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海燕 徐芝亮 何俊海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124-128,134,共6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江西省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育种原始创新能力不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江西省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育种原始创新能力不够、种业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帮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借鉴河南、湖南两省的先进做法,提出了扶持潜力种企、培育赣种“领头雁”,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优异种质基因,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种业保障体系、发挥政策积极效用,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助力种企高质量发展等措施以实现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种业 种质资源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现代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海燕 肖艳香 +1 位作者 徐芝亮 余艳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通过对江西省涉农科研单位、种业公司、涉农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和访谈,总结了江西省现代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存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不全、种业科... 通过对江西省涉农科研单位、种业公司、涉农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和访谈,总结了江西省现代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存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不全、种业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种业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种业监管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培育壮大龙头种业企业、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种业监管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江西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 种质资源 粮食安全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同时测定化妆品和牙膏中6种多羟基化合物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淑娥 袁璐 +2 位作者 廖丹丹 罗香 肖庚鹏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和牙膏中玻色因、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蔗糖、肌醇等6种多羟基化合物的方法。水可分散样品和水包油样品用水提取,提取液再经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洗涤;油包水样品先用乙酸乙酯预分散,再用水提取,最后提取液经正己...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和牙膏中玻色因、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蔗糖、肌醇等6种多羟基化合物的方法。水可分散样品和水包油样品用水提取,提取液再经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洗涤;油包水样品先用乙酸乙酯预分散,再用水提取,最后提取液经正己烷洗涤。提取液经Ultimate XB-NH 2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别对提取过程和色谱条件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6种多羟基化合物在0.2~5.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1~0.996;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10%和0.35%。针对水包油、油包水的化妆品和牙膏基质,进行了低、中、高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4.7%~94.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2%~6.9%。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等优势,适用于化妆品中多羟基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 多羟基化合物 化妆品 牙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及角鲨烯热稳定性评价
4
作者 肖庚鹏 廖丹丹 +2 位作者 李桂生 罗香 袁璐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5-822,共8页
基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食用油样品,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与硅胶(CNW BOND Si)的混合吸附剂进行净化处理。通过TG-5ms色谱柱(30 m×0.25 mm... 基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食用油样品,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与硅胶(CNW BOND Si)的混合吸附剂进行净化处理。通过TG-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并以角鲨烷作为内标物,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应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对色谱柱和吸附剂的选择分别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分别在0.03~0.4 mg/L和0.29~3.8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2。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检出限(LOD,S/N=3)分别为0.4 mg/kg和4.0 mg/kg,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1.2 mg/kg和12 mg/kg。在3种不同类型的食用油中分别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回收率分别为81.9%~102.5%和89.4%~116.1%,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3.5%~6.8%和3.2%~7.4%。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LOD低等优势,适用于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检测。利用该方法评价了花生油中角鲨烯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当温度低于120℃时,角鲨烯未发生转化为氧化角鲨烯的现象;然而,当温度超过120℃后,角鲨烯的峰面积出现断崖式下降,且可明显检测到氧化角鲨烯的生成。利用该方法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玉米油4类食用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检出角鲨烯,而氧化角鲨烯未在任何样品中检出。该方法旨在为食用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品质快速鉴别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角鲨烯 氧化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江西茶叶产地特征分析与溯源判别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芝亮 章新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0-246,共7页
为了解江西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残留状况,减少稀土污染,提高茶叶品质。研究建立江西茶叶产地判别技术,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追溯原产地来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江西省遂川县、庐山县和婺源县共3个产地的138批次茶叶样品,利用电感耦合... 为了解江西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残留状况,减少稀土污染,提高茶叶品质。研究建立江西茶叶产地判别技术,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追溯原产地来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江西省遂川县、庐山县和婺源县共3个产地的138批次茶叶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串联质谱仪法(ICP-MS/MS)测定茶叶中15种稀土元素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3个产地138批次茶叶的稀土氧化物总量在0.44~1.57 mg·kg^(-1)之间,均未超出国家标准GB 2762-2012限量。经过主成分分析,从15种稀土元素可提取3个主成分,代表了总指标90.66%的信息;利用判别典型函数分析,回代检验100%正确判别,交叉检验的正确判别率为99.3%。此方法证明稀土元素技术可用于江西茶叶的产地溯源,为今后江西各种知名茶叶品牌的原产地保护提供鉴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稀土元素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测定鲜竹沥中的二苯并[a,h]蒽
6
作者 幸慧玉 周亮 +4 位作者 朱腾高 康斯坦丁 刘九梅 陈焕文 方小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0-1286,共7页
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技术,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鲜竹沥中二苯并[a,h]蒽(DBA)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电喷雾溶剂流速、样品流速进行优化。以硝酸银的甲醇溶液为电喷雾溶剂,... 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技术,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鲜竹沥中二苯并[a,h]蒽(DBA)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电喷雾溶剂流速、样品流速进行优化。以硝酸银的甲醇溶液为电喷雾溶剂,诱导DBA和Ag+形成[DBA+Ag]+、[2DBA+Ag]+等特征离子,再结合碰撞诱导解离技术,最终实现了鲜竹沥中DBA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BA在0.1~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 0,方法检出限(LOD)为0.054μg/L,定量下限(LOQ)为0.179μg/L。该方法对鲜竹沥中DBA的加标回收率为81.5%~87.1%,相对标准偏差为1.9%~3.9%。所建方法具有无需复杂样品预处理、准确度高、可直接快速检测等优点,适用于鲜竹沥中DBA的快速筛查与直接分析,同时也为其他PAHs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 鲜竹沥 二苯并[a h]蒽(DBA) 直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工艺对薯条中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优生 陆静楠 +3 位作者 李明宇 李昌 申明月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9-56,共8页
本研究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薯条油炸过程中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的形成和伴生关系,及其与中间产物α-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 本研究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薯条油炸过程中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的形成和伴生关系,及其与中间产物α-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并探讨薯条的感官品质、色值、水分含量和吸油量与AA和5-HMF形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薯条中的AA、5-HMF和中间产物α-二羰基化合物含量均增加,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吸油量逐渐增加,亮度(L^(*)值)、黄色(b^(*)值)趋于降低,红色(a^(*)值)趋于增加。在不同时间和温度影响下,AA和5-H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与α-二羰基化合物含量、吸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水分含量、L^(*)值和b^(*)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AA含量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PCA模型与温度-时间变化曲线所得的结果一致。结论:170℃油炸5 min既可保证薯条感官品质最佳,又有利于减少危害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5-羟甲基糠醛 薯条 α-二羰基化合物 感官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不同配方体系化妆品中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庚鹏 袁璐 +2 位作者 罗春丽 罗香 黄优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583,共8页
鉴于当前化妆品中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添加乱象,以及关于二甲基环硅氧烷在化妆品中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也未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建立适合不同配方体系化妆品中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 鉴于当前化妆品中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添加乱象,以及关于二甲基环硅氧烷在化妆品中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也未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建立适合不同配方体系化妆品中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不同配方体系化妆品中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通过DB-5ms色谱柱(30.0 m×0.25 mm×0.25μm)分离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进行确证和检测,以正十六烷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分别对内标物、提取溶剂和净化方式的选择进行了优化。在最终确立的条件下,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在0.05~1.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0.998;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4~0.08 mg/kg和0.12~0.24 mg/kg;针对不同配方体系的化妆品基质,进行了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5.3%~10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9.4%。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满足不同配方体系化妆品中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测定要求。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面上的化妆品进行检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方法的建立将为我国化妆品中二甲基环硅氧烷的质量监督检查提供技术依据,有利于保障化妆品的安全,同时也为后续化妆品中二甲基环硅氧烷的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二甲基环硅氧烷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