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几个关键问题的探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彭观地 李红征 杜俊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开展近2年,发现普查经费不足、基层森防力量薄弱、外业调查进度不平衡、普查质量参差不齐等直接影响普查成果的突出问题。作者从规定经费来源、丰富组织形式、加强督导检查、提高普查质量、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等...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开展近2年,发现普查经费不足、基层森防力量薄弱、外业调查进度不平衡、普查质量参差不齐等直接影响普查成果的突出问题。作者从规定经费来源、丰富组织形式、加强督导检查、提高普查质量、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并指出下一步工作关键点,即2016年应做好先行汇总、把握时间节点、及时鉴定标本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普查 外业调查 第3次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思路和措施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彩周 何龙喜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共4页
全面分析了江西省松材线虫病自2003年传入10年来的防控数据,总结了防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当前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控思路,即要坚持清理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施策、多措并举,采取日常监测和春、秋季普查,枯死松树集中除治和平时清... 全面分析了江西省松材线虫病自2003年传入10年来的防控数据,总结了防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当前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控思路,即要坚持清理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施策、多措并举,采取日常监测和春、秋季普查,枯死松树集中除治和平时清理,疫木采伐与综合治理相结合,进行安全期内疫木定点加工利用,除治工程化管理招投标绩效承包,春、秋两次集中检疫执法,实验示范点科技攻关技术推广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树 媒介昆虫 科学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松材线虫病发生概况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55
3
作者 何龙喜 吉静 +1 位作者 邱秀文 张林平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3,共6页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松树病害,传播蔓延迅速,寄主植物分布广,导致树木快速死亡,对发生区的松林生态系统可造成巨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植物检疫对象。目前,该病致病机理存在争议,在防控研究方面进展较为...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松树病害,传播蔓延迅速,寄主植物分布广,导致树木快速死亡,对发生区的松林生态系统可造成巨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植物检疫对象。目前,该病致病机理存在争议,在防控研究方面进展较为缓慢。笔者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葡萄牙、西班牙和中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历史、现况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检疫工作有所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树 媒介昆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放花绒寄甲卵防治松褐天牛技术 被引量:25
4
作者 温小遂 廖三腊 +1 位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目的】研究释放花绒寄甲卵对马尾松立木上松褐天牛的寄生效果,进一步探索经济有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措施。【方法】在林间设置直立木诱木,后在诱木上按5∶1、10∶1、15∶1(寄甲卵数量∶松褐天牛侵入孔数量)3个比例释放... 【目的】研究释放花绒寄甲卵对马尾松立木上松褐天牛的寄生效果,进一步探索经济有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措施。【方法】在林间设置直立木诱木,后在诱木上按5∶1、10∶1、15∶1(寄甲卵数量∶松褐天牛侵入孔数量)3个比例释放花绒寄甲卵卡防治松褐天牛以明确最佳释放比例。另在一年中6个不同时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卡以明确最佳释放时期。此外,在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林场6个小班释放花绒寄甲卵开展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试验以明确大面积释放天敌的防治效果。【结果】释放卵与害虫数量比例为15∶1时的校正寄生率最高,室内为85.17%,林间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2.20%。3月上旬、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下旬、8月上旬和10月下旬在马尾松诱木树干释放卵卡,以4月上旬防治效果最好,校正虫口减退率达82.37%。在林间每株直立诱木上释放4 000粒花绒寄甲卵,越冬代松褐天牛防治效果58.04%~87.39%。【结论】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江西中部地区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最佳时间在4月上旬,偏南应提前约10天,而偏北地区则应推迟约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卵 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被引量:19
5
作者 常国彬 温小遂 +1 位作者 熊惠龙 何嫩江 《辽宁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22-24,45,共4页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试验区,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减少69.2%;松褐天牛成虫刻槽密度降低92.6%,松树死亡率下降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啉 防治 松褐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6
作者 廖忠明 李丹丹 +2 位作者 张付远 钟晓红 刘良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30-30,132,共2页
[目的]建立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组培快繁体系。[方法]选取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具有顶芽或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芽体萌发,进行快繁培养。通过试验对比分别筛选出诱导芽分化和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不同激素水平对江西野生白花凤... [目的]建立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组培快繁体系。[方法]选取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具有顶芽或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芽体萌发,进行快繁培养。通过试验对比分别筛选出诱导芽分化和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不同激素水平对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组培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IBA 0.6 mg/L+NAA 1.0 mg/L;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组培快繁的最佳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结论]为江西野生白花凤仙花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质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主要森林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阮成俊 何龙喜 叶建仁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1,共6页
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工林的不断增加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森林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给林业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笔者首次对越南主要森林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综述,包... 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工林的不断增加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森林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给林业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笔者首次对越南主要森林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5种影响苗木产业发展的病害和7种人工林病害。对中国学者了解越南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以及在中国热带地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森林病害 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都县重阳木斑蛾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8
作者 伊宏堪 王兴华 温小遂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1期168-168,172,共2页
重阳木斑蛾是为害重阳木的重要害虫。阐述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性,从加强植物检疫、加强虫情监测预报、人工防治、天敌防治、生物药剂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阳木斑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危害特性 防治方法 江西宁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敌花绒寄甲与寄主松褐天牛成虫出现期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温小遂 宋墩福 +2 位作者 杨忠岐 王忠辉 施明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3-200,共8页
【目的】明确天敌花绒寄甲与寄主松褐天牛成虫出现期的关系,为推广该天敌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在江西新干林间马尾松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研究该天敌与寄主松褐天牛的羽化出孔规律;采用松褐天牛信息素诱... 【目的】明确天敌花绒寄甲与寄主松褐天牛成虫出现期的关系,为推广该天敌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在江西新干林间马尾松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研究该天敌与寄主松褐天牛的羽化出孔规律;采用松褐天牛信息素诱芯诱捕,监测林间花绒寄甲与松褐天牛飞行活动的季节性动态;调查花绒寄甲成虫在枯死木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越冬结束后花绒寄甲成虫即可交尾产卵,繁殖下一代。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第1代花绒寄甲成虫于6月底或7月初羽化出孔,7月下旬羽化结束,其平均羽化出孔期和羽化盛期分别为30.5天和11.5天;出孔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这比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的晚42~50天。松褐天牛成虫的诱捕期从4月底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盛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花绒寄甲成虫诱捕从5月上旬开始,5—6月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很少,仅占全年诱集量的6.62%;7月花绒寄甲诱捕量明显增多,诱捕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这比松褐天牛的晚近3个月;7—10月的寄甲诱捕量占93.38%。花绒寄甲成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树干的中部和上部,以上部数量最多,占77.12%,其余在中部。第1代松褐天牛幼虫侵入孔数量在枯死木树干上部的比例为55.33%,中部为37.18%,下部仅为7.49%。【结论】越冬结束后花绒寄甲成虫就可交尾产卵,这就使第1代花绒寄甲幼虫的孵化期恰好和寄主松褐天牛发育到最适宜被寄生的蛹期相吻合,这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表明花绒寄甲是一种专性寄生天敌。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5月初陆续羽化出孔后迁飞到健康松树上取食为害,并在危害木上产卵。第1代花绒寄甲成虫6月底或7月初陆续羽化出孔后,飞翔搜寻有第1代松褐天牛幼虫为害的枯死木栖息和越冬。花绒寄甲成虫在枯死木的分布位置主要在树中部和上部,以上部数量最多,且与松褐天牛的基本相一致。这说明花绒寄甲对寄主天牛具有很强的搜索追踪和跟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出现期 生态关系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幼脲对萧氏松茎象成虫取食、繁殖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艳龙 温小遂 +2 位作者 施明清 王丽娜 张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9-11,26,共4页
用1000,2000,3000倍灭幼脲水溶液处理的湿地松枝条饲养萧氏松茎象成虫,结果表明:灭幼脲对萧氏松茎象卵的孵化率影响有显著差异,1000倍液对卵的孵化抑制率最大,为81%;对成虫产卵量和取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用1000倍液处理的枝... 用1000,2000,3000倍灭幼脲水溶液处理的湿地松枝条饲养萧氏松茎象成虫,结果表明:灭幼脲对萧氏松茎象卵的孵化率影响有显著差异,1000倍液对卵的孵化抑制率最大,为81%;对成虫产卵量和取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用1000倍液处理的枝条分别饲养成虫5,15,30d后改用无药枝条饲养,对成虫产卵前期、产卵量、历期和卵的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并初步推断,灭幼脲在成虫体内存留10—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灭幼脲 取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源区森林净化环境价值核算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忠明 陆建秀 刘良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039-11040,共2页
在东江源区森林资源和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就森林优化环境效益,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影子价格法等不同方法进行核算,得出源区森林净化环境的价值,为研究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东江源区 森林资源 净化环境 生物多样性 价值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树抗松材线虫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秀文 何龙喜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5期41-45,共5页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森林病害。本文对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生理生化响应、松树抗松材线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病反应对松材线虫定殖影响等进行了...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森林病害。本文对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生理生化响应、松树抗松材线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病反应对松材线虫定殖影响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松材线虫 抗病反应 生理生化响应 萎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灾害预测预报综合技术
13
作者 陈元生 李红征 彭观地 《中国森林病虫》 2021年第3期21-25,共5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是严重危害桉树的叶梢致瘿性害虫,准确预报是防治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2014—2020年连续7 a利用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据此建立成虫发生量预测预...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是严重危害桉树的叶梢致瘿性害虫,准确预报是防治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2014—2020年连续7 a利用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据此建立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法进行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5月成虫监测数量预测6月第1代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5)、月平均最高气温(x2)、月降雨天数(x7)是影响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最主要的决策因子,而月降雨天数则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蜂成虫发生量短期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可达94.16%;根据调查所得越冬虫蛹始盛发育进度,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可以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始盛发生期;利用5月的成虫监测数量可以准确预测6月的虫瘿数(危害程度)。经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期、成虫发生量和虫瘿危害程度的预测预报方法和模型。经在生产中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获得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测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预测预报 气象因子 测报模型 灾害 发生期 发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取代苯对花翅摇蚊毒性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芳 谢菲 +4 位作者 张健 吴韶平 李小鹏 王志英 曹传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明确取代苯类污染物对水生昆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药液培养法和酶活性测定法分析了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体和离体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 [目的]明确取代苯类污染物对水生昆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药液培养法和酶活性测定法分析了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体和离体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65和78.43 mg/L。对氯苯酚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体内P450酶活性作用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时间增加抑制作用减小;而对苯二胺则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浓度增加诱导作用增强。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离体P450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6.15和594.43 mg/L。[结论]花翅摇蚊细胞色素P450可作为监测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水体污染的参考生物化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翅摇蚊 对氯苯酚 对苯二胺 细胞色素P450 毒性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