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复合材料对赣西镉地质高背景区水田镉污染的钝化效果
1
作者 张娟 程慧明 +2 位作者 姜宏裕 符海明 张涛亮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63-66,77,共5页
为明确无机复合材料对赣西镉地质高背景区镉污染的钝化效果,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镉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区,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无机材料硅灰石、镁质黏土、白云石、石灰的组合处理在3种添加量(2252、5630、11261 kg/hm^(2))下对土壤pH... 为明确无机复合材料对赣西镉地质高背景区镉污染的钝化效果,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镉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区,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无机材料硅灰石、镁质黏土、白云石、石灰的组合处理在3种添加量(2252、5630、11261 kg/hm^(2))下对土壤pH、土壤中可利用态镉含量占比与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复合材料在3种添加量下均能明显提升土壤pH,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提高0.64~1.19,平均增幅10.90%~20.27%;土壤中可利用态镉含量占比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为24.31%、28.90%、29.82%;糙米镉含量平均降幅分别高达60.51%、66.98%、81.04%,且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Cd≤0.2 mg/kg)。无机复合材料的钝化效果与添加量呈正比,2252 kg/hm^(2)可推荐作为研究区经济型修复无机复合材料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区 无机复合材料 钝化效果 赣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通江岭铜(钨)矿床石榴子石和锆石LA-ICP-MS原位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 付海平 +6 位作者 李永胜 钟福军 王颖 吉鸿杰 徐林 胡朗明 杨世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81-2292,共12页
长江中下游发育众多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时代数据,制约了对这些矿床成因和动力学背景的认识。通江岭铜钨矿位于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北侧,为近期新发现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经济矿物主要为黄铜矿... 长江中下游发育众多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时代数据,制约了对这些矿床成因和动力学背景的认识。通江岭铜钨矿位于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北侧,为近期新发现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经济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少量白钨矿,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产于斑岩与矽卡岩中。本文对赋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和含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LA-ICP-MS U-Pb同位素精确定年,锆石^(206)Pb/^(238)U的加权年龄为146.3±0.9 Ma(2σ,MSWD=1.13,n=33),石榴子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2.9±2.1 Ma(2σ,MSWD=1.2,n=17),表明矽卡岩和岩体形成时代相近,成岩成矿作用过程连续。通江岭铜钨矿成岩、成矿时代与九瑞矿集区典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一致,同时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安庆和部分鄂东南的典型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均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金属成矿作用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江岭铜钨矿 锆石 石榴子石 U-PB定年 九瑞矿集区 成岩成矿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溪钨铜矿的广域电磁法深部探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后扬 李帝铨 +7 位作者 凌帆 吴西全 危志峰 张斌 田红军 游文兵 邹其峰 刘献满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27-3243,共17页
朱溪钨铜矿是近年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型钨铜矿床,刷新了钨矿资源量的世界纪录,主矿体埋深普遍超过1000 m。2017年,矿体在倾向和走向上没有完全封闭,主要控岩控矿构造的深部产状未知,亟需开展深部探测工作。本研究尝试将广域电磁法应用... 朱溪钨铜矿是近年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型钨铜矿床,刷新了钨矿资源量的世界纪录,主矿体埋深普遍超过1000 m。2017年,矿体在倾向和走向上没有完全封闭,主要控岩控矿构造的深部产状未知,亟需开展深部探测工作。本研究尝试将广域电磁法应用到朱溪矿区深部探测;利用物性资料和井旁视电阻率测深曲线建立了目标地质体电性、密度、磁性与岩性之间的联系;开展了重磁电多参数对比分析,结合已知地质资料绘制了骨干剖面的二维地质−地球物理断面,依据广域电磁法反演断面拟三维切片图构建了三维地质找矿模型。结果表明:这些工作较好地揭示了区内主控岩控矿构造、赋矿层位的展布形态,获取了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热液蚀变活动信息。广域电磁法为朱溪矿区深部500~3000 m“第二找矿空间”的成矿规律研究、下一步找矿方向等提供了有力依据,是金属矿产深部找矿的有效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铜矿 广域电磁法 矽卡岩 深部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蒙山岩体东侧矿化蚀变带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2
4
作者 邹静 孟德磊 +5 位作者 唐炜 魏锦 陈祺 欧阳永棚 蒋起保 邹其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蒙山岩体东侧矿化蚀变带是钦-杭成矿带江西段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将该蚀变带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等与世界著名的钨铜矿床——朱溪钨铜多金属矿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二者在控矿层位、控矿构造和成岩... 蒙山岩体东侧矿化蚀变带是钦-杭成矿带江西段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将该蚀变带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等与世界著名的钨铜矿床——朱溪钨铜多金属矿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二者在控矿层位、控矿构造和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十分相似。此外,蒙山岩体东侧的浅表矿化蚀变、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岩脉分布情况表明,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结合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层间破碎带和断裂破碎带接触部位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侵入至碳酸盐岩中发生接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矿床。蒙山岩体东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层间破碎带和断裂破碎带接触部位具有铜多金属矿良好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条件 矿化蚀变 找矿潜力 蒙山岩体 赣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坡角度及含水率对江西上饶黏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振平 毕晨洁 +3 位作者 吴珍云 石祖峰 李希星 欧阳海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1,147,共6页
以上饶地区典型黏土质边坡为研究实例,利用ANSYS软件设计了3种模型分析在不同切坡角度和含水率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1)边坡在30°坡角,含水率28.54%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188 4,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临界平衡安全系数为1.0)... 以上饶地区典型黏土质边坡为研究实例,利用ANSYS软件设计了3种模型分析在不同切坡角度和含水率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1)边坡在30°坡角,含水率28.54%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188 4,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临界平衡安全系数为1.0),在自重作用下不易发生失稳滑移;(2)当边坡发生切坡作用时,边坡安全系数随切坡角度发生改变,当角度达到44°时,边坡处于失稳临界状态,大于这个临界角度,易发生失稳滑移;(3)受降雨影响,随着含水率不断增加,边坡安全系数呈降低状态,当坡角低于40°,含水率不高于31.5%时,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当坡角达45°及以上,含水率大于28.54%时,边坡失稳,而坡度为50°时,含水率只需超过23.6%,边坡便失稳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质边坡 含水率 有限元模拟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江河源头区径流对土地利用及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吉洪 姚正红 +3 位作者 李俊杰 万炜 朱锦奇 郑博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6,73,共13页
[目的]厘清不同情景下亚热带江河源头区的径流量变化,为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调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并为亚热带江河源头区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赣江主要源头区域的桃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2000—2019年的气象... [目的]厘清不同情景下亚热带江河源头区的径流量变化,为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调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并为亚热带江河源头区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赣江主要源头区域的桃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2000—2019年的气象及降水数据开展SWAT模型的率定与验证,进而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及其组合情景下的径流响应特征。[结果]SWAT模型对于桃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拟合效果良好。建设发展情景下的产流能力最强,生态保护情景下的产流能力最弱。不同季节的产流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丰水期各情景产流能力差异较大,而枯水期不同情景地表径流量差异较小。15种气候变化情景中,流域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p<0.01),与温度呈负相关。相较于气温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对桃江流域的径流量影响更大,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L_(1)&C_(5)情景(耕地扩张情景,温度不变,降水量增加20%)下的年均径流量最大,达267.15 m^(3)/s。[结论]土地利用对于径流变化影响相对较弱,气候因素在桃江流域径流变化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江河源头区 径流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SWAT模型 桃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多孔MgO的合成及其对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7
作者 宋鹏旺 付玉琴 +3 位作者 周亮 蔡为钱 熊玲珊 王有群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研究了以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为内核、MgCl_(2)为镁源,制备磁性多孔氧化镁(m-MgO),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U(Ⅵ)。采用FT-IR、XRD、VSM及Zeta电位表征了MgO和m-MgO的理化性质,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振荡时间对MgO和m-MgO吸... 研究了以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为内核、MgCl_(2)为镁源,制备磁性多孔氧化镁(m-MgO),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U(Ⅵ)。采用FT-IR、XRD、VSM及Zeta电位表征了MgO和m-MgO的理化性质,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振荡时间对MgO和m-MgO吸附U(Ⅵ)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m-MgO吸附铀的最优条件为溶液pH=3.5、吸附剂用量10 mg、振荡时间720 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ips等温吸附模型,理论吸附量为454.16 mg/g,升高温度有助于吸附自发进行。m-MgO有望用于从放射性废水中分离回收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吸附 氧化镁 多孔 分离 回收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测定鲜竹沥中的二苯并[a,h]蒽
8
作者 幸慧玉 周亮 +4 位作者 朱腾高 康斯坦丁 刘九梅 陈焕文 方小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0-1286,共7页
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技术,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鲜竹沥中二苯并[a,h]蒽(DBA)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电喷雾溶剂流速、样品流速进行优化。以硝酸银的甲醇溶液为电喷雾溶剂,... 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技术,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鲜竹沥中二苯并[a,h]蒽(DBA)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电喷雾溶剂流速、样品流速进行优化。以硝酸银的甲醇溶液为电喷雾溶剂,诱导DBA和Ag+形成[DBA+Ag]+、[2DBA+Ag]+等特征离子,再结合碰撞诱导解离技术,最终实现了鲜竹沥中DBA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BA在0.1~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 0,方法检出限(LOD)为0.054μg/L,定量下限(LOQ)为0.179μg/L。该方法对鲜竹沥中DBA的加标回收率为81.5%~87.1%,相对标准偏差为1.9%~3.9%。所建方法具有无需复杂样品预处理、准确度高、可直接快速检测等优点,适用于鲜竹沥中DBA的快速筛查与直接分析,同时也为其他PAHs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 鲜竹沥 二苯并[a h]蒽(DBA) 直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