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态酚类物质在植物生长、食品加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胜宇 杨梅 +4 位作者 胡鹤宇 朱才庆 董欢欢 管咏梅 朱卫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08-417,共10页
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机体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作用,在植物体生长及调节人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可直接萃取的游离态酚类物质,与多糖、蛋白质、脂质等结合的结合态酚类物质,所占比例更高,分布更广,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机体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作用,在植物体生长及调节人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可直接萃取的游离态酚类物质,与多糖、蛋白质、脂质等结合的结合态酚类物质,所占比例更高,分布更广,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态酚类物质从植物生长到食品加工再到人体消化利用全链条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组成、结构、迁移转化、赋存特征等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研究其积累与释放规律对增强其生物活性,提高酚类利用率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结合态酚类物质在植物生长、食品加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释放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阐明结合态酚类释放规律及提高其利用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多酚 释放过程 植物生长 食品加工 人体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纺织材料的人造血管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世雪 李成才 +4 位作者 刘国金 郭玉海 刘炳荣 殷向 刘小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顺应性、安全性能高的纺织人造血管,从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涤纶(PET)、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和丝素蛋白(SF)等几种用于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的特点,阐述了机织、针织、编织、非织...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顺应性、安全性能高的纺织人造血管,从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涤纶(PET)、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和丝素蛋白(SF)等几种用于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的特点,阐述了机织、针织、编织、非织造及3D打印制备人造血管主要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在人造血管领域目前现存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纺织材料在人造血管中的应用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理想的人造血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纺织材料 血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葛加工副产物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胜宇 杨梅 +4 位作者 胡鹤宇 江和栋 董欢欢 管咏梅 朱卫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共9页
为提高粉葛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对两种常见副产物粉葛皮及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法及扫描电镜,对比提取前后粉葛加工副产物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结合态酚类物质的组分构成进行表征... 为提高粉葛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对两种常见副产物粉葛皮及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法及扫描电镜,对比提取前后粉葛加工副产物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结合态酚类物质的组分构成进行表征,并对两种副产物残渣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副产物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0:1 mL/g、NaOH溶液水解时间4 h、NaOH溶液浓度3 mol/L,该条件下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得率为2.54±0.070 mg/g;副产物粉葛皮中结合态酚类物质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0:1 mL/g,NaOH溶液水解时间5 h,NaOH溶液浓度3 mol/L,该条件下结合态酚类物质得率为5.087±0.155 mg/g。碱水解破坏了粉葛加工副产物中酚类物质与纤维素之间的酯键,整体纤维结构破损,有效促进了结合态酚类物质的释放。副产物粉葛渣及粉葛皮中的结合态酚类物质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粉葛皮中的结合态酚类物质以酚酸类、黄酮类成分为主,而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则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粉葛皮及粉葛渣结合态酚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粉葛皮中结合态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优于粉葛渣。综上,粉葛加工副产物残渣中含有丰富的结合态酚类物质,且抗氧化活性显著,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加工副产物 结合态酚类 提取工艺 组成鉴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myces sp.N2所产农抗N2对桔青霉的拮抗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群 王丽华 +3 位作者 陈东海 彭伟建 徐家兴 李昆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7-493,共7页
【目的】Streptomyces sp.N2是本课题组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可产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3-甲基-3,5-氨基-4-烯-吡喃-2-酮,分子式为C6H7O2N,农抗N2)的新种,此活性物质对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从生长特征、细胞形态学等角度,为揭示农抗N2... 【目的】Streptomyces sp.N2是本课题组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可产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3-甲基-3,5-氨基-4-烯-吡喃-2-酮,分子式为C6H7O2N,农抗N2)的新种,此活性物质对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从生长特征、细胞形态学等角度,为揭示农抗N2在桔青霉生长发育中的抑菌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采用常量培养基稀释法测定了农抗N2对桔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杯碟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农抗N2对桔青霉的抑菌活性菌丝和生长量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农抗N2对桔青霉生长曲线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探究了农抗N2对桔青霉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Streptomyces sp.N2所产农抗N2对桔青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机理初步判定为破坏桔青霉菌丝的菌丝结构,推迟了桔青霉对数期的到来而抑制菌体的生长。菌体最低抑菌浓度(3 d)为5.77μg/mL,其对应的抑菌圈大小为(13.04±1.06)mm。药液处理后,桔青霉生长对数期推迟了2 d。由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结果可推测,农抗N2可干扰桔青霉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结论】农抗N2对桔青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其对桔青霉的形态和结构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可以推测农抗N2能够影响桔青霉细胞壁相关蛋白的合成,使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强,影响其细胞膜及内部细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sp.N2 桔青霉 拮抗机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龙凡 邹必成 +6 位作者 王丽华 瞿明仁 陈传斌 张弦 梅文亮 杨建军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95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36头月龄和体重相近的锦江黄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适温组(T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烟酸组(HN组)在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36头月龄和体重相近的锦江黄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适温组(T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烟酸组(HN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 mg/kg烟酸。TN组采用降温系统,保证试验牛处于适温条件下;而HS组和HN组均饲养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HS和HN组牛舍的平均温湿指数大于79,属于中度热应激。2)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第30、60天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60天的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第30、60天的血清COR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腹脂率和背膘厚度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的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pH45 min、pH24 h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肌pH45 min、pH24 h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5)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CP含量有升高的趋势(P=0.057)。6)与TN相比,HS组肉牛第30天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有提高的趋势(P=0.060);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第60天的血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7)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有提高的趋势(P=0.082),背最长肌FAS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会改变肉牛血清激素含量,降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促进脂肪分解。在饲粮中添加烟酸可以增强肉牛的抗热应激效果,降低肌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提高肌肉pH,改善肉品质,并且能够调控肉牛脂肪代谢,促进脂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热应激 肉牛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龙凡 邹必成 +4 位作者 王丽华 瞿明仁 陈传斌 杨建军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4-1695,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康锦江黄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适温组(T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烟酸组(HN组)在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康锦江黄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适温组(T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烟酸组(HN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 mg/kg烟酸。TN组采用降温系统,保证试验牛处于适温条件下,而HS组和HN组饲养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TN组相比,HS组第30、60天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第30天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60天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第30天的血清AST和ALT活性显著下降(P<0.05)。2)与TN组相比,HS组第30、60天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S组相比,HN组第30天的血清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UN含量显著下降(P<0.05)。3)与TN组相比,HS组第60天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下降(P<0.05),第30、60天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下降(P<0.05),第30、60天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HS组相比,HN组第30天的血清IgA和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30、60天的血清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TN组相比,HS组第30、60天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第30、60天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30天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下降(P<0.05);与HS组相比,HN组第30、60天的血清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30、60天的血清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第60天的血清SOD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5)与TN组相比,HS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肝脏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会改变肉牛血清生化指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饲粮中添加烟酸可以改善血清酶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有效缓解肉牛热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热应激 肉牛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青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良辉 刘慧 汪军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6期59-62,共4页
优选三叶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因素为基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提取影响较大,其他3个因素影响程度... 优选三叶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因素为基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提取影响较大,其他3个因素影响程度顺序为:液固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固比为20︰1,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最佳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开发三叶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总黄酮 提取 单因素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