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抢救危重患者的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及动物实验结果
1
作者 葛郁芝 盛国太 +9 位作者 曹平良 王晓华 陆林祥 余茂生 龙恭铭 霍亚南 邱元芝 刘冬生 李华泰 吴志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96-97,共2页
设计研制目的 国内外医疗仪器的发展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但主要集中于诊断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直接用于的治疗仪器极少。当前临床急救与急症医学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有很大比重,其中血压不稳定,如心梗后心源... 设计研制目的 国内外医疗仪器的发展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但主要集中于诊断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直接用于的治疗仪器极少。当前临床急救与急症医学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有很大比重,其中血压不稳定,如心梗后心源性休克和恶性高血压等十分常见,对于这些危重患者,摆在我们急症科和心内科医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用药物先调整稳定血压,为患者争取时间以便及时进行血管溶栓和介入治疗,包括冠状扩张和植入支架,但有些患者由于时间过长已失去介入治疗的机会,则完全依赖药物维持生命。设计原理及工作程序 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是综合临床上的丰富成功经验设计研制的,其程序结合实验中的数学模型汇编而成,通过在线闭环自动检测,直接、快速、连续、高密度地采集血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心率等重要生理参数,经压力传感器、A D转换卡实时连续地输入计算机,通过用户界面人机对话,由医生选择药物,经数学模型及程序的运算,D A转换器输出指令经输液器来控制给药量,而药物在机体的反应又及时、迅速地经在线闭环自动检测系统反馈回计算机,计算机不断更新计算结果,以此调节给药的速率及剂量。此外该系统还具有监控、报警、故障自诊断、智能化运行等特点。实验结果 通过8只犬的实验表明,计算机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反馈 治疗仪 血压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4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陆林祥 赖珩莉 李林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负荷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常规量组50例)。常规量...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负荷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常规量组50例)。常规量组在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每晚20 m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4周。负荷量组在PCI术前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80mg,然后给予40 mg维持剂量治疗4周,4周后继续给予20 mg维持,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次日、术后7 d和治疗4周后清晨分别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PCI前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PCI后CD62p、GPⅡb/Ⅲa、vWF和hs-CRP水平与PCI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治疗7 d和4周后,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4周后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I治疗4周后两组E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1年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 内皮 血管 炎症反应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数字减影血管机下动脉瘤的测量在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仁梧 范翠萍 +1 位作者 曹文锋 桂淑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100-,共1页
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的测量,可为选择血管弹簧圈栓子作出准确的评估,对治疗动脉瘤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探讨测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时显示的动脉瘤大小在血管内栓塞中的作用。方法:患者仰卧于床台上,全麻成功后,使患者的眶耳线尽... 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的测量,可为选择血管弹簧圈栓子作出准确的评估,对治疗动脉瘤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探讨测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时显示的动脉瘤大小在血管内栓塞中的作用。方法:患者仰卧于床台上,全麻成功后,使患者的眶耳线尽量垂直于台面,双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离。脑血管造影时造影剂注射药量颈内动脉为3ml s,总量9ml,椎动脉仍为3ml s,总量为6ml,压力为30 0psi,取标准头颅正侧位后,根据动脉瘤位置选取相应角度,把动脉瘤颈、动脉瘤体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完整显示出来。为尽量减少放大因素,在采集影像时,在患者头颅摆放一直径1cm钢珠,作为参照物,钢珠摆放位置可根据动脉瘤位置调整(尽量靠近动脉瘤,但又不影响动脉瘤的显示)。影像采集后,选择能清晰显示动脉瘤解剖关系的最佳投照位置。在动脉期影像中,通过血管造影机的测量部分,先测定钢珠为1cm ,测量时,先点击狭窄分析(stenosisanalysis)在分析中点击SegmentCalibration量出导管的一段后,以1cm钢球为参照物,将R寸sige为10mm后,再点击Apply在分析中点击距离测量(measuredistance)出现L1 0 0mmL2 0 0mm再测量动脉瘤的长宽及颈部大小即可选择电解可脱式微簧圈(GDC) ,然后分别测量动脉瘤颈、长及宽,以动脉瘤体宽为标准,选择相应的GDC(或EDC)的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 头颅 GDC 栓塞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皮左房室瓣球囊分离术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华泰 王晓华 +2 位作者 洪浪 盛国太 曹华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4-6,共3页
关键词 左房室瓣 风心 PBMC 血栓 球囊 左房室瓣狭窄 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左房室瓣狭窄扩张术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国太 李华泰 +3 位作者 葛郁芝 洪明 钱何娟 洪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61-62,共2页
目的 评价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15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38例PBMV患者进行的术后追踪随访,包括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等评价。平均随访时间(16 .2±1.1)年。结果 PBMV术后1周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者10 0 % ,改善2个级别... 目的 评价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15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38例PBMV患者进行的术后追踪随访,包括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等评价。平均随访时间(16 .2±1.1)年。结果 PBMV术后1周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者10 0 % ,改善2个级别者2 6 .3%。术后15年随访心功能仍然维持在ⅠⅡ级而未再次行介入或心脏手术者占76 .3% ;PBMV术后左房室瓣口面积(MVA)较术前显大,为2 .33±0 .5 5cm2 比(1.12±0 .2 2 )cm2 ,P <0 .0 0 1;随访15年,MVA减小至1.5 5±0 .2 4cm2 ,P <0 .0 1;再狭窄率为31.5 8%。结论 PBMV术后15年以上远期临床疗效虽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但较术前仍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中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盛国太 顾萍 +1 位作者 余茂生 葛郁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6期434-436,442,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1月~2004年8月共11例HOCM的患者,成功地接受了PTSMA治疗,术后超声随访12~4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患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1月~2004年8月共11例HOCM的患者,成功地接受了PTSMA治疗,术后超声随访12~4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患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流出道宽度(LVOT)、无创性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心功能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PTSMA,术后IVS、LVOTPG和NYHA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0 1,术后随访示IVS术后12个月、48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改善,P<0.05.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改善心功能且稳定,中长期疗效肯定,随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疗效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经腔导管介入治疗 无水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
7
作者 洪明 李贤涛 +4 位作者 王晓华 罗国庆 葛郁芝 洪浪 李华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纤颤 左房室瓣狭窄 房颤 风湿性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难特殊病例行经皮球囊导管左房室瓣成形术15例
8
作者 盛国太 洪明 +6 位作者 葛郁芝 余茂生 李华泰 尹秋林 赖珩莉 王晓华 洪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的疑难特殊病例行经皮左房室瓣狭窄球囊成形术(PBMV)技术要点。方法 选择15例患者,其中左侧途径2例,巨大右房3例,巨大左房5例,左肺不张1例,脊柱侧弯3例,脊柱结核1例。术前左房室瓣口面积(MVA) 0 .85±... 目的 探讨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的疑难特殊病例行经皮左房室瓣狭窄球囊成形术(PBMV)技术要点。方法 选择15例患者,其中左侧途径2例,巨大右房3例,巨大左房5例,左肺不张1例,脊柱侧弯3例,脊柱结核1例。术前左房室瓣口面积(MVA) 0 .85±0 .2 0cm2 。用传统的Inoue球囊技术结合术中情况对主要器械形状结构进行重塑形。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操作均获成功,左房室瓣口面积1.94±0 .16cm2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发生左房室瓣撕裂至中重度关闭不全、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疑难特殊病例可同样行经皮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只要术者经验丰富,结合患者心脏解剖特点,重塑主要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室瓣狭窄 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的疗效评价
9
作者 洪明 江期论 +2 位作者 洪浪 盛国太 李华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58-60,共3页
目的 评价左房室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再狭窄的病例再次作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0 1例接受球囊扩张术的患者,分为首次球囊扩张组(45 3例)及再次球囊扩张组(48例) ,球囊扩张前后用超声及导管测左房室瓣口面积(MVA)、左房前后径... 目的 评价左房室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再狭窄的病例再次作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0 1例接受球囊扩张术的患者,分为首次球囊扩张组(45 3例)及再次球囊扩张组(48例) ,球囊扩张前后用超声及导管测左房室瓣口面积(MVA)、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压(LAP) ,比较两组患者这些参数在PBMV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球囊扩张组与再次球囊扩张组PBMV后MVA分别由术前的(0 .86±0 .2 5 )、(1.0 9±0 .2 6 )cm2 增加至(1.87±0 .2 7)、(1.86±0 .30 )cm2 ;LAD分别由(46 .0 9±7.5 7)、(49.74±9.88)mm减少至(41.6 4±7.97)、(45 .4 1±8.4 4 )mm ;LAP分别由(2 9.2 6±6 .6 4 )、(30 .5 2±5 .2 8)mmHg下降至(16 .14±5 .13)、(2 2 .35±7.83)mmHg(P均<0 .0 0 1) ;再次球囊扩张组较首次球囊扩张组术后MVA增加的幅度(术前术后的差值)小(0 .72±0 .2 2vs 0 .99±0 .2 7,P <0 .0 0 1) ;左房压下降的幅度则较低(8.33±4 .17vs 13.0 7±5 .77,P <0 .0 0 1) ;两组各种并发症及总的并发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再次作球囊扩张术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室瓣狭窄 左房室瓣球囊扩张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