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滤过功能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成 罗丹丹 +6 位作者 龚良庚 曾磊 周国盛 樊烨 徐高四 涂卫平 房向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33-3636,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滤过功能及其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100个肾脏)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0例(40个... 目的研究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值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滤过功能及其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100个肾脏)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0例(40个肾脏)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双侧肾皮质和肾髓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根据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将CKD组的100个肾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36个、肾功能轻度受损组44个和肾功能中度受损组20个,比较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SKGFR的相关性;18例CKD患者行右肾穿刺活检,分析其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不同肾功能CKD组患者肾皮质ADC值均大于肾髓质(P<0.05)。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较肾功能正常组降低(P<0.05),肾功能中度受损组较肾功能轻度受损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组肾皮质和肾髓质的ADC值与SKGFR均呈正相关(r皮=0.697,P<0.01;r髓=0.800,P<0.01);CKD患者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均呈负相关(r皮=-0.814,P<0.01;r髓=-0.800,P<0.01)。结论 DWI是一种无创的新技术,在其基础上测量的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及病理损害程度,对早期诊断CKD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在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成 罗丹丹 +7 位作者 龚良庚 连珞 曾磊 周国盛 樊烨 徐高四 涂卫平 房向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7-1440,144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在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正常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磁共振扩...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在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2—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例为CKD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正常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测量双肾皮质和髓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表观横向弛豫率(R2*)值。根据99Tcm-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将CKD组分为CKD1期16例、CKD2期13例和CKD3期21例,分析不同分期间CKD患者ADC值和R2*值的变化。18例CKD患者行肾穿刺活检,分析其肾皮质和髓质ADC值和R2*值与病理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KD1组、CKD2组、CKD3组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CKD2组、CKD3组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较CKD1组降低(P<0.05);CKD3组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较CKD2组降低(P<0.05)。CKD2组、CKD3组较对照组和CKD1组皮质R2*值升高、髓质R2*值降低(P<0.05);CKD3组较CKD2组皮质R2*值升高、髓质R2*值降低(P<0.05)。18例CKD患者皮质ADC值和髓质ADC值与病理损害积分均呈负相关(r皮=-0.814,r髓=-0.800,P<0.01)。皮质R2*值与病理损害积分无线性相关性(r=0.461,P>0.05);髓质R2*值与病理损害积分呈负相关(r=-0.659,P<0.05)。结论肾实质ADC值可无创性反映CKD肾功能水平及肾脏病理状态的改变。R2*值可以评价CKD肾脏髓质的氧代谢的改变,且对于判断CKD肾脏病理损伤的程度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小春 刘小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70-2871,共2页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囊瘘管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慢性泪囊炎(其中11例伴有泪囊瘘管)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在中鼻甲前端鼻外侧壁切除10mm×10mm左右大小的黏一骨膜后...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囊瘘管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慢性泪囊炎(其中11例伴有泪囊瘘管)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在中鼻甲前端鼻外侧壁切除10mm×10mm左右大小的黏一骨膜后,用骨凿或电钻除去泪骨及上颌骨额突,形成-10mm×8mm左右椭圆型骨窗,充分暴露并切开泪囊内侧壁,用地塞米松红霉素眼膏纱条压住泪囊舌形瓣及造瘘口,对同时伴有的泪囊瘘管不做任何处理。术后坚持定期随访6—3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80min,术后无内眦畸形,颜面无瘢痕形成。95例患者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泪囊造口处完全上皮化,呈圆孔型开放状态;8例溢泪症状减轻,泪遭冲洗通畅.造口处呈裂隙状或针尖样大小;9例无效,溢泪症状未消失,泪道冲洗不通畅。造口处闭锁。总有效率为91.96%。结论:本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和美容要求,对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泪囊瘘管 鼻内镜 鼻腔泪囊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2例误诊分析
4
作者 姚小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798-798,共1页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激浪鱼内脏中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小娜 杨洁 +4 位作者 陈泽慧 沈红池 王逸超 毛林强 张文艺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6期3042-3047,共6页
针对蓝藻分泌的微囊藻毒素引起的水污染问题,从太湖激浪鱼内脏中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藻毒素的菌株,命名为JZ-4。采用实验室分离纯化的藻毒素作为惟一碳源、氮源,考察了菌株降解MC-LR的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生理生化、16S r DNA基因... 针对蓝藻分泌的微囊藻毒素引起的水污染问题,从太湖激浪鱼内脏中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藻毒素的菌株,命名为JZ-4。采用实验室分离纯化的藻毒素作为惟一碳源、氮源,考察了菌株降解MC-LR的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生理生化、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降解试验表明,菌株JZ-4能够在分离提纯的藻毒素混合液中生长,并且具有较强的降解藻毒素的能力,7 d内能把初始浓度为13.98μg/L的MC-LR降解到1.43μg/L,降解率为89.77%;菌株JZ-4对MC-LR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方程式为Se=S0exp(-0.301 6t)。经16S r D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相似性最高,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筛选 鉴定 降解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