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龙敏 胡志斌 +1 位作者 汤予云 黄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方法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2例,根据患者病症发生到手术治疗时间,随机分为三组, A组65例为超早期手术组(出血后7 h内), B组53例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8~24 h内), C组44例...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方法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2例,根据患者病症发生到手术治疗时间,随机分为三组, A组65例为超早期手术组(出血后7 h内), B组53例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8~24 h内), C组44例为延迟手术组(出血24 h后);然后根据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分别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除骨瓣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通过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价方法对三组患者术后2年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 A组1级、2级、3级比例明显高于B组与C组,4级、5级及死亡率比例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结论想要有效的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要对患者尽早的进行手术干预,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时间 手术方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斌 龙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0例,普通分流管及抗虹吸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可调压分流管组术前根据患者头颅CT或MRI提示脑积水类型,结...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0例,普通分流管及抗虹吸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可调压分流管组术前根据患者头颅CT或MRI提示脑积水类型,结合腰穿测颅压数值设定阀门压力,术中测量颅压并根据分流管末端滴速重新调整阀门压力;普通分流管组根据术前腰穿压力选择合适压力定压分流管。术后两组均1周后复查头颅CT了解脑积水缓解情况。出院后随访半年,可调压组根据头颅CT所示脑积水缓解情况再行压力调整。结果可调压组平均调压1.8次/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而定压管组有6人出现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重新更换压力阀门,手术并发症生率为27%。结论使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效果优于传统定压式分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压式分流管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隧道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胡志斌 龙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隧道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于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血管隧道技术;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 目的探讨血管隧道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于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血管隧道技术;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3例(7.5%)患者存在广泛性脑水肿并脑梗死,少于对照组的10例(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29例(72.5%),多于对照组的18例(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血管隧道技术,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隧道技术 重型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