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小珍 刘诚 +2 位作者 邓力琛 钱悦 冯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基于2015—2020年江西省11设区市臭氧(O_(3))浓度数据、其他气态污染物和气象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江西近地面O_(3)时空污染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江西O_(3)日最... 基于2015—2020年江西省11设区市臭氧(O_(3))浓度数据、其他气态污染物和气象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江西近地面O_(3)时空污染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江西O_(3)日最大8小时浓度(O_(3) MDA8)年均增长率为3.95%,浓度增长2.57μg/(m^(3)·a),O_(3)在5、9月达到峰值,O_(3)小时浓度在15∶00达到峰值;11设区市中鹰潭O_(3) MDA8浓度最高(147.6μg/m^(3)),而新余增幅最大(9.94%);利用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日照长、高温、低湿、少雨、低压等气象条件下易促进O_(3)积累;污染天时,O_(3) MDA8、光化学总氧化剂浓度和日照分别是清洁天的2.13倍、1.79倍和2.22倍,O_(3)与其前体物NO_(2)、CO等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O_(3)污染受大气氧化性、前体物排放和气象因子(日照、RH和降水量)等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时空污染特征 气态污染物 气象因素 大气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8年张家口市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小珍 肖化云 +3 位作者 梁越 谢亚军 刘诚 王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553-559,共7页
为更好了解张家口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变化特征,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动监测站在线观测的6项常规污染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其他污染物均达标,整体空气质量较好。总体PM2.5和PM10浓度变化平缓,春... 为更好了解张家口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变化特征,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动监测站在线观测的6项常规污染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其他污染物均达标,整体空气质量较好。总体PM2.5和PM10浓度变化平缓,春、冬季PM2.5浓度相对较高,而春季PM10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NO2和SO2呈下降趋势,CO呈先降后增,秋、冬季相对较高,呈双峰分布;O3呈上升趋势,夏季最高,且呈单峰分布。PM2.5和NO2在早晚交通高峰期时表现出明显周末效应,说明主要受交通源排放变化影响。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各污染物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空气污染主要以轻度污染为主,而轻度污染时O3达到最大值。因此,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对颗粒物进行防治,还要采取措施减少O3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在线观测 时间序列分布特征 环境空气质量等级 张家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3
作者 陶继华 苏献源 +4 位作者 张泽凤 王帅 李明阳 冷成彪 许德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5-1393,I0011-I0016,共15页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性质。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麦斜黑云母...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性质。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以镁质黑云母和铁质黑云母为主,MgO含量为8.81%~10.69%,FeO^(T)含量为18.94%~21.27%,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特征指示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属于I型花岗岩,并具有壳幔混合特征。黑云母结晶温度为492~645℃,平均595℃,岩浆氧逸度log(ƒ_(O_(2)))为-15.8~-13.7(≈ΔFMQ+0.1~ΔFMQ+0.2)。综合地质特征、矿物化学特征及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提供热能,导致下地壳以岩浆岩为主的源区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幔源基性岩浆混入并直接参与了岩浆作用,进而形成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岩 麦斜岩体 岩石成因 矿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金滩岩体花岗岩的侵位深度——来自白云母矿物化学成分的约束
4
作者 陶继华 杨跃贵 +2 位作者 张吉源 石争 许德如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7-855,共9页
白云母是过铝质花岗岩中常见的矿物,可以用来作为限制岩体侵位深度的压力计矿物。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对金滩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通过白云母结晶压力计算获得金滩岩体的侵位压力为4.9×10^(8)~6.1×10^(8)Pa... 白云母是过铝质花岗岩中常见的矿物,可以用来作为限制岩体侵位深度的压力计矿物。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对金滩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通过白云母结晶压力计算获得金滩岩体的侵位压力为4.9×10^(8)~6.1×10^(8)Pa,平均5.4×10^(8)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16~20 km,平均18 km。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深度普遍为17~19 km,且华南印支期造山加厚的地壳厚度很可能≥50 km,而在燕山期经历了强烈的风化剥蚀去顶作用。这一认识为揭示华南地区相对缺乏印支期火山岩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花岗岩 金滩岩体 白云母 侵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孙启斌 肖红伟 +1 位作者 肖化云 张忠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1-1848,共8页
为分析南昌市大气降水离子来源和源区,对南昌市2016年4—9月大气降水样品主要阴阳离子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分析来源和Traj Stat软件模拟后向轨迹.结果表明:NH_4^+和Ca^(2+)是南昌市大气降水中的主要... 为分析南昌市大气降水离子来源和源区,对南昌市2016年4—9月大气降水样品主要阴阳离子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分析来源和Traj Stat软件模拟后向轨迹.结果表明:NH_4^+和Ca^(2+)是南昌市大气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加权平均浓度为65.3和23.9μmol/L,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57%和21%;SO_4^(2-)和NO_3^-是主要阴离子,加权平均浓度为60.4和25.3μmol/L,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56%和23%.c(NH_4^+)、c(Ca^(2+))、c(K^+)、c(Mg^(2+))、c(Na^+)、c(Cl^-)、c(NO_3^-)之间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似的来源或形成化合物共同存在.结合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Na^+、Cl^-很明显受到了海盐的影响,也部分受土壤和二次污染影响;K^+、Mg^(2+)、Ca^(2+)大部分来自于土壤,海盐、二次污染也贡献了一部分的K^+;SO_4^(2-)、NH_4^+和NO_3^-是组成大气二次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主要由二次污染源贡献;煤燃烧贡献了主要的F^-和部分SO_4^(2-).后向轨迹模型分析表明,南昌市大气降水主要受局地降雨气团影响,5月、8月、9月受陆源及人为影响较大,海源性离子经过内陆上空时被稀释或沉降,导致6月、7月来自于海洋上空的降雨气团对南昌影响不大.研究显示,SO_4^(2-)对南昌市大气降水的影响逐渐增大导致降雨类型逐渐由混合型向硫酸型转化,人为影响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大气降水 化学组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风景区居民区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飞凤 郑琪 +9 位作者 李杰 李鸿儒 彭林玉 王立夫 冯文钟 幸娇萍 叶清 刘苑秋 陈伏生 肖红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2-543,共12页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是气溶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_(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0月31日在庐山风景区居民区进行PM_(2.5)样品采集,...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是气溶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_(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0月31日在庐山风景区居民区进行PM_(2.5)样品采集,并对其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45±18.64)μg·m^(-3),其中OC和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4.08±1.61)μg·m^(-3)和(0.23±0.10)μg·m^(-3),占PM_(2.5)总质量的8.78%和0.50%.且碳质颗粒的污染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地区,介于国内其他典型高山背景点之间.采用EC示踪法对PM_(2.5)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发现采样期间SOC的平均浓度为(1.51±1.22)μg·m^(-3),占OC的33.2%,表明SOC是PM_(2.5)中OC的重要组分.比较发现春秋两季二次转化率比冬夏两季二次转化率较低.通过碳组分主成分分析表明,除二次污染外,庐山风景区居民区OC和EC的含量受燃煤排放、生物质燃烧排放、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后向轨迹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一次源排放的影响主要来自远距离输送.庐山风景区居民区采样期间导致PM_(2.5)中碳质颗粒较高的气流主要来自北方及西南方的工业城市,夏季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自然污染源较少,同时夏季降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稀释污染物,导致到达庐山风景区居民区的气流轨迹携带的污染物较少.OC和EC的相关性表明,庐山风景区居民区冬季和夏季OC和EC具有同源性,春季和秋季碳质组分来源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高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秋冬季PM_(2.5)及水溶性有机碳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芳 方小珍 +3 位作者 谢亚军 梁越 刘诚 肖红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2,共7页
该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2月连续采集长沙市大气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清洁天和污染天WSOC浓度特征,并基于后向轨迹分析(HYSPLIT)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 该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2月连续采集长沙市大气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清洁天和污染天WSOC浓度特征,并基于后向轨迹分析(HYSPLIT)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探讨了秋冬季WSOC的传输路径及潜在来源贡献。结果表明,秋、冬季WSOC平均浓度分别为6.22、7.00μg/m^(3),WSOC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WSOC与PM_(2.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800),秋季WSOC与CO、O_(3)、NO_(2)、SO_(2)的相关性比冬季更加显著。污染天风速小、相对湿度低,WSOC污染浓度明显高于清洁天。HYSPLIT和PSCF分析结果表明,除本地排放外,WSOC还受来自偏北及偏东方向区域污染源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溶性有机碳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叶凋落物分解的格局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谢亚军 梁越 +9 位作者 肖红伟 朱仁果 罗笠 郭威 曹彦圣 张忠义 潘媛媛 郑能建 潘春蓉 熊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71-276,共6页
分析我国大空间尺度下气候对叶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可以为预测中国生物地球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针对我国大空间尺度下叶凋落物的分解建立数据库,中国叶凋落物平均分解速率为0. 726y-1,其中阔叶>草本&... 分析我国大空间尺度下气候对叶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可以为预测中国生物地球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针对我国大空间尺度下叶凋落物的分解建立数据库,中国叶凋落物平均分解速率为0. 726y-1,其中阔叶>草本>针叶。分解速率与年均温、年均降水、凋落物N、P和K含量正相关,而与凋落物C、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负相关。本研究证明气候可以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但是并不支持气候通过凋落物性质而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这一观点。年均降水和凋落物养分含量解释了全部叶凋落物分解速率85. 4%的变异,而年均降水和凋落物纤维素含量解释了阔叶凋落物分解速率84%的变异。这些结果表明,大空间尺度下,气候和凋落物性质直接影响着中国陆地叶凋落物分解,且气候比凋落物性质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凋落物 分解 凋落物性质 年均温 年均降水 针叶 阔叶 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乡村黑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来源解析——以江西于都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莉磊 肖红伟 +3 位作者 毛东阳 曾梓琪 伍作亭 朱仁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573,共8页
于2018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中国南方江西于都某偏远乡村采集PM_(2.5)样品,分析PM_(2.5)中B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BC),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BC在冬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3±0.8),(0.8±0.3)μg/m^... 于2018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中国南方江西于都某偏远乡村采集PM_(2.5)样品,分析PM_(2.5)中B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BC),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BC在冬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3±0.8),(0.8±0.3)μg/m^(3),δ^(13)CBC在冬季和夏季平均值分别为(-25.8±1.6)‰和(-26.3±0.7)‰,两者整体呈现冬季高夏季低趋势,可能受到不同来源影响.相关性分析和贝叶斯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冬季受生物质燃烧贡献最大为44.3%,其次机动车尾气和煤燃烧,分别为29.3%和26.4%;夏季受机动车尾气贡献最大为58.5%,其次生物质燃烧和煤燃烧,分别为28.8%和12.7%.后向轨迹表明,中国南方乡村的BC可能受到城市污染区域的长距离输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黑碳 稳定碳同位素 生物质燃烧 nss-K^(+)/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稳定同位素示踪鄱阳湖流域蚌湖丰水期的氮污染 被引量:14
10
作者 梁越 肖化云 +4 位作者 刘小真 胡倩倩 谢亚军 曹彦圣 丁新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7-966,共10页
鄱阳湖边缘深水区是鄱阳湖水位上涨时扩散而成的低洼湖区,通过对其一典型边缘湖泊——蚌湖丰水期的氮浓度和同位素特征值的检测,分析这类洪泛湖泊在水位最高时期水体颗粒有机质及无机氮的氮同位素变化特征,并识别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 鄱阳湖边缘深水区是鄱阳湖水位上涨时扩散而成的低洼湖区,通过对其一典型边缘湖泊——蚌湖丰水期的氮浓度和同位素特征值的检测,分析这类洪泛湖泊在水位最高时期水体颗粒有机质及无机氮的氮同位素变化特征,并识别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结果表明:6月悬浮颗粒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值(δ^(13)C:-26.7‰^-23.7‰,δ^(15)N:2.6‰~6.2‰)介于土壤有机质(δ^(13)C:-25.21‰±0.52‰,δ^(15)N:3.79‰±0.37‰)和水生植物的碳氮同位素值(δ^(13)C:-28.8‰^-24.9‰,δ^(15)N:5.3‰~8.2‰)之间.7月相比于6月,降低的δ^(13)C(-27.6‰^-23.2‰)和升高的δ^(15)N(4.3‰~7.7‰)表明暴雨冲刷带来更多的周边陆地碎屑输入.无机氮在6月以铵态氮(NH_4^+-N)为主要形态,7月以硝态氮(NO_3^--N)为主要形态.6月δ^(15)NH_4^+较负的特征值(-18.6‰±5.2‰)表明铵态氮主要来源于雨水,硝态氮(δ^(15)NO_3^-:1.4‰±3.0‰)主要来源于农业化肥和雨水.7月相比于6月,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和同位素值都大幅升高(分别升高了0.3和2倍,6‰和3‰),是暴雨冲刷陆地使农业化肥、城镇生活废水和畜禽养殖废水输入的结果.水生植物的δ^(15)N在7月(8.8‰±1.1‰)相比于6月(6.6‰±1.1‰)也升高了较多,是由于水生植物吸收了更高δ^(15)N废水无机氮的结果.通过颗粒有机质和无机氮的δ^(15)N分析可知,湖区水体氮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较强,藻类对湖泊的内源氮贡献较弱,沿河湖的畜禽养殖在暴雨时对水域污染的威胁较大.本研究提供了洪泛湖泊氮污染治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氮污染 鄱阳湖 蚌湖 丰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市近郊区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变化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言恒 范莹 +4 位作者 蓝靖 王萍 师荣光 李晓华 赵宗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79-2789,共11页
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居民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探讨城市化与区域PAH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的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终身累积癌症风险(ILCR)模型,本文对比了2008年和2012年天津市近... 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居民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探讨城市化与区域PAH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的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终身累积癌症风险(ILCR)模型,本文对比了2008年和2012年天津市近郊地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组成、来源及其导致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的浓度增加了1倍,低分子量组分的比例由28.6%上升到34.8%,优势化合物由苯并(b)荧蒽、荧蒽和苯并(g,h,i)苝转变为菲、萘和荧蒽.土壤PAHs主要来源由2008年的燃煤源(51.3%)、机动车排放(23.1%)和生物质燃烧排放(14.5%)转变为2012年的燃煤源(41.0%)、机动车排放(28.4%)和石油源(22.3%),排放源的变化与区域工业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居民日常生活习惯改变有着密切的关联.机动车排放源贡献率增加导致当地居民的土壤PAHs暴露风险上升,皮肤接触是主要的暴露途径,儿童是对暴露风险最敏感的亚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多环芳烃 土壤 终身累积癌症风险模型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健康风险评价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经开区冬季PM_(2.5)中正构烷烃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紫越 郭威 +2 位作者 朱仁果 谢亚军 肖红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为研究南昌经开区冬季PM_(2.5)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文章对2020年12月1日-2021年2月28日采集的PM_(2.5)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南昌经开区冬季PM_(2.5)样品中正构烷烃碳数范围为C20~C33,浓度为71.66~1295.30 ng/m... 为研究南昌经开区冬季PM_(2.5)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文章对2020年12月1日-2021年2月28日采集的PM_(2.5)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南昌经开区冬季PM_(2.5)样品中正构烷烃碳数范围为C20~C33,浓度为71.66~1295.30 ng/m^(3),平均为(327.51±186.07)ng/m^(3)。气象参数和气态污染物与正构烷烃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正构烷烃浓度受到了人为排放源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利用诊断参数和PMF模型对正构烷烃来源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冬季人为源(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对南昌经开区大气中正构烷烃的贡献达到66%~77%。南昌经开区冬季出现的8次污染事件,主要受到了生物质燃烧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输入的控制,整个冬季污染事件期间,这2种人为源的贡献比例达到68.05%,其中生物质燃料燃烧源占比31.79%,化石燃烧占比36.26%。气象条件也对污染事件中的正构烷烃累积起到了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更多的挥发性有机物被分配到颗粒物中,会促进正构烷烃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经开区 PM_(2.5) 正构烷烃 化石燃料燃烧 生物质燃烧 冬季污染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一次重污染过程PM_(2.5)垂直分布的模拟及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诚 邓力琛 +2 位作者 陈燕玲 钱悦 王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98-606,共9页
准确模拟PM_(2.5)垂直分布对理解灰霾的形成和消散机理以及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至关重要。利用在线耦合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9.1对2017年12月22至25日南京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激光雷达... 准确模拟PM_(2.5)垂直分布对理解灰霾的形成和消散机理以及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至关重要。利用在线耦合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9.1对2017年12月22至25日南京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激光雷达得到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及无人机观测的PM_(2.5)垂直廓线等数据对模式进行综合评估,并探讨气溶胶辐射效应对PM_(2.5)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及PM_(2.5)垂直分布模拟较好,但对夜间PM_(2.5)浓度严重高估(MB=49.8μg/m^(3))。夜间模拟的近地层逆温过强、边界层高度过低,导致PM_(2.5)聚集在较低的高度并向上浓度逐渐递减,但观测的PM_(2.5)在夜间仍然维持近乎均匀混合的分布方式。相比夜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在白天的影响更加明显,主要通过降低边界层高度影响PM_(2.5)垂直分布方式。本研究对于理解WRF-Chem模拟PM_(2.5)垂直分布的表现及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PM_(2.5)垂直分布 WRF-Chem 边界层高度 气溶胶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与烷基胺在大气凝聚成核过程中的竞争与协同
14
作者 徐珍珍 范丽晶 +3 位作者 余珊珊 左丽华 饶火瑜 廖玉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88-295,共8页
通过对无机氨与烷基胺在四元团簇(NH3)·[(CH3)mNH3-m]·(H2SO4)·(H2O)n,m=0~3,n=0~1的理论研究,探讨无机氨与烷基胺的协同作用对于团簇凝聚成团的影响。所有团簇的构象均是在CAM-B3LYP/6-311G(d,p)方法下获得的,研究表明... 通过对无机氨与烷基胺在四元团簇(NH3)·[(CH3)mNH3-m]·(H2SO4)·(H2O)n,m=0~3,n=0~1的理论研究,探讨无机氨与烷基胺的协同作用对于团簇凝聚成团的影响。所有团簇的构象均是在CAM-B3LYP/6-311G(d,p)方法下获得的,研究表明无机氨与烷基胺之间的存在竞争,使得烷基胺更容易得到硫酸中的质子而形成离子对[HSO4--(CH3)mNH4-m+]。此外根据MP2/6-311++G(d,p)下的结合能,认为由于协同效应的存在使得四元团簇的结合更加稳定,对于大气中新粒子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团簇 烷基胺 竞争与协同效应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示踪北京冬季大气硝酸盐来源
15
作者 曹林 张忠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5,共7页
硝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主要的二次无机组分之一,探究颗粒物硝酸盐的形成机制及NOx排放源结构对治理PM_(2.5)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为此,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北京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前后(2013-2018年)冬季大气硝酸盐... 硝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主要的二次无机组分之一,探究颗粒物硝酸盐的形成机制及NOx排放源结构对治理PM_(2.5)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为此,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北京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前后(2013-2018年)冬季大气硝酸盐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北京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期间,冬季大气PM_(2.5)中硝酸盐氮同位素(δ^(15)N-NO_(3)^(-))没有发生显著变化;δ^(15)N-NO_(3)^(-)平均值分别为+13.10‰±4.67‰(2013)、+12.65‰±4.08‰(2014)、+12.4‰±3.5‰(2017)、+11.54‰±4.22‰(2018)。通过剖析影响硝酸盐氮同位素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该期间NOx排放源结构并没有显著变化。结合同位素组成和贝叶斯混合模型发现,2013-2018年期间机动车尾气对冬季NO_(x)的平均贡献值均保持在75%左右,表明机动车尾气可能是北京市冬季PM_(2.5)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管理,是降低北京地区硝酸盐浓度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有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δ^(15)N-NO_(3)^(-) 氮氧化物 贝叶斯混合模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PM_(2.5)总碳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16
作者 翟源 肖红伟 +2 位作者 朱仁果 肖扬宁 马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08,共6页
含碳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大气PM_(2.5)中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于2017—2018年秋季(9—10月)和冬季(12—1月)在广州市采集了123个PM_(2.5)样品,进行总碳浓度(TC)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广州... 含碳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大气PM_(2.5)中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于2017—2018年秋季(9—10月)和冬季(12—1月)在广州市采集了123个PM_(2.5)样品,进行总碳浓度(TC)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广州市秋、冬季TC浓度分别为2.2~14.9和2.4~23.4μg/m^(3),δ^(13)C分别为–27.68‰~–24.75‰和-26.96~-24.59‰,均呈现出秋低冬高的变化趋势。根据样品的δ^(13)C分析结果,结合贝叶斯模型以及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广州TC的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广州市大气PM_(2.5)中TC秋、冬季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秋季分别为52.40%和36.30%,冬季分别为62.30%和18.10%,秋季生物质燃烧贡献约是冬季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TC 稳定碳同位素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酸盐硫同位素的伊洛河流域河水溶解性重金属来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东 杨锦媚 +2 位作者 黄兴宇 刘松韬 张忠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49-2559,共11页
借助伊洛河河水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SO4)和溶解性重金属含量水平,研究伊洛河流域不同形式人类活动对河水溶解性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伊洛河流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水溶解组分受金属矿山开采废水影响较大,洛河河水中溶解性硫酸盐浓度(SO... 借助伊洛河河水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SO4)和溶解性重金属含量水平,研究伊洛河流域不同形式人类活动对河水溶解性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伊洛河流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水溶解组分受金属矿山开采废水影响较大,洛河河水中溶解性硫酸盐浓度(SO42-)和δ34SSO4均值分别为(173±108)mg/L和(3.1±2.1)‰(n=8),河水中Co、Fe、Mn、Ni、Zn、Mo、Cd、Pb和U等含量较高,伊河河水中SO42-和δ34SSO4均值为(169±89)mg/L和(3.7±1.2)‰(n=6),河水中Cr、Co、Fe、Ni、Zn、Mo、Cd、W、Hg、Pb和U等含量较高.伊洛河流域下游河水溶解性重金属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较大,洛河河水中SO42-和δ34SSO4均值分别为(121±30)mg/L和(9.4±0.8)‰(n=4),河水中V、Cr、Ni、As、W和Hg等含量较高,伊河河水中SO42-和δ34SSO4均值分别为(122±22)mg/L和(10.5±2.4)‰(n=3),河水中V、U、Ni和As等含量较高.伊洛河流域源头河水溶解性重金属含量低,河水溶解组分来自大气降水,河水δ34SSO4值范围为(6.7‰~8.2‰).伊洛河流域河水溶解性重金属含量以及δ34SSO4值具有一致的空间差异性,δ34SSO4可以很好地说明河水中溶解性重金属以及硫酸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河流域 溶解性重金属 溶解性硫酸盐 硫同位素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表层水体颗粒物中古菌四醚类脂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威 叶丰 贾国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共15页
类异戊二烯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isoGDGTs)是古菌微生物的特征脂类标志物,由这组化合物构造出的TEX86温标在海水古温度重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调查了珠江口及近岸海域(水深小于30m)4个季节水体悬浮颗粒物(SPM)的isoGDGTs分... 类异戊二烯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isoGDGTs)是古菌微生物的特征脂类标志物,由这组化合物构造出的TEX86温标在海水古温度重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调查了珠江口及近岸海域(水深小于30m)4个季节水体悬浮颗粒物(SPM)的isoGDGTs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虎门上游河流水体中的isoGDGTs主要来自原地生产的甲烷古菌输入,进入河口水体后,主要来自原地奇古菌和广古菌的输入。陆源古菌的输入在5月份和8月份,对河流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河口水体的影响相对较小。珠江口水体isoGDGTs中的GDGT-2与GDGT-3比值(GDGT-[2]/[3])和GDGT-Cren′的丰度百分比(Cren′%)分别小于4和4%,与南海深水沉积物明显不同,表明珠江口与南海深水沉积物中isoGDGTs的古菌来源存在差异,这也可能是引起珠江口水体TEX86温度(基于全球标定公式)偏离水体实际温度的原因。珠江口表层水体isoGDGTs中的GDGT-2和GDGT-3的丰度百分比与南海表层水体存在差异,这可能与GroupⅠ奇古菌和GroupⅡ广古菌相对比例空间变化有关。珠江口表层水体isoGDGTs的TEX86温度在2月份明显高于原地表层水体温,而其他月份都低于原地表层水体温度,可能与GroupⅠ奇古菌和GroupⅡ广古菌相对比例的季节变化有关。几个月份中11月份isoGDGTs绝对含量最高,8月份较低,表明11月份和8月份分别是原地古菌生产量较大和较小时期。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水体铵根离子含量、水体温度,以及溶解氧水平可能是控制珠江口水体isoGDGT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isoGDGTs TEX86 悬浮颗粒物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彭佳屿岛春季TSP中水溶性离子源解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笠 高树基 +2 位作者 肖化云 肖红伟 王燕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52-4459,共8页
于2010年春季,在台湾省北部东海海域彭佳屿岛采集了60个总悬浮颗粒(TSP)样品,用离子色谱测定了8种水溶性离子(Na^+、Mg^(2+)、Ca^(2+)、K^+、NH_4^+、Cl^-、SO_4^(2-)和NO_3^-)浓度.结合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离子化学计量学关系、... 于2010年春季,在台湾省北部东海海域彭佳屿岛采集了60个总悬浮颗粒(TSP)样品,用离子色谱测定了8种水溶性离子(Na^+、Mg^(2+)、Ca^(2+)、K^+、NH_4^+、Cl^-、SO_4^(2-)和NO_3^-)浓度.结合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离子化学计量学关系、离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彭佳屿岛春季TSP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彭佳屿岛春季TSP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顺序依次为SO_4^(2-)(7.70±4.53)μg/m^3>Cl^-(6.17±3.85)μg/m^3>Na^+(4.59±2.28)μg/m^3>NO_3^-(4.24±3.07)μg/m^3>NH_4^+(1.53±1.20)μg/m^3>Ca^(2+)(0.95±1.47)μg/m^3>Mg^(2+)(0.59±0.30)μg/m^3>K^+(0.31±0.17)μg/m^3.其中Cl-、Na+和Mg^(2+)全部来源于海洋源;K^+来源较多,除了海洋源外,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陆源矿物等都可能是彭佳屿岛春季TSP中K^+的来源;60%的Ca^(2+)来源于当地的建筑粉尘;77%的SO_4^(2-)源于煤和生物质燃烧释放;NO_3^-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煤和生物质燃烧等释放;NH_4^+主要来源于二次气溶胶和生物质燃烧等.通过整合本研究与前人的观测,发现在春季从中国东北至西北太平洋开阔海域,TSP中Cl-、Na+和Mg^(2+)的浓度在空间上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而Ca^(2+)、K^+、NH_4^+、SO_4^(2-)和NO_3^-的浓度在空间上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显示了TSP中不同水溶性离子在海洋大气传输过程中的空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彭佳屿岛 TSP 水溶性离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结构及夹卷特征影响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陶昕宇 黄建平 +5 位作者 谢晓金 王咏薇 包云轩 刘诚 张潇艳 徐家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3-1223,共11页
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18日利用无人机携带温、湿和颗粒物浓度探测仪对南京地区灰霾污染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开展加密观测。通过比较不同灰霾污染条件下温度、湿度和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的垂直结构差异,结合地... 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18日利用无人机携带温、湿和颗粒物浓度探测仪对南京地区灰霾污染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开展加密观测。通过比较不同灰霾污染条件下温度、湿度和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的垂直结构差异,结合地面热通量、2米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主要大气污染物(如臭氧和PM2.5)浓度,定量评估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和夹卷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灰霾或气溶胶削弱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减小地表感热通量,延迟边界层发展,增加近地层大气稳定度,降低边界层高度,并加重灰霾污染。灰霾污染物在混合层顶处累积,导致PM2.5浓度最大变化出现在边界层顶部而不是近地层。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夹卷特征及其特征参数有重要影响。灰霾浓度升高时,夹卷区厚度增加;无量纲化夹卷速度随对流理查逊数的变化不再符合负1次方幂函数关系,与大涡模拟结果一致。本研究进一步指出,为提高重霾污染条件下天气和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水平,必须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和夹卷参数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效应 边界层 夹卷 无人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