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喻嘉言治痢法律析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哲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1期23-23,共1页
清代名医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痢疾论》中,对痢疾的治疗,提出了逆流挽舟、急开支河、通因通用三法及禁律三条,对痢疾的治疗,颇有见地,堪称独树一帜,兹析义如下: 一、逆流挽舟“逆”谓病势深入,或邪由表入里,或邪由上陷下;“挽”即... 清代名医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痢疾论》中,对痢疾的治疗,提出了逆流挽舟、急开支河、通因通用三法及禁律三条,对痢疾的治疗,颇有见地,堪称独树一帜,兹析义如下: 一、逆流挽舟“逆”谓病势深入,或邪由表入里,或邪由上陷下;“挽”即截住病势,以挽其逆;“舟”比喻人体之正。逆流挽舟就是为防止正气随下流病势而陷,故当逆挽而上,驱邪外出,如逆流之处,挽下游之舟。喻氏以此法治痢,主要基于表里顺逆,着眼少阳,认为“苍天清净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昌 痢疾/中医药疗法 扶正 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熄风二则
2
作者 周平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6-27,共2页
动风之证,通常以平肝熄风、清热熄风、滋阴养血熄风为其主要治法。然人体阳气虚弱,毋能温煦筋脉,亦可发生动风之证,而且临床不为鲜见。笔者以温阳熄风.为主治疗虚风内动患者,曾收效良好,兹举案例二则,试作瓦釜之鸣。温阳健脾熄风储某,男... 动风之证,通常以平肝熄风、清热熄风、滋阴养血熄风为其主要治法。然人体阳气虚弱,毋能温煦筋脉,亦可发生动风之证,而且临床不为鲜见。笔者以温阳熄风.为主治疗虚风内动患者,曾收效良好,兹举案例二则,试作瓦釜之鸣。温阳健脾熄风储某,男,76岁。1985年7月12日初诊。当月3日因天气燥热,在野外饮冷水解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熄风 动风 中医治疗 虚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小便不利证治十二法
3
作者 周平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2期11-11,共1页
1、宣肺解表,涤饮利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40条)。表寒不解,水气停积,肺气失宣,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治用小青龙汤宣肺解表,涤化水饮,表解饮除,上焦得开,下焦得通,则小便自利。 2、助脾和胃利... 1、宣肺解表,涤饮利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40条)。表寒不解,水气停积,肺气失宣,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治用小青龙汤宣肺解表,涤化水饮,表解饮除,上焦得开,下焦得通,则小便自利。 2、助脾和胃利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条)。服桂枝汤,或用下法,但仍见头项强痛诸症,并非“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桂枝汤可汗证,或以“心下满微痛”可下证。因本证辨证关键在小便不利,实属脾胃失运,气化不利,水邪內停之理,治乃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待脾胃健运,气化得利,水邪能除,则小便不利及诸症乃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癃闭/中医药疗法 宣肺 解表 健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益排石三则
4
作者 严东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29,共2页
溺石的证治,通常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亦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排石,验之临床,形体壮实,此法多能取效。然而年高体虚者,单用此法,克伐正气,气化更差,往往收效甚微,笔者以补益为主要方法,治疗体虚溺石者,收效良好,兹举... 溺石的证治,通常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亦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排石,验之临床,形体壮实,此法多能取效。然而年高体虚者,单用此法,克伐正气,气化更差,往往收效甚微,笔者以补益为主要方法,治疗体虚溺石者,收效良好,兹举案三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症 补益法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论舌质探析
5
作者 马哲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3期16-17,共2页
《内经》之舌诊,是中医舌诊之起步,它总结了先秦时期中医舌诊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中医舌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经》论舌,既描述了舌的解剖、生理、病理,又明确了舌诊的临床意义。有人曾统计《内经》论舌之条文多达60余条,可... 《内经》之舌诊,是中医舌诊之起步,它总结了先秦时期中医舌诊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中医舌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经》论舌,既描述了舌的解剖、生理、病理,又明确了舌诊的临床意义。有人曾统计《内经》论舌之条文多达60余条,可见其论舌颇为精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舌质 舌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鞠通对承气汤的发展
6
作者 马哲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37,共1页
文章阐述了吴鞠通对承汤的独到见解,并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八个新方,即:承气合小陷胸汤,护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及新加黄龙汤等。
关键词 承气汤 吴鞠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相反配伍用药
7
作者 周平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5期6-6,共1页
一、调阴阳,寒热相配 1.寒热错杂并见者,寒热相配疾病有表里上下兼虚实之别,其临床寒热孰多孰少、偏上在下,往往表现不一,仲景对表寒里热者,以辛温散表寒与寒凉泄里热并用,代表方如:27条桂枝二越婢一汤,38条大膏龙汤,方中均用辛温的麻... 一、调阴阳,寒热相配 1.寒热错杂并见者,寒热相配疾病有表里上下兼虚实之别,其临床寒热孰多孰少、偏上在下,往往表现不一,仲景对表寒里热者,以辛温散表寒与寒凉泄里热并用,代表方如:27条桂枝二越婢一汤,38条大膏龙汤,方中均用辛温的麻黄、桂枝,与辛寒的石膏配伍。上热下寒者,宜温热祛寒与苦寒并举,以达阴阳协调的一种治法。 2.寒热格拒者,反佐相配反佐是于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之属,以消除寒热格拒、药不能进的现象,适用于病势拒药须加以从治者,即“因病气之甚而为从治之用”而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中药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厥证论治
8
作者 周平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4期3-3,共1页
一、寒厥:1.阳衰阴盛之寒厥:“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第353条)据阳衰阴盛之理,临床且可见恶寒踡卧、四肢不温、呕吐下利、舌淡苔白,脉沉微或微而欲绝等症。治当四逆汤回阳救逆,阳回则噘逆止... 一、寒厥:1.阳衰阴盛之寒厥:“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第353条)据阳衰阴盛之理,临床且可见恶寒踡卧、四肢不温、呕吐下利、舌淡苔白,脉沉微或微而欲绝等症。治当四逆汤回阳救逆,阳回则噘逆止。如成无己曰:“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不足,阴寒加之,阳气不相顺接,是致手足不温而成四逆也。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厥证/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