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农田投入品输入时空演变特征及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温小珊 冯雅雯 +3 位作者 杜超 黄秀珍 王宵君 谢金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0-1420,共11页
厘清近30年间江西省农田投入品输入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可为江西省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重心模型和结构均衡度方法,基于ArcGIS探究了江西省1992—2019年农田化肥、农药和... 厘清近30年间江西省农田投入品输入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可为江西省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重心模型和结构均衡度方法,基于ArcGIS探究了江西省1992—2019年农田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输入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农田投入品输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2—2019年江西省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输入量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自2015年实施了一系列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政策之后,江西省农田化肥和农药输入量明显降低,2020年化肥、农药输入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45%和439%,但是近年来农用薄膜输入量的减缓趋势并不明显;(2)江西省化肥输入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总体呈现沿鄱阳湖流域、抚河流域和赣江流域聚集分布的趋势;农药输入程度在赣东北地区普遍较高;农用薄膜输入量在全省普遍增加,其中,赣东和赣南农用薄膜输入量增加尤其明显;(3)江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表现为果园种植面积占比不断增大,从1992年的1067万hm2增长到2020年的4278万hm2,占比由21%增长至76%。与化肥和农药输入量相比,果园种植面积扩张与农用薄膜输入量呈更强的相关性,表明江西省果园种植面积扩张与农用薄膜输入量增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演变特征 空间分布 种植业结构调整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寻乌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洁 王远东 +1 位作者 明磊 孟丽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37-141,147,共6页
探究长时间序列下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对保障东江流域生态安全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分析该时间段寻乌县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当量因... 探究长时间序列下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对保障东江流域生态安全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分析该时间段寻乌县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当量因子法评估寻乌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寻乌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其次为耕地,2种土地利用类型占寻乌县总面积的比例超98.0%。1990—2020年寻乌县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总和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占比逐年增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小于耕地开垦面积。1990—2020年寻乌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ESV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中部,ESV高值区则与研究区林地的分布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法 寻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决策模型的耕-果错位空间分析与协调布局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运平 林建平 +3 位作者 黄艺敏 袁浩 冯桂贤 张佩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0-338,F0003,共10页
当前农业生产“空间错位、功能错乱”问题严重,优化耕地果园布局,实现耕地下山果树上山,对改善耕地质量、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林果业为主导农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为例,在耕-果空间错位矛盾下,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 当前农业生产“空间错位、功能错乱”问题严重,优化耕地果园布局,实现耕地下山果树上山,对改善耕地质量、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林果业为主导农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为例,在耕-果空间错位矛盾下,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耦合地形空间与地理学定义划定“山上山下”以识别耕-果错位空间,在矛盾优化原则下应用GIS技术构建空间决策模型协调优化果园与耕地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1)寻乌县耕地细碎,质量评价结果为Ⅰ级的耕地面积为2227.02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4.17%;Ⅴ级面积为671.70 hm^(2),占7.29%;地形空间划分的“山下”空间占24.06%,“山上”空间占48.19%。2)以“山上山下”为分区标准,在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下初划耕地空间为保护区与拟调区,初划林果空间为宜耕区、宜果区与保留区,拟调区与宜耕区为耕-果发生错位的空间,耕地错位面积1221.77 hm^(2),果园错位面积5169.39 hm^(2)。3)按矛盾协调原则在空间决策模型下优化耕-果错位空间,最终结果为1247.25 hm^(2)的“山下”果园调为耕地,1221.77 hm^(2)的“山上”耕地调整为果园。研究结果优化了耕-果空间布局,提高了耕地质量,可为当前“山上”换“山下”优化耕地布局工作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林果化 空间错位 空间决策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空间决策模型的城镇与农业空间协调布局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运平 林建平 +3 位作者 黄艺敏 陈永林 朱晨辉 袁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33-243,F0003,共12页
正确处理好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之间的矛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为例,应用GIS技术,在耕地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PLUS模型、凸壳模型预测城市扩张范围及类型,初... 正确处理好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之间的矛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为例,应用GIS技术,在耕地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PLUS模型、凸壳模型预测城市扩张范围及类型,初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并根据城市发展规律和冲突矛盾协调原则,对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南康区综合质量高的耕地主要集中于唐江镇、镜坝镇、凤岗镇等乡镇;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呈现出中心城区向四周乡镇圈层式扩散的分布情况,东山街道、蓉江街道的分值最高。2)PLUS模型预测至2035年南康区新增建设用地为3362.85 hm^(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023.06 hm^(2)),凸壳模型得出南康区扩张类型属于外延型,蓉江街道和东山街道是未来城区扩张发展的重点区域。3)以耕地国家利用等平均值为标准,将农业空间划分为保护区、储备区与一般耕地,当城镇开发边界与保护区发生空间冲突时,调整城镇开发边界,优先保护农田;当城镇开发边界与储备区、一般耕地发生空间冲突时,调出农田,保障城镇发展。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为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协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空间 农业空间 耕地保护 PLUS模型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有机肥灌溉施用对南方橘园红壤磷素累积及流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弥明言 杜超 +5 位作者 温小珊 姚锋先 纪玲玲 李松涛 王宵君 程林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3-233,共11页
探索了短期内动物源和植物源液态有机肥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对我国南方柑橘种植系统红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该地区创新施肥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试验于2019—2020年在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开展,设... 探索了短期内动物源和植物源液态有机肥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对我国南方柑橘种植系统红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该地区创新施肥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试验于2019—2020年在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开展,设置6种处理:清水(CK)、单施液态化肥(T1)、单施动物源有机液肥(T2)、单施植物源有机液肥(T3)、50%动物源有机液肥+50%化肥配施(T4)和50%植物源有机液肥+50%化肥配施(T5)。通过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磷素累积情况(全磷和速效磷)及易解吸磷(RDP)含量、土壤最大缓冲量(MBC)、磷平衡零点浓度(EPC_(0))、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持饱和度(DPS)等指标的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土壤磷素环境学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液态有机肥灌溉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植物源液肥比动物源液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T5效果最好,有效提高了土壤中遗留磷的活化率。不同液态有机肥灌溉施用下,土壤RDP、EPC_(0)和DPS等磷素环境学指标显著增加,MBC和PSI显著降低,但均未超过环境阈值,短期内环境风险较小。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值、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SOM)、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和磷素累积量是土壤磷素环境学指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来看,施用液态有机肥是提高红壤磷素有效性的较好方法,且对于解决红壤丘陵区“用工荒”的难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有机肥 磷素积累 流失风险 红壤 脐橙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