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体胚发生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戴小英 刘新亮 +2 位作者 章挺 李江 周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0-1129,共10页
以樟树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探讨了外植体取材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附加有机物等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集时期的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只有心形胚时期的合子胚才能... 以樟树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探讨了外植体取材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附加有机物等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集时期的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只有心形胚时期的合子胚才能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MS+4.0 mg/L 6-BA+0.5 mg/L NAA培养基初诱导情况下,后接入改良MS+1.0 mg/L 6-BA+0.2 mg/L 2,4-D培养基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77.78%;外加添加200 mg/L水解络蛋白和200 mg/L环糊精可保持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细胞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系数达3.86,每克愈伤组织平均分化116.67个体细胞胚,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周期以25~30 d为宜。在改良MS+200 mg/L环糊精+1.0 mg/L ABA+0.5 mg/L IAA中可以促使体胚成熟萌发,萌发率可达52.78%。将萌发的芽体转接到MS+0.1 mg/L BA+0.5 mg/L IAA+0.2 g/L AC生根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胎发生 诱导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预测芳樟、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涂白连 刘新亮 +2 位作者 郑永杰 张月婷 伍艳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更便捷快速地检测芳樟、龙脑樟中的主成分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芳樟和龙脑樟精油和叶片进行了分析和定量检测。分别扫描芳樟和龙脑樟叶片及精油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以精油和叶片为材料的芳樟及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 为更便捷快速地检测芳樟、龙脑樟中的主成分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芳樟和龙脑樟精油和叶片进行了分析和定量检测。分别扫描芳樟和龙脑樟叶片及精油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以精油和叶片为材料的芳樟及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芳樟精油模型,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计算模型,经一阶导数处理(db1)预处理,在1000.00~1350.62和1399.78~2000.00 nm波段内建立的模型性能最好,校正集相关系数(R_(C))和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分别为0.9620和0.9539,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0.0110和0.0155;芳樟叶片模型在1000.00~2000.00 nm波段、Segment 5 Gap5的3点二阶泰勒求导(ds2)预处理、PLS算法条件下所建模型的效果最佳,R_(C)和R_(V)分别为0.9386和0.9303,RMSEC和RMSEV分别为0.0331和0.0321。龙脑樟精油模型在1000.00~1350.62和1399.78~2000.00 nm波段内,使用PLS计算模型,整体多元散射校正(mf)、db1和结合单位长度归一化(nle)3种方法相结合预处理光谱,所建预测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性能,R_(C)和R_(V)分别为0.9852和0.9558,RMSEC和RMSEV分别为0.0759和0.0786;龙脑樟叶片模型选择主成分回归(PCR)建模方法,在1000.00~1350.62和1399.78~2000.00 nm建模波段,经标准正态变换(SNV)预处理后所建龙脑预测模型最佳,R_(C)和R_(V)分别为0.9442和0.9530,RMSEC和RMSEV分别为0.1121和0.1308。所建模型经外部验证,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预测值无明显偏差,表明所建模型均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能准确预测芳樟、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芳樟 龙脑樟 精油 主成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保留指数研究龙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海宽 温世钫 +1 位作者 章挺 李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135,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保留指数 龙脑樟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MVA途径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汪信东 张月婷 +3 位作者 秦政 符潮 杨海宽 李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21,共12页
【目的】克隆樟树MVA途径系列基因,初步研究其表达模式及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倍半萜含量的关系,为解析樟树精油倍半萜类成分生物合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转录组与基因组数据,PCR克隆MVA途径系列基因。进一步借助荧光定量PCR,聚... 【目的】克隆樟树MVA途径系列基因,初步研究其表达模式及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倍半萜含量的关系,为解析樟树精油倍半萜类成分生物合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转录组与基因组数据,PCR克隆MVA途径系列基因。进一步借助荧光定量PCR,聚类分析系列基因在橙花叔醇型樟树不同组织与不同化学型樟属植物叶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挑选代表性单株,关联分析在不同时令下系列基因表达量与倍半萜含量。【结果】橙花叔醇型樟树叶、叶柄、花与花梗等4个组织精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小枝与树皮精油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而根组织精油主要成分则为苯丙素类化合物。樟树MVA途径11个序列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可分为3种不同表达模式。其中,HMGS2、HMGR2与IDI1等3个基因具有类似的表达模式,即在富含倍半萜类化合物组织中优势表达。进一步分析HMGS2、HMGR2与IDI1等3个基因在不同化学型樟属叶组织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三者在倍半萜型单株叶组织中表达量是其它化学型的3.26~6.07倍。在小群体分析中,不同时令下HMGS2、HMGR2与IDI1等3个基因表达丰度与倍半萜累积速度相关,但与单株间倍半萜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樟树部分MVA途径系列基因即HMGS2、HMGR2与IDI1等存在共表达模式,在转录水平上三者对樟树倍半萜类化学型形成及不同组织倍半萜类化合物差异性分布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但不同单株间叶组织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多寡可能还受其它因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橙花叔醇 倍半萜 MVA途径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材用樟树幼林生长和蓄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新亮 章挺 +2 位作者 邱凤英 符潮 周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7,60,共6页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樟树人工林 造林密度 幼林 生长过程 林分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修枝对材用樟树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新亮 刘蕾 +6 位作者 何小三 彭文才 符潮 温世钫 黄琴明 郭捷 李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修枝强度和施肥水平对林分生长的影响,为樟树用材林的高效培育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江西省定南县4年生材用樟树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设计开展修枝和施肥试验,通过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径等指标,分... 【目的】探讨不同修枝强度和施肥水平对林分生长的影响,为樟树用材林的高效培育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江西省定南县4年生材用樟树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设计开展修枝和施肥试验,通过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径等指标,分析修枝和施肥对樟树幼林生长的影响,并建立林分产量的回归模型。【结果】修枝可显著提高樟树幼林的树高生长,其中1/4修枝强度下的林分树高增长量显著高于1/3修枝强度和不修枝(P<0.05),但对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的增长影响不显著(P>0.05)。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随施肥量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1/4修枝强度和不修枝情况下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P<0.05)。施肥量为150 g·株-1和225 g·株-1的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和75 g·株-1施肥条件下的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P<0.05)。施肥225 g·株-1+1/4修枝强度处理的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处于最高水平,综合生长表现最佳。施肥对樟树幼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大于修枝,其中林分单株材积增长量与修枝强度和施肥量呈现明显的二次多项式关系。【结论】施肥是影响樟树幼林生长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树体干形,樟树人工林适宜的施肥和修枝组合为复合肥225 g·株-1+1/4修枝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幼林 修枝强度 施肥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脱氢酶超家族介导植物次级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月婷 秦政 +1 位作者 王建 汪信东 《南方林业科学》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短链脱氢酶超家族是一类古老而庞大的NAD(P)(H)依赖的氧化还原家族,参与催化多个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反应过程。迄今,在生物界中已发现短链脱氢酶家族成员超47000个。序列比对显示,该家族个体间相似性较低,但都含有特征性的“Rossmann-f... 短链脱氢酶超家族是一类古老而庞大的NAD(P)(H)依赖的氧化还原家族,参与催化多个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反应过程。迄今,在生物界中已发现短链脱氢酶家族成员超47000个。序列比对显示,该家族个体间相似性较低,但都含有特征性的“Rossmann-fold”保守结构。为快速鉴别和研究短链脱氢酶功能,研究者在国际上发展了一套隐马尔可夫模型和命名分类系统,专门的数据库SDR Enzymes亦构建完成。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数据的陆续公布,植物短链脱氢酶家族成员呈爆发式扩增。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基因组中含短链脱氢酶数量60~350个不等,根据序列特征可细分为5大类,参与约50种不同的代谢路径。本文从介绍短链脱氢酶隐马尔可夫模型、命名分类系统及序列特征等出发,重点对近年来植物短链脱氢酶家族次级代谢功能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脱氢酶 植物次级代谢 罗斯曼折叠 命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黄樟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小英 熊璐瑶 +3 位作者 伍艳芳 汪信东 刘新亮 张月婷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第1期28-31,43,共5页
以黄樟瓶内生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移栽基质、遮光强度、覆膜及间歇喷雾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对比实验,筛选出适宜黄樟组培苗移苗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覆膜情况下,采用基质(泥炭土∶珍珠岩=2∶1)+遮光率45%~60%+覆膜21 d的培养条... 以黄樟瓶内生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移栽基质、遮光强度、覆膜及间歇喷雾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对比实验,筛选出适宜黄樟组培苗移苗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覆膜情况下,采用基质(泥炭土∶珍珠岩=2∶1)+遮光率45%~60%+覆膜21 d的培养条件,黄樟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和新叶率分别可达86.94%和85.70%。不覆膜的情况下,采用基质(泥炭土∶珍珠岩=2∶1)+遮光率45%~60%+喷雾时间30~45 s+喷雾间隔1 h的培养条件最有利于黄樟组培苗成活,移栽成活率和新叶率分别可达85.01%和8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樟 组培苗 移栽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芳樟幼林生长及叶精油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新亮 李彦 +2 位作者 戴小英 章挺 颜聪 《南方林业科学》 2019年第6期7-10,63,共5页
采用N、P、K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配方施肥对2 a生芳樟植株生长和叶精油含量的影响,旨在为芳樟工业原料林的施肥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1)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芳樟植株的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高生长最大... 采用N、P、K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配方施肥对2 a生芳樟植株生长和叶精油含量的影响,旨在为芳樟工业原料林的施肥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1)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芳樟植株的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高生长最大提高幅度达17.69%,胸径生长最大提高幅度为16.27%。(2)氮、磷、钾三种肥料对芳樟植株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影响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适合植株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N3P2K4,适合胸径生长的最优组合为N4P4K1。(3)氮、磷、钾施肥配比对芳樟叶片中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和叶精油含量,建议使用的配方组合是N4P2K1,即芳樟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每株300g、150g和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氮磷钾 配方施肥 生长 叶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修枝对闽楠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新亮 何小三 +5 位作者 刘蕾 郑永杰 温世钫 符潮 郭捷 李江 《南方林业科学》 2020年第5期24-27,36,共5页
以江西省吉水县4年生闽楠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施肥水平(0、75、225 g·株^-1复合肥)、2种修枝强度(0、1/4)开展施肥和修枝试验,通过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径等指标,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和修枝强度对闽楠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江西省吉水县4年生闽楠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施肥水平(0、75、225 g·株^-1复合肥)、2种修枝强度(0、1/4)开展施肥和修枝试验,通过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径等指标,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和修枝强度对闽楠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是影响闽楠幼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施肥对闽楠幼林平均胸径、树高、冠径和林分蓄积的增长量影响显著,施肥与修枝的交互作用对林分蓄积的增长量影响显著(P<0.05)。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径和林分蓄积的增长量逐渐增大,不同施肥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修枝显著降低了闽楠胸径、冠径和林分蓄积增长量,对树高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施肥225 g·株^-1+不修枝处理的林分胸径、树高、冠径和林分蓄积均处于最高水平,综合生长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幼林 修枝 施肥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