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乐安县黄泥坪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1
作者 王上海 冉万里 +16 位作者 豆海锋 习通源 黄和平 余志忠 史智伟 张弥 吴磊 唐军 刘君幸 郑朝阳 杜博瑞 史忞 詹晓雅 王磊 魏兴顺 严振洪 余琦 《文博》 2015年第4期3-8,共6页
黄泥坪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从大量印纹硬陶片可初步判断遗址的主体年代集中在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现为抚河上游及邻近地区先秦时期文化序列的建立,区域聚落形态演变等问题的... 黄泥坪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从大量印纹硬陶片可初步判断遗址的主体年代集中在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现为抚河上游及邻近地区先秦时期文化序列的建立,区域聚落形态演变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流域 黄泥坪遗址 印纹硬陶 先秦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金溪县渣溪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2
作者 王上海 豆海锋 +15 位作者 程林泉 习通源 严振洪 余志忠 史一甜 吴泉辉 刘军幸 方丹 姜淼 闫红贤 姜鹏 程威嘉 王倩 赵耀 毛林林 吴磊 《文博》 2017年第1期3-9,46,共8页
渣溪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是一处典型的坡地型山岗类聚落,从采集遗物与周边遗址比较来看,该遗址所获遗存年代跨度较大,年代集中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渣溪遗址的发现为区域文化序... 渣溪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是一处典型的坡地型山岗类聚落,从采集遗物与周边遗址比较来看,该遗址所获遗存年代跨度较大,年代集中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渣溪遗址的发现为区域文化序列建立与聚落形态研究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流域 金溪县 先秦时期 山岗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金溪县石坑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3
作者 王上海 豆海锋 +15 位作者 程林泉 习通源 严振洪 余志忠 史一甜 吴泉辉 刘军幸 方丹 姜淼 闫红贤 姜鹏 程威嘉 王倩 丁潮康 史智伟 张弥 《文博》 2017年第3期3-8,共6页
石坑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该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坡地型山岗类聚落,通过对采集陶器的初步分析,判断该遗址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石坑遗址的发现为区域文化序列建立与聚落形态研究都提供了十分... 石坑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该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坡地型山岗类聚落,通过对采集陶器的初步分析,判断该遗址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石坑遗址的发现为区域文化序列建立与聚落形态研究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流域 金溪县 先秦时期 山岗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宜黄县汪家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4
作者 王上海 豆海锋 +15 位作者 习通源 邵剑飞 余志忠 史智伟 张弥 吴磊 唐军 冉万里 刘君幸 杜博瑞 史忞 詹晓雅 王磊 魏兴顺 严振洪 张杰 《文博》 2015年第5期3-6,共4页
汪家遗址位于抚河支流黄水沿岸,为区域内新发现的先秦时期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从采集大量印纹硬陶片可初步判断遗址的主体年代集中在周代。该遗址的发现对抚河流域文化序列的建立、聚落演进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抚河流域 汪家遗址 先秦时期 印纹硬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X射线荧光无损分析古瓷器高铅釉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程琳 李梅田 +5 位作者 金优石 樊昌生 王上海 李融武 潘秋丽 刘志国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99-1403,共5页
研究了微会聚透镜分析高铅样品的特征,采用基于微会聚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无损定量分析了一片清代彩绘瓷彩料中的元素含量,同时扫描分析了彩料中某一特定区域的元素分布。从元素分布中可推测出清代彩绘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高铅的Mn颜料绘... 研究了微会聚透镜分析高铅样品的特征,采用基于微会聚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无损定量分析了一片清代彩绘瓷彩料中的元素含量,同时扫描分析了彩料中某一特定区域的元素分布。从元素分布中可推测出清代彩绘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高铅的Mn颜料绘出图案的轮廓,然后向中间填充设计好高铅的Cu颜料,或直接用高铅的Fe混合物绘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微会聚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是一种较好的高铅样品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束X射线荧光 微会聚透镜 彩绘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干商代不锈青铜器的表层元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志孟 邹惠良 +1 位作者 彭适凡 刘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48,共5页
江西新干近年出土的商代大批青铜器中有数件显露光亮金属色泽迄今未锈蚀,同其它共存的重蚀铜器相比异常醒目。通过俄歇电子能谱及电子探针对不锈铜器碎片进行了表层元素分析,发现其外层含高量锡且含锡量高于内层,还在表层3~10μ... 江西新干近年出土的商代大批青铜器中有数件显露光亮金属色泽迄今未锈蚀,同其它共存的重蚀铜器相比异常醒目。通过俄歇电子能谱及电子探针对不锈铜器碎片进行了表层元素分析,发现其外层含高量锡且含锡量高于内层,还在表层3~10μm处检测到铼和稀土元素。结果表明样品表层存在一层含铼和稀土元素的富锡铜基合金,系优良防腐层。为研究考证新干商代不锈青铜器是否曾经人为的进行防腐涂层处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青铜器 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新干商墓出土一批青铜生产工具 被引量:4
7
作者 彭适凡 刘林 詹开逊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297-301,共5页
1989年9月,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沙洲发现一座大型商墓。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会同新干县博物馆的同志进行了科学发掘,取得一批珍贵的资料。墓中随葬品主要为青铜器、玉器、陶瓷三大类,还有部分骨器和漆器遗迹。在出土的... 1989年9月,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沙洲发现一座大型商墓。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会同新干县博物馆的同志进行了科学发掘,取得一批珍贵的资料。墓中随葬品主要为青铜器、玉器、陶瓷三大类,还有部分骨器和漆器遗迹。在出土的480余件青铜器中,生产工具即有犁、锸、末、耜、斧、锛、铲、镰、铚、钁、刀、刻刀、凿、锥、砧10余种,127件。现分为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工具两大类,简介于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新干商暮 出土文物 青铜生产工具 农业生产工具 手工业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被引量:3
8
作者 樊昌生 杨军 《农业考古》 2003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关键词 考古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酒文化 年代 遗迹 酿酒工艺 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江西出土的古代茶具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柏泉 《农业考古》 1991年第2期67-77,共11页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清香四溢的茶叶为我国人民所喜爱;积习相沿,至今仍盛行不衰。我国的饮茶风尚,不仅普及域中,而且影响海外;在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中,茶叶的饮用量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因此...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清香四溢的茶叶为我国人民所喜爱;积习相沿,至今仍盛行不衰。我国的饮茶风尚,不仅普及域中,而且影响海外;在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中,茶叶的饮用量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因此,我国荣臻为世界茶叶的故乡。我国茶叶最初名之为“荼”,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地域的不同,又曾有茗、槚蔎、荈、荼果、芳荼、苦荼、葭荼、荼草……等多种名称。但我国饮茶之风究竟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迄无断论。然而《诗经》中有不少诗章已言及“采荼”、“捋荼”、“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堇荼如饴”。又《礼记·地官》中也有“索荼”、“聚荼”的记载。《晏子春秋》亦云:“食脱粟之食,灸三弋五卵茗茶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具 饮茶风尚 出土 南昌市 饮茶习俗 茶叶贸易 江西 青瓷 南朝 底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文华农业考古三十周年”座谈会发言纪要
10
作者 汪玉奇 傅修延 +9 位作者 孙刚 樊昌生 彭春兰 梁洪生 彭印硬 俞兆鹏 方志远 何友良 白云翔 陈文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5,共22页
汪玉奇:(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陈文华先生农业考古三十周年座谈会现在开始。三十年前,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走出来,中国学术界最先以自己的学术敏锐感觉到学术自由的到来。在... 汪玉奇:(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陈文华先生农业考古三十周年座谈会现在开始。三十年前,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走出来,中国学术界最先以自己的学术敏锐感觉到学术自由的到来。在江西,有这样一位学者,开始创立农业考古学科,并且在实践中经过他的努力,不断地把这门学科推到中国学术界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考古学 学术自由 社会科学 江西省 学术界 副主席 研究员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昏侯墓部分木质文物材种鉴定及用材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逸航 王恺 +2 位作者 管理 吴昊 胡东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0,共7页
为了解海昏侯墓椁室木材及随葬漆木器木材种类,进而分析其用材特点,分别对木材取样进行种属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海昏侯墓椁木为樟科(Lauraceae)桢楠属(Phoebe)桢楠(Phoebe zhennan),椁室木门为柏科(Cupressaceae)柏木属(Cupressus)柏木(... 为了解海昏侯墓椁室木材及随葬漆木器木材种类,进而分析其用材特点,分别对木材取样进行种属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海昏侯墓椁木为樟科(Lauraceae)桢楠属(Phoebe)桢楠(Phoebe zhennan),椁室木门为柏科(Cupressaceae)柏木属(Cupressu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比较文献资料,推测汉代椁室常用木材即为楠,反映了汉代椁木用材的专门化;受检的随葬漆木器材种均为樟科,包含檫木属(Sassafras)檫木(Sassafras tzumu)、黄肉楠属(Actinodaphne)、琼楠属(Beilschmiedia)等,反映出随葬漆木器用材具有地域性,可能均为本地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木材鉴定 用材分析 椁木 漆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七里镇窑出土宋代青白瓷胎釉化学组成的EDXRF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敏丽 吴隽 +3 位作者 肖发标 吴军明 袁枫 吴琳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09,共6页
赣州七里镇窑作为宋元时期江西四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查阅七里镇窑相关文献,发现关于七里镇窑的科技研究非常少。本研究以赣州七里镇窑出土宋代青白瓷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19件北... 赣州七里镇窑作为宋元时期江西四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查阅七里镇窑相关文献,发现关于七里镇窑的科技研究非常少。本研究以赣州七里镇窑出土宋代青白瓷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19件北宋、南宋七里镇窑青白瓷样品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初步探讨了北宋早期、北宋中晚期、南宋时期赣州七里镇窑青白瓷的组成和工艺特征,对比分析当地瓷石原料发现,七里镇窑相对景德镇窑可能更早地引入了含铝较高的粘土类原料开始了二元配方制瓷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 七里镇窑 宋代 青白瓷 EDX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神”陆羽在江西的遗踪及传说
13
作者 许智范 《农业考古》 1991年第2期154-155,共2页
“茶神”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芋翁,又号竞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其确切生卒年代不详,大约唐朝开元二十一年至贞元二十年间(公元733——804年)在世。陆羽一生嗜茶成癖,他为了研究茶学,亲自访茶、采茶、造茶、烹... “茶神”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芋翁,又号竞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其确切生卒年代不详,大约唐朝开元二十一年至贞元二十年间(公元733——804年)在世。陆羽一生嗜茶成癖,他为了研究茶学,亲自访茶、采茶、造茶、烹茶,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广大茶区,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唐朝诗人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生动地记述了陆羽穿山越岭不辞辛劳采摘香茶的情景,诗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野,相思一磬声。”陆羽在长期实践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总结,终于写出了我国茶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对饮茶的历史,茶的起源、性质,茶的产地、栽培,采茶的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羽 二十年 生卒年代 江西 唐朝 传说 采茶 湖北省 饮茶 实地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新余拾年山遗址原始农业遗存
14
作者 诗中 家和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126-130,154,共6页
拾年山遗址位于新余市水北镇境内。遗址为一山岗台地,袁水支流——蒙河水自北向南流经遗址边缘。1986年至1987年,江西考古工作者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师生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计700平方米,出土了3千余件文物,其中石器达5... 拾年山遗址位于新余市水北镇境内。遗址为一山岗台地,袁水支流——蒙河水自北向南流经遗址边缘。1986年至1987年,江西考古工作者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师生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计700平方米,出土了3千余件文物,其中石器达5百余件。石器种类繁多,形制颇具特色,现将石器中有关农业、渔猎工具作一介绍。农业工具均磨制。见有斧、锛、钁、锄、铲、刀、磨盘、磨棒等。斧有的通体磨光,也有的仅磨刃部。分四式。Ⅰ式:长椭体,顶、刃均弧,刃部稍宽,体较厚,仅磨中部及刃部,边缘保留打制面。长9、中厚2.4厘米。Ⅱ式:近长方体,平顶、弧刃,体上薄下厚,仅磨刃部。长10.1、中厚2.1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江西 农业工具 中石器 刃部 穿孔器 新余市 长方体 遗存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陶瓷的XRF熔融玻璃片法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剑 毛振伟 +3 位作者 张仕定 樊昌生 周广明 王昌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01-1105,共5页
针对古陶瓷测试标本一般较小,而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将熔融玻璃片法应用于古陶瓷样品的分析之中,探讨了合适的实验条件.XRF面扫描分析的数据表明,熔片样品不同部位的Si、Al等主量元素,其分析线强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3%.4个商代... 针对古陶瓷测试标本一般较小,而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将熔融玻璃片法应用于古陶瓷样品的分析之中,探讨了合适的实验条件.XRF面扫描分析的数据表明,熔片样品不同部位的Si、Al等主量元素,其分析线强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3%.4个商代原始瓷样品XRF测试结果与ICP-AES分析相应的数据颇为吻合.玻璃熔片均匀度好、试样用量少、保存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XRF 原始瓷 面扫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丝纤维老化降解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婕 吴子婴 +3 位作者 周旸 龙博 吴顺清 徐长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104,共5页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织品在年代上相差近2 000年,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丝纤维的形态都有很大的变化。采用形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这2批出土丝织品的老化降解情况进行初...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织品在年代上相差近2 000年,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丝纤维的形态都有很大的变化。采用形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这2批出土丝织品的老化降解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荆州楚墓出土的丝织品老化降解程度比南昌明墓严重,主要包括样品表面脆化糟朽不堪;丝蛋白肽链分子中部分氢键遭到破坏,致使酰胺I吸收峰发生红移;无卷曲成分增加,结晶度减小;长期的老化降解致使耐热性能下降;部分无定形区的氨基酸被降解,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纤维发生了水解老化,且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纤维 老化降解 结晶度 耐热性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的有限性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17
作者 姜颖 赖祖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有限性,指人对界限的一种自觉,即承认自身是一个有限者。先秦儒学包含大量有关有限性的思想,从存在、认知及实践效果三个角度考察:天命的无限性证明了主体存在的有限性,事物自身的不可知证明了主体认知的有限性,德福一致的不可能证明了... 有限性,指人对界限的一种自觉,即承认自身是一个有限者。先秦儒学包含大量有关有限性的思想,从存在、认知及实践效果三个角度考察:天命的无限性证明了主体存在的有限性,事物自身的不可知证明了主体认知的有限性,德福一致的不可能证明了主体实践效果的有限性。这些有限性的思想,构成了先秦儒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承认有限性并不意味着否认或降低人的价值,恰恰因为有限性,人的意义才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事物自身 德福一致 有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酒乡——李渡酒厂的调查
18
作者 李科友 文先国 《农业考古》 2003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李渡酒厂 江西 历史沿革 李渡镇 李渡酒业作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茗饮茶话云雾
19
作者 李科友 《农业考古》 2000年第2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庐山云雾茶 茶叶栽培 茶叶加工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被引量:7
20
作者 明朝方 张文江 +7 位作者 朱剑 姚政权 宋国定 管理 徐长青 樊昌生 崔涛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8,共6页
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的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更... 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的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更接近于定窑白瓷,而明显不同于典型的湖田窑青白瓷。研究为了解景德镇地区早期青白瓷的釉色特征、技术来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缘起与演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早期青白瓷 类型学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