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利超 谢颂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230-235,共6页
[目的]进行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为科学编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在继承江西省原"三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按照统筹考... [目的]进行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为科学编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在继承江西省原"三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按照统筹考虑水土流失现状防治需求,与已有规划成果相协调,集中连片,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以及等级从高等原则的要求,采用"2+1"和"双达标"的模式,进行了复核划分。[结果]复核划分确定了10个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地总面积66 562.6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9%,并提出了江西省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方略及不同重点防治分区的防治途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重点防治区 复核划分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崩岗侵蚀危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利超 谢颂华 +2 位作者 肖胜生 喻荣岗 邬江颖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9期15-17,共3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根据江西省崩岗调查资料,在分析崩岗侵蚀现状与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崩岗侵蚀的危害性、治理现状与成效,并针对崩岗侵蚀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包括领导重视、密切配合,预防...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根据江西省崩岗调查资料,在分析崩岗侵蚀现状与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崩岗侵蚀的危害性、治理现状与成效,并针对崩岗侵蚀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包括领导重视、密切配合,预防为主、及早治理,科学施策、保障投入,注重宣传、全面监督,优化配置措施、治理开发并重,搞好示范、加强培训、保证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侵蚀 现状 防治对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2008年塘背河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月君 张金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126,130,共7页
塘背河小流域是国家首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的41条小流域之一,为了科学、系统的探究其土壤侵蚀变化规律以及水土保持治理成效。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对1975-2008年塘背河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 塘背河小流域是国家首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的41条小流域之一,为了科学、系统的探究其土壤侵蚀变化规律以及水土保持治理成效。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对1975-2008年塘背河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塘背河小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侵蚀面积已由1975年的12.20 km^2减少为2008年的3.40 km^2,治理度达72.13%,1998-2008年间土壤侵蚀面积虽有增加,但主要集中在轻度和中度侵蚀等级;土壤侵蚀改良以塘背河小流中游的来溪村和下游的都田村最为显著,土壤侵蚀空间格局已由1975年的集中连片式转变为2008年的零星分散式;1975-2008年塘背河小流域土壤侵蚀等级整体向较低等级转移,期间,1998-2008年,土壤侵蚀等级出现了向侵蚀高等级转移的情况,但其转移面积较少且主要向轻、中度侵蚀等级转移,流域内土壤侵蚀整体改善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背河小流域 CSLE 土壤侵蚀 转移矩阵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下植被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汪邦稳 段剑 +1 位作者 王凌云 杨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5期9-16,共8页
针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在赣县大田乡选择5个低丘马尾松林,利用植物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的地形、土壤、植被、侵蚀沟进行调查和测量,基于获取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植被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郁闭... 针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在赣县大田乡选择5个低丘马尾松林,利用植物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的地形、土壤、植被、侵蚀沟进行调查和测量,基于获取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植被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低,林木生长状况差,林地阳坡半阳坡植被总盖度仅为36.9%;2)林下灌草生物量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差,物种较为单一;3)林下植被以草本为主,草本以芒萁为主,其生物量占草本总生物量的75%以上;4)马尾松林下细沟、浅沟发育,土壤侵蚀严重,仅细沟、浅沟流失的土壤厚度达71.2 mm;5)不同坡位的侵蚀沟发育相关性显著,侵蚀沟与坡面的微环境差异明显,尤其是土壤密度和土壤水分差异显著;6)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量对植被恢复具有抑制作用,但沟壑密度的发育能够提高灌草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促进灌草均匀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侵蚀 马尾松林 红壤侵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山地风电项目区水土流失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华明 吴治玲 +4 位作者 昝玉亭 李英 龚长春 熊峰 车腾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江西山地风电项目建设特点,研究山地风电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征,并提出防治重点和措施建议,以期为山地风电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方法]以江西省6处典型山地风电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定... [目的]探讨江西山地风电项目建设特点,研究山地风电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征,并提出防治重点和措施建议,以期为山地风电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方法]以江西省6处典型山地风电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定量分析项目占地、土石方、水土流失等水土保持指标特征。[结果](1)单台风机平均占地2.44hm^2,挖方4.51×10~4 m^3,弃方1.44×10~4 m^3,新增水土流失量364.38t,每1kW容量平均占地11.63m^2,挖方2 148.91m^3,弃方684.53m^3,新增水土流失量0.17t。(2)道路工程区、风机机组区、弃土场区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占总量的53.87%,21.84%和10~.13%,是山地风电项目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结论]结合山地风电项目的区域环境特征,提出应注重道路工程区和风电机组区选线(址),优化竖向设计,减少挖填土石方数量,从源头上减少对区域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其次要注重表土和植被资源保护与利用、道路工程区和风机机组区下边坡拦挡防护与排水措施设计,恢复和重建区域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山地 风电项目 水土流失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莫明浩 谢颂华 +1 位作者 张磊 涂安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6-1023,共8页
自试点工程以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中国已实施了10余年时间,许多小流域建设已完成,而且近期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小流域治理大多要求按照清洁小流域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然而目前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的研究较少。小流域... 自试点工程以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中国已实施了10余年时间,许多小流域建设已完成,而且近期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小流域治理大多要求按照清洁小流域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然而目前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的研究较少。小流域生态清洁评价是了解小流域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小流域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在综合生态清洁小流域相关评价方法及各项表征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主评指标筛选,建立了包括水环境、土壤、生态、人与社会等四方面14个评价指标的江西省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小流域按生态清洁程度分为"好"、"较好"和"差"3个等级,按照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造指标隶属度评价矩阵、基于生态清洁度指数的综合评价的步骤进行评价。以江西省赣县枧田小流域和上犹县园村小流域为例,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说明。随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施,枧田小流域和园村小流域分别由实施前的"差"、"较好"提高到实施后的"好"的状态;在实施后,园村小流域的生态清洁状况(生态清洁度指数0.869)优于枧田小流域(0.847);而在实施前,园村小流域(0.726)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条件更好,枧田小流域实施前(0.570)后,生态清洁程度的提高幅度更大。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该评价过程可为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法 南方红壤侵蚀区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廖凯涛 熊晨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9期42-46,共5页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DEM、土壤类型、流域降雨及MODIS-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16 d,空间分辨率250 m),运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评价2001、2008年怒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年内,土壤侵蚀变化与降水变化保持...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DEM、土壤类型、流域降雨及MODIS-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16 d,空间分辨率250 m),运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评价2001、2008年怒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年内,土壤侵蚀变化与降水变化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即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土壤侵蚀强度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研究区的西北部,而在东南部则基本无侵蚀;2001—2008年怒江上游地区各县土壤侵蚀多呈加剧趋势,当地的退牧还草和生态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RUSLE模型 怒江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利超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2期36-41,共6页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域水土保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分区的产业布局和水土流失特点,立足各三级分区的水土保...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域水土保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分区的产业布局和水土流失特点,立足各三级分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三级分区的详细防治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区划 防治 布局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利超 王农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江西省的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江西省正处...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江西省的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江西省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叙述了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全省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管理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方向及防治对策等,以期更好地指导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现状 防治 对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洪任 谢颂华 +4 位作者 张利超 喻荣岗 宋月君 莫明浩 刘昭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通过多年的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通过多年的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全省性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简述了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成因、特点与危害,并对坡耕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与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对于更好地推进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耕地治理 防治对策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兴国县崩岗侵蚀劣地治理规划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峰 谢颂华 喻荣岗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年第3期50-52,共3页
崩岗具有分布广泛、发展迅速、难以治理、危害严重等特点。本文依托兴国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崩岗侵蚀劣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结合项目区自然现状和治理方向,对不同类型的崩岗进行了分类设计,形成生态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 崩岗具有分布广泛、发展迅速、难以治理、危害严重等特点。本文依托兴国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崩岗侵蚀劣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结合项目区自然现状和治理方向,对不同类型的崩岗进行了分类设计,形成生态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崩岗治理模式,在减少崩岗危害、恢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崩岗,发挥其综合效益,为推动南方红壤区崩岗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 兴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岗崩积体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龙 宋月君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7年第2期38-41,共4页
分别从崩岗崩壁崩塌堆积侵蚀、崩积体坡面土壤侵蚀以及坡面微地貌与水蚀过程的关系研究等3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崩岗崩积体土壤侵蚀规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 崩岗 崩积体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状的江河源头县域水土流失防治方略研究——以江西省修水县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睿婷 付涛 张利超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0年第5期31-32,共2页
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的江西省修水县是全省土地面积最大、水土流失面积最大、防治任务最重的县。同时,修水县作为江西省五大河之一修河的源头,河岸水土流失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西水保工作长期发展重要基础... 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的江西省修水县是全省土地面积最大、水土流失面积最大、防治任务最重的县。同时,修水县作为江西省五大河之一修河的源头,河岸水土流失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西水保工作长期发展重要基础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为指导,立足于修水县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修水县未来一个时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和工作方向,对于全县水土保持宏观决策与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同时可为各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样板与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现状 防治 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地形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819,共12页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侵蚀地形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差异显著,相对于山脊坡和鞍部坡,切沟土壤理化性质的大部分指标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酶活性最大;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与山脊坡和鞍部坡相比,切沟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酶及微生物指标的显著正相关明显增多,土壤特性与切沟的关联度也最高;切沟形成的微环境提升了土壤特性,为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大侵蚀沟的环境研究可为快速恢复该地区的土壤与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地形 马尾松林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马尾松林下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土壤养分相对较低,理化指标基本处于4级以下水平;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沟的土壤指标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18个土壤指标中,侵蚀沟的土壤有10个指标显著优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侵蚀沟与土壤特性关联度更高,侵蚀沟土壤指标间的显著相关数量更少。[结论]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的土壤侵蚀对林下土壤特性和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侵蚀沟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红壤丘陵区 土壤 马尾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利超 王辉文 谢颂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6-359,共4页
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的总体变化状况以及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并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1年与2000年相比,土壤... 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的总体变化状况以及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并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1年与2000年相比,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了6 975.32km2,减少幅度为20.84%,中度以上各级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该省水土流失总体上在减轻,水土流失的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随着全省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项目增多,局部人为恶化水土流失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现状 普查 发展趋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莫明浩 谢颂华 +1 位作者 聂小飞 胡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7-213,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几十年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实践,为水土保持实践中合理应用相适宜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已有试验成果总结,以江西省为例,根据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治理工程... [目的]总结分析几十年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实践,为水土保持实践中合理应用相适宜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已有试验成果总结,以江西省为例,根据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治理工程实践和水土保持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模式。[结果]对于南方红壤区难于治理和危害较大的侵蚀地类,系统总结了坡耕地“一控二保”治理模式、坡地果园“一高双低”治理模式、崩岗“三型”治理模式、林下水土流失“两类”治理模式、强烈侵蚀“两荒”地治理模式等5套可行的技术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2类工程实践模式,以及农户帮扶模式、大户治理模式、以奖代补模式、精品园区模式等4项政策引导模式。[结论]结合江西省长期以来效果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与内涵。治理模式的提出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模式 南方红壤区 江西省 崩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潘峰 张利超 +1 位作者 张北红 谢颂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6期17-19,共3页
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结合江西省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土流失要素,完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分,明确了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并提出分区区域布局。论述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和分区概况,为江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结合江西省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土流失要素,完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分,明确了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并提出分区区域布局。论述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和分区概况,为江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区划 基础功能 区域布局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研究进展——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肖胜生 王聪 +2 位作者 郭利平 宋月君 汤崇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9-294,共6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途径,为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为例,基于相关科学研究和文献资料,在综合考虑不同生态服务功... [目的]总结和探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途径,为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为例,基于相关科学研究和文献资料,在综合考虑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开展以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提升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在系统梳理塘背河小流域治理成效的基础上,指出崩岗侵蚀、林分结构单一和林下流、规模化经果林开发导致的局部水土流失恶化和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需从前期侧重遏制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修复转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为主的新阶段,这是南方红壤丘陵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结论]建议以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为核心目标,从不同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和水土保持服务的空间流动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入手,研发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包括权衡与协同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固碳增汇等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生态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模式,打造塘背河小流域“升级版”和“扩展板”,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服务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背河小流域 南方红壤丘陵区 水土保持 生态服务功能 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利平 张利超 +2 位作者 陈伏生 徐冰石 葛佩琳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1期19-22,共4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低山丘陵区防汛抗旱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减少水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保证.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发展重要基础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基于全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不同特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低山丘陵区防汛抗旱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减少水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保证.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发展重要基础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基于全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不同特点、功能定位与防治布局方向,通过对多条小流域的治理实践、技术措施与成效的总结,提出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防护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三类模式,并对其采用的技术模式及特点和应用对象(范围)与前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各地更有效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模式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