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江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钟东洋 陈银霞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第6期55-59,共5页
本文按照贯彻落实林业新发展要求,通过对江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围绕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组织和创新服务模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出新时期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措施及建议,以助力江西林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林业 科技推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油茶10个农家品种种实性状及萌发特性分析
2
作者 占志勇 幸伟年 +4 位作者 李进 何定军 许志勇 查康 王玉娟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本文以珍珠子、三角枫、白皮中子、石市红皮、观音桃等10个油茶农家品种为材料,对其种实性状和萌发特性的16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茅岗大果的单果重最大,为25.14 g,其余农家品种的单果重分布在6.81~25.14 g范围内。参试农... 本文以珍珠子、三角枫、白皮中子、石市红皮、观音桃等10个油茶农家品种为材料,对其种实性状和萌发特性的16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茅岗大果的单果重最大,为25.14 g,其余农家品种的单果重分布在6.81~25.14 g范围内。参试农家品种的单果重变异系数高达34.17%,且与果高、果径、果皮厚及鲜籽重均存在极高的正相关关系,是果实性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子。(2)白皮中子的单种重、百粒重均最大,分别为1.82 g和160.10 g;其余农家品种单种重分布在0.78~1.82 g之间、百粒重分布在57.40~158.80 g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单种重与百粒重有极高的正相关关系。(3)种子萌发率在参试10个农家品种间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且很大程度上受到种子下胚轴生长状况的影响,二者表现出极高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农家品种 种实性状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油茶林资源现状与规模经营占比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健 龙蔚 +2 位作者 陈苏徽 金晓鹏 胡冬南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13-119,共7页
江西是油茶核心产区之一,油茶资源丰富,但年产量不高。为摸清江西油茶低产成因,以2020年调查的江西省油茶资源相关数据为素材,对油茶资源分布现状、经营主体及其与地方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油茶资源分布不均匀,占林业用... 江西是油茶核心产区之一,油茶资源丰富,但年产量不高。为摸清江西油茶低产成因,以2020年调查的江西省油茶资源相关数据为素材,对油茶资源分布现状、经营主体及其与地方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油茶资源分布不均匀,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2.78%~32.12%不等;不同地区高产油茶林占比差距较大,21.06%~71.24%不等,低产林问题较普遍,除新余、九江、鹰潭、抚州等地外,其余地区低产林占比均超过40%,盛产期林分低产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盛产期油茶低产林占比达70%以上。油茶种群年龄结构的衰退情况普遍,除景德镇、宜春、鹰潭外,其余地区大多为衰退型年龄结构。散户经营成本高、效益差,却为省内油茶最主要的经营方式,各地市均超过65%;合作社经营优势明显,能够发挥规模效应,但占比最低;企业、大户经营效益高但易导致低产林现象;经济水平高能够促进油茶产业,油茶产业也能推动经济发展。总体而言,江西油茶资源不平衡,存在油茶低产林普遍、年龄结构衰退、散户经营为主、规模经营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江西应加快良种更新进程,重视抚育管理,优化年龄结构,提倡合作社经营等,从而实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林分质量 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江西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施茂寅 王海霞 +1 位作者 肖南 钟东洋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5期101-104,117,共5页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5亿元引导和支持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江西省竹产业仍存在着资源质量偏低、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5亿元引导和支持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江西省竹产业仍存在着资源质量偏低、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缺乏、三产融合不足等问题。文章立足江西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产业规划、加强资源分类经营、延伸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提升竹业科技水平和加强科技服务等策略,并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江西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高质量发展 策略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不同区域栀子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含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樊秀兰 王丽艳 +4 位作者 钟东洋 黄文超 黄丽莉 朱灵芝 李琴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17,38,共6页
为探究不同区域栀子的质量差异,选用江西不同区域142批栀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栀子中的成分水平。结果表明:(1)江西不同区域栀子中的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94%和0.91%... 为探究不同区域栀子的质量差异,选用江西不同区域142批栀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栀子中的成分水平。结果表明:(1)江西不同区域栀子中的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94%和0.91%,其中丰城采收的栀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平均含量为5.15%和0.82%,共青城采收的栀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9%和1.01%,樟树采收的栀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8%和0.89%。(2)不同区域栀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含量差异显著,区域特性明显。丰城采收的栀子中栀子苷的平均含量最高(5.15%),在其采收的GY、HC、WN、XGXH和YF栀子无性系中栀子苷含量均显著大于共青城和樟树采收区域(P<0.05);共青城采收的栀子中西红花苷I的平均含量最高(0.98%),在其采收的GY、HC、WN、XGXH和YF栀子无性系的西红花苷Ⅰ含量均显著大于丰城和樟树采收区域(P<0.05)。江西不同区域142批栀子药材质量均符合药典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西红花苷I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对果生刺盘孢的防御反应及防治药剂筛选
6
作者 李杨 欧阳晓芳 +5 位作者 华晨 莫正海 翟敏 卢多 胡龙娇 宣继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防御反应并筛选防治药剂,对安徽定远县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分析薄壳山核桃受此病原菌侵染后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防御反应并筛选防治药剂,对安徽定远县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分析薄壳山核桃受此病原菌侵染后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比较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对该病原菌的抗性,并分析不同药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安徽定远县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叶中分离出的CZ102菌株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Z102侵染后,薄壳山核桃叶片H_(2)O_(2)和O_(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上显著(P<0.05)升高。防御相关基因RBOHD、LRR-RLK、PTI6、GPX的相对表达量在CZ102侵染后0~24 h持续显著升高,在侵染后36 h显著降低,PR-10的相对表达量在侵染后0~36 h持续显著升高。在CZ102侵染后,‘仪征10号’(‘Yizheng No.10’)和‘肖肖尼’(‘Shoshoni’)高度抗病,‘斯图尔特’(‘Stuart’)、‘肖尼’(‘Shawnee’)和‘马罕’(‘Mahan’)中度感病,‘波尼’(‘Pawnee’)、‘Nacono’和‘福克特’(‘Forkert’)高度感病。多菌灵对CZ102的抑制效果最好,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效果较好。综上,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对果生刺盘孢的抗性不同,在果园栽培管理上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种植高度感病品种;并且,可选用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防治果生刺盘孢引起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炭疽病 果生刺盘孢 抗氧化酶 防御相关基因 防治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皮发育及粗纤维成分积累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7
作者 陈丹阳 晏巢 +6 位作者 曹林青 黄细乃 陈银霞 何铁定 葛晓宁 袁雅琪 钟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7,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油茶果皮形态、木质素等粗纤维成分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油茶果皮发育及粗纤维成分积累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为培育薄皮、大果、高出油率油茶良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林3号’和‘长林40号...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油茶果皮形态、木质素等粗纤维成分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油茶果皮发育及粗纤维成分积累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为培育薄皮、大果、高出油率油茶良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林3号’和‘长林40号’油茶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果皮形态指标、果皮粗纤维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及5种内源激素含量,探讨2个油茶品种果皮内含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长林3号’和‘长林40号’油茶果皮鲜质量的生长速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果皮在4月10日左右完成快速增厚,到6月13日基本不增加,果皮鲜质量在6月上旬才开始快速增加。‘长林3号’和‘长林40号’果皮中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先后启动快速合成积累过程,启动时间分别为5月20日左右、5月底到6月初、6月13日左右。在快速合成积累的启动时间、达到峰值和结束时间上,2个油茶品种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油茶品种的果皮鲜质量、果皮厚度与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ZT、ABA含量均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2个油茶品种果皮中ABA、ZT含量均与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林3号’果皮鲜质量、半纤维素含量与果皮AC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长林40号’果皮厚度与AC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果皮厚度、果皮鲜质量与木质素等粗纤维含量及ABA、ZT、ACC激素含量相关,木质素的合成积累决定了油茶果皮的厚度,‘长林40号’较‘长林3号’果皮厚度更厚,木质素含量更高,木质素快速合成积累持续时间更长。在果皮增厚基本完成后,果皮鲜质量进入快速增加阶段,油茶果皮鲜质量随着粗纤维的合成积累而增加。‘长林40号’较‘长林3号’果皮鲜质量更大,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质量及3者组成的粗纤维总质量更大,粗纤维的合成积累对果皮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果皮发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培育薄皮大果的油茶良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皮发育 粗纤维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无性系种子园生长与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8
作者 彭溢濠 陈梦义 +4 位作者 何万存 刘娟 朱鸿洋 肖文宇 施茂寅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内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选育优良无性系。【方法】在江西省林业局科技示范园林丰基地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60株木荷(12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5个重复)随机分配至种植区。对12个木荷无性系的树高、胸... 【目的】研究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内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选育优良无性系。【方法】在江西省林业局科技示范园林丰基地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60株木荷(12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5个重复)随机分配至种植区。对12个木荷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冠幅等10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选育出优良无性系。【结果】12个无性系在结实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叶长、叶宽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整体呈中等程度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9.92%,其中发芽势的变异系数最大(60.83%),树高变异系数最小(14.7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树高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长与叶宽、发芽率与结实量、发芽率与发芽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sy39、lc21、jo57和sy50综合表现较好,下一步可重点开展子代测定,基于后代表现来准确评估各个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及其遗传增益。【结论】无性系sy39表现特别优异,可将其作为优良亲本之一,为种子园的升级换代提供育种繁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生长性状 种实性状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菌共生体系对巨菌草根系活力、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
9
作者 陈晓雅 赵兰 +3 位作者 廖鸿 龙文聪 杨瑶君 肖析蒙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54-57,共4页
为研究竹菌共生体系对植物生长以及土壤环境改良效果的影响,以巨菌草为试验材料,设置CK(对照组)、T_(1)(高吸水性竹纤维3 g,竹纤维共生菌7 g)和T_(2)(高吸水性竹纤维6 g,竹纤维共生菌14 g)3个处理,测定巨菌草根系活力、对应土壤微生物... 为研究竹菌共生体系对植物生长以及土壤环境改良效果的影响,以巨菌草为试验材料,设置CK(对照组)、T_(1)(高吸水性竹纤维3 g,竹纤维共生菌7 g)和T_(2)(高吸水性竹纤维6 g,竹纤维共生菌14 g)3个处理,测定巨菌草根系活力、对应土壤微生物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处理组的巨菌草平均根系活力均高于CK,其平均根系活力表现为T_(2)>T_(1)>CK。第30天时,T_(2)的土壤细菌数量最高,为180.67×10^(4) CFU/g,较T_(1)与CK分别提高301.49%和392.69%;T_(1)与T_(2)的土壤真菌数量均在第30天时最高,分别为96.00×10^(4)、97.33×10^(4) CFU/g,较CK分别提高317.39%、323.17%;第20天时,T_(1)、T_(2)的土壤放线菌数量较CK分别提高512.82%、698.26%。T_(1)、T_(2)的有效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99.54%、73.38%,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36.54%、101.92%,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综合表明,竹菌共生体系能够提升巨菌草根系活力,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效钾、速效磷含量的促进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菌共生体系 根系活力 微生物数量 土壤养分 巨菌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评价
10
作者 吴崇焱 彭晓民 +2 位作者 方芳 肖斌 江国强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260-266,共7页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大的林业检疫性病害,可引起松属树木大量死亡,对松林引发巨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在防控该病害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为此,探讨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设置不同林...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大的林业检疫性病害,可引起松属树木大量死亡,对松林引发巨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在防控该病害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为此,探讨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设置不同林分(纯林、混交林)结构以及不同疫情发生程度(2年、5年、8年)的林分样地,在自然修复措施条件下调查设置打孔注药和不打孔注药处理对各处理林分死树数量的影响。【结果】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5年、8年不同时长的针阔混交林林分,通过自然修复后松树占比均有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1.30%和55.56%,林间郁闭度下降率分别为17.05%和5.03%。未清理疫木的林分中,病死木的数量逐年增加,增加率分别为36.36%和15.24%;而采取未清理疫木和打孔注药措施的林分中,病死木逐渐下降,下降率为36.36%。采取清理疫木措施的林分中,病死木的数量逐年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3.33%和45.46%。采取清理疫木和打孔注药措施的林分中,病死木的数量逐年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4.68%和53.84%。【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相结合技术对松材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技术可为今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人工干预 自然修复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滢 赵兰 +6 位作者 陈言柳 林宇岚 张林平 栾丰刚 吴斐 霍光华 颜俊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152种,隶属44科89属;2)多孔菌科(27种,17.76%)、蘑菇科(11种,7.24%)、牛肝菌科(10种,6.58%)、红菇科(10种,6.58%)为该区优势科;红菇属(8种,5.23%)、小皮伞属(8种,5.23%)、鹅膏属(5种,3.27%)、丝齿菌属(5种,3.27%)、多孔菌属(5种,3.27%)为该区优势属;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丛最低,而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4)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68.54%)为主,其余依次为泛热带成分(15.73%)、北温带成分(10.11%)、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成分(1.12%)、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2%)、亚洲—欧洲分布成分(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12%)和中国特有成分(1.12%)。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表现为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源 真菌资源 多样性指数 区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保护植物江西杜鹃分布区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茂寅 陈银霞 +4 位作者 陈齐通 李欢 谢宜飞 邱相东 张桧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6期31-34,49,共5页
江西杜鹃(Rhododendron kiangsiense)多生于海拔1000 m左右的山坡上,数量稀少,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效分析并掌握江西杜鹃的分布情况是进行物种调查和精准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江西杜鹃历史分布信息,结合20个环境因... 江西杜鹃(Rhododendron kiangsiense)多生于海拔1000 m左右的山坡上,数量稀少,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效分析并掌握江西杜鹃的分布情况是进行物种调查和精准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江西杜鹃历史分布信息,结合20个环境因子参数,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对江西杜鹃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并分析影响江西杜鹃分布和适生性的关键因子及其适生区间。结果表明:(1)江西杜鹃的最适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湖南西南部和南部,江西西北部、西南部和西部,浙江西南部、东南部和南部,福建北部和西北部,中国台湾东北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也有少量分布;(2)影响江西杜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湿季度平均温度(贡献率30.7%)、最冷月最低温(贡献率21.3%)、最冷季度平均温度(贡献率14%)、最干季度降水量(贡献率10.6%)、海拔(贡献率8.1%),总的贡献率为84.7%;(3)分别建立上述5个环境因子的MaxEnt模型,结果显示江西杜鹃最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1400 m、最干季节降水量范围在110~320 mm、最冷月最低温在-5℃~3℃范围内、最湿季节平均温度在8℃~22℃、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在-4℃~4℃范围内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对江西杜鹃的野外调查、保护管理、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杜鹃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潜在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辉 《现代园艺》 2021年第24期112-114,共3页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林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云计算具有较强的储存、计算能力,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占据重要作用,通过加强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提升林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和优势,分析...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林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云计算具有较强的储存、计算能力,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占据重要作用,通过加强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提升林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和优势,分析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然后对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林业建设 信息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大样地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伶俐 方芳 +8 位作者 陈琳 戴宇峰 欧阳园兰 熊勇 方平福 彭巧华 钟曲颖 曾小霞 丁永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4期510-518,共9页
【目的】为探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树种格局特征。【方法】以江西官山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12 hm~2),根据树木点坐标信息研究优势种的分布格局、代际关系及种间关系。【结果】(1)样地中优势树种主要表... 【目的】为探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树种格局特征。【方法】以江西官山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12 hm~2),根据树木点坐标信息研究优势种的分布格局、代际关系及种间关系。【结果】(1)样地中优势树种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在25 m以内聚集分布的树种占总树种数的90%,但随着尺度的增加各树种逐渐转为随机分布;(2)优势树种中多数常绿树种的大树与小树呈正相关,如虎皮楠、木荷;而落叶树种的大树与小树呈负相关,如赤杨叶、南酸枣;(3)优势种间主要以负关联的形式存在,呈正相关的仅有5个种对。【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官山样地群落还处于发育初期,优势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且种间竞争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分布格局 代际关系 种间关联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酸枣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晓琛 张博文 +2 位作者 杜健 杜强 杨春霞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给南酸枣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本文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对南酸枣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核型公式为K(2n)=2x=24=22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10M2+8M1+4S,核不对称系数... 为了给南酸枣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本文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对南酸枣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核型公式为K(2n)=2x=24=22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10M2+8M1+4S,核不对称系数为55.77%,为二倍体,染色体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1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树王评选的思考和实践
16
作者 胡长水 郭英荣 +1 位作者 况美华 晏雨鸿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5期74-78,共5页
江西树王评选是江西省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的一种新举措,旨在唤起公众珍惜历经千百年而保存的绿色生态“名片”,铭记这些护佑我们绿色家园的“乡愁”,关注古树名木的价值,从内心深处更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江西树王评选通过标... 江西树王评选是江西省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的一种新举措,旨在唤起公众珍惜历经千百年而保存的绿色生态“名片”,铭记这些护佑我们绿色家园的“乡愁”,关注古树名木的价值,从内心深处更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江西树王评选通过标准制定、征集推荐、考察复核、公众投票、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环节,把江西省最具代表性和乡土特色、最具历史内涵和文化古韵的古树名木挖掘出来。共评选出十大江西树王,分别是银杏、马尾松、杉木、柏树、罗汉松、南方红豆杉、香樟、楠木、桂花和枫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树王 评选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干旱对毛竹实生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怡清 张博文 杜健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为探索毛竹实生苗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对持续干旱的响应,以6个月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以正常供水为对照,分析持续干旱胁迫下实生苗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叶片的SPAD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推... 为探索毛竹实生苗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对持续干旱的响应,以6个月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以正常供水为对照,分析持续干旱胁迫下实生苗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叶片的SPAD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推进,呈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毛竹的抗旱性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实生苗 SPAD值 叶绿素荧光参数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大蚯蚓胃和肠道的超微结构特征
18
作者 布呷绒 杨瑶君 +6 位作者 徐婧姝 赵兰 唐芳 启米翁姆 德西 更让巴么 廖鸿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胃和肠道是蚯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其个体发育的物质基础。采用形态解剖、光学显微镜观察及电镜扫描的方法研究峨眉山大蚯蚓(Pheretima carnosa)的胃和肠道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峨眉山大蚯蚓砂囊肌细胞发达,内壁粗糙、角质化程度高... 胃和肠道是蚯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其个体发育的物质基础。采用形态解剖、光学显微镜观察及电镜扫描的方法研究峨眉山大蚯蚓(Pheretima carnosa)的胃和肠道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峨眉山大蚯蚓砂囊肌细胞发达,内壁粗糙、角质化程度高,且在砂囊内壁肌细胞上附着较多大小不一的颗粒,呈现从前到后逐渐递减的现象;胃由多个皱褶组成,分泌多种腺细胞、内壁胶原纤维密布,并在褶皱表面呈半圆球形同一型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方密布微绒毛。而在小肠和盲肠的观察发现腔内有黄色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顶端密生微绒毛之外还间生着一丛纤毛,纤毛密集,排列整齐,直肠狭窄。观察发现胃和肠道有多个特殊的结构特征,胃壁附着柱状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具有胶原纤维结构,肠黏膜着生密集纤毛等。胃肠体积增大、结构变异、消化功能增强为峨眉山大蚯蚓的个体增大、体重增加和种群繁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蚯蚓 胃肠道 解剖结构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耐低磷指标鉴定及芽苗砧筛选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进 赵兰 +7 位作者 刘娟 段永康 王淑媛 王振丽 盖甜甜 任志华 郭晓敏 胡冬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7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油茶半同胞子代实生苗的耐低磷能力,筛选耐低磷性强的砧木以及可用来鉴定油茶耐低磷性的关键指标,为油茶良种繁育以及耐低磷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12个品种油茶的半同胞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进行盆苗试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油茶半同胞子代实生苗的耐低磷能力,筛选耐低磷性强的砧木以及可用来鉴定油茶耐低磷性的关键指标,为油茶良种繁育以及耐低磷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12个品种油茶的半同胞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进行盆苗试验,设定正常磷1 mmol·L^(-1) KH2PO4、低磷0 mmol·L^(-1) KH2PO4 2个浓度,测定生物量、叶形态、根系形态、全磷等14个指标,以耐低磷系数为衡量油茶耐低磷的依据,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判别耐低磷关键指标。[结果]低磷胁迫减少了大部分油茶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积累,增加了根冠比和总磷利用效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指标转化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0.398%。依据综合评价值(D),12个品种油茶半同胞子代聚类为3种类型,其中,GF20、CL3、84-3为相对不耐低磷类型;W1、CL53、GX48为中间型;G8、CL4、W2、CL40、CL18、83-4为相对耐低磷类型。PA(总磷积累量)、SPC(地上全磷)、TRA(总根表面积)、LW(叶宽)、RPC(根全磷)指标的回归模型为:D=-0.960+0.666PA+0.341SPC+0.379TRA+0.460LW+0.197RPC。[结论]低磷胁迫或许会抑制油茶的生长,但普遍增加根冠比和总磷利用效率。长林18、长林40、赣8、长林4、赣无2、赣石83-4相对耐低磷。总磷积累量、地上全磷、总根表面积、叶宽、根全磷可作为油茶耐低磷性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磷缺乏 指标鉴定 综合评价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南方防火树种理化性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20
作者 彭徐剑 何晨 詹庆斌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1,共5页
以火力楠、木荷、油茶3种防火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季节3种防火树种树枝、树皮、树叶的含水率、燃点、热值、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以评估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各季节3... 以火力楠、木荷、油茶3种防火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季节3种防火树种树枝、树皮、树叶的含水率、燃点、热值、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以评估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各季节3种防火树种树枝、树皮、树叶的含水率、燃点、灰分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总体为木荷>油茶>火力楠;热值春季为油茶>木荷>火力楠,秋冬两季为火力楠>油茶>木荷;粗脂肪含量各季节均为火力楠>油茶>木荷;粗纤维含量各季节均为油茶>火力楠>木荷。研究结果为3种防火树种的防火效能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理化性质 防火效能 燃烧性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