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廖红 周欣 +2 位作者 张潮 程玉芬 李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本院收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50例...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本院收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5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将其划入对比组;剩余50例患者实施HIFU,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情况和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组间互比内膜厚度、容积以及各项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观察组内膜厚度、容积以及各项性激素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3)术前和术后组内互比内膜厚度、容积以及各项性激素水平恢复程度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对妊娠的影响小,效果更加理想,为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U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容受性 性激素水平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BF2-AS1通过调控miR-140-5p/VEGFA分子轴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方淑芬 熊树华 +1 位作者 黄欧平 万玉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1-1336,共6页
目的:探讨1ncRNASBF2-AS1通过调控miR-140-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分子轴对宫颈癌He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和转染后分为NC、miR-140-5p mimic、miR-140-5p mimic+pcDNA-VEGFA、si-lncRNA SBF2-AS1+pcDNA-V... 目的:探讨1ncRNASBF2-AS1通过调控miR-140-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分子轴对宫颈癌He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和转染后分为NC、miR-140-5p mimic、miR-140-5p mimic+pcDNA-VEGFA、si-lncRNA SBF2-AS1+pcDNA-VEGFA及si-lncRNA SBF2-AS 1+miR-140-5p mimic组5组。采用qPCR检测1ncRNA SBF2-AS1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让1ncRNASBF2-AS1、miR-140-5p与VEGFA的靶向关系,WB检测HeLa细胞中VEGFA及EMT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HeL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1ncRNA SBF2-AS 1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或P<0.01),1ncRNA SBF2-AS 1靶向结合miR-140-5p,且VEGFA是miR-140-5p的靶基因(P<0.05)。敲降lncRNA SBF2-AS1抑制HeLa细胞侵袭、迁移及EMT。进一步实验证实,1ncRNA SBF2-AS1通过miR-140-5p上调VEGFA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HeLa细胞侵袭、迁移及EMT(P<0.05或P<0.01)。结论:1ncRNA SBF2-AS1通过miR-140-5p/VEGFA分子轴促进HeLa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SBF2-AS1 miR-140-5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宫颈癌 HeLa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绝经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琳玲 吴娟 邓颖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绝经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碳酸钙D3片,在此基础上,对照... 目的探讨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绝经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碳酸钙D3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观察组给予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剂,2组均治疗3月。结果治疗后2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夜尿增加、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及总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1);2组腰椎L2~L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s三角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但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2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2组雌二醇(E2)、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可以显著改善绝经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雌激素和IGF-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观察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慈英 郭桃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评价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23例具有不同程度缺陷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DF-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调查其术前、术后的脱垂... 目的评价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23例具有不同程度缺陷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DF-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调查其术前、术后的脱垂生活质量量表(P-QOL)评分,作为疗效的主观评价指标。结果盆底悬吊术的手术时间为(72±20)m in,出血量为(88±39)ml,所有患者在术后3~7d出院。123例患者PDF-Q分度明显改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QOL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2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发现网片暴露4例,10例术后复发。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手术方法简单,短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重建术 盆底功能障碍 修复网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艾小燕 朱奕融 +1 位作者 柯灿灿 余玉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LUC治疗,改良组采用MLU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客观治愈率、临床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01);术后6个月,两组Aa、Ba、D、Ap、Bp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常规组术后TVL无明显变化(P>0.05),改良组术后TVL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客观治愈率比较(改良组93.33%:常规组90.00%),复发率比较(改良组13.33%:常规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26.67%),(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均显著改善(P<0.001),改良组术后PFDI-20、UDI-6、POPDI-6、CRADI-8及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是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常规LUC,改良后的LUC操作更简单,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人卵巢癌耐药SKOV3/DDP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茗钫 程晓华 +1 位作者 刘丝荪 黄欧平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人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细胞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0.9%氯化钠溶液)组、顺铂(4 mg·kg-1·d-1)组和...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人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细胞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0.9%氯化钠溶液)组、顺铂(4 mg·kg-1·d-1)组和熊果酸小剂量(30 mg·kg-1·d-1)、大剂量(60 mg·kg-1·d-1)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给药,注射量均为10 m L·kg-1,每天1次,共15 d。给药后每3 d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各组抑瘤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顺铂组和熊果酸小剂量、大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3.3%,43.4%,71.0%。移植瘤中Bcl-2表达均有下降,而Bax表达上调。结论熊果酸对人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抗瘤活性,可抑制瘤体生长,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增强凋亡促进因子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卵巢 移植瘤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003对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龙生根 章志琴 +4 位作者 黄志辉 夏雷震 唐亮 伍琼芳 黄欧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瑞香素(daphnetin)即E003处理后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模型小鼠后,实验分正常妊娠组、RSA模型组、E003低剂量组和E003高剂量组共4组,E003连续灌胃处理1... 目的观察瑞香素(daphnetin)即E003处理后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模型小鼠后,实验分正常妊娠组、RSA模型组、E003低剂量组和E003高剂量组共4组,E003连续灌胃处理14 d后,取蜕膜组织。光镜下观察蜕膜组织血管和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蜕膜组织超微结构。结果解剖子宫计算胚胎吸收率,E003处理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于RSA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003高剂量组胚胎吸收率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RSA模型组蜕膜细胞碎裂,数量较正常妊娠组减少;E00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蜕膜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增多,排列较整齐。电镜下RSA模型组较正常妊娠组蜕膜细胞体积减小,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壁不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呈梭形;E003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蜕膜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壁较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呈长梭形,细胞结构较完整,细胞间隙稍增宽;E003高剂量组蜕膜细胞组织及血管壁接近正常妊娠组。结论RSA模型小鼠存在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E003可修复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中破坏的细胞结构,改善血管生成和细胞器形态,对RSA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素 反复自然流产 透射电镜 蜕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熊翔鹏 夏雷震 艾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226-22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及在其诊治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确诊为EMs的316例患者为内异组,选取同期手术确诊为其他卵巢良性肿瘤的131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估TEG指标对EMs的诊断价值及与各项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及在其诊治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确诊为EMs的316例患者为内异组,选取同期手术确诊为其他卵巢良性肿瘤的131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估TEG指标对EMs的诊断价值及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内异组患者TEG检测的R值、K值较对照组下降,α角、MA值、CI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值、α角、MA值为EM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α角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MA值AUC为0.730。随着内异症ASRM期别的上升,α角增大、MA值升高(P<0.01);无-轻度盆腔粘连者较中重度粘连者K值更高,α角及MA值更低(P<0.05);无-部分子宫直肠凹陷封闭者较完全封闭者α角及MA值更低,囊肿≤5 cm患者α角、MA值、CI值均小于囊肿>5 cm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痛经患者TEG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指标变化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别,并为患者病情的评估、手术难度的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凝血 血栓弹力图 卵巢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索
9
作者 熊翔鹏 胡淑红 艾小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采用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治疗的1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血... 目的:探讨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采用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治疗的1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B超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β-HCG正常时间等。结果:1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术前血β-HCG值为830~31153 mIU/mL,平均(8643.561±1752.000)mIU/mL,B超下妊娠物最大为33 cm×28 cm,最小为11 cm×10 cm。均在检查镜下明确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使用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行间质部妊娠病灶清除术,其中2例中转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为34(20,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6.6(10,250)mL,术程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 d,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为(22.00±5.11)d,术后1个月复查B超均未见妊娠组织残留,术后半年随访过程中共5例患者成功受孕。结论: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在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治疗中可保留器官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宫腔镜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