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省雷灾灾情和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灾情等级划分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夏雪
金勇根
+1 位作者
段和平
周洁晨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2-260,共9页
基于江西省雷电灾害数据和闪电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雷电灾害和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江西省各地市的雷击事故分布图和年平均雷击密度分布图;采用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评估各地市的雷灾灾情等级和雷灾灾害风险等级,绘...
基于江西省雷电灾害数据和闪电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雷电灾害和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江西省各地市的雷击事故分布图和年平均雷击密度分布图;采用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评估各地市的雷灾灾情等级和雷灾灾害风险等级,绘制江西省各地市的雷电灾害等级划分图和雷灾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图,对比分析评估结果。研究表明,雷击事故和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明显的一致性,集中发生时段是6~8月份、16时;雷击密度高值区和年平均雷击密度高值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赣北地区雷击事故密度要高于赣南地区,农田、建(构)筑物和野外(空旷处)发生雷击伤亡事故最多,农村发生的雷击伤亡事故占总雷击事故数的85.16%。对比分析各地市雷灾灾情等级和雷灾灾害风险等级的评估结果可知,二者的匹配度达到45%,重灾区和高风险地区不相匹配,中灾区、中风险地区和少灾区、低风险地区较匹配,基于雷灾数据分析得到的灾情等级要比基于闪电监测数据得到的雷灾灾害风险等级要低一些,在实际防雷减灾工作中,可结合考虑二者的分布特征,采取相应减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灾灾情
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
ARCGIS
江西省
闪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2年3月14日江西及周边地区冰雹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田白
马中元
+3 位作者
陈鲍发
段和平
刘懿枢
岳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1531,共11页
为更好地开展对江西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使用MICAPS数据、自动站数据、雷达拼图数据、雷达PUP产品数据、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数据、冰雹灾情照片视频和微信冰雹信息反馈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与方法,对2022年3月14...
为更好地开展对江西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使用MICAPS数据、自动站数据、雷达拼图数据、雷达PUP产品数据、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数据、冰雹灾情照片视频和微信冰雹信息反馈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与方法,对2022年3月14日江西及周边省份冰雹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月14日,江西及周边省份多地出现冰雹,20个区域站出现≥17.2 m·s^(-1)的大风,24个区域站出现≥50.0 mm的降水,且雷暴大风和冷空气大风混合出现。200 hPa高空出流区、500 hPa南支槽和风速切变、850 hPa低涡和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和西南倒槽是冰雹天气主要系统;南昌订正后较大的CAPE、较强逆温层、中层干区和低层湿区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环境条件。冰雹以超级单体回波为主,有时孤立存在,有时存在于回波群、回波带之中;回波强度≥60 dBz,强回波面积最小≥18 km^(2),最大≥180 km^(2);30~60 dBz强回波梯度距离≤6 km,具有明显的云砧前伸回波;冰雹回波生命史多数在2 h以上。在冰雹回波识别中,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江西冰雹单部雷达VIL在35~60 kg·m^(-2),雷达拼图上VIL为35~50 kg·m^(-2)。在冰雹回波2.5 km CAPPI图上,冰雹回波强度均≥60 dBz,最大可达65 dBz;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上多数回波中心具有中涡旋结构、侧面辐合风场、南北风场辐合等特征;有些个例风场比较凌乱。上述分析结果为江西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天气
超级单体
强回波面积
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9年7月12-13日赣北暴雨云团的环流形势与云图特征
3
作者
李嘉
李眠云
+1 位作者
刘建明
潘爱军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4期27-29,34,共4页
利用2019年7月12-13日的探空资料、地面中尺度降水资料和红外云图等资料,对江西省赣北地区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高空东北低涡横槽的建立,为赣北暴雨、大暴雨聚集了冷空气能量,高空东北横槽转竖南下过程中与南支槽合并,...
利用2019年7月12-13日的探空资料、地面中尺度降水资料和红外云图等资料,对江西省赣北地区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高空东北低涡横槽的建立,为赣北暴雨、大暴雨聚集了冷空气能量,高空东北横槽转竖南下过程中与南支槽合并,加强了高空槽南下深度和冷空气南下强度,在高空槽引导下,冷空气从低涡冷区一端渗透到低涡暖区内,形成了NE-SW向成串的暴雨云团。鄱阳湖平原地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汇合,易于暴雨云团的加强和对流云团的新生。在东移过程中,该地区多次出现对流云团新生、发展、减弱或消亡的过程,形成列车效应;云团与云团之间合并,一种是云团发展到顶峰开始衰减时期,规模较大、移速减慢,其后部往往新生一个对流云团,然后发展壮大并与之合并;另一种是江西省东部多山,对暴雨云团东移有阻挡减弱作用,鄱阳湖平原地区暴雨云团移速较快,而且往往有新生云团发展东移与之合并。多频次、大范围、降水强度大的降水事实,也说明暴雨云团具有对流性降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横槽
暴雨云团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列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省雷灾灾情和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灾情等级划分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夏雪
金勇根
段和平
周洁晨
机构
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2-260,共9页
基金
2019年度江西省气象局面上项目。
文摘
基于江西省雷电灾害数据和闪电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雷电灾害和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江西省各地市的雷击事故分布图和年平均雷击密度分布图;采用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评估各地市的雷灾灾情等级和雷灾灾害风险等级,绘制江西省各地市的雷电灾害等级划分图和雷灾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图,对比分析评估结果。研究表明,雷击事故和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明显的一致性,集中发生时段是6~8月份、16时;雷击密度高值区和年平均雷击密度高值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赣北地区雷击事故密度要高于赣南地区,农田、建(构)筑物和野外(空旷处)发生雷击伤亡事故最多,农村发生的雷击伤亡事故占总雷击事故数的85.16%。对比分析各地市雷灾灾情等级和雷灾灾害风险等级的评估结果可知,二者的匹配度达到45%,重灾区和高风险地区不相匹配,中灾区、中风险地区和少灾区、低风险地区较匹配,基于雷灾数据分析得到的灾情等级要比基于闪电监测数据得到的雷灾灾害风险等级要低一些,在实际防雷减灾工作中,可结合考虑二者的分布特征,采取相应减灾措施。
关键词
雷灾灾情
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
ARCGIS
江西省
闪电活动
Key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grey fixed-weight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ArcGIS
Jiangxi Province
lightning activity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2年3月14日江西及周边地区冰雹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田白
马中元
陈鲍发
段和平
刘懿枢
岳旭
机构
江西省
气象
服务
中心
江西省
气象
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
景德镇市
气象
局
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江西省
鹰潭市
气象
局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1531,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904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5001、41675029)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2021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212ABC03A29)共同资助。
文摘
为更好地开展对江西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使用MICAPS数据、自动站数据、雷达拼图数据、雷达PUP产品数据、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数据、冰雹灾情照片视频和微信冰雹信息反馈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与方法,对2022年3月14日江西及周边省份冰雹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月14日,江西及周边省份多地出现冰雹,20个区域站出现≥17.2 m·s^(-1)的大风,24个区域站出现≥50.0 mm的降水,且雷暴大风和冷空气大风混合出现。200 hPa高空出流区、500 hPa南支槽和风速切变、850 hPa低涡和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和西南倒槽是冰雹天气主要系统;南昌订正后较大的CAPE、较强逆温层、中层干区和低层湿区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环境条件。冰雹以超级单体回波为主,有时孤立存在,有时存在于回波群、回波带之中;回波强度≥60 dBz,强回波面积最小≥18 km^(2),最大≥180 km^(2);30~60 dBz强回波梯度距离≤6 km,具有明显的云砧前伸回波;冰雹回波生命史多数在2 h以上。在冰雹回波识别中,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江西冰雹单部雷达VIL在35~60 kg·m^(-2),雷达拼图上VIL为35~50 kg·m^(-2)。在冰雹回波2.5 km CAPPI图上,冰雹回波强度均≥60 dBz,最大可达65 dBz;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上多数回波中心具有中涡旋结构、侧面辐合风场、南北风场辐合等特征;有些个例风场比较凌乱。上述分析结果为江西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关键词
冰雹天气
超级单体
强回波面积
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
Keywords
hail weather
supercell
strong echo area
dual Doppler radar retrieved wind field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9年7月12-13日赣北暴雨云团的环流形势与云图特征
3
作者
李嘉
李眠云
刘建明
潘爱军
机构
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九江市
气象
台
出处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4期27-29,34,共4页
文摘
利用2019年7月12-13日的探空资料、地面中尺度降水资料和红外云图等资料,对江西省赣北地区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高空东北低涡横槽的建立,为赣北暴雨、大暴雨聚集了冷空气能量,高空东北横槽转竖南下过程中与南支槽合并,加强了高空槽南下深度和冷空气南下强度,在高空槽引导下,冷空气从低涡冷区一端渗透到低涡暖区内,形成了NE-SW向成串的暴雨云团。鄱阳湖平原地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汇合,易于暴雨云团的加强和对流云团的新生。在东移过程中,该地区多次出现对流云团新生、发展、减弱或消亡的过程,形成列车效应;云团与云团之间合并,一种是云团发展到顶峰开始衰减时期,规模较大、移速减慢,其后部往往新生一个对流云团,然后发展壮大并与之合并;另一种是江西省东部多山,对暴雨云团东移有阻挡减弱作用,鄱阳湖平原地区暴雨云团移速较快,而且往往有新生云团发展东移与之合并。多频次、大范围、降水强度大的降水事实,也说明暴雨云团具有对流性降水特征。
关键词
低涡横槽
暴雨云团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列车效应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省雷灾灾情和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灾情等级划分研究
夏雪
金勇根
段和平
周洁晨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22年3月14日江西及周边地区冰雹回波特征分析
田白
马中元
陈鲍发
段和平
刘懿枢
岳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9年7月12-13日赣北暴雨云团的环流形势与云图特征
李嘉
李眠云
刘建明
潘爱军
《江西农业》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