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胭脂鱼在赣江流域吉安地区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1
作者 谢义元 吴春林 +2 位作者 陈剑 吴明传 张德安 《中国水产》 2012年第5期72-75,共4页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游均有分布,以长江上游数量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人工繁殖技术 吉安地区 赣江流域 亚口鱼科 经济价值 长江上游 保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选育品系、大鳞副泥鳅选育品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林慧 吴华东 +6 位作者 王自蕊 周颖 孙艺文 钟建贵 彭建华 吴春林 李福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目的】旨在探究属间杂交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泥鳅(M)与大鳞副泥鳅(P)优良个体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建立了泥鳅自交M(泥鳅♀×泥鳅♂)、大鳞副泥鳅自交P(大鳞副泥鳅♀... 【目的】旨在探究属间杂交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泥鳅(M)与大鳞副泥鳅(P)优良个体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建立了泥鳅自交M(泥鳅♀×泥鳅♂)、大鳞副泥鳅自交P(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正交MP(泥鳅♀×大鳞副泥鳅♂)与反交PM(大鳞副泥鳅♀×泥鳅♂)4个试验群体,并对其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群体生长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2,3,4,5,12月龄等生长阶段,4个群体生长速率差异趋势相似,且MP与PM在生长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MP生长速率显著高于PM、M(P<0.05)、显著低于P(P<0.05),PM生长速率显著高于M(P<0.05)、显著低于P(P<0.05)。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MP群体与PM群体鳍条数目皆偏向于M亲本。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P与PM聚为1支,再与M聚为1支,最后与P聚为1支;主成分分析概括出方差贡献率较大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8.806%,其中主成分1方差贡献率为43.000%;在27个测量参数中挑选21个对主成分1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83.33%~93.33%。【结论】综上所述,杂交后代生长性状体现出了明显的超单亲(泥鳅)优势,且两种杂交泥鳅形态相近,均与泥鳅更相似。研究结果为杂种泥鳅的鉴定、育种及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杂交子代 生长性能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斑点叉尾鮰网箱微孔增氧高效养殖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习宏斌 谢义元 +3 位作者 廖年根 谢美珍 胡耀华 肖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41-143,共3页
为了充分挖掘网箱养殖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将微孔增氧技术运用于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中,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8.54个百分点;产量比对照组提高33.4 kg/m2;纯收益比对照增加231.8元/m2。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网箱养鱼 微孔增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中科3号”成鱼池塘80:20精养模式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义元 段中华 +1 位作者 黄志明 吴春林 《中国水产》 2014年第11期67-68,共2页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研发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该品种鲫鱼适宜主养、混养、精养,具有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遗传性状稳定、鳞片紧密、不易脱...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研发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该品种鲫鱼适宜主养、混养、精养,具有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遗传性状稳定、鳞片紧密、不易脱落等特点,深受养殖户的喜爱,该品种推广养殖可以促进养殖结构调整、提高池塘产能,化解饲料价格上涨和鱼类价格偏低等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成鱼池塘 模式试验 精养 国家重点实验室 养殖结构调整 价格上涨 生物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