和鱼类TS均值增大,鱼类种群小型化的趋势缓解,大规格鱼类数量增多,表明禁渔政策对鄱阳湖鱼类资源恢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声学 渔业资源 空间分布 禁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1年鄱阳湖及其河口渔业资源调查
6
作者 吴斌 章海鑫 +5 位作者 吴子君 张桂芳 傅培峰 王昌来 张燕萍 付辉云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调查鄱阳湖及其邻近河口水域渔业资源状况,为禁捕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渔业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1年在鄱阳湖水域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84次渔业资源调查,获渔获物14333尾、10300.048 kg,经鉴定有93种。7个站位优势种分别为2~7种... 调查鄱阳湖及其邻近河口水域渔业资源状况,为禁捕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渔业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1年在鄱阳湖水域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84次渔业资源调查,获渔获物14333尾、10300.048 kg,经鉴定有93种。7个站位优势种分别为2~7种,其中湖口站位优势种仅2种,都昌站位和鄱阳站位优势种均为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58~2.909、4.265~6.459和0.617~0.822。与2012年相比,2021年主要经济鱼类的变化体现在3个方面,即体长更长,增幅为6.1%~61.26%;体重更大,增幅为15.14%~291.57%;年龄结构更优,1龄和2龄所占比例明显减少,3~4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其中鳜(Siniperca chuatsi)是禁捕下上述变化的代表性鱼类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鱼(My-lopharyngododon piceus)数量仍然较少,且未发现4龄及以上个体,但2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多样性 禁捕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鲈形态特征及耐寒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海华 康升云 +4 位作者 王梦杰 马本贺 李左宏 余连渭 李燕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4期11-15,共5页
以自繁育攀鲈F1代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攀鲈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准确描述;采用人工降温方法,每天降温1℃,直至试验鱼全部死亡,记录其F1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结果表明:攀鲈9个可数性状参数分别为侧线... 以自繁育攀鲈F1代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攀鲈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准确描述;采用人工降温方法,每天降温1℃,直至试验鱼全部死亡,记录其F1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结果表明:攀鲈9个可数性状参数分别为侧线鳞(29.00±1.81)、背鳍鳍棘数(17.24±0.54)、背鳍分枝鳍条(9.81±0.62)、尾鳍分枝鳍条(15.81±0.75)、胸鳍分枝鳍条(15.14±0.57)、腹鳍鳍棘(1.00±0)、腹鳍分枝鳍条(4.95±0.22)、臀鳍鳍棘(9.71±0.43)、臀鳍分枝鳍条(10.43±0.58);平均规格为[(12.5±0.9)cm、(34.5±7.0)g]的试验攀鲈,其初始死亡水温为13.5℃,当温度降低至9.4℃时,试验鱼全部死亡;攀鲈LT50为10.92℃,死亡温度范围为9.4℃~13.5℃。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为保证攀鲈正常越冬,应保持越冬池水温不低于13.5℃,攀鲈耐寒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鲈 耐寒性能 半致死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的净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5 位作者 金武 黄滨 李燕华 李左宏 王梦杰 李彩刚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2期3-6,共4页
为探索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设计了梨形环棱螺不同密度与伊乐藻组合对水体浊度、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pH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能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并... 为探索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设计了梨形环棱螺不同密度与伊乐藻组合对水体浊度、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pH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能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并对氨氮、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等有一定调节作用,此结果可为池塘养殖水体净化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伊乐藻 池塘尾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鲈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9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3 位作者 李燕华 王梦杰 李左宏 余连渭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5期20-22,共3页
2020年5月~2020年11月开展了攀鲈池塘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攀鲈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生长速度与生长阶段和温度密切相关,体重与体长呈现冥函数关系;攀鲈经过180天的生长,平均体重由0.56 g/尾增长到172.1... 2020年5月~2020年11月开展了攀鲈池塘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攀鲈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生长速度与生长阶段和温度密切相关,体重与体长呈现冥函数关系;攀鲈经过180天的生长,平均体重由0.56 g/尾增长到172.16 g/尾,共收获攀鲈商品鱼167.5 kg,产值5025元,效益2725元,折合产量为1117.2 kg/亩,效益为18175.8元/亩。试验表明,江西地区养殖攀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鲈 池塘养殖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蟥水肿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华 付辉云 +5 位作者 王帅兵 马本贺 熊良伟 李涵 王梦杰 李燕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探究蚂蟥水肿病的病原及其敏感药物,筛选出有效防控蚂蟥水肿病药物,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蚂蟥病灶分离得到病原菌株GC21071301;采用病理特征观察、回归感染、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病原菌株进行种类鉴定,... 为探究蚂蟥水肿病的病原及其敏感药物,筛选出有效防控蚂蟥水肿病药物,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蚂蟥病灶分离得到病原菌株GC21071301;采用病理特征观察、回归感染、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病原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治疗药物。研究结果显示:蚂蟥水肿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躯体水肿、发白,严重呈透明状,体腔有大量积液,病蛭末端或中间有硬节,逐渐变坏死、僵硬并蔓延至整个躯体,病死率较高;健康蚂蟥注射菌株GC21071301回归感染后24 h内即开始出现死亡,于第5 d全部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与水肿病一致;蚂蟥水肿病的病原菌株GC210713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蚂蟥水肿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本研究结果可为蚂蟥水肿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蟥 水肿病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稻田常用农药对水蛭的急性毒理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文 李涵 +6 位作者 马本贺 李乐林 彭庆雍 廖怀生 赵明光 李燕华 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6期32-36,共5页
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提升挖掘,对水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稻田养殖水蛭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但农药残留对水蛭的毒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稻田常用农药,即阿维菌素、丙硫菌唑·戊唑醇、苄嘧磺隆·丙草胺对水... 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提升挖掘,对水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稻田养殖水蛭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但农药残留对水蛭的毒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稻田常用农药,即阿维菌素、丙硫菌唑·戊唑醇、苄嘧磺隆·丙草胺对水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在推荐施用浓度下对水蛭具有显著毒性,其半致死浓度(LC_(50))为4.73μg/L,表明其使用对水蛭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威胁。丙硫菌唑·戊唑醇在多个试验浓度下均未导致水蛭死亡,其对水蛭的影响较小。苄嘧磺隆·丙草胺在较高浓度下对水蛭有一定毒性作用,其半致死浓度为39.60×10^(2)μg/L,但在推荐使用浓度下未见显著毒性作用。研究表明,阿维菌素的使用应在水蛭养殖中严格禁止,丙硫菌唑·戊唑醇可以适量使用,苄嘧磺隆·丙草胺则需按照推荐量使用,以保证水蛭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农药 急性毒性 阿维菌素 丙硫菌唑·戊唑醇 苄嘧磺隆·丙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碱度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12
作者 许海鑫 朱洪赓 +3 位作者 张家敏 朱明 王海华 陈建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探究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及仔鱼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将发育至囊胚期的胚胎分别放置于碳酸盐碱度为0、10、20、30和40 mmol·L^(-1)的水体中培养,记录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间,统计仔鱼的畸形率、成活率、特... 为探究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及仔鱼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将发育至囊胚期的胚胎分别放置于碳酸盐碱度为0、10、20、30和40 mmol·L^(-1)的水体中培养,记录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间,统计仔鱼的畸形率、成活率、特定成长率及卵黄囊吸收率,并测定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1)碳酸盐碱度为10 mmol·L^(-1)时,胚胎孵化率最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碳酸盐碱度在10~20 mmol·L^(-1)时,孵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初孵仔鱼的畸形率随碳酸盐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3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仔鱼成活率则随碳酸盐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3)初孵仔鱼全长随碳酸盐碱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而3 dah仔鱼全长随碳酸盐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特定生长率及卵黄囊吸收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4)随着碳酸盐碱度的增加,仔鱼SAI先升后降,其中10 mmol·L^(-1)组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碳酸盐碱度在0~10 mmol·L^(-1)范围内适宜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及仔鱼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碳酸盐碱度 仔鱼 胚胎发育 不投饵存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华 王梦杰 +7 位作者 马本贺 黄滨 李燕华 傅雪军 金武 闻海波 李彩刚 姚善才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1期21-23,共3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稻-螺-鱼”种养的技术要点。通过对鹰潭市贵溪姚超家庭农场开展的...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稻-螺-鱼”种养的技术要点。通过对鹰潭市贵溪姚超家庭农场开展的“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测产和效益分析,结果显示,经过6~8个月的养殖,亩产水稻、田螺和鱼类分别达400 kg、750 kg和216 kg以上,亩综合产值、净收入达12000元和3820元以上,种养效益显著,为江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提供了一种特色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螺-鱼”综合种养 稻渔种养 田螺养殖 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鲈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燕华 康升云 +4 位作者 王梦杰 马本贺 李左宏 余连渭 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4期30-32,共3页
2021年4月对选留的攀鲈亲本进行驯化和强化培育,同时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引进攀鲈亲本在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后,雌雄亲本的成熟度达到90%以上;分4批次进行人工繁殖,均繁殖成功,繁殖成功率100%,抽样统计受精率75.0%,孵... 2021年4月对选留的攀鲈亲本进行驯化和强化培育,同时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引进攀鲈亲本在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后,雌雄亲本的成熟度达到90%以上;分4批次进行人工繁殖,均繁殖成功,繁殖成功率100%,抽样统计受精率75.0%,孵化率88.9%,总计出苗5.5万尾;经过30天培育,苗种成活率91%;夏花苗种充氧打包在室内静置模拟运输,24小时存活率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鲈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苗种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建华 李雪 +3 位作者 赵建 朱洪赓 王海华 朱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及仔鱼对盐度的适应性,将发育至原肠期的胚胎分别放置于盐度为0、2、4、6、8、10的水体中培育,统计胚胎的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仔鱼的畸形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及卵黄囊吸收率,并测定...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及仔鱼对盐度的适应性,将发育至原肠期的胚胎分别放置于盐度为0、2、4、6、8、10的水体中培育,统计胚胎的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仔鱼的畸形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及卵黄囊吸收率,并测定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1)盐度为2~4时,胚胎孵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孵化率在盐度为4时最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初孵仔鱼的畸形率随盐度升高而逐渐增加;3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仔鱼成活率则随盐度升高逐渐降低;3)初孵仔鱼全长随盐度升高先下降后上升,而3 dah仔鱼的则随盐度升高而下降,其特定生长率和卵黄囊吸收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4)随盐度升高,SAI先升后降,盐度为4时达最大。综上,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及仔鱼生长的适宜盐度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盐度 胚胎发育 仔鱼 不投饵存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鲈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本贺 李燕华 +3 位作者 王海华 王梦杰 余连渭 李左宏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为探究攀鲈(Anabas testudineus)胚胎的发育时间和形态特征,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攀鲈受精卵为无黏性的浮性卵,卵质均匀,吸水膨胀后平均膜径为(912.92±17.07)μm;受精卵在水温(27.5±1.0)℃、溶解氧≥6.5 mg/... 为探究攀鲈(Anabas testudineus)胚胎的发育时间和形态特征,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攀鲈受精卵为无黏性的浮性卵,卵质均匀,吸水膨胀后平均膜径为(912.92±17.07)μm;受精卵在水温(27.5±1.0)℃、溶解氧≥6.5 mg/L、pH 7.6~8.2的环境条件下,历经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26个发育时期,历时17 h 45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沉于水底,全身分布有黑色素,全长(1915.31±92.21)μm,体宽(673.85±26.99)μm,心搏率(166.9±8.5)次/min,消化道未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鲈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寿螺防控及其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乐林 李涵 +7 位作者 余进祥 黄平 曾小春 洪新益 潘东福 王新宏 肖林华 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在研究福寿螺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福寿螺与田螺的鉴别特征,并结合江西农村种养实际,创新集成了物理堵隔、化学防治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福寿螺防控技术,针对性提出养禽控螺、以渔治螺和资源化利用控螺三项福寿螺综... 本文在研究福寿螺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福寿螺与田螺的鉴别特征,并结合江西农村种养实际,创新集成了物理堵隔、化学防治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福寿螺防控技术,针对性提出养禽控螺、以渔治螺和资源化利用控螺三项福寿螺综合利用措施,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防治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探究
18
作者 王帅兵 熊良伟 +2 位作者 徐亮 吴秋萍 王海华 《水产科学》 2025年第5期820-828,共9页
为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的毒性效应及安全用药浓度,在水温26.0~28.0℃下,将体质量(1.440±0.217)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和体质量(0.048±0.011)g的折叠萝卜螺仔螺分别装入80目筛绢网袋,扎紧袋口,置于4.89... 为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的毒性效应及安全用药浓度,在水温26.0~28.0℃下,将体质量(1.440±0.217)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和体质量(0.048±0.011)g的折叠萝卜螺仔螺分别装入80目筛绢网袋,扎紧袋口,置于4.89L的圆形透明塑料盒中,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8.00、12.13、18.38、27.86、42.22、64.00mg/L和0(对照组)、10.00、15.85、25.12、39.81、63.10、80.00mg/L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药液中,采用静态染毒法开展了急性毒性试验,采集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体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在最大耐受量、安全质量浓度和10%的96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下对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质量浓度≥12.13mg/L时,宽体金线蛭背部皮肤皱褶,甚至死亡,24~96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2.25~30.55mg/L和5.59mg/L;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质量浓度≥15.85mg/L时,折叠萝卜螺中毒,严重者死亡,24~96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35.32~54.70 mg/L和4.96mg/L。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可致宽体金线蛭背部体表柱状上皮细胞坏死、角质层部分缺失、黏液分泌细胞增多、内含物减少,还使折叠萝卜螺体表黏液层消失、上皮细胞边缘微绒毛形态杂乱、黏液分泌细胞增多。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在未超过安全质量浓度时,不影响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生长。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质量浓度≤4.96mg/L可安全用于宽体金线蛭和折叠萝卜螺养殖水体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 宽体金线蛭 折叠萝卜螺 急性毒性 体表组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拉氏鱥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19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2 位作者 傅义龙 蒋志忠 黄平 《中国水产》 2025年第8期55-56,共2页
拉氏鱥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近年来养殖规模及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为推进南方地区拉氏鱥养殖产业发展,本试验从催产、人工授精、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拉氏鱥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方法,为拉氏鱥规模化繁育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技术路... 拉氏鱥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近年来养殖规模及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为推进南方地区拉氏鱥养殖产业发展,本试验从催产、人工授精、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拉氏鱥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方法,为拉氏鱥规模化繁育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技术路径,对于推动南方地区拉氏鱥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加渔民收益以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 拉氏鱥 人工繁殖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