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苗基质对闽楠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广涛 李彬 +2 位作者 刘尖 许樊蓉 喻方圆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筛选适宜闽楠容器苗的育苗基质,为促进闽楠苗木的生长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楠木林下土、泥炭、泥炭+黄土(体积分数为1∶1)、稻壳灰等4种基质的理化性质;探讨了4种基质处理下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和叶面积等生长指... [目的]筛选适宜闽楠容器苗的育苗基质,为促进闽楠苗木的生长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楠木林下土、泥炭、泥炭+黄土(体积分数为1∶1)、稻壳灰等4种基质的理化性质;探讨了4种基质处理下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1)4种基质的pH值均显酸性,适合闽楠生长;稻壳灰的养分含量更丰富、均衡;泥炭的相对含水量和孔隙度最大,稻壳灰次之。(2)除根长外,稻壳灰处理下闽楠容器苗生长指标均最大。(3)相关性分析表明,氮和有机质不利于容器苗地径和生物量的生长;pH值、相对含水量及孔隙度不利于叶面积和根系的生长;磷、钾与生长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但对苗高、地径及生物量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4)主成分分析表明,稻壳灰和泥炭对闽楠容器苗生长的综合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综合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并考虑成本因素,选择稻壳灰作为闽楠容器苗的优选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容器育苗 基质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竹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美才 李彬 +2 位作者 丰华新 王艳琴 刘远生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6期30-34,共5页
叶绿素荧光作为研究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不同竹种的光合作用及其环境适应能力,利用PAM-2100荧光测定仪测定了5个竹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安吉金竹(Phyllostachys parvifolia... 叶绿素荧光作为研究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不同竹种的光合作用及其环境适应能力,利用PAM-2100荧光测定仪测定了5个竹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安吉金竹(Phyllostachys parvifolia)、白哺鸡竹(P.dulcis)、斑竹(P.bambusoides)、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和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离体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SII实际光合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通过PSⅡ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等参数呈现逐渐升高并最终平稳的变化过程。5个竹种的F_(v)/F_(m)值为0.767~0.788。相关性分析表明,Y(II)与NPQ呈显著负相关(r=-0.917),与q_(P)、rETR呈显著正相关(r=0.995和1.000);NPQ与q_(P)、rETR呈显著负相关(r=-0.892和-0.920);q_(P)与rETR呈显著正相关(r=0.99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竹种的光合作用特性及选择其适宜生长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 叶绿素荧光 相关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东京野茉莉种子营养成分及元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毛雪 李彬 +2 位作者 王晓宇 陈晨 喻方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东京野茉莉种子营养成分及元素积累的影响,以10 a生东京野茉莉结实母树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浓度的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分别在花后45、65、95、125 d进行喷施,于花后50、70、100、130 d采集种子样品...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东京野茉莉种子营养成分及元素积累的影响,以10 a生东京野茉莉结实母树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浓度的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分别在花后45、65、95、125 d进行喷施,于花后50、70、100、130 d采集种子样品,分析测定各油菜素内酯处理组与喷蒸馏水对照组东京野茉莉种子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粗脂肪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种子营养成分方面,在花后100 d,BR10处理的东京野茉莉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177.77 mg/g FW,是对照的4倍;在花后130 d,BR20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81 mg/g FW,是对照的1.22倍,BR5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为25.70 mg/g FW,是对照的5.02倍;在花后70 d时,BR5处理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47.90%,是对照组的1.2倍。从4个时期来看,BR5和BR10两种处理的粗脂肪含量都高于CK组。(2)在种子营养元素方面,在花后130 d,BR5处理的全氮、全钾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27 mg/g DW、2.06 mg/g DW;在花后100 d,BR20处理的全磷含量最高,为0.27 mg/g DW,是对照的2.5倍;在花后130 d,BR10处理的全碳含量最高,为64.10%,是对照组的1.12倍。研究表明: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BR处理对东京野茉莉种子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较低浓度的BR处理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种实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野茉莉 油菜素内酯 营养成分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幼苗在不同pH处理下的生理响应
4
作者 张广涛 李彬 +2 位作者 刘尖 许樊蓉 喻方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34-137,166,共5页
[目的]确定适宜闽楠生长的土壤酸碱度。[方法]以当年生闽楠容器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pH对其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和b含量、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影响。[结果]11 d后,各处理根系活力表现为pH 7处理>pH 9处理... [目的]确定适宜闽楠生长的土壤酸碱度。[方法]以当年生闽楠容器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pH对其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和b含量、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影响。[结果]11 d后,各处理根系活力表现为pH 7处理>pH 9处理>pH 5处理>pH 3处理。pH 5和pH 7处理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较高,植物水分状况较好。随着酸性的增强,叶绿素a、b的耐受性逐渐降低,pH 5、7处理叶绿素总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叶片细胞膜透性在pH过高或过低条件下会逐渐增大,且细胞膜被破坏的程度与酸碱性的强度成正比。随着pH的增大,闽楠容器苗MDA含量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pH 5、7、9处理MDA含量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适宜闽楠容器苗生长的基质pH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基质pH 酸碱胁迫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