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卢仲良 孔学梅 +3 位作者 袁文龙 陈赣海 邹新华 邹信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5期89-89,93,共2页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选用高效、低毒、持效性好、杀虫范围广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和既防病又增产的苯醚甲环唑.苯环唑2种农药在病虫测报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明显...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选用高效、低毒、持效性好、杀虫范围广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和既防病又增产的苯醚甲环唑.苯环唑2种农药在病虫测报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区只凭农民经验,根据大致的病虫预测预报选用三唑磷、丙溴磷、井冈霉素、噻嗪酮、毒死蜱等常规药剂进行施药,增产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 水稻病虫害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晚杂交稻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孔学梅 吴非 +1 位作者 王俊 陈泉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12-12,14,共2页
二晚杂交稻栽插密度与穴栽的苗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及穴栽苗数的不同,会极显著地影响二晚杂交稻的产量,而对穗长、株高及千粒重的影响则较小,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的变幅不大。在生产上要想获得丰产,必须插足30万穴/hm2,且每... 二晚杂交稻栽插密度与穴栽的苗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及穴栽苗数的不同,会极显著地影响二晚杂交稻的产量,而对穗长、株高及千粒重的影响则较小,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的变幅不大。在生产上要想获得丰产,必须插足30万穴/hm2,且每穴插足2粒谷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晚杂交稻 栽插密度 穴苗数 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危害程度及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卢仲良 孔学梅 +3 位作者 袁文龙 陈赣海 邹新华 邹信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5期91-91,93,共2页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危害程度及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防治各种病虫处理小区的病虫危害率比其他处理都低,各项经济性状指数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不防治病虫处理小区的病虫危害率最大,各项经济性状指数最低,产量损失最...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危害程度及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防治各种病虫处理小区的病虫危害率比其他处理都低,各项经济性状指数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不防治病虫处理小区的病虫危害率最大,各项经济性状指数最低,产量损失最大,其他只要有1种病或虫不防治的处理各项指数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从经济效益来看,病虫害防治还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危害程度 经济性状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孔学梅 王俊 +1 位作者 吴非 陈泉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13-14,16,共3页
研究抛秧和手栽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的不同熟期杂交晚稻全生育期的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营养生长期的长短不同,株高、穗长、千粒重、穗颖花数早熟组合显著低于迟熟组合,但实际产量抛秧... 研究抛秧和手栽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的不同熟期杂交晚稻全生育期的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营养生长期的长短不同,株高、穗长、千粒重、穗颖花数早熟组合显著低于迟熟组合,但实际产量抛秧的早熟品种极显著高于手插的迟熟品种。说明晚稻利用早熟组合采用抛秧栽培技术,只要抛足434孔塑盘秧825-900盘/hm^22粒谷苗,完全可以达到晚稻中迟熟品种的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不同熟期组合 杂交晚稻 生长发育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