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奉新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诚 蒋军喜 +3 位作者 冷建华 李帮明 余强 涂贵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3,共5页
为明确江西奉新猕猴桃果实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对该县猕猴桃烂果进行大量病菌分离,对分离的病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奉新猕猴桃烂果的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 为明确江西奉新猕猴桃果实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对该县猕猴桃烂果进行大量病菌分离,对分离的病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奉新猕猴桃烂果的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其中主要是葡萄座腔菌(分出率占83.0%),其次是拟茎点霉菌(分出率占8.9%)。致病性测定结果同时表明葡萄座腔菌既可从果面伤口侵入,也可以从果皮直接侵入,其他5种真菌则只能从伤口侵入。研究结果对奉新猕猴桃烂果病害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腐烂病害 病菌分子鉴定 葡萄座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鄢明峰 李诚 +4 位作者 王园秀 赵尚高 李帮明 涂贵庆 蒋军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为明确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种类。从该县7个猕猴桃生产基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发病枝条和叶片,采用稀释分离法对其进行病菌分离并作致病性测定,共获得27个致病性细菌菌株。对各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 为明确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种类。从该县7个猕猴桃生产基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发病枝条和叶片,采用稀释分离法对其进行病菌分离并作致病性测定,共获得27个致病性细菌菌株。对各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文献中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的描述相吻合。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分别对其16S rDNA和16S-23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各菌株16S rDNA和16S-23S rDNA序列长度均为1 500 bp和280 bp,且菌株间序列完全一致。将获得的两段序列利用Blast程序分别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其与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同源性均为100%。待鉴定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该变种处于同一分支。根据实验结果,将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16 SrDNA 16S-23S RDNA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初探 被引量:28
3
作者 吴晓芳 阴小刚 +2 位作者 余增钢 廖述胜 王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35-137,共3页
阐述了江西省奉新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应用现状 对策 奉新县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县早熟梨栽培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传斌 胡华 《农技服务》 2007年第11期99-99,104,共2页
阐述了奉新县早熟梨的建园、土肥水管理、幼果期管理、果实采收、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关键技术。
关键词 早熟梨 栽培 奉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奉新县油菜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占名全 陈祖东 刘绵庆 《江西农业》 2018年第14期31-32,共2页
油菜是江西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在保障食用油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油菜品种的对比试验,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好油菜品种,以期为菜农提供帮助,提高... 油菜是江西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在保障食用油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油菜品种的对比试验,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好油菜品种,以期为菜农提供帮助,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试验 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县水稻田间示范技术规程
6
作者 陈隆财 李多云 +2 位作者 邓应玲 徐彩铭 翟进树 《农技服务》 2010年第12期1541-1542,共2页
从制定田间示范计划、遵循田间示范的要求、布置管理田间示范、田间示范的总结验收等方面对奉新县水稻田间示范技术操作程序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几点经验做法,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 新县 水稻田间 示范技术 相关研究 示范计划 经验做法 操作程序 总结 验收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奉新县早稻穗肥精确施用期对比试验
7
作者 丁炳根 刘绵庆 +6 位作者 姚由钢 许敦苑 刘红艳 郑油庆 占各全 李爱英 胡传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2期13-13,16,共2页
为探索水稻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早稻精确定量栽培穗肥施用时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穗肥在倒3叶露尖时施用效果最佳。
关键词 早稻 穗肥精确施用期 江西奉新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县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张丕龙 赵尚高 徐祖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2期158-158,161,共2页
为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户栽培,促进农民增收,从备料、建堆至覆土、采收全过程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示范,探索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方式,分析双孢菇栽培的效益。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示范栽培 江西奉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RNA测序鉴定江西奉新猕猴桃病毒种类
9
作者 王赛博 张凯东 +4 位作者 刘冰 熊桂红 李庚花 涂贵庆 蒋军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186,共4页
为探明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感染病毒的情况,2020年5月从该县山口、农合和新西蓝3个主要猕猴桃种植区共采集23份疑似病毒病叶片样品,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混合样品进行病毒检测,并通过RT-PCR和测序验证。结果共检测出4种病毒,分别是猕... 为探明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感染病毒的情况,2020年5月从该县山口、农合和新西蓝3个主要猕猴桃种植区共采集23份疑似病毒病叶片样品,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混合样品进行病毒检测,并通过RT-PCR和测序验证。结果共检测出4种病毒,分别是猕猴桃病毒A(Actinidia virus A,AcVA)、猕猴桃病毒B(Actinidia virus B,AcVB)、猕猴桃褪绿环斑相关病毒(Actinidia chlorotic ringspots associated virus,AcCRaV)和柑桔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在23份样品中的检出率依次为87.0%、56.5%、65.2%和60.9%,多数样品存在病毒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81.8%。表明引起奉新县猕猴桃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AcVA、AcVB、AcCRaV和CLBV 4种,优势毒原为AcVA,病毒复合侵染发生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病毒病 小RNA深度测序 RT-PCR检测 病毒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休闲农业特色集锦
10
作者 饶卫华 《江西农业》 2015年第12期30-31,共2页
休闲农业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以生态乡村发展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边沿交叉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为更好地适应需要、创造更美的休闲农业或都市农业环境条件,我们首先是学习成功的经验,再者是搞好创意和综合规划,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特... 休闲农业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以生态乡村发展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边沿交叉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为更好地适应需要、创造更美的休闲农业或都市农业环境条件,我们首先是学习成功的经验,再者是搞好创意和综合规划,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特别是防止新的环境污染,是目前刻不容缓极为重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奉新 乡村发展 华林 综合规划 适应需要 越王山 新兴产业 环境条件 八大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英 李庚花 +5 位作者 胡叶开 强遥 张凯东 赵尚高 李帮明 蒋军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明确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药剂。【方法】从奉新县果园中随机采集40个呈典型症状的猕猴桃黑斑病病果,采用PDA培养基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从获得的菌株中选择代表性菌... 【目的】明确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药剂。【方法】从奉新县果园中随机采集40个呈典型症状的猕猴桃黑斑病病果,采用PDA培养基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从获得的菌株中选择代表性菌株HB-1进行病菌鉴定和药剂筛选。在测定其致病性的基础上对其培养性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链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分生孢子大小。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和病菌形态大小,参考相关文献,对病原菌进行种类归属鉴定。提取菌株HB-1基因组DNA,对其rDNA-ITS和EF-1α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根据序列同源性大小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2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获得35个培养性状一致的真菌菌株,供试菌株HB-1具有致病性,其菌落绒状,正面墨绿色,背面淡绿色。菌株产生卵形或倒棍棒形,具2~5个横隔膜和1~3个纵、斜隔膜、大小(15~50)μm×(7.5~12.5)μm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状着生并有分支,支链一般长1~5个孢子,最长也未达到10个孢子。上述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描述。该菌株的rDNA-ITS和EF-1α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31 bp和240 bp,与GenBank中链格孢(A.alternata)的序列同源性为100%。在药剂筛选试验中,申嗪霉素、咪鲜胺锰盐、己唑醇、肟菌·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嘧菌酯和氟硅䂳8种杀菌剂抑菌活性强,EC50值均小于1μg/mL;中生菌素、嘧菌环胺、吡唑醚菌酯、异菌脲、噁酮·锰锌、多抗霉素、丙森锌、代森联和腈苯唑9种杀菌剂抑菌活性较强,EC50值1~10μg/mL;啶酰菌胺、乙蒜素、春雷霉素、精甲·百菌清和百菌清5种杀菌剂的抑菌活性较弱或不明显,EC50值均大于25μg/mL。【结论】确定奉新县猕猴桃黑斑病病原为链格孢(A.alternata),申嗪霉素、咪鲜胺锰盐、己唑醇、肟菌·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嘧菌酯和氟硅䂳8种杀菌剂对链格孢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黑斑病 链格孢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诱抗剂对奉新猕猴桃2种真菌病害的田间防效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凯东 强遥 +4 位作者 邹曼飞 秦双林 胡叶开 李帮明 蒋军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2,共3页
为了筛选出防治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的有效诱抗剂,对6种诱抗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和香菇多糖对黑斑病的防效显著,阿泰灵和赤·吲乙·芸苔的防效其次,超敏蛋白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效较差;阿泰灵对果腐病的防... 为了筛选出防治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的有效诱抗剂,对6种诱抗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和香菇多糖对黑斑病的防效显著,阿泰灵和赤·吲乙·芸苔的防效其次,超敏蛋白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效较差;阿泰灵对果腐病的防效较好,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内酯其次,赤·吲乙·芸苔、超敏蛋白和香菇多糖几乎无效果。建议生产上选用芸苔素内酯、香菇多糖或阿泰灵对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进行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黑斑病 猕猴桃果腐病 诱抗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新椪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饶卫华 敖礼林 戴隆德 《江西柑桔科技》 1994年第2期16-18,共3页
奉新■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饶卫华,敖礼林,戴隆德(江西省奉新县农业局果业工程办公室330700)奉新柑最初于1931年用种籽实生繁育栽培,后改用嫁接繁殖栽培并经60余年的驯化和选育,已成为本县及邻县的柑桔主栽品种。经过... 奉新■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饶卫华,敖礼林,戴隆德(江西省奉新县农业局果业工程办公室330700)奉新柑最初于1931年用种籽实生繁育栽培,后改用嫁接繁殖栽培并经60余年的驯化和选育,已成为本县及邻县的柑桔主栽品种。经过驯化,这个品系的抗寒冻能力已优于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G柑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输水设施 推广按需供水 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能
14
作者 饶卫华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9期64-65,共2页
针对过去设计理念的导向影响和实践检验时间的不足,很多中小型输水工程由于技术和施工要求达不到实用的目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现就通过十几年来的设计施工和实际使用效果特提出改进意见,以利节约用水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 针对过去设计理念的导向影响和实践检验时间的不足,很多中小型输水工程由于技术和施工要求达不到实用的目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现就通过十几年来的设计施工和实际使用效果特提出改进意见,以利节约用水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经济作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输水设施 节约用水 提高开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抗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诚 王禄 +5 位作者 蒋军喜 王园秀 赵尚高 李帮明 余强 涂贵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1065,1151,共6页
为掌握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害的两种主要病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和猕猴桃品种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座腔... 为掌握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害的两种主要病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和猕猴桃品种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均在25℃和pH 7.0的条件下生长最快;适合两者生长的碳氮源种类基本相同;葡萄座腔菌偏好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和苜蓿煎汁培养基,而拟茎点霉菌偏好利用烟草煎汁培养基。伤口接种试验表明,供试的5科14种植物均能被上述两种病菌感染,都应属于其寄主范围的植物;供试的17个猕猴桃品种,只有3个品种为高抗品种,其余14个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 葡萄座腔菌 生物学特性 品种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定三控”技术对“金魁”猕猴桃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鄢帮有 陈葵 +5 位作者 严玉平 徐小彪 黄海琴 冷建华 涂贵军 李帮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4-1129,共6页
针对猕猴桃存在产量低、品质不佳、市场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在江西省奉新县选定2 hm2猕猴桃果园为实验区,引进新西兰猕猴桃树冠管理技术,系统比较和分析单一领导枝选定、立柱拉线定牵引枝、冬芽定量、生长势控制、条状雄株控制、果实成熟... 针对猕猴桃存在产量低、品质不佳、市场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在江西省奉新县选定2 hm2猕猴桃果园为实验区,引进新西兰猕猴桃树冠管理技术,系统比较和分析单一领导枝选定、立柱拉线定牵引枝、冬芽定量、生长势控制、条状雄株控制、果实成熟度控制的"三定三控"树冠管理技术对猕猴桃生产的影响。实验于2007年开始对实验果园进行技术改造,2009年基本完成单一领导枝树形改造,此后记录果园生产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三定三控"种植管理技术的实验区,树形改造后的第3年,产量恢复到以往水平,从第4年始,产量有了极显著性增加,比传统增加了23.2%,第5年增加幅度更大,增产27.9%。实验区果实外形(果形指数)没有变化,果实品质与传统管理方式一致。从第3年始,实验区平均单果质量呈极显著增加,果实偏大,果实大小相对均匀,符合市场需求的果实比例显著提高,第4年和第5年,实验区符合市场需求的果实比传统区分别高出13%和16%。此外,实验区的果实比传统区果实更耐贮。研究结果显示,"三定三控"技术可显著提高产量,增加果实质量和果实均匀度,以及贮藏性能,值得推广应用,可作为我国猕猴桃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重要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树冠管理技术 产量 单果质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猕猴桃主要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诚 蒋军喜 +4 位作者 冷建华 李帮明 余强 涂贵庆 刘增龙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是引起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两种主要病原菌。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扑海因)悬...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是引起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两种主要病原菌。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等5种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均有较强的毒力,对葡萄座腔菌的EC50值依次为0.143 9、0.150 2、0.179 5、0.264 0和0.946 6μg/mL;对拟茎点霉菌的EC50值依次为0.089 3、0.222 8、0.132 0、0.403 4和0.792 2μg/mL;50%醚菌酯(翠贝)水分散粒剂则对两种病菌的毒力很弱,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的EC50值分别高达7 890.7和12 881.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葡萄座腔菌 拟茎点霉菌 杀菌剂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绿色大米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春瑞 罗奇祥 +4 位作者 谢金水 关贤交 涂田华 黎红志 李思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9-11,共3页
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组装集成,提出了以稻鸭共育模式为核心的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基地品种选择、育秧、移(抛)栽、施肥、灌溉、有害生物防治、产后贮运、加工技术、鸭子管理技术等技术。
关键词 绿色大米 稻鸭共育 栽培技术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诚 蒋军喜 +3 位作者 赵尚高 李帮明 余强 涂贵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的同源性分析,确定江西奉新猕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有性态Botryotinia fuckeliana),该病菌在5~3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且该病菌只能通过伤口接种引起猕猴桃发病.... 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的同源性分析,确定江西奉新猕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有性态Botryotinia fuckeliana),该病菌在5~3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且该病菌只能通过伤口接种引起猕猴桃发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氟硅唑乳油、异菌脲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戊唑醇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其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s0值分别为0.118 0、0.288 6、0.355 2、1.541 8、1.760 2和1.778 4 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英 欧阳慧 +2 位作者 蒋军喜 李帮明 涂国庆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25,130,共3页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猕猴桃果腐病的病原菌。为了给猕猴桃果腐病田间药效试验提供备用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11%的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咪...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猕猴桃果腐病的病原菌。为了给猕猴桃果腐病田间药效试验提供备用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11%的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强毒力,EC50分别为0.022 5、0.049 0、0.079 8和0.149 4μg/mL;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强的毒力,EC50分别为0.527 5、0.579 6、2.430 4和3.306 3μg/mL;2%宁南霉素水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高达81.464 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腐病 葡萄座腔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