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式子宫次切术配伍宫颈环形电切术式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晓霞 杨秋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0Z期27-27,共1页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次切术配伍宫颈环形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开展子宫良性病变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行腹式子宫次切术配伍宫颈环形电切术40例(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腹式子宫全切术40例(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情...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次切术配伍宫颈环形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开展子宫良性病变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行腹式子宫次切术配伍宫颈环形电切术40例(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腹式子宫全切术40例(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日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心理及生理方面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式子宫次切术配伍宫颈环形电切术全、可行、操作简单,在治疗宫颈炎性病变同时达到保留宫颈,不影响盆腔结构,保持阴道完整性,术后不影响患者性生活,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子宫次切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慢性宫颈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及吉妮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永锋 敖瀚文 杨秋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7期183-183,共1页
目的:观察吉妮环的临床应用效果是否优于活性元宫环、爱母环。方法:本研究选取2003年5月~2008年3月在本站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身体健康而无上环禁忌证者各300例,置器后定期随访(术后1、3、6、12个月)。结果:累计12个月妊娠率... 目的:观察吉妮环的临床应用效果是否优于活性元宫环、爱母环。方法:本研究选取2003年5月~2008年3月在本站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身体健康而无上环禁忌证者各300例,置器后定期随访(术后1、3、6、12个月)。结果:累计12个月妊娠率,活性元宫环220带器为6.7%,爱母环为3%,吉妮环为0.3%;脱落率(伴下移),活性元宫环220带器为10%,爱母环为2%,吉妮环为0.3%;续用率,活性元宫环220带器为85%,爱母环为94%,吉妮环为100%。结论:吉妮环具有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少、累积续用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元宫环220带器 爱母环 吉妮环 避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秋连 杨火梅 杨秋娟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痛经、月经量过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病因诊断将引起痛经、月经量过多的疾病病种进行分类,包括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等。在该临床试验中,将参...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痛经、月经量过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病因诊断将引起痛经、月经量过多的疾病病种进行分类,包括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等。在该临床试验中,将参与该试验的120例患者按病种进行分类,随访、跟踪记录各评估指标,与治疗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减轻上述病症中引起的痛经、月经量多,明显提升血红蛋白及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相比,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具有无创、经济及可逆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月经量过多 痛经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配伍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敖瀚文 陈永锋 杨秋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8期64-65,共2页
目的:解除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痛苦。方法:首先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再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伍输卵管通液。结果:输卵管通畅45例,有效率90%,妊娠20例,成功率40%。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伍输卵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效... 目的:解除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痛苦。方法:首先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再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伍输卵管通液。结果:输卵管通畅45例,有效率90%,妊娠20例,成功率40%。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伍输卵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经济、方法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输卵管通液 输卵管性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何茜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0期164-164,167,共2页
目的:给产妇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更有利于分娩的环境,使产妇能满意地、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方法:选择100例临产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给予"一对一"陪伴分娩进行产程观察;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的交接班方式进行产... 目的:给产妇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更有利于分娩的环境,使产妇能满意地、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方法:选择100例临产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给予"一对一"陪伴分娩进行产程观察;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的交接班方式进行产程观察。结果:临床观察产妇的平均产程,阴道分娩率,对所得的配对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发现实验组的总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2h左右(P<0.05);剖宫产率及其他手术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一对一"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有利于产程的进展,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对一 分娩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灌肠法的探讨
6
作者 华细莲 廖冬梅 刘春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5期122-122,127,共2页
目的:寻找既能减轻妇科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方法,探讨清洁灌肠法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100例需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抬高臀部20~30cm,插管长度为20~25cm... 目的:寻找既能减轻妇科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方法,探讨清洁灌肠法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100例需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抬高臀部20~30cm,插管长度为20~25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插管长度为7~10c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不适感例数明显减少,清洁例数明显增多,灌肠的次数明显减少,每次灌肠入液体明显增加。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并极大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患者 术前 灌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