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固碳效益估算方法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1
作者 程子捷 陈志 +1 位作者 纪超 黄伟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4,共9页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成为国内重点关注的问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其固碳效益的估算是矿区固碳功能价值实现的基础。为此,在研究废...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成为国内重点关注的问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其固碳效益的估算是矿区固碳功能价值实现的基础。为此,在研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固碳增汇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兴国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为例,利用固碳速率法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法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后的矿区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固定量及其变化量进行估算,进而得到矿山生态修复的固碳效益,并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矿区总固碳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兴国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实施后矿区生态系统固碳价值量增加0.51万~0.62万元/a。矿山生态修复的固碳增汇贡献主要来源于林地,耕地固碳增汇的贡献较低。固碳速率法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法估算结果略大,适用于县域及以上较大尺度的生态系统固碳效益估算,而固碳速率法更适用于矿山等较小尺度生态修复系统固碳效益估算。通过本研究可为矿山生态修复固碳效益估算方法及固碳理念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固碳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兴国县矿山生态修复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子捷 陈志 +2 位作者 纪超 黄伟平 佘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本文以兴国县和兴国县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评估模型,评估兴国县和兴国县矿山生态修复区2019年和2021年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探讨矿山修复区修复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 本文以兴国县和兴国县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评估模型,评估兴国县和兴国县矿山生态修复区2019年和2021年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探讨矿山修复区修复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兴国县2021年五项生态系统服务较2019年有所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粮食生产服务分布广泛,高低值分布较为零散,水源涵养服务高值集中于兴国县北部和东北部,土壤保持服务高值较少,分布于兴国县中南部,固碳服务与释氧服务高值则集中于兴国县中部;兴国县矿山生态修复区修复后采矿用地转为耕地与林地,区域内粮食生产量增加了6.17 t,固碳量增加了246992.43 t·C,释氧量增加了187892.85 t·O_(2),土壤保持量增加了5.79 t,水源涵养量减少了3.913×10^(7)m^(3)。研究表明矿山生态修复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耕地、林地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变化 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壤保持价值估算——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佘源 周国华 +2 位作者 陈志 程子捷 华进城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9期69-73,共5页
2021年6月,兴国县作为江西省首批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试点县,率先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使矿山生态系统得到快速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伤疤”向“绿水青山”的转变。基于RUSLE模型,研究生态修复前后项目区土壤保... 2021年6月,兴国县作为江西省首批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试点县,率先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使矿山生态系统得到快速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伤疤”向“绿水青山”的转变。基于RUSLE模型,研究生态修复前后项目区土壤保持量变化,并基于市场价值法、成本替代法,从减少泥沙淤积价值和减少面源污染价值两个方面计算项目区土壤保持价值变化。结果表明:修复后,项目区土壤保持量增加了6273.07 t/a,增幅达312%;土壤保持价值增加了93260.19元/a,增幅达313%。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可大幅提高项目区土壤保持量和土壤保持价值,主要原因是生态修复项目消除了采矿用地,大幅增加了林地和耕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土壤保持 服务价值 兴国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青海省碾伯镇黄土滑坡信息提取研究
4
作者 裘湧泉 刘丹 杨海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研究区的黄土滑坡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区滑坡地质灾害点在近居民地距离约150 m,海拔为2000~2300 m的边坡地带分布较多。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检验与分析,滑坡提取有效准确率为70.37%,可为研究区的地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滑坡提取规则 黄土滑坡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Query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量自动统计及概(估)算更新中的高效应用
5
作者 郑辉 武耘 +3 位作者 袁艳文 李旭锐 赵梦 谭利伟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3期51-52,57,共3页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概(估)算中工作中,传统方法存在数据处理繁琐、准确性低、更新效率低等问题。PowerQuery作为Excel插件,可整合数据源、自动处理数据。该文介绍了其技术路线、具体实现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优势以及局限性,并比较了在具...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概(估)算中工作中,传统方法存在数据处理繁琐、准确性低、更新效率低等问题。PowerQuery作为Excel插件,可整合数据源、自动处理数据。该文介绍了其技术路线、具体实现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优势以及局限性,并比较了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效率,还提出了该工具在农田建设多阶段的应用展望,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Query 高标准农田建设 自动统计 概(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滑坡三维渗流变形及稳定性数值模拟
6
作者 高小霞 查文华 +2 位作者 齐新炬 许涛 纪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445-8454,共10页
降雨是导致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滑坡渗流变形及稳定性规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及强度折减法相关理论,以赣东某牵引式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勘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滑坡隐患体岩土参数,用AutoCAD... 降雨是导致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滑坡渗流变形及稳定性规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及强度折减法相关理论,以赣东某牵引式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勘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滑坡隐患体岩土参数,用AutoCAD软件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郑坊镇西山村童山组滑坡真实地形与地质条件,建立滑坡体渗流-变形耦合三维数学模型,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历时和降雨停雨后)非饱和土滑坡渗流变形及稳定性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体表层孔隙水压力随降雨强度和历时的增大而逐渐升高,渗流速度逐渐增大,饱和区逐渐向非饱和区转化,位移变形表现为逐渐增大;降雨停雨后的滑坡隐患体渗流出现滞后现象,均匀性降雨后位移变形为先增大后减小,间断型降雨在短期停雨缓冲期下位移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对滑坡稳定性,不同降雨强度和历时下坡体强度折减稳定性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同一降雨强度下的稳定性系数变化不同,总体趋势是随历时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降雨停雨后均匀型降雨坡体强度折减稳定性系数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间断型降雨坡体的稳定性则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降雨条件 非饱和土滑坡 渗流-变形耦合 强度折减稳定性系数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思考
7
作者 周林勇 彭世琥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为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是重要的举措。从新时期背景下出发,阐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提出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和建议。
关键词 耕地 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 土地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融入BIM技术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林勇 熊克仁 《农业工程》 2022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前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发展迅速,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内容复杂、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可实现设计的可视化、协同化。使用BIM软件快速地实现单体工程的可视化,直观立体的设... 目前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发展迅速,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内容复杂、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可实现设计的可视化、协同化。使用BIM软件快速地实现单体工程的可视化,直观立体的设计模型增强了参与者对项目的理解,同时也大幅度提高设计、施工质量和速度,提高整体项目建设质量。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展开,在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用BIM技术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可视化、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农田水利 设计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空间的多尺度影响——基于sDNA与MGW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波 陈端怡 +1 位作者 党迎春 盛珍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为了探究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以2011-2020年萍乡市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价样点为例,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多尺度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萍乡... 为了探究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以2011-2020年萍乡市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价样点为例,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多尺度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萍乡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轴向发展、向内填充与向外扩散并进、多中心圈层结构相融合的演化趋势;路网形态总体呈现块状聚集,轴向延伸的空间格局;路网接近度对住宅用地价格呈现出正向的城区边缘高,中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密度、穿行度与之相反,同时出现跨尺度相似性。研究成果可为市政完善土地市场价格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为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房地产选址布局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用地价格 路网形态 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萍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E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辉 武耘 +3 位作者 袁艳文 李旭锐 谭利伟 赵梦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66-67,82,共3页
规划设计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是项目施工、概预算编制的基础。该文介绍了FME软件及项目需求,明确了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总结了FME模型构建与实现的技术路线、模型工作空间运行、规划田块线检查及修正等要点,在规划设计工作中实现了... 规划设计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是项目施工、概预算编制的基础。该文介绍了FME软件及项目需求,明确了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总结了FME模型构建与实现的技术路线、模型工作空间运行、规划田块线检查及修正等要点,在规划设计工作中实现了批量快速数据处理,提高了规划设计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与成本,为类似项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 高标准农田建设 模型构建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复垦植被光谱特征变异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贝贝 李恒凯 龙北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46-3954,共9页
大面积高光谱遥感监测是稀土矿区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复垦植被在矿区环境胁迫下的特征变异分析,可为准确实现矿区生态恢复动态监测提供必要基础。通过实地采集稀土矿区六种典型复垦植被及其对应正常环境植被叶片原始光谱,对照分析其光... 大面积高光谱遥感监测是稀土矿区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复垦植被在矿区环境胁迫下的特征变异分析,可为准确实现矿区生态恢复动态监测提供必要基础。通过实地采集稀土矿区六种典型复垦植被及其对应正常环境植被叶片原始光谱,对照分析其光谱变异。将原始光谱进行常用的导数变换之外,还应用信号处理中的分形维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分析技术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放大植被叶片光谱的细部信息,探究复垦植被在稀土矿区环境胁迫下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1)在一阶导数光谱中,除湿地松外,其他植被均出现“红边位置”的蓝移现象,表明了复垦植被在矿区受到不同程度环境胁迫等外界因子的影响。(2)通过计算矿区植被光谱曲线的分形维数,得到同种复垦植被分形维数高于正常植被的规律,说明矿区环境胁迫多条件因素的影响致使复垦植被光谱曲线的波形变复杂。(3)植被叶片光谱经过离散小波变换,其中原始光谱离散小波变换最佳细节系数为d5,一阶导数光谱离散小波变换最佳细节系数为d6;并且一阶导数光谱离散小波变换在更小的尺度下放大了光谱特征细节差异,取得更好的效果。(4)光谱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在空频图上实现局域化,原始光谱空频特征出现在“红边”与中红外第一个“波谷”处,而一阶导数在更小的尺度上,更多的波段放大并增加了光谱曲线空频特征。总体而言,将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光谱处理,较导数变换能获取更多光谱特征,其中短时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光谱空频特征的特点又优于分形维数计算和离散小波变换分析技术。该研究为稀土矿区复垦植被生理参数反演和复垦效果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稀土复垦矿区的生态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稀土矿区 复垦植被 短时傅里叶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肥对枳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星瑜 朱安繁 +7 位作者 何小林 王茜 袁建民 叶祖鹏 周华 殷兵 曹芳 汪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0-1189,共10页
【目的】探究锌肥对枳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西道地药材产区的枳壳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枳壳品种新香为研究对象,以农民习惯施肥作为对照(CF),采用叶面喷施0.3%硫酸锌溶液的方法,统计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和药效成分... 【目的】探究锌肥对枳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西道地药材产区的枳壳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枳壳品种新香为研究对象,以农民习惯施肥作为对照(CF),采用叶面喷施0.3%硫酸锌溶液的方法,统计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和药效成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喷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药效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累积量和单株全锌累积量均显著提高,单株全锌累积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单株药效成分累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产地的枳壳产量构成因子和单果药效成分累积量对增施锌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单株药效成分累积量和单株全锌累积量均显著提高,且樟树产地的枳壳产量和药效成分提升程度大于新干产地枳壳的提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锌肥 产量 柚皮苷 新橙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溪市20个乡镇农业用地集约利用及潜力测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凯能 汤江龙 +1 位作者 崔耀元 胡慧敏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为实现江西省贵溪市农业土地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开发利用,根据贵溪市的农业用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农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采用多目标评价法对各乡镇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进行计算... 为实现江西省贵溪市农业土地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开发利用,根据贵溪市的农业用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农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采用多目标评价法对各乡镇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进行计算,并使用ArcGIS绘制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图;对耕地潜力和耕地以外的土地进行分析,通过各乡镇的增加耕地系数对区域乡镇进行分等定级,以便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潜力。结果表明:贵溪市农业用地总体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区域面积集中,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北部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南部较低;贵溪市农业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较大,应优先支持开展农业用地整理项目,合理布局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地 集约利用 耕地潜力 分等定级 江西省贵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储层有效砂体厚度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婷 周宁 吴啸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2-1274,共13页
河道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之一,实现砂体厚度的定量预测是提高油气开发效率的关键。随着目标储层非匀质性的增强,地震属性与储层岩性、物性、孔隙流体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如何在地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且智能的复杂储层定量预测... 河道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之一,实现砂体厚度的定量预测是提高油气开发效率的关键。随着目标储层非匀质性的增强,地震属性与储层岩性、物性、孔隙流体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如何在地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且智能的复杂储层定量预测是目前储层预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为了实现对致密砂岩储层的高精度智能化预测,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储层有效砂体厚度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多层堆叠的全连接神经网络逐层优化针对储层有效砂体厚度预测的地震属性,并将优化后的属性直接映射为砂体厚度。首先针对模型数据分析了训练样本对全连接神经网络建模的影响,然后在小样本情况下分别对比了该网络的深、浅层形态在网络规模大于训练样本数目及网络规模小于训练样本数目时的表现差异,发现当训练样本为小样本时,深层网络表现优于浅层网络,前提是训练样本数目大于网络规模。最后,我们将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用于胜利油田某区实际数据的有效砂体厚度预测,应用效果显示该方法对致密砂岩储层中4 m左右的砂体实现了有效识别,体现了该端到端智能建模方法从地震属性中挖掘潜藏地质信息的能力,证实了其在储层定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 致密砂岩 储层参数 地震属性 有效砂体厚度 小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禹 周宁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现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调查结果完整度低、资源信息利用率低、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方法】本研究引入遥感和GIS技术,开展对某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明确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基本应用... 【目的】现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调查结果完整度低、资源信息利用率低、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方法】本研究引入遥感和GIS技术,开展对某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明确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基本应用思路和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对比分析,将区域范围内所有坡度角在25°以下的非耕地图斑去除,同时去除的图像还包括自然坡度角为5级的区域图像、复垦后备资源当中面积未超过300 m2的独立图斑、林业部门规划的生态公益林区域图像等,精准选择数据源;在完成数据源的选择后,对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类型进行划分,首先针对滩涂区域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划分,随后依次依据不同地类特征对其他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类型进行划分;在完成对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划分后,引入遥感和GIS技术,对获取到的遥感图像进行全面解释,对遥感卫星图像与地形图进行配准,针对已经完成校正的栅格地形图,将其作为参考文件,将完成校正后的遥感卫星图像作为校正文件,在保持控制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执行配准操作;结合实地踏勘得到的调查结果,分析该区域当前开发和利用的耕地资源以及后续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最终确定各类别下资源的面积,将其汇总作为最终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结果】新的调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调查结果的完整度和分辨率,提高调查结果信息的利用率,并确保各类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实现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全面优化,从而提高耕地质量与土地资源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耕地后备资源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M数据的华东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 余芳滨 +2 位作者 曹良中 林雅睿 余佳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4期8-15,共8页
干旱与洪涝是华东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灾害,针对当前该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研究的缺失,借助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对GPM降水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在精度满足后续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以及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华东地区降水时... 干旱与洪涝是华东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灾害,针对当前该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研究的缺失,借助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对GPM降水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在精度满足后续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以及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华东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PM降水数据在年和月尺度上,与实测站点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1,偏差分别为9.56%、9.31%,总体精度较高;在空间分布上,降水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在时间分布上,年降水量逐渐增加并出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研究结论对该地区气象灾害防范、政府决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降水量 精度验证 时空变化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分析——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 曹怡平 张力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6期94-98,共5页
土壤可蚀性K值表示土壤易侵蚀的程度,对认识土壤侵蚀机理、定量估算土壤侵蚀量以及合理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尺度上,已揭示K值空间分布规律,然而尚不清楚土地利用对K值的影响。基于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探究土... 土壤可蚀性K值表示土壤易侵蚀的程度,对认识土壤侵蚀机理、定量估算土壤侵蚀量以及合理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尺度上,已揭示K值空间分布规律,然而尚不清楚土地利用对K值的影响。基于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K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用地(水浇地,水田,旱地,茶果园地)K值显著高于林地,灌木地,草地及盐碱地等天然半天然土地利用,表明农用地转化为林地,灌木地和草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可蚀性K值,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等养分,有助于防治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可蚀性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上游流域城市空间扩展的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应用
18
作者 张军 高洁纯 +1 位作者 陈蕾 徐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4-806,共13页
【目的】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扩展空间,有助于解决城市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冲突,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方法】以赣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解译的城市不透水面作为扩展源,并利用改进后的城市扩展... 【目的】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扩展空间,有助于解决城市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冲突,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方法】以赣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解译的城市不透水面作为扩展源,并利用改进后的城市扩展模拟生态阻力面模型(UEER)从本底条件、区位动力、生态阻力三大方面构建了研究区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结果】赣江上游流域城市不透水面为466.04 km^(2),主要集中在章贡区与南康区;赣江上游流域城市扩展的阻力基面呈现出西部低,东北部高的趋势;根据最小累积阻力面结果,将城市建设空间划分为低阻力值区、中阻力值区、较高阻力值区和高阻力值区,面积分别为10551.95,9594.63,11662.87 km^(2)和3911.44 km^(2);城市扩展模拟情况表明章贡区以及南康区城市空间可扩展强度较大,城市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较为充足,崇义县、安远县及全南县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较小,发展后备土地资源紧缺。【结论】构建的城市扩展阻力模型可为赣江上游流域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生态环境脆弱的流域型城市阻力面构建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不透水面 UEER模型 赣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优化——以鄱阳湖平原地区某项目为例
19
作者 贺波 周林勇 《农业工程》 2025年第8期144-148,共5页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为规划设计提供清晰思路,有助于确定较优的规划设计方案。针对对鄱阳湖平原地区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实际规划设计阶段中两种规划方案,从科学合理性、工程内容、工程费用和基础...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为规划设计提供清晰思路,有助于确定较优的规划设计方案。针对对鄱阳湖平原地区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实际规划设计阶段中两种规划方案,从科学合理性、工程内容、工程费用和基础设施占地率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比较,达到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减少耕地流失及优化土方量等目标,使工程建设既经济又规划合理。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注意事项,可为同类型地区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土地工程 优化设计 方案比较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稀土矿区高光谱精细分类的多层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20
作者 范晓勇 李恒凯 +3 位作者 刘锟铭 王秀丽 于阳 李潇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5年第9期2666-2675,共10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长期的粗放式开采导致矿区地表覆盖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准确精细的土地利用信息是矿区生态恢复和过程监管的重要基础,利用高光谱影像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被认为是准确监测大范围矿区的...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长期的粗放式开采导致矿区地表覆盖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准确精细的土地利用信息是矿区生态恢复和过程监管的重要基础,利用高光谱影像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被认为是准确监测大范围矿区的有效手段。然而,稀土矿区的地物复杂性和高光谱图像的信息冗余给其精细分类带来了挑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思想和多层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稀土矿区精细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尺度参数估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稀土矿区影像的多层次最优分割尺度,并获取了分割影像中的光谱、指数、纹理、几何4类影像特征,然后基于距离可分性分析得到了最优特征组合,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层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OCTC)模型完成分类,该模型由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改进而来,通过引进Transformer和CBAM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整体分类精度。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珠海一号”高光谱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以江西赣南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际验证,并与KNN、RF和1D-CNN分类方法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有效避免了椒盐现象的出现,分类整体性好,并且改进后的多层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最佳的分类精度,其总体精度可达88.11%,较其他分类方法提高1.22%~8.84%,Kappa系数提高了0.0159~0.1090。该方法能为稀土矿区的土地利用精细化分类与生产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提供方法借鉴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卷积神经网络 珠海一号 高光谱遥感 离子型稀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