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化螟主害代转变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简国英 李耀华 +2 位作者 陈纯华 傅金根 吴金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研究探明新余市蒙山山麓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不合理,虫源田、过渡桥梁田大量存在,是造成三化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期提前,二代过渡桥梁田由迟熟早稻改为一季晚稻和二季晚稻秧田为主,幼虫滞育时间较长,以及螟虫营养条件改善,是... 本研究探明新余市蒙山山麓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不合理,虫源田、过渡桥梁田大量存在,是造成三化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期提前,二代过渡桥梁田由迟熟早稻改为一季晚稻和二季晚稻秧田为主,幼虫滞育时间较长,以及螟虫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主害代由四代转变为三代的直接原因。三代转化率低使四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为害减轻。同时,针对该地区三化螟发生规律,阐明了调整栽培制度,消灭越冬虫源,提高栽培技术,减轻螟害的措施,以及“兼治一代,挑治二代,狠治三代”的药剂防治策略。提出了第四代三化螟预报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主害代转变 防治 水稻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分宜县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2
作者 龚秋生 钟振华 刘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6期133-135,共3页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化螟不同代次的防治对策,以及合理选用农药和综合运用绿色防控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发生较重 原因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