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后处理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阚超楠 高阳 +4 位作者 陈明 陈楚英 万春鹏 刘善军 陈金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8-529,共12页
为探讨不同采后处理对翠冠梨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翠冠梨果实常温贮藏的保鲜技术,本试验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0.25μL·L^(-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2.0%氯化钙处理和1.5%壳聚糖处理对20℃模拟转货架条件... 为探讨不同采后处理对翠冠梨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翠冠梨果实常温贮藏的保鲜技术,本试验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0.25μL·L^(-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2.0%氯化钙处理和1.5%壳聚糖处理对20℃模拟转货架条件下翠冠梨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5μL·L^(-1)1-MCP处理、2.0%氯化钙处理和1.5%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货架期间翠冠梨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推迟呼吸峰值的出现,使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TSC)、可滴定酸(TA)含量和维生素C(Vc)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同时,3种处理均能够有效减缓梨果实色泽褐变速度,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延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降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1.5%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保鲜效果最佳,其次为0.25μL·L^(-1)1-MCP处理、2.0%氯化钙处理。本研究结果为采后处理在翠冠梨果实常温贮藏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冠梨 常温贮藏 保鲜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莎 刘木华 +1 位作者 陈金印 赵进辉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1年第4期42-52,共11页
由于采后处理过程中脐橙保鲜剂抑霉唑易通过果皮渗进果肉中残留,不慎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本研究探索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的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对S... 由于采后处理过程中脐橙保鲜剂抑霉唑易通过果皮渗进果肉中残留,不慎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本研究探索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的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对SERS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分别确定了最优的检测条件为反应时间2 min,金胶加入量400μL,NaBr作为电解质溶液且加入量为25μL。基于以上最优检测条件,以自适应迭代惩罚最小二乘法(Adaptive Iterative Reweighted Penalized Least Squares,air PLS)、air PLS+归一化、air PLS+基线校正、air PLS+一阶导数、air PLS+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SNV)和air PLS+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处理后的6组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这6种光谱预处理法建立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并对预测性能进行比较后发现,air PLS方法所建立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the Determinant for the Prediction Set,RP)最大,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最小。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特征提取,选择前7个主成分得分作为SVR预测模型的输入值。采用SVR、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三种建模方法分析比较其对应的预测性能,其中SVR模型的预测集RP可高达0.9156,预测集RMSEP为4.8407 mg/kg,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PD)为2.3103,表明基于SVR算法对脐橙表面抑霉唑残留的预测值越接近实测值,越能有效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SERS结合PCA及SVR建模,可实现对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抑霉唑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支持向量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树保鲜对‘纽荷尔’脐橙果实糖酸及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滢滢 高阳 +4 位作者 郑嘉鹏 甘武 向妙莲 陈明 陈金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6-852,共7页
为研究留树保鲜与低温冷藏对‘纽荷尔’脐橙果实糖酸及色泽的影响,以‘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对留树保鲜和低温冷藏过程中果实色差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在2种贮藏方式下,‘纽荷尔’脐橙果实色差指... 为研究留树保鲜与低温冷藏对‘纽荷尔’脐橙果实糖酸及色泽的影响,以‘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对留树保鲜和低温冷藏过程中果实色差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在2种贮藏方式下,‘纽荷尔’脐橙果实色差指数和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不断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留树保鲜的果实糖酸比在贮藏40 d前低于低温贮藏,但在40 d后留树保鲜的糖酸比值迅速增加并超过冷藏果实的糖酸比;‘纽荷尔’脐橙果实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且果实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均随贮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果实柠檬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酒石酸含量比较稳定,奎尼酸和苹果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与低温冷藏相比,留树保鲜能显著提高‘纽荷尔’脐橙果实色差指数,延缓果实有机酸含量的下降,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留树保鲜能提高‘纽荷尔’脐橙果实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留树保鲜 糖酸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糖、酸组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高阳 杨滢滢 +5 位作者 郑嘉鹏 张明娟 刘向阳 罗莎莎 陈明 陈金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1-636,共6页
以靖安椪柑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发育阶段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其次为果糖和葡萄糖。果实总糖和蔗糖含量均随发育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盛花后200 d(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 以靖安椪柑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发育阶段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其次为果糖和葡萄糖。果实总糖和蔗糖含量均随发育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盛花后200 d(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伴随着果实成熟呈现迅速上升转变为缓慢上升的态势,且在后期略有下降。靖安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含量最低。总有机酸和柠檬酸含量均在发育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后第120天达到最大值,且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呈递减的趋势,而苹果酸含量在整个发育阶段含量均低于0.052 mg/g,变化不明显。此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为靖安椪柑糖酸代谢机制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椪柑 发育阶段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柠檬酸含量变化及其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高阳 阚超楠 +2 位作者 陈楚英 陈明 陈金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6-946,共11页
【目的】明确‘靖安椪柑’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方法】以‘靖安椪柑’发育阶段的果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盛花后60~200 d果实有机酸含量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 【目的】明确‘靖安椪柑’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方法】以‘靖安椪柑’发育阶段的果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盛花后60~200 d果实有机酸含量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同时分析有机酸含量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柠檬酸为‘靖安椪柑’果实主要有机酸,在果实中含量最高;在椪柑果实发育期间,柠檬酸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奎宁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呈递减的趋势,总有机酸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与柠檬酸含量变化一致;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发育期间,‘靖安椪柑’果实Cit CS1相对表达略有下降,Cit CS2和CitPEPC1相对表达先增加后减少,Cit PEPC2和Cit PEPC4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有所升高,这些柠檬酸合成基因表达均与柠檬酸含量无显著性相关;柠檬酸降解相关基因中,Cit PEPCKs、Cit Aco1和Cit FBPases相对表达整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与柠檬酸含量无显著性相关,Cit Aco2/3和Cit ACLα1相对表达整体呈增长的趋势,Cit IDH1、Cit ACLα1和Cit ACLβ相对表达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it IDH2/3、Cit GADs和Cit GS2相对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it Aco2/3和Cit ACLα1相对表达与柠檬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it IDH1/2相对表达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有机酸含量主要由柠檬酸含量决定,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柠檬酸和有机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柠檬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无直接关联,主要受降解相关基因影响,尤其是Cit Aco2/3、Cit IDH1/2和Cit ACLα1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调控‘靖安椪柑’发育阶段果实柠檬酸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椪柑’ 果实发育 柠檬酸 基因表达 合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光谱的鸡肉中抗生素残留量快速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健 刘木华 +3 位作者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4-401,共8页
研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对鸡肉中盐酸沙拉沙星(SARH)和盐酸强力霉素(DCH)残留快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SARH标准溶液、DCH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ARH及DCH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检测的波... 研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对鸡肉中盐酸沙拉沙星(SARH)和盐酸强力霉素(DCH)残留快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SARH标准溶液、DCH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ARH及DCH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检测的波长差Δλ都为110 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320 nm和381 nm。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硫酸镁溶液浓度和SDS溶液浓度及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最佳检测条件为:硫酸镁溶液浓度0.375 mol/L、SDS溶液浓度0.300 mol/L和采集时间12 min。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分别建立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MLR和SVR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PLSR的预测模型综合评价更好。基于PLSR的SARH残留预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_(P)为0.8465,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0.3441 mg/kg,相对预测误差(RPD)为2.5882。基于PLSR的DCH残留预测模型的R^(2)_(P)为0.9141,RMSEP为5.8909 mg/kg,RPD为3.2435。由此可见,应用同步荧光技术检测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快速,为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盐酸沙拉沙星 盐酸强力霉素 同步荧光光谱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皮对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可见/近红外检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通 莫欣欣 刘木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6-1411,共6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半透射光谱技术对未剥皮(完整)和剥皮脐橙的可溶性固形物(SSC)进行检测,探索果皮对脐橙SSC检测精度的影响。采用QualitySpec型光谱仪获取未剥皮和剥皮脐橙在350~1 000nm波段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并从光谱和模型性能两方面... 利用可见/近红外半透射光谱技术对未剥皮(完整)和剥皮脐橙的可溶性固形物(SSC)进行检测,探索果皮对脐橙SSC检测精度的影响。采用QualitySpec型光谱仪获取未剥皮和剥皮脐橙在350~1 000nm波段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并从光谱和模型性能两方面分析果皮的影响。对未剥皮和剥皮脐橙平均光谱进行比较,并提取前20个主成分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结合不同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未剥皮和剥皮脐橙SSC的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性能进行比较,并对预测集样本的预测残差平方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5%置信水平下,果皮对脐橙SSC检测精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未剥皮和剥皮脐橙SSC的最优PLS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8,0.456%和0.944,0.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 果皮影响 检测精度 可溶性固形物 方差分析 脐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光谱的鸡肉中甲磺酸达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健 黄俊仕 +6 位作者 刘木华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王婷 胡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7-1372,共6页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鸡肉中甲磺酸达氟沙星(DFM)和氧氟沙星(OFL)残留的快速检测。首先,分析了DFM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DFM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检测...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鸡肉中甲磺酸达氟沙星(DFM)和氧氟沙星(OFL)残留的快速检测。首先,分析了DFM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DFM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检测波长差(Δλ)分别为130和200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288和325nm。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种类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最佳检测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0.1mol·L^(-1)和SDS溶液浓度0.1mol·L^(-1)。最后,利用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及多元线性回归(MLR)算法分别建立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线性回归和MLR的DFM残留预测模型相比,基于PLSR的DFM残留预测模型的综合评价更好,其预测集决定系数(R2P)为0.978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1.9342mg·kg^(-1),相对预测误差(RPD)为5.8765。与基于线性回归和PLSR的OFL残留预测模型相比,基于MLR的OFL残留预测模型的综合评价更好,其R2P为0.8950,RMSEP为3.8598mg·kg^(-1),RPD为2.5091。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可用于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法 鸡肉 甲磺酸达氟沙星 氧氟沙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薇提取液对新余蜜橘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嘉鹏 甘武 +2 位作者 陈玉环 陈楚英 陈金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9-1125,共7页
为探究白薇提取液对新余蜜橘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不同白薇提取液浓度对新余蜜橘采后青霉病抑制效果,并用50 mg/m L白薇提取液处理带菌的新余蜜橘果实,无菌水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VC和丙二醛(... 为探究白薇提取液对新余蜜橘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不同白薇提取液浓度对新余蜜橘采后青霉病抑制效果,并用50 mg/m L白薇提取液处理带菌的新余蜜橘果实,无菌水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VC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薇提取液可有效降低病斑的生长直径,减轻青霉病发病程度;此外,还能延缓果实营养成分的下降和MDA含量的积累,以及提高果实POD、PPO活性,增强果实抗病性。因此,白薇提取液能有效抑制新余蜜橘青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薇 新余蜜橘 青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内标法的乐果农药含量LIBS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通 刘津 +2 位作者 甘兰萍 吴宜青 刘木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1255,共5页
利用共线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对溶液中的乐果含量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圆柱形桐木木片对农药乐果进行富集,然后利用双通道高精度光谱仪获取样本在206.28~481.77nm波段范围的LIBS光谱。选用4条磷元素谱线(PⅠ213.618nm,PⅠ214.91n... 利用共线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对溶液中的乐果含量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圆柱形桐木木片对农药乐果进行富集,然后利用双通道高精度光谱仪获取样本在206.28~481.77nm波段范围的LIBS光谱。选用4条磷元素谱线(PⅠ213.618nm,PⅠ214.91nm,PⅠ253.56nm,PⅠ255.325nm)为分析线,碳元素谱线(CⅠ247.856nm)为内标线,应用单变量线性拟合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分别建立溶液中乐果含量的单变量定标模型、LSSVM定标模型及基于内标法的LSSVM定标模型,并进行比较。三个定标模型中,基于内标法的LSSVM定标模型性能最优,LSSVM定标模型性能次之,而单变量定标模型性能最差。结果表明,共线双脉冲LIBS技术结合LSSVM及内标法可以用于溶液中的乐果含量定量检测,所建立的定标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9 7,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24%及12.01%。LSSVM方法及内标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定标模型的性能,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内标法 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同步荧光法同时检测水中硫酸新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含量
11
作者 陈健 刘木华 +5 位作者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王婷 胡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为探究同时检测水中的硫酸新霉素(NEO)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的新方法,根据NEO和SM2在2-巯基乙醇的存在下可与邻苯二甲醛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建立时间分辨同步荧光法同时检测水中NEO和SM2的含量。通过研究不同组分的时间分辨同步... 为探究同时检测水中的硫酸新霉素(NEO)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的新方法,根据NEO和SM2在2-巯基乙醇的存在下可与邻苯二甲醛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建立时间分辨同步荧光法同时检测水中NEO和SM2的含量。通过研究不同组分的时间分辨同步荧光光谱,确定NEO与邻苯二甲醛衍生物、SM2与邻苯二甲醛衍生物的同步激发特征峰分别为335和291 nm波长处,最佳采集时间分别为1和80 min,最佳同步波长差分别为120和150 nm;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邻苯二甲醛溶液、2-巯基乙醇溶液和BR缓冲液的加入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加入量:邻苯二甲醛溶液1.0 mL、2-巯基乙醇溶液0.25 mL、BR缓冲液0.025 mL;据此建立NEO浓度与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在0.5~14.0 mg·L-1范围内,得到其线性方程为Y=14.73X+6.14;建立SM2浓度与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在0.25~9.0 mg·L-1范围内,得到其线性方程为Y=13.86X+21.49。NEO和SM2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25 mg·L-1,训练集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75和0.9669,水中NEO和SM2含量的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82和0.9889,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3803和0.2575 mg·L-1,回收率分别处于101.8%~114.0%和92.3%~11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8.4%和3.6%~6.6%。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可实现水中NEO和SM2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 磺胺二甲基嘧啶 时间分辨同步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阚超楠 刘善军 +3 位作者 陈明 陈楚英 高阳 陈金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5,共7页
果皮变黑和果肉软化是造成翠冠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温货架期的延长,翠冠梨果实逐渐衰老,果实L*、H*、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硬度... 果皮变黑和果肉软化是造成翠冠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温货架期的延长,翠冠梨果实逐渐衰老,果实L*、H*、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硬度、脆度和咀嚼度均逐渐降低,a*、b*和类胡萝卜素值逐渐上升,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较早采收能提高翠冠梨果实货架期总叶绿素含量、减少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色泽和质地;而过晚采收,果实成熟度较高,叶绿素含量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货架期间果实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差。综合比较3个采收期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指标,盛花后105~110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常温货架期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好,为翠冠梨适宜的采收期;盛花后115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成熟度过高,不适合作为翠冠梨常温货架期贮藏果实的采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冠梨 货架期 色泽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常温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阚超楠 高阳 +2 位作者 陈明 陈金印 刘善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3,108,共5页
为确定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 为确定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Ⅱ与采收期Ⅲ;货架中期,采收期Ⅲ的翠冠梨其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以及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的;在货架后期,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速率为:采收期Ⅲ>采收期Ⅱ>采收期Ⅰ。色差指数和硬度在3个采收期间无显著性差异,维生素C含量采收期Ⅲ和采收期Ⅱ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采收期Ⅰ,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显著高于采收期Ⅲ。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期Ⅱ的果实常温货架期品质均优于采收期Ⅰ、Ⅲ的果实,为翠冠梨较适宜的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冠梨 货架期 采收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采收成熟度对金兰柚贮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雄 李宏祥 +2 位作者 张亚男 马巧利 陈金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7-224,共8页
为确定金兰柚的适宜采收成熟度,以盛花后158、173和188 d(成熟度Ⅰ、Ⅰ和Ⅲ)的果实为对象,检测了贮藏150 d内18个品质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贮藏特性。结果表明:成熟度Ⅲ的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显著低于成... 为确定金兰柚的适宜采收成熟度,以盛花后158、173和188 d(成熟度Ⅰ、Ⅰ和Ⅲ)的果实为对象,检测了贮藏150 d内18个品质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贮藏特性。结果表明:成熟度Ⅲ的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显著低于成熟度Ⅰ和Ⅱ;成熟度Ⅱ和Ⅲ的果实色差指数显著高于成熟度Ⅰ;成熟度Ⅲ的总糖、蔗糖、糖酸比、Fe^2+还原力明显高于成熟度I和II,总酸、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奎尼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和VC则相反,总酚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介于成熟度I和II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成熟度Ⅲ得分最高,且在60 d时达到最大值。综上,花后188 d(成熟度Ⅲ)采收的果实品质最佳、抗氧化能力最强,且在贮藏60 d左右上市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金兰柚 采收成熟度 贮藏特性 糖酸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CARS变量选择方法定量检测倍硫磷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津 甘兰萍 +1 位作者 孙通 刘木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9-1103,共5页
利用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溶液中的倍硫磷含量进行定量检测。采用二通道高精度光谱仪采集不同浓度倍硫磷样品在206.28~481.77 nm波段的LIBS光谱,并对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及3点平滑预处理,... 利用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溶液中的倍硫磷含量进行定量检测。采用二通道高精度光谱仪采集不同浓度倍硫磷样品在206.28~481.77 nm波段的LIBS光谱,并对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及3点平滑预处理,根据偏最小二乘(PLS)建模确定最优的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筛选与倍硫磷相关的重要变量,然后应用PLS回归建立溶液中倍硫磷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并与单变量定量分析模型及未变量选择的PLS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单变量定量分析模型及原始光谱PLS定量分析模型,CARS-PLS定量分析模型的性能更优,其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及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69 4、15.537%和0.995 9、5.016%。此外,与原始光谱PLS模型相比,CARS-PLS模型仅使用其中1.9%的波长变量,但预测集平均误差却由9.829%下降为5.016%。由此可见,LIBS技术检测溶液中的倍硫磷含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CARS方法能简化定量分析模型,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 偏最小二乘法(PLS)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 倍硫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标法和CARS变量优选的倍硫磷含量LIBS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津 孙通 甘兰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4,共8页
利用共线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溶液中的倍硫磷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采用石墨对倍硫磷溶液进行富集,利用双通道高精度光谱仪获取样品的LIBS光谱。以碳元素谱线(CⅠ247.856 nm)为内标对210~260 nm波段谱线进行校正,然后... 利用共线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溶液中的倍硫磷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采用石墨对倍硫磷溶液进行富集,利用双通道高精度光谱仪获取样品的LIBS光谱。以碳元素谱线(CⅠ247.856 nm)为内标对210~260 nm波段谱线进行校正,然后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筛选与倍硫磷相关的重要波长变量,最后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倍硫磷含量的定标模型,并与基本定标法及内标法建立的单变量定标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线双脉冲LIBS技术可以用于溶液中的倍硫磷含量检测。基本定标法建立的最优定标模型的拟合度R2为0.935 04,预测集样品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PRE)为41.50%;内标法建立的最优单变量定标模型的拟合度R2为0.993 61,预测集样品的平均PRE为14.91%;内标-CARS-LSSVM定标模型的拟合度R2为0.998 6,预测集样品的平均PRE为8.06%。对比上述3类定标模型,内标-CARS-LSSVM定标模型性能最优,内标法建立的定标模型次之,而基本定标法建立的定标模型最差。由此可知,CARS方法可以有效筛选倍硫磷相关的重要变量,内标法结合CARS及LSSVM方法可以改善定标模型性能,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内标法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倍硫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线双脉冲LIBS结合变量筛选定量检测腐霉利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兰萍 孙通 +1 位作者 刘津 刘木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4-588,共5页
腐霉利(Procymidone)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杀菌剂,具有防止农产品受病虫害的作用,但其在施药过程中容易使用不当危害环境和人的健康。为加强对腐霉利农药的检测,本研究应用共轴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对溶液中的腐霉利含量进... 腐霉利(Procymidone)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杀菌剂,具有防止农产品受病虫害的作用,但其在施药过程中容易使用不当危害环境和人的健康。为加强对腐霉利农药的检测,本研究应用共轴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对溶液中的腐霉利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为配置不同浓度的腐霉利样品,将有效成分含量为98%腐霉利粉末与二甲苯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并完全溶解。由于液体样品在激光击打的过程中容易将液体溅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验将液体样品转化为固体样品,利用石墨吸附腐霉利溶液,然后采用八通道高精度光谱仪采集样品的LIBS光谱,并利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为提高腐霉利的检测精度,选择氯元素信号最强的两通道(744.555~935.843,893.107~1 057.058nm)光谱数据,分别采用归一化函数(normalization)、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并应用PLS方法建模。通过比较各预处理方法数据后,综合考虑,选择Baseline方法为最佳预处理方法。在baseline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联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算法剔除无信息的波长变量,筛选与腐霉利相关的重要波长变量,最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溶液中腐霉利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建模结果表明:经光谱预处理和UVE-CARS方法优选后,可将原4096个波长变量个数减少至13个,变量压缩率为99.68%;经UVE-CARS变量优选后建立的PLS模型的校正集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0 5和0.66,预测集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0 3和0.67,其模型性能优于原始光谱建立的PLS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共轴双脉冲LIBS技术定量检测溶液中的腐霉利含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经UVE和CARS方法筛选后可以有效提取腐霉利的特征变量及相关影响变量,剔除冗余及噪声影响变量,简化定量分析模型且提高了定量分析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腐霉利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 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光谱的鸡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氧氟沙星残留的快速检测
18
作者 陈健 刘木华 +5 位作者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王婷 胡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1-732,共12页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了鸡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和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了SM2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M2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了鸡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和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了SM2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M2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M2和OFL残留检测的波长差(Δλ)分别为150 nm和210 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292.5nm和295 nm。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巯基乙醇和邻苯二甲醛溶液加入量及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检测条件为:β-巯基乙醇溶液300μL、邻苯二甲醛溶液25μL和采集时间44 min。最后,利用峰高法和峰面积法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峰面积法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峰高法的预测模型的综合评价更好。基于峰高法的SM2和OFL残留预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8973和0.997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6.0605 mg/kg和0.5392 mg/kg,回收率分别处于76.1%~115.2%和96.7%~1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处于2.7%~7.0%和2.8%~10.0%之间。本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鸡肉中SM2和OFL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检测 同步荧光光谱法 鸡肉 磺胺二甲基嘧啶 氧氟沙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JD211所产活性物质对采后柑橘贮藏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雁辉 赵泽文 +3 位作者 徐佳明 李赛英 刘冲 魏赛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12-2418,共7页
【目的】为探究链霉菌JD211所产活性物质对采后柑橘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采用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涂膜处理采后柑橘,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测定柑橘果实品质、抗性酶活等指标。【结果】链霉菌JD211发酵活性物质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 【目的】为探究链霉菌JD211所产活性物质对采后柑橘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采用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涂膜处理采后柑橘,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测定柑橘果实品质、抗性酶活等指标。【结果】链霉菌JD211发酵活性物质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抑菌圈为20.02、25.95 mm,有强烈抑菌效果;贮藏第20天,β-1,3-葡聚糖酶(GUN)JD211涂膜较对照组高53.35%;第50天,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总糖(TSC)JD211涂膜处理分别较对照组高22.73%、6.46%;第60天,果实可滴定酸(TA)、几丁质酶(CHT)JD211涂膜处理较对照组高41.41%、94.28%,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脂氧合酶(LOX)对照组较JD211涂膜处理提高416.67%、56.84%、62.34%。【结论】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涂膜处理采后柑橘,可以有效降低柑橘的腐烂率,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增强柑橘的抗病性。因此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有开发成采后柑橘保鲜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链霉菌 采后柑橘 贮藏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myces lavendulae X33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内源性启动子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亚楠 王园秀 +2 位作者 丁忠涛 张斌 吴晓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0-1260,共11页
【目的】通过对生防菌淡紫灰链霉菌X33(Streptomyces lavendulae X33)建立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评估启动子permE与内源性启动子启动活性,为菌株X33活性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构建高产基因工程菌奠定基础。【方法】以携带整合型质... 【目的】通过对生防菌淡紫灰链霉菌X33(Streptomyces lavendulae X33)建立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评估启动子permE与内源性启动子启动活性,为菌株X33活性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构建高产基因工程菌奠定基础。【方法】以携带整合型质粒pIB139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T12567(pUZ8002)为供体菌、菌株X33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对影响接合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接合转移培养基、热激温度、预萌发时间、供受体比例及抗生素覆盖时间等)进行优化;以质粒pIB139为骨架、β-葡萄糖苷酶(GUS)为报告基因构建启动子活性检测载体,分析4个内源性启动子及permE的启动活性。【结果】通过接合转移方法成功建立了菌株X33的遗传转化体系,其最佳接合转移条件为:孢子于55℃热激10 min,预萌发1 h,供、受体比例为10∶1,以高氏一号为接合转移培养基,混合培养12 h后覆盖抗生素,接合转移效率可达5.8×10^(-5);启动子活性分析表明:链霉菌常用启动子permE的启动活性远高于4个内源性启动子P116、P4565、P5092、P5500。【结论】建立及优化了菌株X33的遗传转化体系,确定了启动子permE在菌株X33中的启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灰链霉菌X33 接合转移效率 遗传转化体系 内源性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