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城门山铜矿床伴生稀散金属矿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高任 谢桂青 +4 位作者 查志强 童继中 樊涛 章平 罗建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4-531,共18页
江西城门山铜矿床通过开展深边部找矿勘查,发现其探明的伴生稀散金属资源量达到大型甚至超大型规模,其中碲、铊、镉、硒等稀散金属已综合回收利用,但研究程度还很低。本文收集整理城门山矿床的编录及化验资料,总结该矿床稀散金属的矿化... 江西城门山铜矿床通过开展深边部找矿勘查,发现其探明的伴生稀散金属资源量达到大型甚至超大型规模,其中碲、铊、镉、硒等稀散金属已综合回收利用,但研究程度还很低。本文收集整理城门山矿床的编录及化验资料,总结该矿床稀散金属的矿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稀散金属富集机理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城门山矿床的稀散元素多倾向于富集在似层状硫化物型矿石中,赋存状态以独立稀散金属矿物和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硫化物晶格为主,具有随金属硫化物总量变化而变化的空间分带特征。矿石中的w(Cd)与w(Zn)具明显的正相关性(R^(2)=0.65),其他稀散元素的含量与Cu多呈弱正相关性。本文提出碲与铊与似层状硫化物矿石密切相关,镉的超常富集主要与锌的成矿作用有关,它们在热液流体萃取、运移、沉淀过程中元素分离相对较少,岩浆结晶分异导致热液流体中铟含量降低,铼主要赋存在辉钼矿中,与幔源物质参与密切相关。同时,还建立了城门山含稀散金属铜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规律 富集机理 成矿模式 稀散金属 城门山铜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东雷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钙铁铝榴石LA-ICP-MS原位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 抄尉尉 +7 位作者 王颖 钟福军 徐林 吉鸿杰 万卫 文杰 冯道水 王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1157,共17页
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矿床中最常见的蚀变矿物之一,石榴子石年代学可以准确限定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育众多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东雷湾铜多金属矿床为区内典型的矿床之一,精确的测定其成矿时代对深入了解长江中下... 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矿床中最常见的蚀变矿物之一,石榴子石年代学可以准确限定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育众多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东雷湾铜多金属矿床为区内典型的矿床之一,精确的测定其成矿时代对深入了解长江中下游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和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雷湾铜多金属矿床含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等手段分别开展石榴子石微区主量、微量和U-Pb定年工作,以期准确限定矿床成矿时代,并约束成矿流体特征。基于详细的岩相学观察,东雷湾铜多金属矿床中石榴子石具有两种产状,一种为深棕色它形石榴子石Grt1,另一种为浅棕色自形石榴子石Grt2。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两种石榴子均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 Grt1和Grt2均富Fe,而Grt2相对富Al。对Grt1和Grt2石榴子石开展LA-ICP-MSU-Pb定年,获得Tera-Wasserburg下交点年龄分别为144.9±1.0Ma(MSWD=0.56,n=29)和142.7±1.8 Ma(MSWD=0.62, n=26),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基于两类石榴石与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石矿物共生矿物组合关系,推测东雷湾矿床矽卡岩蚀变和铜成矿年龄为144 Ma左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和部分鄂东南的典型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岩浆-热液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瑞矿集区 东雷湾铜多金属矿床 钙铁铝榴石 LA-ICP-MS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地区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贤旭 胡志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了解赣北地区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在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锡矿密切相关的围岩含矿建造、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开展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赣北地区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和晋宁期花岗岩是锡多金属矿成矿物质的基础,矿... 为了解赣北地区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在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锡矿密切相关的围岩含矿建造、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开展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赣北地区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和晋宁期花岗岩是锡多金属矿成矿物质的基础,矿田或矿集区主要位于NW向(或多组复合)构造控制复式杂岩体岩基之中,矿床或矿体则主要受白(二)云母花岗岩岩瘤(脉)制约,主要分布于岩体接触带附近,尤其在白(二)云母花岗岩体上拱凸的内外接触带更为明显,白垩纪晚期伸展作用形成的NNE向构造往往控制着矿体展布。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的锡矿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控制 成矿规律 锡矿 矿床类型 赣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香炉山超大型钨矿床黑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4
作者 汪国华 周腾 +7 位作者 高剑峰 张世涛 张勇 高任 张浩 温润涛 陈天迪 程冰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9-1002,I0046-I0050,共19页
香炉山超大型钨矿床位于世界级江南钨成矿带赣西北段,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并伴随有角岩型和云英岩型白钨矿化。钨矿体主要分布于黑云母花岗岩与含碳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含碳质页岩及硅质岩等接触带附近,受NE向、EW向倾伏背斜控... 香炉山超大型钨矿床位于世界级江南钨成矿带赣西北段,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并伴随有角岩型和云英岩型白钨矿化。钨矿体主要分布于黑云母花岗岩与含碳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含碳质页岩及硅质岩等接触带附近,受NE向、EW向倾伏背斜控制。近年来,在香炉山老矿区外围陆续发现形坪、张天罗和大岩下三个新矿段,累计新增WO_(3)资源量8.12万吨。新发现的钨矿体与矿区隐伏黑云母花岗岩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这类隐伏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及其与已报道的香炉山矿段黑云母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3件隐伏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和独居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7.2±2.0 Ma、125.4±0.9 Ma、125.5±2.1 Ma和125.4±0.9 Ma,与矿区已报道的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它们均属于中国东部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外,香炉山隐伏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8.40%~76.88%)、富碱(Na_(2)O+K_(2)O=7.61%~9.27%)、弱-强过铝质(A/CNK=0.96~1.18)的特点,较低的Fe_(2)O_(3)/FeO值(0.05~0.41),并富集K、Rb、Th、U、Pb,亏损Ba、Sr、P、Ti等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形态,且具Eu负异常(Eu/Eu*=0.11~0.53)。结合前人研究,香炉山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为高分异还原性含钨花岗岩,具备形成大型-超大型钨矿床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U-Pb定年 黑云母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香炉山钨矿 江南钨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成矿学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鲍波 姜军胜 +6 位作者 于玉帅 秦拯纬 郑忠超 柳潇 陕亮 董宜勇 李福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3-501,共19页
为探究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幔源基性岩浆对斑岩铜矿的贡献,本文选取德兴矿床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9 Ma,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时间一致,岩体为中侏... 为探究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幔源基性岩浆对斑岩铜矿的贡献,本文选取德兴矿床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9 Ma,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时间一致,岩体为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低的SiO_(2)(58.41%~63.12%)和K_(2)O(1.68%~2.94%)含量及A/CNK值(0.85~1.0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相对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20~7.93(最大值7.93),指示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出明显的正Ce异常,岩浆氧逸度(lgf_(O_(2)))为-20.05~-6.66,达到磁铁矿-赤铁矿氧逸度等级,指示石英闪长玢岩结晶自高氧逸度岩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德兴石英闪长玢岩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暗色包体符合岩浆混合的演化趋势,说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可能是中侏罗世幔源基性岩浆和地壳酸性岩浆大规模混合作用的产物,并且石英闪长玢岩代表了岩浆混合过程中的幔源基性端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中侏罗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新元古代受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并与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高氧逸度幔源岩浆的加入可抑制斑岩体系硫化物的过早饱和,同时为德兴矿床注入了成矿所需的部分挥发分和金属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玢岩 壳幔岩浆混合 岩石成因 岩浆氧逸度 德兴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山铜矿区新发现钨矿(化)体特征和其成因--来自矿相学、白钨矿原位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任 谢桂青 +3 位作者 冯道水 纪云昊 钟浩 张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9-1158,共20页
钨和铜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但钨、铜在矿床中可以共伴生,原因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育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层状铜(钨)多金属成矿系统,其中层状铜(钨)矿体成矿时代数据相对较少。作者以该带九瑞矿集区武山铜矿区新发现的钨矿... 钨和铜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但钨、铜在矿床中可以共伴生,原因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育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层状铜(钨)多金属成矿系统,其中层状铜(钨)矿体成矿时代数据相对较少。作者以该带九瑞矿集区武山铜矿区新发现的钨矿(化)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相学、白钨矿原位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研究发现,武山矿床具有层状、矽卡岩型、斑岩型3类铜矿体均有白钨矿矿化,矿床整体由浅至深存在Cu→Cu-W的分带规律。3类矿石中的白钨矿产状类似,充填在粗粒黄铁矿晶体间隙,或呈浸染状分布,被黄铜矿、闪锌矿等交代,产于退化蚀变阶段;其中斑岩中还存在少量晚世代白钨矿,与石英、黄铁矿共生,形成细脉并穿切花岗闪长斑岩,为石英-硫化物阶段产物。通过对退化蚀变阶段白钨矿进行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作者获得了层状矿体含钨黄铜矿矿石中的白钨矿原位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为(140.6±1.5)Ma,代表层状铜钨矿体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获得的斑岩、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层状矿体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和Sr/Mo值符合岩浆热液矿床特征,相比矽卡岩型、花岗岩型白钨矿,层状矿体中白钨矿具有明显较低Mo含量,反映了形成于相对低氧逸度条件;另外,层状矿体中白钨矿具有正Eu异常和与围岩相近的高Y/Ho值的特征,推测其是流体充分交代了含碳围岩地层导致流体性质的明显改变,并且有利于白钨矿和黄铁矿的沉淀,可从深部黄龙组层间部位形成钨品位更富的黄铁矿矿石得到佐证。文章从白钨矿角度证实层状矿体是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九瑞矿集区已知铜矿床的深部,尤其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质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及黄龙组层位,是寻找富钨矿体的新找矿方向。白钨矿的U-Pb同位素定年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层状矿体的成矿时代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U-Pb年龄 层状矿体 武山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钨矿带香炉山钨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7
作者 高任 张明华 +2 位作者 汪国华 温润涛 陈天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赣北香炉山矿床是江南世界级钨矿带北缘的特大型钨矿床,包含香炉山—形坪、大岩下和张天罗等3个相邻矿段。香炉山—形坪矿段主要由沿寒武系杨柳岗组泥质灰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分布的透镜状和层状钨矿体组成,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大... 赣北香炉山矿床是江南世界级钨矿带北缘的特大型钨矿床,包含香炉山—形坪、大岩下和张天罗等3个相邻矿段。香炉山—形坪矿段主要由沿寒武系杨柳岗组泥质灰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分布的透镜状和层状钨矿体组成,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大岩下、张天罗矿段则主要由沿震旦系陡山沱组含炭质页(泥)岩与灯影组含炭含泥硅质岩顺层展布的钨矿体组成,矿化类型为角岩型。采自大岩下矿段含石英脉钨矿石中的石英H、O同位素结果显示,氧化物阶段石英δD_(V-SMOW)值为-67.9‰~-78.0‰、δ^(18)O_(H2O)值为-3.3‰~0.7‰;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δD_(V-SMOW)值为-64.6‰~-66.4‰、δ^(18)O_(H2O)值为-7.5‰~-0.3‰,指示了香炉山钨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流体,在氧化物阶段就发生了大气降水的加入,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大气水混合比例接近40%。采集自香炉山各矿段不同硫化物样品中的S同位素结果相近,δ^(34)S值主要为1.2‰~5.4‰,均符合矿床硫源以岩浆硫为主的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已有研究提出,在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背景下,新元古代地层熔融形成的富含钨的岩浆上涌,形成的岩浆热液与不断加入的大气降水在近地表发生混合形成成矿流体并持续演化,与不同层位的含钙围岩发生交代,最终沉淀形成香炉山白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硫同位素 矽卡岩矿床 香炉山钨矿床 江南钨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