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松无性系松脂组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娟 丁伟 +4 位作者 付宇新 张志红 周光 李火根 杨春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为从湿地松种子园现有的速生材用无性系中选择产脂力强、松脂品质高的优良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湿地松良种资源。该研究以湿地松第一代种子园内36个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脂质量流速以及胸径生长量,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其松脂组分,并基于... 为从湿地松种子园现有的速生材用无性系中选择产脂力强、松脂品质高的优良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湿地松良种资源。该研究以湿地松第一代种子园内36个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脂质量流速以及胸径生长量,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其松脂组分,并基于上述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参试的36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共鉴别出了21种松脂成分,包括8种单萜成分和13种二萜成分。(2)相关性分析显示,树脂质量流速(RMR)与单萜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枞酸型树脂酸呈弱的负相关,与海松酸型树脂酸无明显关联。(3)从松节油含量、树脂质量流速、枞酸型树脂酸、海松酸型树脂酸4个维度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6个无性系分为三大类,并且各类型间差异显著,第1类的表现要远好于其他两类。(4)在产脂力高的基础上,6-44、4-11-1、1-38、3-64四个无性系单萜含量高,4-11-1、3-64、2-0420、3-468四个无性系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高,而无性系2-173枞酸型树脂酸含量较高。该研究定性分析了湿地松的松脂组分,定量评估了36个无性系的产脂力与组分含量,为湿地松脂用无性系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脂组分 相关性 聚类分析 产脂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谷振军 刘倩 +3 位作者 曾纪孟 符潮 丁伟 杨春霞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4-509,共6页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25年生4种不同抚育间伐林分密度(600、750、950、1150株·hm^(-2))控制措施后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25年生4种不同抚育间伐林分密度(600、750、950、1150株·hm^(-2))控制措施后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优势物种重要值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伐后第2年(2019年)和第3年(2020年),样地中物种组成共计49科93属122种;当林分密度为600~1150株·hm^(-2)时,林分密度越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普遍越高,并且随着年限的延长,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增大;2019—2020年间,木本层和草本层优势种变化不大,木本层均由冬青、大叶白纸扇、鼠刺、杉木以及檵木组成,草本层均由淡竹叶、细圆藤、铁芒萁、菝葜、铁角蕨和中华鳞毛蕨组成;当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时,土壤容重最低,土壤持水量最高,这表明低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的物理结构具有改善作用。因此,600株·hm^(-2)是研究区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适宜林分密度,该林分密度有利于马尾松林的生长、群落稳定及可持续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马尾松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木质部和针叶松脂合成基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娟 谷振军 +3 位作者 胡珊 张志红 李火根 杨春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1-540,共10页
为挖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松脂合成相关的基因,对不同采脂期的木质部和针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与火炬松(Pinus taeda)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获得了68211条unigenes,546356450条clean reads,平均比对率达90.21%。将不同时期木质... 为挖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松脂合成相关的基因,对不同采脂期的木质部和针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与火炬松(Pinus taeda)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获得了68211条unigenes,546356450条clean reads,平均比对率达90.21%。将不同时期木质部、木质部与针叶间进行两两对比,以P<0.05,|log2FoldChange|>1.0为标准来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参与萜类物质合成的差异基因有133个,其中大部分富集在MEP途径,从差异基因中挑选8个产脂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确定HMGR、DXS、TPS、ABC转运蛋白基因与产脂存在关联性。通过转录组测序与分析,挖掘出133个参与松脂萜类物质合成相关的差异基因,其中萜烯合酶基因(TPS)和ABC转运基因在正调控萜类物质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脂 转录组 产脂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