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伟 张北红 +5 位作者 另青艳 钟庆 余佳敏 肖祖飞 金志农 刘苑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1-1760,共10页
为探究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及其纯露的抗氧化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桉叶油素型樟树精油中相对含量0.1%以上的化学成分有15... 为探究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及其纯露的抗氧化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桉叶油素型樟树精油中相对含量0.1%以上的化学成分有15种,其中桉叶油素相对含量最高为57.28%,精油浓度为128 g·L^(-1)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82.60%)高于阳性对照(77.85%),对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最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4.25、31.65 g·L^(-1)。柠檬醛型樟树精油中相对含量0.1%以上的化学成分有30种,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相对含量最高为42.32%,对DPPH·和ABTS·^(+)清除能力最强的IC_(50)分别为44.45、34.46 g·L^(-1)。精油纯露对DPP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桉叶油素型纯露最优抗氧化性(DPPH·:53.24%,ABTS·^(+):10.50%)强于柠檬醛型纯露(DPPH·:10.58%,ABTS·^(+):9.06%)。两种化学型樟树精油及其纯露均具有抗氧化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高浓度精油的抗氧化性显著强于低浓度,桉叶油素型樟树精油抗氧化性强于柠檬醛型。本研究结果可为樟树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精油 桉叶油素 柠檬醛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人工林对湘东退化红壤性质及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杰 张海燕 +4 位作者 赵姣 金晓芳 龚磊 李凤 金志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339,345,共8页
通过对湘东红壤丘陵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林下与林间土壤进行配对采样与分析,研究樟树人工林对退化红壤性质及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林间土壤相比,林下土壤的pH增加0.95个单位,全磷、全钾和含水量分别提高14.8... 通过对湘东红壤丘陵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林下与林间土壤进行配对采样与分析,研究樟树人工林对退化红壤性质及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林间土壤相比,林下土壤的pH增加0.95个单位,全磷、全钾和含水量分别提高14.8%,16.8%和45.6%,容重降低8.1%,均达到显著水平。樟树人工林显著增加林下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林间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聚合物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强度依次仅相当于林下土壤微生物的27.6%,19.2%,23.4%,47.1%和3.5%,但二者对胺类碳源的利用没有明显变化。樟树人工林显著增加林下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主成分分析发现,樟树人工林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模式;相关性分析表明,樟林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是造成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而土壤pH是其中的首要驱动因素。综上,樟树人工林有助于提高湘东退化红壤的微生物生态功能,樟树是进行退化红壤生态修复和重建的适宜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人工林 植被恢复 退化红壤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不同种源樟树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余旭敏 张北红 +3 位作者 肖祖飞 赖骏 黄国敏 金志农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以福建省8个种源区的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源樟树叶片、果实、种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种源樟树的叶片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0.74%~24.23%,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24.23%)... 以福建省8个种源区的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源樟树叶片、果实、种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种源樟树的叶片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0.74%~24.23%,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24.23%)最大,其次为叶周长的(16.50%),再次为叶长的(15.71%)。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中,百粒质量和体积的变异均较丰富,其变异系数均大于15.00%;其他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离散程度较低。樟树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04~2.07之间,表明樟树的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丰富。利用叶片、果实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对福建省的樟树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8个樟树种源分为2类,一类的叶片大而厚,另一类的叶片小而薄。本研究可为福建省樟树良种选育及不同种源樟树表型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种源 多样性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肖祖飞 张北红 +5 位作者 李凤 陆健 金志农 张琴 马一丹 吕雄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7期40-45,63,共7页
以樟树种子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单株樟树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进行评价,分析保存方法、赤霉素以及化学型对樟树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樟树种子之间的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苗率均不高,大部分都低于6... 以樟树种子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单株樟树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进行评价,分析保存方法、赤霉素以及化学型对樟树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樟树种子之间的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苗率均不高,大部分都低于60%,出苗率最好的分别是GZ-GY-009、GZ-GY-011和JX-YX-001。不同单株樟树子代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幼苗生长都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P<0.05),苗期生长较好的是HN-CL-008、JX-YS-005、JX-YX-001和GZ-GY-006。不同保存方式对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差异显著(P<0.05),湿沙层积保存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较好,是樟树种子适宜的保存方式,其次是4℃低温保存,-20℃低温保存的出苗率最低。赤霉素(GA3)能够打破樟树种子休眠,诱发种子发芽,400mg/LGA3处理樟树种子的出苗率较高,与湿沙层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化学型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差异显著(P<0.05),柠檬醛型樟树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明显优于脑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种子 出苗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毛樟茎段扦插技术研究
5
作者 肖祖飞 丁颖 +3 位作者 顾祎昕 魏希 金志农 李凤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以细毛樟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IBA浓度、扦插基质、扦插时间和插穗的来源对细毛樟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IBA能够显著促进细毛樟生根,4000 mg·L^(-1)是本试验中的适宜浓度,生根率达52.08%,根数、根长和根粗等指标... 以细毛樟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IBA浓度、扦插基质、扦插时间和插穗的来源对细毛樟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IBA能够显著促进细毛樟生根,4000 mg·L^(-1)是本试验中的适宜浓度,生根率达52.08%,根数、根长和根粗等指标表现较好。蛭石和泥炭混合基质有利于细毛樟扦插生根,蛭石和泥炭1∶1配比是细毛樟扦插生根的适宜基质,生根率达55.21%。扦插时间对细毛樟的生根也有显著影响,5月和7月的生根率较高,分别为60.42%和56.25%,显著高于9月的生根率(20.83%)。细毛樟实生苗茎段的生根效果显著好于扦插苗茎段的,童性是影响细毛樟扦插生根的一个重要因子。初步筛选出细毛樟茎段扦插较为适宜的IBA浓度、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为其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毛樟 扦插 生根 吲哚丁酸 扦插基质 扦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不同优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和精油含量分析
6
作者 罗欣 张海娜 +4 位作者 徐锟 陈志琪 张星宇 鲁向晖 李刚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右旋芳樟醇型樟树的良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江西省金溪县11棵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株(122、129、250、251、265、266、280、281、282、283、294)进行扦插栽培,测定形态指标(株高、冠幅、基径、生物量)、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 为右旋芳樟醇型樟树的良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江西省金溪县11棵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株(122、129、250、251、265、266、280、281、282、283、294)进行扦插栽培,测定形态指标(株高、冠幅、基径、生物量)、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生理指标(叶绿素a、b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精油含量,并分析指标差异和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优良优株。结果表明:11棵优株在株高、基径、冠幅、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表型指标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251优株叶长等指标最大,283优株叶形指数最大;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优株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281优株总叶绿素(5.19 mg·L^(−1))和可溶性蛋白含量(0.21 mg·g^(−1))最高,283优株的可溶性糖含量(18.38 mg·g^(−1))最高;优株间得油率差异较大,122优株得油率(2.49%)最高;叶长、叶宽等与叶面积、叶周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精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优株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251优株综合得分最高,251与280优株的综合表现较好。根据主成分分析和优株品质评价结果,251与280优株可作为金溪县栽培的右旋芳樟醇型樟树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芳樟醇 樟树 不同优株 生理生态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型黄樟微扦插技术研究
7
作者 丁颖 顾祎昕 +2 位作者 魏希 李凤 肖祖飞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86-91,共6页
以柠檬醛型黄樟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各因素对柠檬醛型黄樟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期为其无性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柠檬醛型黄樟采用短枝条进行扦插,生根率为80.21%,显著高于长枝条扦插,且短枝扦插繁殖系数达3.21... 以柠檬醛型黄樟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各因素对柠檬醛型黄樟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期为其无性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柠檬醛型黄樟采用短枝条进行扦插,生根率为80.21%,显著高于长枝条扦插,且短枝扦插繁殖系数达3.21,是长枝的4.2倍;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型黄樟短枝扦插的生根,在设置IBA浓度的范围内,4000 mg·L^(-1) IBA是柠檬醛型黄樟短枝扦插最适浓度,生根率达83.34%,4000 mg·L^(-1) IBA处理短枝的根数、根粗、根重和根体积也生长较好;蛭石和松树皮混合基质有利于短枝的生根,柠檬醛型黄樟短枝扦插最适扦插基质为蛭石和松树皮配比为1∶1,生根率达到83.34%;扦插时间也显著影响柠檬醛型黄樟短枝的生根,5月和7月扦插生根率高,分别为78.13%和73.96%,显著高于9月生根率(35.42%)。因此,柠檬醛型黄樟扦插繁殖采用微扦插技术,可显著提高繁殖系数和育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型黄樟 微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雌雄异熟樟科植物开花动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金晓芳 肖昌龙 +4 位作者 张杰 赵姣 肖祖飞 张海燕 金志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了解樟科植物雌雄异熟的繁育系统特点,对3种樟科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紫楠(Phoebe sheareri)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雌雄异熟花的开花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雌性功能期的开始时间、雌性功能期和... 为了解樟科植物雌雄异熟的繁育系统特点,对3种樟科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紫楠(Phoebe sheareri)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雌雄异熟花的开花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雌性功能期的开始时间、雌性功能期和雄性功能期的时间分配有差异。3种植物的主要传粉者均为中华蜜蜂,在雌性功能期和雄性功能期均有访花;在雌性功能期第四轮退化雄蕊蜜腺和雄性功能期第三轮花丝基部的蜜腺分泌花蜜,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蜜蜜量和含糖量没有显著差异;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在雌性和雄性功能期均较高;雌性功能期和雄性功能期均有自然花粉落置;座果率均是异交补粉>自然>套袋,表明都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因此,樟科植物雌、雄性阶段时间分配的不同,可能与退化雄蕊蜜腺和第三轮雄蕊附属蜜腺的分泌节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香 紫楠 浙江楠 雌雄异熟 开花 蜜腺 退化雄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矮林萌芽更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姣 章志海 +9 位作者 张杰 金晓芳 肖祖飞 张海燕 江婉玥 陈丽容 叶凯 王紫泉 李卫东 金志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27-29,34,共4页
为实现林地的快速恢复和重建,满足生态环境的需求,矮林作业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方式。在林木矮林作业中,萌芽更新是首要的一步,它对植株后期生物量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伐桩方式、采伐季节和强度、激素和养分4个因素是影响林木... 为实现林地的快速恢复和重建,满足生态环境的需求,矮林作业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方式。在林木矮林作业中,萌芽更新是首要的一步,它对植株后期生物量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伐桩方式、采伐季节和强度、激素和养分4个因素是影响林木矮林萌芽更新的主要因素,需根据树种的不同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萌芽更新技术来保障林地的质量。该研究对森林的恢复和重建、林木的培育和人工林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林 萌芽更新 伐桩方式 采伐方式 激素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赣芳2号’芳樟苗期生长及叶精油的影响
10
作者 董恩元 刘新亮 +2 位作者 张杰 符潮 章挺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目的]探究芳樟苗期在不同镁(Mg)添加水平下生长、光合特性、生理生化及叶精油的变化,为芳樟苗期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芳樟扦插苗为研究材料,盆栽沙培方式,不添加镁元素为对照(CK),设置19.8 mg·L^(-1)(Mg1)、98.6 m... [目的]探究芳樟苗期在不同镁(Mg)添加水平下生长、光合特性、生理生化及叶精油的变化,为芳樟苗期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芳樟扦插苗为研究材料,盆栽沙培方式,不添加镁元素为对照(CK),设置19.8 mg·L^(-1)(Mg1)、98.6 mg·L^(-1)(Mg2)、493.0 mg·L^(-1)(Mg3)、986.0 mg·L^(-1)(Mg4)4个镁添加水平,分析不同添加水平下幼苗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积累、含水率及叶片内源镁含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光合特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叶精油含量的差异。[结果]镁添加对芳樟幼苗苗高、单叶面积、生物量积累、叶片含水率及内源镁含量均有显著的提升(p<0.05);叶片中Chla、Chlb、Chl总含量均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各处理均高于CK。光合参数中,P_(n)随着镁浓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Ci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差异显著;G_(s)、T_(r)对镁添加变化响应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镁能提高AQY、LCP、LSP等参数增强光合作用;显著降低芳樟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SOD、POD的抗性生理指标。叶精油得率在添加浓度98.6 mg·L^(-1)效果最好,较CK提升了12.77%,对芳樟醇产量以及芳樟醇相对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适量添加外源性镁可以显著促进芳樟叶片叶绿素的形成,增强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增强代谢过程,提高其抗逆性,最适宜的添加浓度98.6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光合特性 生理生化 芳樟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樟树叶片形态特征及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肖祖飞 张北红 +5 位作者 张琴 马一丹 金志农 张海燕 李凤 吕雄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为了解不同种源樟树叶片形态特征和生长差异,该文以30个种源樟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周长、叶面积、长宽比、形态因子、株高、地径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30个种源间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88%~16.1... 为了解不同种源樟树叶片形态特征和生长差异,该文以30个种源樟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周长、叶面积、长宽比、形态因子、株高、地径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30个种源间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88%~16.14%,显示不同种源樟树叶片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叶长、叶宽、叶柄长、周长、面积、叶厚度重复力超过75%,叶长宽比和形态因子重复力超过60%,显示樟树叶片形态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种源内个体间叶片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和长宽比变异系数较大,叶周长、叶厚度和形态因子变异系数较小。(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选出的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6.18%,叶长、周长、面积、叶宽和叶厚度是这3个主成分的主导因子,这些参数对叶片形态划分起主要作用。(3)不同种源间的株高、地径存在极显著差异,来自中国湖南的种源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中国福建、江苏以及日本大阪,中国江西本地种源不存在优势,生长表现较差;种源内个体间株高和地径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湖北黄冈种源株高和地径变异系数较小,个体间均匀度较好,而中国湖北宜昌和江西安福种源变异系数较大,个体间差异较大,为优株的选择创造了条件。樟树种源间和种源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樟树的优质种源以及良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了基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叶片形态 种源 生长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祖飞 王玲玲 +6 位作者 曹璐瑶 廖文轩 金志农 李凤 吕雄伟 张北红 赵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1,共6页
柠檬醛猴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用材、油用树种。以柠檬醛猴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采集季节、消毒时间、激素对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中旬,柠檬醛猴樟半木质化茎段组织培养用浓度为0.1%HgCl2消毒5 min,茎段腋芽... 柠檬醛猴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用材、油用树种。以柠檬醛猴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采集季节、消毒时间、激素对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中旬,柠檬醛猴樟半木质化茎段组织培养用浓度为0.1%HgCl2消毒5 min,茎段腋芽萌芽率最高,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猴樟茎段萌芽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05 mg·L-1 IBA,萌芽率为60%。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2 mg·L-1 IBA,增殖系数为4.33、株高为3.67 cm、地径为1.04 mm。生根培养11 d基部出现不定根,生根适宜培养基为MS+1.5 mg·L-1 IBA,生根率75.00%、根长5.06 cm、根数3.50、根粗0.82 mm。根数大于3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猴樟 茎段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樟矮林生长节律及精油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肖祖飞 艾卿 +3 位作者 金志农 张北红 王颜波 朱燕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4-841,共8页
【目的】为了揭示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精油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芳樟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对不同月份间芳樟矮林的地径、株高和冠幅、生物量、出油率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5月底至6月底,芳樟矮林地径生长缓... 【目的】为了揭示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精油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芳樟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对不同月份间芳樟矮林的地径、株高和冠幅、生物量、出油率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5月底至6月底,芳樟矮林地径生长缓慢,6月底至7月底地径快速生长,7月底地径显著高于5月底和6月底,之后地径生长又缓慢,之间差异不显著;5月底至7月底,芳樟矮林冠幅不断增长,7月底冠幅显著高于5月底和6月底,与5、6月底比较,7月底冠幅分别增加了62.05%和30.83%,之后冠幅生长缓慢,之间差异不显著;芳樟矮林的株高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9月底株高生长达到最大,显著高于5、6和7月底,与5、6、7月底相比较,9月底株高分别增长了66.29%、29.34%和15.12%。(2)5月底至8月底,芳樟矮林单株鲜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之后单株鲜质量基本不变,与5、6、7月底相比较,8月底单株鲜质量分别增加了395.63%、148.40%和69.92%;芳樟矮林单株叶和小枝鲜质量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8月底至9月底可以获得较大单株叶和小枝生物量,而芳樟矮林单株主枝鲜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3)芳樟矮林叶片出油率高,且随着时间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7月底叶片出油率(1.52%)最高,而叶片含水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芳樟矮林小枝和主枝出油率均较低,随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而含水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芳樟矮林叶片精油芳樟醇含量超过95%,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基本不变。【结论】芳樟矮林的采收在8月中下旬为宜,此时枝叶生物量大和精油含量高,可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矮林 生长节律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和存放时间对樟树叶片出油率和含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祖飞 李凤 +6 位作者 邢梦雪 张北红 金志农 吕雄伟 王颜波 张琴 马一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以芳樟醇、脑樟、柠檬醛型樟树1年生枝叶片为材料,研究采收和存放时间对3种化学型樟树叶片出油率和含水率的影响,以期为樟树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芳樟在5月8日至10月23日出油率不断升高,12月24日降低;脑樟在5月8日、10月23... 以芳樟醇、脑樟、柠檬醛型樟树1年生枝叶片为材料,研究采收和存放时间对3种化学型樟树叶片出油率和含水率的影响,以期为樟树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芳樟在5月8日至10月23日出油率不断升高,12月24日降低;脑樟在5月8日、10月23日出油率高,12月24日出油率低;柠檬樟出油率在5月8日至8月1日较高,10月23日至12月24日出油率下降;芳樟、脑樟、柠檬樟叶片含水率与出油率变化趋势一致。叶片采收后,芳樟、脑樟、柠檬樟叶片含水率随叶片存放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下降趋势;芳樟和柠檬樟叶片出油率随着叶片存放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分别在叶片存放21 h和24 h后,叶片出油率显著下降,之后基本保持不变,脑樟叶片出油率随着叶片存放时间的延长基本保持不变;烘干后的芳樟、脑樟、柠檬樟叶片出油率与鲜叶相比较,出油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芳樟出油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上芳樟、脑樟矮林适宜采收时间是10月份,柠檬樟为8月份,且芳樟和柠檬樟收割枝叶提取精油最适时间为24 h内,脑樟可以存放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型 出油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荣新 鲁向晖 +4 位作者 张海娜 王倩 陈志琪 杨宝城 马露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2-359,共8页
本研究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仪测定大豆鼓粒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并计算多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分别采用一元线性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随机森林(RF)建立高光谱植被指数组合和大豆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相互关... 本研究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仪测定大豆鼓粒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并计算多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分别采用一元线性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随机森林(RF)建立高光谱植被指数组合和大豆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显示:基于LR、SVM、BPNN和RF建立的估算AGB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9,0.71,0.73和0.7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559.0,481.1,1194.6和805.2 kg·hm^(-2);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1.22,1.55,1.87和1.92。基于RF建立模型的预测精准度比LR、SVM和BPNN模型更可靠,因此运用RF模型可以更精确地估算大豆地上部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地上部生物量 随机森林 高光谱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芳樟一叶一芽茎段扦插生根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祖飞 吕雄伟 +5 位作者 张北红 李凤 张海燕 金志农 张琴 马一丹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成年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修剪成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研究吲哚丁酸(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成年芳樟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诱导生根... 以成年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修剪成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研究吲哚丁酸(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成年芳樟一叶一芽茎段进行扦插,诱导生根快,生根率较高;IBA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扦插后35 d时出现不定根,以3000 mg·L-1 IBA处理芳樟茎段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达67.67%;扦插基质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及扦插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红壤土+草木灰=3∶1是芳樟茎段扦插生根适宜基质,扦插苗在该基质上生长最好;扦插时间对芳樟茎段扦插生根具有显著影响,以5月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63.33%,显著高于8月和9月扦插,以9月扦插生根效果最差,其生根率仅为3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茎段 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化学型及精油积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北红 肖祖飞 +4 位作者 王颜波 张海燕 李凤 程慧娟 金志农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4期623-630,共8页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我国优良的材用、油用、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等多用途树种。香樟叶片精油富含多种珍贵化学成分,根据叶精油所含化学成分将香樟划分为不同的化学型,多种化学型香樟资源均极具市场价值和...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我国优良的材用、油用、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等多用途树种。香樟叶片精油富含多种珍贵化学成分,根据叶精油所含化学成分将香樟划分为不同的化学型,多种化学型香樟资源均极具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香樟叶精油中的芳樟醇、柠檬醛、黄樟素和金合欢醇等化学成分在香精香料、食品加工和医药化工等多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从香樟的油用角度出发,对香樟化学型的命名、划分、分化机制以及香樟精油的积累规律、影响因素和主要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油用香樟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化学型 精油积累 精油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型黄樟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祖飞 王文秀 +3 位作者 魏希 张北红 李凤 金志农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6期690-695,共6页
为给柠檬醛型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无性繁殖提供参考,以柠檬醛型黄樟2年生扦插苗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筛选最适宜的消毒时间和采集时间,研究生长调节剂对柠檬醛型黄樟茎段萌芽、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中旬采集半木... 为给柠檬醛型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无性繁殖提供参考,以柠檬醛型黄樟2年生扦插苗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筛选最适宜的消毒时间和采集时间,研究生长调节剂对柠檬醛型黄樟茎段萌芽、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中旬采集半木质化枝条,剪取成带1~2个芽的茎段,用0.1%的HgCl2消毒5 min,茎段的萌芽率最高,污染率较低,褐化率最低。茎段的萌芽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5 mg/L IBA,萌芽率为7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IBA,增殖系数为3.55。组培苗生根培养11天,基部开始出现不定根,NAA诱导的生根效果优于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1.5 mg/L NAA,生根率为95%。通过炼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组织培养 柠檬醛型黄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祖飞 钟丽萍 +5 位作者 张北红 金志农 李凤 吕雄伟 张琴 马一丹 《南方林业科学》 2020年第2期62-65,共4页
黄樟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珍贵的用材、绿化和经济树种。为更好的开发利用黄樟资源,本文从形态学、良种选育、生态学特性、栽培与繁育、化学型及精油成分分析等方面,对黄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黄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尾砂对樟树幼苗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琴 李凤 +5 位作者 肖祖飞 金志农 张北红 马一丹 张海娜 鲁向晖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2期67-70,I0001,共5页
以樟树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红壤土为对照栽培基质,研究稀土尾砂对樟树幼苗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稀土尾砂的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稀土尾砂处理下,樟树的株高、地径、根系、生物量等与对照相比,各... 以樟树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红壤土为对照栽培基质,研究稀土尾砂对樟树幼苗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稀土尾砂的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稀土尾砂处理下,樟树的株高、地径、根系、生物量等与对照相比,各形态指标明显受到抑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 2浓度及蒸腾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高于对照组;樟树叶、根、茎中N、P、K的含量比对照低,特别是N和K的吸收显著低于对照。因此,稀土尾砂对樟树的生长、生理生化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 樟树 生长 营养元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