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料综合优化对油菜-水稻复种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6 位作者 许彬 董保华 黄国勤 张建标 吴小飞 刘懿枢 朱灵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5.77%~16.81%、1.73%~6.36%(除2019年)和6.84%~19.44%(P<0.05)。不同处理下土壤C∶N为10.12~22.21,C∶P为12.47~22.45,N∶P为1.01~1.39;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C∶N有所提高,N∶P有所降低,KF处理降低了土壤C∶N(除2021年)和N∶P(除2018年和2022年);BMP处理的C∶N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与CK处理的差异呈减小趋势。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的油菜产量增加4.49%~26.78%,且BMP处理油菜产量随还田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CK和KF处理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8—2022年,CK和BMP处理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2020—2021年KF处理水稻产量出现小幅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处理油菜和水稻的氮、磷、钾边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油菜增产效果优于水稻。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和水稻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特征大部分呈显著相关,年均气温与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呈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可以持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高了作物产量,综合优化施肥是优化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养分管理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卫星数据反射率标准化后重建15 m分辨率作物植被指数时间序列
2
作者 敖洋钎 孙亮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植被指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所在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生长情况,通过监测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对于当地农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建方法存在数据源输入单一、重建结果空间分辨率低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 植被指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所在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生长情况,通过监测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对于当地农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建方法存在数据源输入单一、重建结果空间分辨率低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卫星数据标准化方法及作物参考曲线法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建方法,重建研究区域冬小麦2021年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时间序列。结果表明:①反射率标准化后在红光、绿光、红外及近红外波段,GF-1卫星与VIIRS地表反射率数据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大部分提高0.05,少部分提高超过了0.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降低,大部分RMSE降低了0.01,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RMSE)降低幅度在2%左右。GF-6卫星大部分R2提高了约0.12,RMSE大部分减小了0.03,rRMSE减小幅度普遍在3%~4%之间。Sentinel-2卫星R2整体提升约0.05,RMSE及rRMSE的降低大部分在0.001及2%左右。②重建的研究区内高分辨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精度评价结果显示,NDVI时间序列重建结果在验证时期均有较高的R2,大多数验证影像R2达到0.5及以上;RMSE在所有的验证时期均小于0.1。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小于15%,仅有1景验证影像RE达到18%。EVI时间序列重建结果同样具有较高的R2,在验证影像中有5景影像的R2不低于0.44,大部分影像RMSE及rRMSE的值分别小于0.15及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参考曲线 反射率标准化 植被指数 时间序列 数据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2023年4月一次雾过程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思蕊 宾振 徐燕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6-438,共13页
利用2023年4月12~13日庐山一次雾过程的地面气象资料、微波辐射计及雾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分析雾过程中近地面气象要素、边界层结构及雾滴谱尺度分布的时间演变,对比分析典型地区雾滴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雾过程受辐射冷却和暖湿平... 利用2023年4月12~13日庐山一次雾过程的地面气象资料、微波辐射计及雾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分析雾过程中近地面气象要素、边界层结构及雾滴谱尺度分布的时间演变,对比分析典型地区雾滴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雾过程受辐射冷却和暖湿平流共同影响,为一次平流辐射雾,地面长波辐射冷却、中低层暖湿平流以及地面冷平流共同作用于此次雾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增强和近地面增温导致下层逆温被破坏是雾消散的主要原因。雾滴数浓度在形成阶段最高,主要为粒径<10μm的小雾滴,之后随着雾的发展持续降低。液态水含量在雾的形成、发展阶段持续升高,并在成熟阶段达到最高。雾滴尺寸在雾过程中逐渐增大,在雾消散前达到最大。雾滴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次峰分别位于6.5、15μm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三峰型,峰值分别位于6.5、10.5和19μm处。与2016年、2017年的平流辐射雾相比,大雾滴占比升高,雾滴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均向大粒径段移动。庐山高山雾的雾滴数浓度比南京城市雾和江苏东海县陆地雾更低,液态水含量更高,雾滴粒径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相对较清洁。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高山云雾的认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物理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平流辐射雾 气象条件 微物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不同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5 位作者 巩志宇 董保华 李勇 余剑浩 袁冬美 江明泽 《核农学报》 2025年第12期2727-273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稻虾、鸭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田间试验,设置水稻单作(CK)、稻虾轮作(R-S)、稻鸭共作(R-D)和稻虾鸭模式(R-S-D)4个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水稻不同生育阶... 为探究不同有机稻虾、鸭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田间试验,设置水稻单作(CK)、稻虾轮作(R-S)、稻鸭共作(R-D)和稻虾鸭模式(R-S-D)4个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并筛选适合当地推广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在不同水稻生育期的pH值降低了0.12~0.36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整体显著提高。其中,在成熟期,R-S、R-D、R-S-D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15.13%、11.53%和12.35%,以R-S处理增幅最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碱解氮、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则持续上升。从移栽期到成熟期各处理全磷总含量均有所下降,降幅为22.37%~30.08%,以CK处理降幅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种养模式土壤综合肥力得分表现为R-S-D>R-D>R-S>CK;与常规稻田相比,有机稻虾鸭共作水稻产量偏低,结合有机稻米的价格和水产品(虾、鸭)的收入,有机稻虾鸭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是常规模式的5~21倍。综上所述,有机稻虾鸭共作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稻-虾-鸭(R-SD)模式土壤综合肥力和稻田经济效益最高,是值得推广的种养模式。本研究揭示了长江中下游稻虾鸭共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经济效益提升规律,为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鸭共作 土壤养分动态 主成分分析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