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野生动物 共建和谐社会——访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 黄晓凤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萌 黄晓凤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9期4-10,共7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社会上有关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势在必行。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野生动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社会上有关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势在必行。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还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意识,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野保所)所长黄晓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 黄晓 共建和谐 食用野生动物 自然资源 社会文明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涂业苟 余能富 +3 位作者 吴能良 谭策铭 金明霞 刘以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4-761,共8页
对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区的种子植物共计156科610属1 328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51科600属1 315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6科,单、寡种属共554属,其区系地... 对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区的种子植物共计156科610属1 328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51科600属1 315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6科,单、寡种属共554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居多,共68科;其次是世界分布科,共29科。在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说明该区的植物区系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铜钹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铜鼓多花黄精叶斑病病原鉴定
3
作者 杨滢 操佳 +4 位作者 黄绍华 曾永春 龚子鲲 罗佳钰 张林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2023年5—6月在江西省铜鼓县多花黄精上发现一种发生严重的叶斑病,为探究该病害病原,开展了多花黄精叶斑病病原鉴定的相关研究。【方法】通过野外病害样品的采集,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经过科赫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和... 【目的】2023年5—6月在江西省铜鼓县多花黄精上发现一种发生严重的叶斑病,为探究该病害病原,开展了多花黄精叶斑病病原鉴定的相关研究。【方法】通过野外病害样品的采集,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经过科赫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结果】江西省铜鼓县多花黄精叶斑病是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真菌引起,症状表现为病斑初期为褐色小斑点,病斑慢慢变大,变成不规则形状或椭圆形,病部边缘呈棕黑色,中间颜色呈浅黄褐色,病害后期在病斑上有大量黑色小点;叶片发病严重时病斑中间组织坏死,严重时引起地上部分枯死。【结论】明确了江西省铜鼓县多花黄精叶斑病病原,为今后开展该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叶斑病 系统发育树 病原鉴定 葡萄座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汪志如 单继红 +7 位作者 李言阔 涂晓斌 贾道江 郝昕 宋玉赞 应钦 孙志勇 赵健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7-600,共4页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他4个水系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除了在曾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发现其越冬群体外,还首次在江西省境内的宜黄、武宁和龙虎山地区发现有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而且龙虎山泸溪河段分布有本次调查中个体数量最大的有53只个体的群体。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越冬种群 种群大小 性比 分布格局 致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尾消落带生态综合修复技术与应用
5
作者 朱仔伟 钟文军 +3 位作者 廖伟 梅雅茹 赵玉枭 冯激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水陆频繁变动的库尾消落带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和湿地功能退化,是水库生态修复治理的重点区域。当前应对“夏高水,秋冬长旱”的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效果并不理想。在景德镇市玉田湖库尾消落带应用林泽生态系统构建和生境多样化再造的综合修... 水陆频繁变动的库尾消落带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和湿地功能退化,是水库生态修复治理的重点区域。当前应对“夏高水,秋冬长旱”的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效果并不理想。在景德镇市玉田湖库尾消落带应用林泽生态系统构建和生境多样化再造的综合修复技术,在消落带设置低堰碟形湖和生境岛,低堰和生境岛以中山杉等乔木优化构建林泽生境,林下搭配灌木,构建了近自然的“乔-灌-草”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林泽-生境再造综合修复技术实施后消落带湿地功能得到恢复,玉田湖区域景观质量得到提升,消落带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达1.69,库尾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明显。该修复模式可为亚热带湖库库尾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尾消落带湿地 综合修复模式 林泽构建 生境多样化 生态修复 玉田湖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晓凤 单继红 +5 位作者 孙志勇 汪志如 涂业苟 崔国发 卢和军 黄声亮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8,共7页
2006年11月和2007年2~9月,对齐云山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共记录到鸟类257种,隶属于17目54科。其中留鸟120种,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137种;古北界种类97种(37.7%),东洋界种类141种(54.9%),广布种有19种(7.4%);国... 2006年11月和2007年2~9月,对齐云山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共记录到鸟类257种,隶属于17目54科。其中留鸟120种,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137种;古北界种类97种(37.7%),东洋界种类141种(54.9%),广布种有19种(7.4%);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科34种;发现江西省新纪录鸟类4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875、0.791和0.964。从各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看,农田居民区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是灌草丛和阔叶林,溪流水域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生境的变化趋势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灌草丛中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高,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低。通过与周边包括九连山、井冈山、江西武夷山和广东车八岭4个保护区的鸟类进行物种多样性G-F指数对比分析,得出齐云山鸟类多样性与九连山相当,而高于其他3个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齐云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嘴鸭采精技术及精液品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卫杰 黄晓凤 刘晓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10-1612,共3页
以人工养殖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为研究对象,建立适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技术,通过感官评定和显微镜镜检,对斑嘴鸭精液品质进行评价,并对其精液稀释液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可采用背腹式按摩法,采精成功率可达80%... 以人工养殖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为研究对象,建立适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技术,通过感官评定和显微镜镜检,对斑嘴鸭精液品质进行评价,并对其精液稀释液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可采用背腹式按摩法,采精成功率可达80%以上。斑嘴鸭精液呈乳白色,采精量约0.08 mL,精子密度约8.0亿个/mL,活力0.7。1号稀释液的精子有效存活时间、生存指数及总存活时间优于其他稀释液(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 人工采精 精液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井冈山发现海南 被引量:3
8
作者 宋玉赞 张井鹤 +2 位作者 承勇 黄晓凤 文崇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8-659,共2页
笔者在江西井冈山发现并采集到一例海南的雄性标本。经核实,此物种确为井冈山鸟类新纪录。对海南发现地的生境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海南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海南 井冈山新纪录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自然保护区勺鸡冬季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鹏 顾署生 +3 位作者 黄晓凤 鲁长虎 姚小华 余泽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7-1262,共6页
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11月,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勺鸡冬季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共测量65个利用样方和等量对照样方的17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勺鸡冬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林型、海拔、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 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11月,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勺鸡冬季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共测量65个利用样方和等量对照样方的17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勺鸡冬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林型、海拔、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数量、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水源距离8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坡向、乔木种类、灌木高度、草本盖度、草本种类5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勺鸡冬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栖息地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灌木数量、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草本盖度和草本种类,判别准确率达83.9%,可以较好地将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勺鸡冬季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条件、隐蔽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鸡 栖息地选择 判别分析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俊豪 黄晓凤 +2 位作者 鲁长虎 姚小华 余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76-2787,共12页
2009年4月-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Syrm aticus ellioti)繁殖期和越冬期的栖息地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确定了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即... 2009年4月-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Syrm aticus ellioti)繁殖期和越冬期的栖息地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确定了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即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等4个栖息地因子。基于"被利用生境-可获得生境比较法",以对各评价因子不同梯度的资源选择指数为依据,确定了白颈长尾雉适宜性评价准则。应用ArcG IS 9.3空间分析功能和栖息地片断化指数,对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适宜白颈长尾雉繁殖的栖息地斑块有502个,总面积为330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6%,分离度指数和片断化程度指数分别为0.365和0.912;适宜白颈长尾雉越冬的栖息地斑块有514个,总面积2755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8%,分离度指数和片断化程度指数分别为0.443和0.939。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断化较严重,片断化现象在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加剧。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白颈长尾雉现存栖息地进行保护,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其越冬栖息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栖息地评价 栖息地片断化 栖息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尺体质量指标对雌性中华竹鼠繁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卫杰 黄晓凤 +1 位作者 刘晓华 聂福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150只雌性中华竹鼠的体尺、体质量与繁殖性状间关系,以探讨体尺和体质量指标对其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中华竹鼠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分别为(1.73±0.25)kg、(31.64±1.31)cm和(27.62±1... 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150只雌性中华竹鼠的体尺、体质量与繁殖性状间关系,以探讨体尺和体质量指标对其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中华竹鼠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分别为(1.73±0.25)kg、(31.64±1.31)cm和(27.62±1.28)cm,体长和胸围与体质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繁殖性状方面,体质量和胸围对公母合群次数影响较大(P<0.05),体长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体长和体质量对产仔数有影响较大(P<0.05),胸围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在体质量相近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选择胸围较小、体长较长的雌性中华竹鼠作为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竹鼠 体尺与体质量 繁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天鹅的饲养管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华 金明霞 熊彩云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4期11-11,共1页
小天鹅是一种大型的雁形目鸭科水鸟,又叫短嘴天鹅、啸声天鹅、口哨天鹅和苔原天鹅等。体长约110~140厘米,体重4.7千克,体态高雅美丽,嘴端为黑色,纯白羽毛,黑色有脚和蹼,黑色带黄色嘴基,鸣声清脆,有似“叩、叩”的哨声。是我... 小天鹅是一种大型的雁形目鸭科水鸟,又叫短嘴天鹅、啸声天鹅、口哨天鹅和苔原天鹅等。体长约110~140厘米,体重4.7千克,体态高雅美丽,嘴端为黑色,纯白羽毛,黑色有脚和蹼,黑色带黄色嘴基,鸣声清脆,有似“叩、叩”的哨声。是我国重要的水禽之一,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本所在取得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批准后。自2007年6月从九江动物园引进小天鹅7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 饲养管理 保护动物 管理部门 野生动物 雁形目 动物园 黑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隔离和空间距离对高黎贡山灰腹地莺(Tesia cyaniventer)鸣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莹莹 梁丹 +1 位作者 李兴权 罗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673-8684,共12页
鸟类鸣唱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研究鸟类鸣唱变异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可帮助解释自然界中广泛而复杂的鸣声变异现象。灰腹地莺(Tesia cyaniventer)是在高黎贡山海拔2000-2800 m分布的小型地栖性森林鸟类。高黎贡山南北走向的山脊海拔通常在... 鸟类鸣唱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研究鸟类鸣唱变异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可帮助解释自然界中广泛而复杂的鸣声变异现象。灰腹地莺(Tesia cyaniventer)是在高黎贡山海拔2000-2800 m分布的小型地栖性森林鸟类。高黎贡山南北走向的山脊海拔通常在3000m以上,这导致灰腹地莺东、西坡种群被山脊所隔离。该种小鸟鸣声洪亮易于鉴别,其鸣声地理变异可揭示山地对鸟类种群产生的隔离效应。在高黎贡山片马垭口和独龙江垭口的东西坡4个地点录制了灰腹地莺的鸣声(n=58),基于声谱分析比较了种群间鸣唱的质量特征,发现种群间鸣唱型的共享程度极低,而音节型在4个种群间均有共享。进一步测量了11个鸣唱的数量特征参数,有6个参数在不同种群间有显著差异:最低频率、中心频率、频率宽度、起始音节频率、首二音节的时间间隔、句子平均音节数。种群间的两两比较表明,鸣声特征差异呈现"隔离-距离"共同作用的格局,但隔离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山地系统中影响鸟类鸣声地理变异的因素较为复杂,山地隔离和空间距离均对灰腹地莺的鸣唱特征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腹地莺 高黎贡山 鸟类鸣唱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