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上饶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家菁 吴木森 +6 位作者 陈郑辉 刘善宝 李立兴 邱良明 吴斌 黄安杰 祝平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江西省上饶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北武夷梨子坑(铜钹山)火山岩盆地,该火山岩盆地是北武夷地区火山岩分布区,本区新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钼多金属矿化。金竹坪矿区位于该火山岩盆地的近中心位置,钼(钨)多金属矿体又主要赋存于隐伏(半隐伏... 江西省上饶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北武夷梨子坑(铜钹山)火山岩盆地,该火山岩盆地是北武夷地区火山岩分布区,本区新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钼多金属矿化。金竹坪矿区位于该火山岩盆地的近中心位置,钼(钨)多金属矿体又主要赋存于隐伏(半隐伏)花岗岩与其上覆火山岩的接触带,矿化与接触带产状一致。文章通过在该接触带的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中采集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定年测试,获得了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35.5±5.7)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16,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由于矿体赋存于岩体顶突部位的蚀变花岗岩中,预示成矿为花岗岩侵入的同期或稍后,即钼钨铅锌银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这对于火山岩内寻找与侵入岩有关的矿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床 辉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北武夷 燕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同位素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家菁 王登红 +5 位作者 刘善宝 陈郑辉 施光海 王静 王永庆 魏英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25-3333,共9页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的北武夷地区,该地区是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主要特征。篁碧铅锌矿之西侧冷水坑地区,东侧的梨子坑、仙霞岭都已有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的北武夷地区,该地区是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主要特征。篁碧铅锌矿之西侧冷水坑地区,东侧的梨子坑、仙霞岭都已有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篁碧矿石中闪锌矿进行同位素年代学测试;Rb-Sr法和Sm-Nd法两种同位素年龄测试,得到其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5.4±4.4Ma(SMWD=0.52)和139±15Ma(SMWD=0.118)。结果表明该矿床系形成于早白垩世,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闪锌矿可以作为测年的理想矿物。V5号矿脉的铅锌矿石和方解石脉的C、S、O同位素分析结果:铅锌矿的34SV-CDT为2.5‰~5.1‰,方解石脉的13CV-PDB为-2.6‰~-4.7‰,18OV-PDB为-23.9‰~-27.7‰,18OV-SMOW为2.3‰~6.2‰。以上数据显示矿石中S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方解石脉中C、O显示其来源比较复杂,指示源于基性岩或地幔源,并有大气降水。综上说明该矿床为早白垩世的岩浆热液矿床。上述研究丰富了北武夷地区的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结合前人资料,认为中生代成矿时代由西往东渐新。岩浆源方解石脉的发现暗示北武夷隐伏基底断裂可能深达地幔,为钦杭结合带南界的厘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C、S、O同位素 闪锌矿Rb-Sr和Sm-Nd定年 江西篁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上饶梨子坑火山盆地潜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与铅锌矿成矿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庆胜 魏英文 +4 位作者 黄安杰 罗平 吴才来 赵红松 狄永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2-943,M0003,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上饶梨子坑火山盆地分布最广的潜火山岩—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周家矿区花岗斑岩体年龄为164.6±1.0 Ma,相当于晚侏罗世;蔡家坪和橙树坪... 本文研究了上饶梨子坑火山盆地分布最广的潜火山岩—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周家矿区花岗斑岩体年龄为164.6±1.0 Ma,相当于晚侏罗世;蔡家坪和橙树坪矿区流纹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37.0±2.1 Ma、138.8±1.4 Ma,为早白垩世。结合区内潜火山岩的特征及其与铅锌矿在赋存空间、成矿时代、热液蚀变、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关系,认为梨子坑火山盆地内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是本区铅锌矿最重要的成矿母岩和赋矿岩体,这为本区今后的找矿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流纹斑岩 锆石U-Pb定年 铅锌矿化 梨子坑火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邓阜仙钨铌钽矿花岗细晶岩接触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颖超 陈郑辉 +4 位作者 赵国春 黄鸿新 曾乐 晏超 伍式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6-476,共11页
邓阜仙钨铌钽矿是锡田地区最为重要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之一。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金竹垄铌钽矿段花岗细晶岩顶部条带状白云母长石石英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表明,^(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148.3±1.1... 邓阜仙钨铌钽矿是锡田地区最为重要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之一。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金竹垄铌钽矿段花岗细晶岩顶部条带状白云母长石石英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表明,^(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148.3±1.1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结合锡田地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认为包括邓阜仙钨铌钽矿在内的锡田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华南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大范围伸展-减薄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田 邓阜仙岩体 金竹垄 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部震旦—寒武纪寻乌岩组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世文 楼法生 +3 位作者 杨坤光 张芳荣 凌国卿 曹员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9-364,共16页
寻乌岩组变沉积岩发育在江西南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南城—寻乌盆地内,时代为震旦—寒武纪。寻乌岩组的Si O2含量变化较大,除1个含量较低的样品外,平均为63.01%,具有相对较高的K2O、Al2O3及(TFe O+Mg O)值,较低的Na2O、Ca O。相容元素... 寻乌岩组变沉积岩发育在江西南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南城—寻乌盆地内,时代为震旦—寒武纪。寻乌岩组的Si O2含量变化较大,除1个含量较低的样品外,平均为63.01%,具有相对较高的K2O、Al2O3及(TFe O+Mg O)值,较低的Na2O、Ca O。相容元素含量与后太古代澳大利亚页岩(PAAS)十分接近,高于中国东部上地壳,与其较高的(TFe O+Mg O)特征相吻合,说明源区具有一定数量的中基性组分。稀土元素总量高于上地壳及PAAS,但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典型的上地壳及PAAS相似,表现为明显向右倾斜,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负异常显著,铈负异常不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原岩属于一种中等成熟度的陆源碎屑岩,物源主要为被改造的上地壳长英质和花岗质物源区,少部分物源为中基性火山岩。高场强元素及稀土元素等不活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沉积环境为浅海—半深海,其构造环境属于发育有裂谷系的被动大陆边缘,该认识从沉积岩地球化学方面为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属性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岩组 地球化学特征 物源区 构造环境 江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其地学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尹祝 黄鸿新 +1 位作者 罗平 魏昌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6-283,共8页
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三... 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共计93处地质遗迹景点,分析了典型地质遗迹的地质学意义,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分类 地学意义 江西三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高洲石”的矿物学和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袁野 施光海 +3 位作者 楼法生 吴师金 史淼 黄安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印章石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品,江西"高洲石"是近年来新发现并在市场上流通的印章石品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对"高... 印章石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品,江西"高洲石"是近年来新发现并在市场上流通的印章石品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对"高洲石"的矿物学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粉晶衍射结果表明,"高洲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族矿物和叶蜡石,其次含有少量的绢云母和伊利石等。其中高岭石和地开石多型可通过18°~40°(2θ)范围内一系列地开石特有的衍射峰鉴别。"高洲石"中高岭石族矿物同时出现高岭石和地开石的特征衍射峰,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高洲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Al2O3,次要成分为Fe2O3和K2O和Na2O等,这与高岭石族矿物的化学成分相一致。红外光谱的结果显示"高洲石"中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在高频区一般出现3 689,3 645和3 615cm^-1三个谱带,其中归属于面外羟基振动的3 689cm^-1谱带和面内羟基振动的3 615cm^-1谱带强度近似相等,部分略有变化,其变化因含高岭石层或地开石层较多造成。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高洲石"中高岭石矿物的形态主要呈直径为0.5~4μm的不规则片状或假六方板状,与我国其他产地印石的扫描电镜特征较为相似。差热分析结果表明高岭石族矿物的脱羟吸热谷温度与其矿物种属有一定对应关系,同时此温度还受矿物颗粒大小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高洲石"的矿物类型与我国四大印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相似,作为四大印石的替代品,"高洲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洲石” 矿物学特征 高岭石 叶蜡石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武夷梁家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德来 张家菁 +3 位作者 华荣辉 李伯春 秦志刚 秦梅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23-230,共8页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铜多金属矿 控矿因素 北武夷 梁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清山风景区拟建金沙客运索道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祝立人 毛光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三清山风景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类的崩塌、危岩体及落石,主要分布在陡坡、陡(悬)崖或石柱部位。预测区内工程切坡稳定性中等至好;地基稳定性除上站和19号支架点较差外,其余较好至好;工程施工对风景区内的“女神峰”、“巨蟒出山”二... 三清山风景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类的崩塌、危岩体及落石,主要分布在陡坡、陡(悬)崖或石柱部位。预测区内工程切坡稳定性中等至好;地基稳定性除上站和19号支架点较差外,其余较好至好;工程施工对风景区内的“女神峰”、“巨蟒出山”二重要景点稳定性影响小。预测认为索道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总体危险性中等,19号支架点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拟建场地作金沙客运索道工程建设用地基本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清山风景区 索道工程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鄂伦春旗那吉河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德成 刘消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5-863,共9页
内蒙古那吉河铅锌银矿床产出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目前所控制的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是该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找矿成果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流纹岩、火山碎屑岩和安山岩中,呈平缓倾斜的似层状或透镜状,受层间构造裂隙系统控... 内蒙古那吉河铅锌银矿床产出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目前所控制的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是该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找矿成果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流纹岩、火山碎屑岩和安山岩中,呈平缓倾斜的似层状或透镜状,受层间构造裂隙系统控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火山期后热液,后期有地表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为深部来源(幔源),以及对古老地层中的成矿物质的萃取。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中-晚期,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事件时间一致。矿床类型为与中酸性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矿床。认为在已知矿床深部有可能存在斑岩型矿床,矿床边部发现银品位达几千×10-6的银矿化,有望找到独立的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银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那吉河矿区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暖水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形变机制
11
作者 毛奀坤 徐铅山 +1 位作者 华嵘辉 毛光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在进行暖水幅1:5万区调时发现江西暖水地区赣东北断裂带中存在外富家坞—枫坡岭、昭林、牛角垄—下石坞三条平行韧性剪切带,为进一步研究暖水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构造形变机制、形成时代特征及与赣东北断裂带的关系,通过地质、岩石矿... 在进行暖水幅1:5万区调时发现江西暖水地区赣东北断裂带中存在外富家坞—枫坡岭、昭林、牛角垄—下石坞三条平行韧性剪切带,为进一步研究暖水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构造形变机制、形成时代特征及与赣东北断裂带的关系,通过地质、岩石矿物、测试分析等综合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主要由千糜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化带、强片理化带及碎裂岩带组成,其形成经历了早期深层次韧性变形到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两个阶段,形成深度10~20km,是赣东北断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变形时代为中晚元古代,与这一时期的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基本特征 形变机制 江西暖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徐家墩鹅湖岭组含铜多金属矿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家菁 施光海 +4 位作者 童贵生 张智宇 刘海 吴荣土 陈磊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1-799,共9页
浙江江山徐家墩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构造中含有铜多金属矿物,然而其形成时代及成因目前尚不清楚。该岩石为浅粉红色,具有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其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SiO2=72.99%~77.56%)、富碱(Na2O+K2O=6.57%~8.61%),低... 浙江江山徐家墩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构造中含有铜多金属矿物,然而其形成时代及成因目前尚不清楚。该岩石为浅粉红色,具有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其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SiO2=72.99%~77.56%)、富碱(Na2O+K2O=6.57%~8.61%),低钙、镁(CaO=0.03%~0.05%和MgO=0.01%~0.08%)的特征。稀土配分显示强烈负铕异常(δEu介于0.028~0.038之间)的"海鸥型"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为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推测属板内构造环境。其内锆石SHRIMP的U-Th-Pb测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8.0±2.4Ma,显示其就位时间为中生代白垩纪燕山运动的中晚期。中生代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发现有助于建立所在盆地岩浆-构造活动序列及理解该区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和选定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湖岭组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A型花岗岩 浙江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武夷王坞矿区花斑岩与钼矿的关系:来自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娟娟 狄永军 +7 位作者 魏英文 张达 罗平 罗国辉 秦晓峰 董越 杨秋 陈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8,共10页
王坞钼铜矿床是北武夷地区近年来发现并正在勘查的具大型规模以上潜力的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获得矿区中与钼矿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的花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5±1.8)Ma(MSWD=1.4)... 王坞钼铜矿床是北武夷地区近年来发现并正在勘查的具大型规模以上潜力的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获得矿区中与钼矿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的花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5±1.8)Ma(MSWD=1.4),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通过辉钼矿Re-Os法测年,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3.7±3.2)Ma(MSWD=3.9),说明钼矿形成于晚侏罗世。因此,花斑岩脉的成岩时代远远晚于钼矿成矿时代,表明两者无成因联系。通过对比邻区矿床成矿特征并结合现有资料分析,推断王坞矿区成钼岩体为酸性花岗斑岩或黑云母花岗岩,位于南东方向深部,深部找矿前景较好。北武夷地区中生代主要成钼时期为晚侏罗世早期(155 Ma±)和早白垩世早期(135 Ma±),该时期钼铜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弧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定年 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 花斑岩 王坞 北武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昌市浅层地热能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洪念明 涂良权 +3 位作者 王鑫 胡继华 陈瑾 涂金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138,共4页
以线热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昌市城区不同区域岩土体进行垂直埋管试验,测试获取各岩土层热物性参数,计算浅层地热能可利用量和地热能储存量,为许昌市推广和发展土壤源热泵这一极具节能与环保潜力的浅层地热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 以线热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昌市城区不同区域岩土体进行垂直埋管试验,测试获取各岩土层热物性参数,计算浅层地热能可利用量和地热能储存量,为许昌市推广和发展土壤源热泵这一极具节能与环保潜力的浅层地热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对许昌市浅层地热能评价方法的介绍,为同类城市浅层地热能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线热源理论 垂直埋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模糊熵算法在SAR影像溢油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武腾腾 朱浩 +1 位作者 樊彦国 毛光水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3,98,共6页
针对溢油SAR影像的油膜识别不准确的问题,该文引入最小模糊熵的图像分割方法,构建基于一维灰度直方图与二维灰度直方图的最小模糊熵隶属度函数,并基于模糊熵分割算法对试验影像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最小模糊熵的分割算法能够对SAR影... 针对溢油SAR影像的油膜识别不准确的问题,该文引入最小模糊熵的图像分割方法,构建基于一维灰度直方图与二维灰度直方图的最小模糊熵隶属度函数,并基于模糊熵分割算法对试验影像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最小模糊熵的分割算法能够对SAR影像实现比较好的油膜分割效果,且二维的模糊熵分割效果由于加入了图像灰度邻域信息,抗噪能力更强,分割效果要优于一维的模糊熵分割算法。同时,实验验证对于直方图双峰特性不明显的图像,采用最小模糊熵的的分割效果要优于最大模糊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油膜识别 最小模糊熵 二维灰度直方图 溢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中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安冬 倪培 +6 位作者 王国光 杨玉龙 朱仁智 范明森 胡金山 罗平 林文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8-947,共10页
为探讨江南造山带东段中元古代构造的形成环境,并确定江南造山带是否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对区域内的招宾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招宾岩体具有高FeO*/MgO值、AI、低的CaO、MgO,富集Th、U和高场强元素,... 为探讨江南造山带东段中元古代构造的形成环境,并确定江南造山带是否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对区域内的招宾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招宾岩体具有高FeO*/MgO值、AI、低的CaO、MgO,富集Th、U和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Sr、P、Ti,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153±7)Ma,为晚中元古代侵入体。表明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元古代处于非造山裂谷的拉张构造背景,其形成与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格林威尔期造山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晚期 招宾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张家畈金矿远景区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利 倪培 +3 位作者 王国光 朱安冬 范明森 黄卫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6-397,共12页
德兴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Cu-Au-Mo-Pb-Zn-Ag矿产资源产地,张家畈金矿远景区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田的北西部.选取张家畈成矿远景区深部的矿化花岗闪长斑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张家... 德兴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Cu-Au-Mo-Pb-Zn-Ag矿产资源产地,张家畈金矿远景区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田的北西部.选取张家畈成矿远景区深部的矿化花岗闪长斑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张家畈花岗闪长斑岩两件样品中锆石14个分析点^(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1±1Ma(MSWD=0.54).张家畈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为:ε_(Hf)(t)为+5.2^+6.3,两阶段模式年龄为813Ma^883Ma.该岩体的原始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加入了地幔组分.中侏罗世,伊泽纳崎板块向华南板块北西向俯冲,在华南内陆产生了一系列伸展型岩浆作用,指示了局部拉伸的环境,因此,张家畈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陆内拉伸的构造背景.张家畈矿化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时代及Hf同位素特征均与德兴斑岩铜矿田的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相似,且张家畈成矿远景区内自然金与黄铜矿伴生,因此,其深部可能具有斑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畈矿化花岗闪长斑岩 年代学 锆石Lu—Hf同位素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