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枝强度对樟树幼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新亮 张月婷 +3 位作者 郑永杰 符潮 高伟 章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目的]探究樟树幼林生长和光合特性对修枝强度的响应,为樟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年生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修去1/4、1/3和1/2树高以下的分枝(T_(1)~T_(3)处理)3个强度,以不修枝为对照(CK),比较不同修枝强... [目的]探究樟树幼林生长和光合特性对修枝强度的响应,为樟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年生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修去1/4、1/3和1/2树高以下的分枝(T_(1)~T_(3)处理)3个强度,以不修枝为对照(CK),比较不同修枝强度对材用樟树生长、伤口愈合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修枝后第1年,樟树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受到抑制,表现出随修枝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修枝后第2年,各处理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有所提升,且T_(2)处理单株材积增长量显著高于CK。修枝2 a后,各处理间胸径总增长量差异不显著,但T_(1)~T_(3)处理的树高总增长量显著高于CK;T_(2)处理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增长量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调查时期樟树的修枝伤口愈合率均随修枝强度和伤口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升高,伤口完全愈合率则随伤口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升高。T_(1)、T_(2)处理可显著提高樟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和瞬时羧化效率(CE)。[结论]修去1/3树高以下的分枝(T 2处理)为樟树幼林适宜的修枝强度,既不影响樟树正常生长,又能促进优良树体的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修枝强度 生长 伤口愈合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芳樟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精油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董恩元 章挺 +4 位作者 伍艳芳 张月婷 吴巧花 刘新亮 唐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8,共8页
为探究氮(N)对芳樟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精油质量的影响,确定最适宜芳樟幼苗生长的氮肥施用量,本试验以2年生芳樟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及不施肥空白对照(CK),分析施肥对芳樟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精油含量的影响。结... 为探究氮(N)对芳樟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精油质量的影响,确定最适宜芳樟幼苗生长的氮肥施用量,本试验以2年生芳樟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及不施肥空白对照(CK),分析施肥对芳樟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精油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氮肥处理芳樟幼苗苗高、地径以及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相较于CK均有显著增加(P<0.05);氮肥有利于提高芳樟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通过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Isp)、光补偿点(Icp)、暗呼吸速率(Rd)提高芳樟幼苗的光合作用及光适应能力。不同施氮处理对叶精油得率影响不显著,叶片芳樟醇产量较对照最多提高达129.1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产量与AQY、Pmax、Lsp、Rd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C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可知,氮肥可显著提高芳樟幼苗苗高、地径、全株生物量、光合特性以及芳樟醇产量,且最适宜的氮添加浓度为302 mg·L^(-1)。该研究结果可为芳樟原料林的定向培育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芳樟 幼苗生长 光合特性 叶精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地浙江楠种子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月婷 郑永杰 +2 位作者 涂白连 伍艳芳 刘新亮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浙江楠种子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浙江楠种质收集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和湖南等13个种源地的浙江楠种子,测定了种长、种宽、长宽比、千粒重等形态指标,比较了不同种...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浙江楠种子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浙江楠种质收集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和湖南等13个种源地的浙江楠种子,测定了种长、种宽、长宽比、千粒重等形态指标,比较了不同种源地种子形态特征的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种源地地理因子、立地土壤因子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不同种源地的浙江楠种子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长、种宽、长宽比、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16%、6.05%、8.04%和12.60%,千粒重变异系数较大。(2)聚类分析表明,以欧氏距离2.5进行分类,可以将13个种源地的浙江楠种子明显地分为三大类,但种源地的分类与地理位置的关联性不大,未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3)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长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宽与经度、pH值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水解性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长宽比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水解性氮、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种源地浙江楠种子形态特征变异丰富,千粒重可作为衡量种子变异程度的重要指标;不同种源地浙江楠种子形态特征变异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是对不同种源地环境适应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种源 种子 形态特征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