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磷酸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郑典模 潘鹤政 +2 位作者 伍丽萍 陈骏驰 彭静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对传统的均相沉淀法进行合理改进,以FeSO4·H2O为铁源,H3PO4为磷源,引入乙醇-水体系,制备Fe PO4。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对影响较大的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和分析,最终确定制备Fe PO4的最佳工艺条件。用自制超细磷酸铁加碳采... 对传统的均相沉淀法进行合理改进,以FeSO4·H2O为铁源,H3PO4为磷源,引入乙醇-水体系,制备Fe PO4。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对影响较大的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和分析,最终确定制备Fe PO4的最佳工艺条件。用自制超细磷酸铁加碳采用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制备超细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比表面积、振实密度和粒度分布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是性能良好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磷酸铁锂 均相沉淀法 乙醇-水体系 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火灾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洪江 黄同林 +1 位作者 伍丽萍 田泽由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3-535,共3页
结合以往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根据事故范围和原因,构建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模型,分析事故原因,如设备老化、人为操作不当、物料管线泄漏、管理制度不严谨、静电跨接接地不良等,并提出从预防、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采... 结合以往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根据事故范围和原因,构建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模型,分析事故原因,如设备老化、人为操作不当、物料管线泄漏、管理制度不严谨、静电跨接接地不良等,并提出从预防、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保障化工园区的消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消防安全 事故树分析 事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化工园区人群认知风险的研究
3
作者 唐敏康 黄同林 梁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32-136,共5页
随着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集中监管的深化,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扮演着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如何降低园区内人群对危险源的敏感性,以便在有谣言时不会伴随更大的混乱;什么样的因素对园区内人群认知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以便政府和企... 随着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集中监管的深化,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扮演着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如何降低园区内人群对危险源的敏感性,以便在有谣言时不会伴随更大的混乱;什么样的因素对园区内人群认知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以便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职能。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江西省某化工园区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累积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对风险认知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有助于政府及企业管理人员对园区内人群认知风险的了解,建议化工园区以及政府需要进一步宣传安全知识,配套安全设备等,最终降低谣言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冲击,稳定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心理学 人群认知风险 spaw 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S微震监测技术在漂塘钨矿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港 龙卿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2-135,146,共5页
利用IMS微震监测技术,建立漂塘钨矿地压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在矿区+496、+388和+268中段分别安装5台单通道检波器和1台三通道三向检波器,整体监测漂塘矿区多个中段的地压微震事件,实现了对漂塘钨矿矿山岩体微震活动24h连续监测,获取了大... 利用IMS微震监测技术,建立漂塘钨矿地压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在矿区+496、+388和+268中段分别安装5台单通道检波器和1台三通道三向检波器,整体监测漂塘矿区多个中段的地压微震事件,实现了对漂塘钨矿矿山岩体微震活动24h连续监测,获取了大量微震事件的时空数据、误差、震级以及能量等多项震源参数,成功对危险区域进行预警,为矿区安全生产和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震源参数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洪水诱发地下钨矿灾害链式演化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邵彦斌 陈尚波 +3 位作者 王清和 刘珮勋 虞松涛 李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0-757,共8页
暴雨洪水常导致矿山发生一系列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暴雨洪水诱发地下钨矿山灾害链式演化及风险特征,识别其中灾害事件,建立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含47个节点和176条边的灾害网络模型,随后分析节点... 暴雨洪水常导致矿山发生一系列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暴雨洪水诱发地下钨矿山灾害链式演化及风险特征,识别其中灾害事件,建立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含47个节点和176条边的灾害网络模型,随后分析节点度值、节点子网数、边脆弱性等参数,识别了灾害网络的关键点和关键边。结果表明:淹井、厂房冲毁、工业场地浸水、工业场地掩埋和工业场地破坏的重要度分别是0.3283、0.1154、0.1099、0.0845和0.0845,是灾害网络的关键节点;地表水→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泥石流、矿井突涌水→淹井、地表径流→崩塌滑坡和地表径流→山洪的边脆弱性分别是373.7151、354.7824、346.1536、336.1222和335.8385,是灾害网络的关键边,据此提出了断链减灾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暴雨洪水诱发地下钨矿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山 灾害链 灾害网络模型 关键节点 关键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探讨氟硅酸制备超细白炭黑工艺对DBP值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典模 潘鹤政 +3 位作者 伍丽萍 周桂明 陈骏驰 彭静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16-2021,共6页
研究以氟硅酸和氨水为原料制备超细白炭黑,采用响应面优化工艺并建立数学模型,探讨氨水的滴加速率、底液量与总氨水体积比、氟硅酸与氨水滴加体积比和反应温度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对白炭黑DBP值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氨水的滴加速率... 研究以氟硅酸和氨水为原料制备超细白炭黑,采用响应面优化工艺并建立数学模型,探讨氨水的滴加速率、底液量与总氨水体积比、氟硅酸与氨水滴加体积比和反应温度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对白炭黑DBP值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氨水的滴加速率为3.1 mL/min,底液量与总氨水体积比0.61,氟硅酸与氨水滴加体积比1∶5.75,反应温度75℃,该条件下制得的白炭黑DBP值为3.1300,与预测值3.1276仅有0.0024的误差,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够真实地反映各实验因素对DBP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氟硅酸 超细白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锰制备新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伍丽萍 郑典模 +2 位作者 陈骏驰 王俊红 潘鹤政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8-992,共5页
研究以硫酸锰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超细碳酸锰,采用正交法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Mn2+摩尔数的0.046,碳酸氢铵浓度为1.0 mol/L,硫酸锰的浓度为1.1 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0 min,碳锰比R(CO2-3∶Mn2+)=1.6∶1.0,V(C... 研究以硫酸锰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超细碳酸锰,采用正交法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Mn2+摩尔数的0.046,碳酸氢铵浓度为1.0 mol/L,硫酸锰的浓度为1.1 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0 min,碳锰比R(CO2-3∶Mn2+)=1.6∶1.0,V(C2H6O)/V(H2O)=1.0∶1.0,pH值为7.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球形碳酸锰,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82 nm,属亚微米级,所制备的锰酸锂纽扣电池有较好的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锰 碳酸氢铵 锰酸锂纽扣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醇水体系的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FePO_4 被引量:1
8
作者 伍丽萍 郑典模 +2 位作者 田泽由 黄同林 李海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7,共4页
FePO4作为制备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骨架材料,对LiFePO4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采用均相沉淀法,在低温醇水体系中,制备了FePO4·2H2O,并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制得FePO4粉体.探讨了醇水比例、搅拌速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 FePO4作为制备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骨架材料,对LiFePO4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采用均相沉淀法,在低温醇水体系中,制备了FePO4·2H2O,并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制得FePO4粉体.探讨了醇水比例、搅拌速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备FePO4粉体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粒度随醇水比例增大而降低;随搅拌速度和反应物浓度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反应时间增加使得FePO4粉体粒度逐渐增大.在醇水比例为1∶1,反应物浓度为0.2 mol/L,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反应时间为0.5 h,反应温度为35℃的条件下,制得的产物为50~500 nm的六方晶系结构高纯FePO4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体系 均相沉淀法 FePO4· 2H2O F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条件对自制LiFePO_4/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伍丽萍 黄同林 +2 位作者 李海港 田泽由 王建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9-2032,共4页
采用以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为铁源,磷酸(H3PO4)为磷源,以改进的均相沉淀法制备的超细(纳米)FePO4为前驱体,讨论了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的煅烧温度和C添加量对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 PO4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 采用以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为铁源,磷酸(H3PO4)为磷源,以改进的均相沉淀法制备的超细(纳米)FePO4为前驱体,讨论了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的煅烧温度和C添加量对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 PO4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800℃,C添加量为每摩尔FePO432 g葡萄糖,制得的LiFePO4/C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 FEPO4 煅烧温度 C添加量 LIFEPO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