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不同降雨工况下的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灿星 朱杰勇 +2 位作者 喻聪骏 刘家恺 祝传兵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极大地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依据地采取防治措施以及避险搬迁。以云南省维西县叶枝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河流距离、断层距... 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极大地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依据地采取防治措施以及避险搬迁。以云南省维西县叶枝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河流距离、断层距离、曲率9个评价因子,以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加权信息量法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分析,作出易发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降雨量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计算和皮尔逊Ⅲ型曲线预测研究区10 a一遇、20 a一遇、50 a一遇、100 a一遇的降雨量,得出4种不同的降雨工况,作出危险性评价。由统计所得,将易发性评价结果按照自然间断点法分成低、中、高、极高易发区4个等级,分别占据研究区面积32.80%,34.02%,21.96%,11.22%,用ROC曲线对其作精度验证,AUC值为89.2%;基于4种降雨工况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分别分出低、中、高、极高危险区4种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与实际调查情况对比,本研究得出的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能够为防灾减灾、避险搬迁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信息量模型 易发性评价 降雨工况 危险性评价 崩滑地质灾害 皮尔逊Ⅲ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富硒土壤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比较——以江西省信丰县油山地区为例
2
作者 杨兰 王运 +4 位作者 邹勇军 胡宝群 李满根 张安 朱满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9-1643,共15页
利用未知硒数据快速、高效、精准地圈定富硒土壤,需构建预测富硒土壤的最佳模型。从1 277个1∶5万表层土壤的地球化学数据中选取502个数据组成数据集,以w(Zn)、w(K_(2)O)、w(P)、w(Mo)、w(Mn)、w(Cr)、pH、D(泥盆系)为自变量,以是否富S... 利用未知硒数据快速、高效、精准地圈定富硒土壤,需构建预测富硒土壤的最佳模型。从1 277个1∶5万表层土壤的地球化学数据中选取502个数据组成数据集,以w(Zn)、w(K_(2)O)、w(P)、w(Mo)、w(Mn)、w(Cr)、pH、D(泥盆系)为自变量,以是否富Se为因变量,运用SPSS Modeler 18软件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及支持向量机模型(包括线性、多项式、径向基和Sigmoid核函数),并通过35组土壤样品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及(线性、多项式、径向基、Sigmoid)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和验证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4.3%、91.0%和97.1%、96.6%和97.1%、87.9%和97.1%、86.1%和94.3%、86.9%和94.3%、80.3%和91.4%;以上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48、0.950、0.993、0.937、0.945、0.928和0.873,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率和稳定性最佳。同时,本次研究发现了清洁富硒土壤及绿色富硒山稻,表明该方法在富硒土壤预测中具有可行性,且可进一步拓展到地质找矿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机器学习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里垄正长岩SI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胜了 郭国林 +6 位作者 巫建华 武勇 刘清 严文亚 李昌龙 姜智东 尊珠桑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6-498,共23页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_(2)(平均值...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_(2)(平均值为59.65%),低的镁铁质含量(FeO^(T)和MgO平均值分别为4.06%和1.41%);Na_(2)O/K_(2)O值介于3.27~5.34,平均为4.46;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5~0.94,具有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正长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h、Ce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Ta、Nb、Zr、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岩石基本一致;样品具有轻微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82,指示有少量斜长石的结晶分异。正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840.7±2.4 Ma,属于新元古代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基于本次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壳向西北俯冲后在扬子地块产生的大陆弧后环境,岩浆源区为下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笔者等提出840 Ma左右扬子与华夏仍未最终碰撞,新元古代中期浙皖赣相邻区一直处于古华南洋板块持续向扬子东南缘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该体系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新元古代 地质意义 浙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信丰县山稻基地硒及相关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兰 张安 +2 位作者 王运 邹勇军 王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了寻找绿色富硒农产品,对江西省信丰县山稻基地表层土壤、山稻、根系土及土壤垂向剖面样品开展硒及相关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质量评价,并利用环境水化学软件Visual MINTEQ 3.1开展硒形态模拟。结果表明,本区表层土壤为强酸性,硒平均含量... 为了寻找绿色富硒农产品,对江西省信丰县山稻基地表层土壤、山稻、根系土及土壤垂向剖面样品开展硒及相关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质量评价,并利用环境水化学软件Visual MINTEQ 3.1开展硒形态模拟。结果表明,本区表层土壤为强酸性,硒平均含量等级为适量,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为清洁;山稻根系土为强酸性,硒平均含量等级为富硒,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为清洁。土壤垂向剖面显示Cd、Hg、Cr、有机质(SOM)在地表富集趋势明显,且Se含量与Cd、As、Hg、Cr、SOM含量呈正相关,与Ni、Cu、Zn、Pb含量及pH呈负相关,表明山稻有重金属污染风险。本区土壤中硒形态主要为HSeO_(3)^(-)和SeO_(4)^(2-),其中HSeO_(3)^(-)生物有效性低于SeO_(4)^(2-),但对重金属拮抗效果好。因此,可通过喷洒SeO_(4)^(2-)和HSeO_(3)^(-)溶液改善农作物品质。本区种植的山稻绿色富硒,对Hg和Cd表现出良好的富集能力,可作为修复Hg和Cd污染土壤的优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富硒 土壤 山稻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温泉伴生气氦含量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邹勇军 肖富强 +1 位作者 章双龙 李玉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4,共10页
通过对江西省内的54件温泉伴生气体样品进行气体全组分、氦含量、氦同位素等实验测试,分析了温泉伴生气体组分和伴生氦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结果显示:江西省内温泉伴生气体组分以N_(2)和CO_(2)为主,且普遍含有氦气,氦含量分布总体呈现... 通过对江西省内的54件温泉伴生气体样品进行气体全组分、氦含量、氦同位素等实验测试,分析了温泉伴生气体组分和伴生氦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结果显示:江西省内温泉伴生气体组分以N_(2)和CO_(2)为主,且普遍含有氦气,氦含量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氦气平均体积含量为0.3%,最高含量达1.83%,达到工业品位(0.1%)的18倍,具备较好的资源潜力;初步圈定了赣南西部遂川-崇义-大余以西区域、东南部寻乌-会昌-瑞金地区为氦气远景区;根据氦同位素特征显示,氦气资源总体表现为壳源为主、幔源为辅的复合成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温泉 伴生气体 氦气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遥感的滑坡隐患识别及形变监测--以井冈山下茅坪水库滑坡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危洪波 龚珺 +5 位作者 夏元平 王霞迎 陈帅强 杨雨媚 折育霖 储小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6-293,共8页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进行潜在滑坡体的大范围识别及重点滑坡监测,已成为当前防灾减灾的研究重点。其中,对植被茂密区域小尺度滑坡的探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以井冈山下茅坪水库滑坡及周边区域为例,联合光学影像及Sentinel 1A雷达影像,利用...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进行潜在滑坡体的大范围识别及重点滑坡监测,已成为当前防灾减灾的研究重点。其中,对植被茂密区域小尺度滑坡的探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以井冈山下茅坪水库滑坡及周边区域为例,联合光学影像及Sentinel 1A雷达影像,利用光学解译及InSAR形变技术,实现大范围滑坡隐患体的识别;并借助StaMPS InSAR、SBAS InSAR技术,对重点小规模滑坡体进行长时序形变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taMPS InSAR大范围识别出3处滑坡,融合GF数据的影像解译,确定井冈山下茅坪水库滑坡为隐患体。针对隐患体,基于上述两种InSAR技术进行长时序形变监测,获取其滑动前后的形变状态。且此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坡度、降雨和人类活动存在强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小尺度滑坡隐患体的识别及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MPS InSAR SBAS InSAR 滑坡早期识别 光学遥感 小尺度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7
作者 朱师欢 林阳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因其快速灵活、低成本、高精度等优势特点,已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流程,以江西遂川作为研究区域,探索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无人...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因其快速灵活、低成本、高精度等优势特点,已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流程,以江西遂川作为研究区域,探索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技术能快速获取规划区高精度影像,生成的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与高程模型结果符合农田规划设计制图的规范要求,能够为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摄影测量技术 规划设计 农田建设 江西省遂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抚平原东北部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9
8
作者 何佳汇 毛海如 +6 位作者 薛洋 廖福 高柏 饶志 杨扬 刘媛媛 王广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70,共11页
赣抚平原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较高,但目前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特别是硝酸盐)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采集赣抚平原东北部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图解法、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反... 赣抚平原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较高,但目前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特别是硝酸盐)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采集赣抚平原东北部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图解法、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特别是硝酸盐)浓度的时空变化及硝酸盐来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NO_(3)-Ca型、HCO_(3)-Ca型为主,人类活动的输入是引起地下水化学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NO-3浓度较高以及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均集中于南昌下游。NO-3浓度低值区和季节变化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南部的山区以及赣江三角洲下游。地下水NO-3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与地下水径流特征、氧化还原环境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地下水中NO-3主要来源于工业、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对地下水NO-3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定量揭示了地下水径流过程中所受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时空变化 水化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动态分析
9
作者 钟亮 张春来 +1 位作者 胡芬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9,809,共15页
为了解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数据库,对1997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间的573篇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关键词频率、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布、作者影响... 为了解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数据库,对1997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间的573篇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关键词频率、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布、作者影响、研究热点、共被引文献以及主题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刘再华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继承和发扬了袁道先提出的岩溶作用参与全球碳循环并具有碳汇效应的观点,并提出了偶联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模型,极大推动了岩溶碳汇的研究。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和关键词时区图清楚地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可认为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领域经历3个发展阶段:1)1997-2006年的起步阶段,粗略估算了全球碳酸盐岩风化回收大气CO_(2)的量为0.110~0.608 Gt C·a^(-1),占全球碳遗漏的15%~30%;2)2007-2014年的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研究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关注不同流域在外源酸、径流条件及植被覆盖对碳酸盐岩风化的影响;3)2015年之后以大气-生物-土壤-水-基岩为系统的岩溶关键带理论指导下的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新阶段,考虑了水生生物光合作用、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条件下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循环 岩溶碳汇 文献计量学 研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市安源区废弃煤矿周边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
10
作者 赵均 宋炉生 +1 位作者 胡晶 朱满怀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4-591,共8页
为查明萍乡市安源区煤矿区周边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在废弃煤矿区采集煤矸石、底泥沉积物、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开展重金属元素含量测试,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江西... 为查明萍乡市安源区煤矿区周边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在废弃煤矿区采集煤矸石、底泥沉积物、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开展重金属元素含量测试,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江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煤矸石中Cd、Hg、Cu、Ni、Zn较富集,底泥沉积物中Cd、Hg、As、Cu、Ni、Zn较富集,土壤中Cd、Hg、As、Pb、Cu、Ni较富集,地下水和地表水分别呈现弱酸-弱碱性和弱碱性,均符合相应的Ⅲ类水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煤矸石中Ni、Cd、Cu属于重度污染,底泥沉积物中Cd、Hg属于重度污染,土壤中Cd、Ni属于重度污染,地下水中Pb属于轻度污染,地表水中重金属元素均属于未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底泥沉积物、煤矸石属于重度污染,地下水属于轻度污染,地表水属于警戒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离煤矸石的距离增加,底泥沉积物中的Cd和Ni质量分数以及土壤中的Cd、Hg和Pb质量分数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表明底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主要受到煤矸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规律 分布特征 重金属 煤矸石 萍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江山上墅组玄武粗安岩中单斜辉石环带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清 郭国林 +4 位作者 张胜了 巫建华 严兆彬 陶继华 王凯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7-1462,共16页
岩浆化学混合作用长期通过岩石地球化学进行识别,一直缺乏直接的矿物学证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浙江江山碗瑶乡上墅组内薄层状玄武粗安岩夹层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环带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工作,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岩浆动力学过... 岩浆化学混合作用长期通过岩石地球化学进行识别,一直缺乏直接的矿物学证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浙江江山碗瑶乡上墅组内薄层状玄武粗安岩夹层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环带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工作,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岩浆动力学过程,为江山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新的证据。研究表明,单斜辉石以斑晶和基质两种形式产出,斑晶发育核-幔-边结构,其中幔部和边部包含有较多的钛铁矿、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表明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过程。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基质和斑晶辉石都属于普通辉石,斑晶辉石从核部、幔部到边部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CaO和MgO含量增加、Al_(2)O_(3)和Na_(2)O、K_(2)O含量逐渐降低,但是基质辉石具有相对较低的Ti、Al和Na含量,且与斑晶边缘成分类似。单斜辉石原位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斑晶单斜辉石从核部到边部具有相似的特征,呈现Th、La、Nd和Ta等元素相对富集,Nb、K、Ti和Pb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温压计算结果显示斑晶和基质的形成温度较低(1040.3~1122.3℃),斑晶核部结晶深度较深(10~12 km),而富含矿物包体的幔部和边部结晶深度较浅(3~6 km),并且幔部具有最低的稀土总量(∑REE=44.33×10^(-6)~63.66×10^(-6))以及无明显Eu(Eu/Eu^(*)=0.98~1.12)负异常。上墅组玄武粗安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和核-幔-边结构指示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可能系由偏基性和偏酸性的岩浆在中—上地壳深度发生混合的结果,江山玄武粗安岩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晚期华夏与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贴完成后古岛弧内部的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辉石 环带结构 构造意义 上墅组 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