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先心矫正术后合并起搏器植入患者房扑射频消融1例
1
作者 冯佳丽 徐芳 +3 位作者 胡金柱 许飞 段君凯 周云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儿童时期较为少见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其中继发性Af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心肌病等。依据体表心电图的不同,房扑可分为典型Af和非典型Af^([1])。Af的治疗目前主要...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儿童时期较为少见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其中继发性Af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心肌病等。依据体表心电图的不同,房扑可分为典型Af和非典型Af^([1])。Af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以及抗凝治疗^([2])。射频消融治疗Af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因此逐渐成为根治Af的首选治疗方法^([3])。然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无疑增加了射频消融术的难度。现就1例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先心起搏器植入术后Af病例予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永久起搏器 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相关微RNA的功能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冯佳丽 彭宇 段君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0,共5页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仍有待探索。部分川崎病病例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增加。因...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仍有待探索。部分川崎病病例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增加。因此,及时诊断川崎病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对川崎病及早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微RNA(miRNA)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miRNA表达失调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研究显示,miRNA可辅助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大规模人群筛查,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期研究发现,miRNA与川崎病发病机制相关,其表达失调将导致川崎病患者的免疫失衡及血管损伤。另有部分研究表明,循环miRNA可作为川崎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主要聚焦于川崎病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目前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去验证川崎病相关miRNA的早期诊断及预测效能。该文就近年来miRNA在川崎病中的功能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微RNA 生物标志物 发病机制 诊断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