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地下人防通道的勘察与处理
1
作者 罗克嵩 文强 +3 位作者 辛田军 周国彬 樊柄宏 尹佳庆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为消除在城市道路开挖过程中废弃地下人防通道的塌陷隐患,以江西省某道路改造工程遇到废弃地下人防通道为实例,结合既有资料和勘察实际分析废弃地下人防通道的多种处理方式,指出该工程中废弃地下人防通道的处理方式需要满足经济高效、... 为消除在城市道路开挖过程中废弃地下人防通道的塌陷隐患,以江西省某道路改造工程遇到废弃地下人防通道为实例,结合既有资料和勘察实际分析废弃地下人防通道的多种处理方式,指出该工程中废弃地下人防通道的处理方式需要满足经济高效、施工周期短、设备占地面积小等要求,建议处理方式不采用封仓加固法和跨越法,对道路改造工程开挖工作段的废弃地下人防通道采用固体填充法联合灌浆法处理,对道路改造工程不开挖工作段的废弃地下人防通道采用灌浆法处理,同时做好防水排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下人防通道 勘察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安东 孙占学 +4 位作者 蔺文静 杨旎 叶海龙 童珏 王运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6-1654,共9页
【研究目的】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地热成因类型、地热水化学特征,并评估了各设区市的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江西省地热资源主要可分为隆起山地循... 【研究目的】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地热成因类型、地热水化学特征,并评估了各设区市的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江西省地热资源主要可分为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和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其中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占95%以上。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地热系统主要分布在九连山、武功山、九岭山和罗霄山脉一带,主要受控于周围的断裂构造尤其是深大断裂构造,通常出露在两大断裂交汇的位置。【结论】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基本与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和深部温度格局特征相吻合,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矿物度较低,以淡水为主,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赣州和宜春地热资源最为丰富,地热资源量均超过45000×10^(10)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潜力评价 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地热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热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郑乾墙 钟鸣 邓有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江西地热资源为赋存于断裂裂隙中的水热对流型地热水,这一特性决定了地热水的形成与分布与断裂构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出露的地热,其形成与分布受断裂构造、水文地质、地形地貌、以及岩性等因素的控制。这些控制因素可以为地热勘查... 江西地热资源为赋存于断裂裂隙中的水热对流型地热水,这一特性决定了地热水的形成与分布与断裂构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出露的地热,其形成与分布受断裂构造、水文地质、地形地貌、以及岩性等因素的控制。这些控制因素可以为地热勘查与开发,尤其是寻找隐伏地热指明方向,即在地热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地热异常、断裂构造及组合、水文地质及岩性等控制地热水形成与分布因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控制因素 断裂构造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去除水中抗生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齐灵 余圣品 +5 位作者 李佳乐 孙占学 董一慧 江悦玲 汪翰林 赵希臻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5,共10页
基于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能够产生强有效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使水中的抗生素矿化降解。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因具有环保、高效的优点而表现出良好的活化效果。单一的金属离子,如Ag+、Fe^(2+)... 基于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能够产生强有效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使水中的抗生素矿化降解。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因具有环保、高效的优点而表现出良好的活化效果。单一的金属离子,如Ag+、Fe^(2+)、Co^(2+)、Zn^(2+)、Mn^(2+)、Ni^(2+)参与循环活化较为困难,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目前多金属氧化物、碳基负载过渡金属、光协同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思路。多金属氧化物在活化过程中其他金属离子可作为电子供体实现变价循环;碳基负载过渡金属通过自由基和非自由基反应降解抗生素,在活化过程中能够减缓金属表面发生电化学氧化和物理团聚,促进电子转移;光协同过渡金属活化促进光生空穴与光生电子的分离,提高活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过硫酸盐 多金属氧化物 碳基负载过渡金属 光协同过渡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外导热系数测试差异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设计的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鸡西市MJX01钻孔为例
5
作者 郝术仁 刘丽虹 +3 位作者 张华 宋欣 董吴军 李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导热系数差异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设计的影响,以黑龙江省鸡西市MJX01钻孔为例,通过对该钻孔开展室外测温热响应测试和室内岩石热导率系数的试验测试,利用多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TOUGH2-MP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结... 为了研究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导热系数差异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设计的影响,以黑龙江省鸡西市MJX01钻孔为例,通过对该钻孔开展室外测温热响应测试和室内岩石热导率系数的试验测试,利用多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TOUGH2-MP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室内试验测试获得的导热系数普遍低于室外热响应测试。数值分析模型以热响应测试结果为标准,定量评价了不同测试方法得到的导热系数差异对钻孔换热造成的影响,得出分布式测温计算的方法。本研究不仅能够计算出不同层位岩石的原位导热系数,更有助于预测不同深度地层的吸热能力,为优化钻孔热交换器设计深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热响应测试 数值模拟 导热系数 分布式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加压酸法浸铀井网合理间距研究
6
作者 罗跃 白细民 +2 位作者 吴慧 余圣品 陈茜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为探讨酸法地浸中井距对铀浸出效率的影响,以内蒙巴彦乌拉铀矿区为例,通过酸法地浸采铀数值模型,探讨溶浸液覆盖范围及流速的时空变化特征。从井场成本、浸铀周期、溶浸死角三个方面探讨不同井距对浸铀的影响,26种方案比选结果表明:1)... 为探讨酸法地浸中井距对铀浸出效率的影响,以内蒙巴彦乌拉铀矿区为例,通过酸法地浸采铀数值模型,探讨溶浸液覆盖范围及流速的时空变化特征。从井场成本、浸铀周期、溶浸死角三个方面探讨不同井距对浸铀的影响,26种方案比选结果表明:1)采区井场随井距增加而减小,井距对井场成本影响较大;2)采区内特征流速随井距增大而减小,由于流速会影响浸铀周期,因此相对浸铀周期随井距增大而增大;3)随井距增大,溶浸死角空间范围呈近似指数增大。综合考虑,在本文模拟条件下,认为26~30 m为最佳浸铀井距,该结果可为该矿区后续地浸工艺孔的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地浸 加压酸浸 井距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与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水平及其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7
作者 崔学慧 李炳华 +1 位作者 陈鸿汉 万平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2-479,共8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化合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及生殖毒性的特点。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威胁极大,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吸附作用是影响污染物在土壤及沉积物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关键...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化合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及生殖毒性的特点。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威胁极大,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吸附作用是影响污染物在土壤及沉积物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及沉积物中PAEs的污染现状,归纳了影响PAEs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土壤及沉积物的PAEs主要污染组分较为一致,但PAEs污染相对严重。土壤有机质及粘土矿物对PAEs的吸附影响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有机质中的腐殖质对PAEs的吸附起着决定作用;腐殖质由胡敏酸、富里酸及胡敏素,部分含有碳黑组成,各组成对PAEs的吸附影响大小不一,相应的吸附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而且土壤与沉积物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对PAEs的吸附双重影响认识还不够。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粘土矿物对PAEs的吸附起着主要作用,然而PAEs的吸附与粘土矿物类型及其表面电场的关系、是否能与水分子竞争表面电场等问题还不甚清楚,需要进一步探索。今后将引入并开发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从土壤及沉积物的有机质组成及微观结构研究其对PAEs的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土壤与沉积物 有机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突发性应急供水水源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邹友琴 周文斌 +1 位作者 兰盈盈 杨曼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在地下水极丰富区选定尤口、谢埠、桃花三个地段作为突发性应急供水水源地。在现状开采情况下,以满足2020年研究区生活用水量(69.3×104m3/d)3个月为目标,应用GMS软件模拟三个水源地在最不利降水条件下应急... 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在地下水极丰富区选定尤口、谢埠、桃花三个地段作为突发性应急供水水源地。在现状开采情况下,以满足2020年研究区生活用水量(69.3×104m3/d)3个月为目标,应用GMS软件模拟三个水源地在最不利降水条件下应急供水情况。应急供水3个月之后,桃花有7口井疏干含水层厚度超过原厚度的2/3,最大为78.67%,最小为35.22%,平均为56.48%,基本能满足应急供水要求;谢埠与尤口最大疏干含水层厚度均未超出2/3,平均分别为41.06%和26.30%,均能满足应急供水要求。应急开采时,含水层疏干提供水量所占比重均在90%以上。当3个月应急供水结束后,维持现状开采,在年末桃花、谢埠、尤口含水层厚度分别可恢复至原厚度的89.82%、82.57%、85.45%,具有良好的恢复性能。可见,桃花、谢埠、尤口适合作为应急水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市 突发性应急供水水源地 数值模拟 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暴雨型泥石流形成机制与动力特征--以江西修水县卢庄沟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甘建军 袁良浍 +2 位作者 李明 唐春 颜龙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对鄱阳湖流域暴雨型泥石流形成机制与动力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此类山洪灾害防治及流域水工程安全提供借鉴。以江西省修水县卢庄沟暴雨型泥石流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对其发育特征及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揭示该泥石流长6.... 对鄱阳湖流域暴雨型泥石流形成机制与动力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此类山洪灾害防治及流域水工程安全提供借鉴。以江西省修水县卢庄沟暴雨型泥石流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对其发育特征及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揭示该泥石流长6.25 km,流域面积4.27 km^2,物源62.46万km^3,主沟坡降大(524.1‰),高差约1 160 m地形易于汇水且泥石流动力足。江西省修水县卢庄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和动力特征可总结为:暴雨-滑坡-松散堆积体搬运-老泥石流沟冲刷复活-泥石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泥石流 形成机制 动力特征 卢庄沟 江西省修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粒度均匀性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家俞 尹崇清 +3 位作者 王召兵 吴门伍 罗剑峰 吴金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5-27,共3页
挟沙水流中的泥沙颗粒运动是随机的,所以在水流中的某一位置的泥沙组成有粗有细,同时不同位置粗细颗粒的均匀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泥沙浓度及水流条件对泥沙颗粒均匀性沿垂向分布规律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泥沙浓度或者... 挟沙水流中的泥沙颗粒运动是随机的,所以在水流中的某一位置的泥沙组成有粗有细,同时不同位置粗细颗粒的均匀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泥沙浓度及水流条件对泥沙颗粒均匀性沿垂向分布规律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泥沙浓度或者水流条件较小的情况下,非均匀系数沿垂向分布是逐渐增大的,即越接近床面,颗粒越均匀,非均匀系数越接近1.0,然而在浓度较高和水流条件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在床面附近出现了非均匀系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非均匀系数 挟沙水流 泥沙浓度 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抗生素的吸附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永康 余圣品 +4 位作者 李佳乐 董一慧 王萌 赵齐灵 李烨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2-2082,共11页
抗生素进入土壤后会发生一系列环境行为,造成环境污染。该文梳理了土壤中抗生素的来源、污染现状和环境行为,系统总结抗生素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以及土壤的类型、pH、共存离子和有机质影响抗生素在土壤中吸附的基本规律以及作用机制。土... 抗生素进入土壤后会发生一系列环境行为,造成环境污染。该文梳理了土壤中抗生素的来源、污染现状和环境行为,系统总结抗生素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以及土壤的类型、pH、共存离子和有机质影响抗生素在土壤中吸附的基本规律以及作用机制。土壤中抗生素主要来源于畜牧和医疗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有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通过生物蓄积和吸附作用残留在土壤中,诱导抗性基因产生或与其他污染物交叉污染造成生态风险。具有羟基、羧基、胺基等可电离基团和不同分子结构的抗生素,存在不同酸解离常数,通过H键作用、π–π相互作用、金属离子络合作用、去质子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换等机制被土壤吸附;颗粒细小,质地细腻,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的土壤会暴露更多吸附位点,更容易吸附抗生素;土壤存在可变电荷,土壤电荷与抗生素的价态相同会抑制抗生素吸附,反之则促进;有机质通过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增强抗生素吸附,或与抗生素竞争土壤吸附位点抑制抗生素吸附;Al^(3+)、Fe^(3+)等酸性金属离子,作为抗生素与土壤颗粒联结的桥梁促进抗生素吸附;K^(+)、Na^(+)、Ca^(2+)和Mg^(2+)等碱性金属离子,竞争吸附位点抑制抗生素吸附。此外,土壤中能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水解酶等胞外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抗生素;植物根系可以分泌有机酸和糖类与抗生素相互作用。未来可利用有机质、离子含量较高的腐殖土研发污染土壤改良剂用于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或利用矿物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吸附材料;并加强多重复合污染体系与多机制预测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土壤 吸附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抗生素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与赣南地区典型中温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兴华 白细民 +5 位作者 孙占学 刘金辉 叶海龙 庞龙龙 关燕鹤 陈功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为践行“双碳”目标,助力中国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采用同位素手段和多矿物平衡模拟法,研究了赣北的白岭温泉与赣南的汤湖温泉和白石温泉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白岭温泉(85℃)为弱碱性HCO_(3)-Na型硅-氟水,其总溶解固体(TDS... 为践行“双碳”目标,助力中国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采用同位素手段和多矿物平衡模拟法,研究了赣北的白岭温泉与赣南的汤湖温泉和白石温泉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白岭温泉(85℃)为弱碱性HCO_(3)-Na型硅-氟水,其总溶解固体(TDS)含量、H_(2)SiO_(3)含量和主要离子浓度均低于汤湖温泉(89℃,弱碱性HCO_(3)-Na型硅-氟水)和白石温泉(85℃,弱碱性SO_(4)-HCO_(3)-Na型硅-氟水)。三个温泉虽均来源于大气降水,但汤湖温泉和白石温泉水的地下滞留时间更长,而白岭温泉的循环深度更大。白岭温泉和汤湖温泉的水岩作用强烈,均存在明显的氧漂移现象,而白石温泉则发生水气同位素交换作用,导致热水的δ^(18)O值降低。长石、方解石、石膏、黄铁矿的溶解和H_(2)S的氧化为温泉中主要离子来源。白岭温泉、汤湖温泉和白石温泉的平均热储温度分别为125、135和149℃,属于中温地热资源,其补给高程分别为1455、1790和10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温泉 水化学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解与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瞬变电磁反演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瑞友 白细民 +4 位作者 张勇 汪靖 朱亮 丁小辉 李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3-1015,共13页
瞬变电磁反演是高维非凸的复杂非线性反演问题。利用传统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可以有效缓解瞬变电磁反演的过拟合现象,但是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n... 瞬变电磁反演是高维非凸的复杂非线性反演问题。利用传统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可以有效缓解瞬变电磁反演的过拟合现象,但是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noising,WPD)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WPD-GA-BP),并应用于瞬变电磁反演中。首先,采用基于硬阈值和Daubechies系列中Db13的WPD方法降低观测磁场数据中的噪声成分,同时提出一种剔除冗余特征的样本采集策略。然后,引入具有全局性的GA优化BP神经网络初始权重,提升BP算法的学习能力和求解精度。最后,基于中心回线源一维瞬变电磁正演理论,构建层状地电模型,经WPD预处理后进行反演,并比较GA-BP与传统Occam、单一BP、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P)、DE-BP(differential evolution-BP)等算法的反演结果。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在瞬变电磁层状地电模型反演中,WPD-GA-BP比其他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强的稳定性和正演数据拟合能力,可有效应用于电磁探测反演解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小波包分解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遂昌苏村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甘建军 樊俊辉 +3 位作者 唐春 万程辉 刘至伟 李健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73-78,共6页
2016年9月28日17:28,浙江省遂昌县苏村发生一处中型岩质滑坡,约40万m3的岩土体从华上尖冲向桃源溪沟谷,摧毁了苏村部分居民住宅并形成长约523 m,宽约536 m的堰塞体,最大堆积厚度达到20 m,造成重大损失。该文以工程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 2016年9月28日17:28,浙江省遂昌县苏村发生一处中型岩质滑坡,约40万m3的岩土体从华上尖冲向桃源溪沟谷,摧毁了苏村部分居民住宅并形成长约523 m,宽约536 m的堰塞体,最大堆积厚度达到20 m,造成重大损失。该文以工程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详细地质调查、三维扫描、遥感解译、室内试验等手段,分析了苏村滑坡的基本特征,并提出滑坡发生成因及机理的初步认识。结果表明:强降雨在I区促发碎裂基岩崩塌,在后缘形成长426 m、宽190 m的崩滑堆积体,滑动距离48 m,在锁固段两侧挤出第一次加速;中部坡度大于60°的顺层基岩在I区滑体冲击下,沿153 m的滑道加速推进,形成滑坡的第2次加速;滑坡中前缘平缓地带古滑体在上部滑体的冲击下,复活面积达3 553 m^2,滑距超过800 m,破坏性强;苏村滑坡发生大规模挤出楔裂型岩质滑坡,促发古滑坡复活形成堰塞湖,这对类似地质条件区域滑坡的判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滑坡 挤出楔裂效应 地质分析 形成机理 苏村滑坡 浙江遂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基于Web-GIS技术的滑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被引量:3
15
作者 单九生 魏丽 +3 位作者 边晓庚 章毅之 刘献耀 刘修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229,共8页
2004年开始在江西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定点监测试验、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应用滑坡稳定性原理等方法,揭示了我国东部丘陵区降雨诱发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不仅取决于当日雨量... 2004年开始在江西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定点监测试验、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应用滑坡稳定性原理等方法,揭示了我国东部丘陵区降雨诱发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不仅取决于当日雨量,而且与前期过程降水量有关,但前期各日雨量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饱和状态下的滑坡,其稳定性主要与滑坡的条块重量(W)和总的孔隙水压力与总的上浮压力之比(ru)有关。在监测试验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滑坡稳定性预报预警报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滑坡灾害发生时的降水临界值。应用Web-GIS技术,建立了滑坡灾害预报预警的实时业务系统。在近年来的预报服务中,多次成功地发布了滑坡灾害预报和警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稳定性动力数学模型 日综合有效雨量 web—GIS技术 预报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地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稳定性及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效萌 李甜 +2 位作者 刘金辉 张群利 高炳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236-9242,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较全面地研究了赣东地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反演分析及折线滑动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等手段,对滑坡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成因和可能的... 通过野外调查,较全面地研究了赣东地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反演分析及折线滑动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等手段,对滑坡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成因和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针对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失稳破坏模式分析得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破坏模式经历三个阶段:前期蠕变—坡体蠕动阶段、中期变形—滑动面贯通阶段、后期破坏—滑坡破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 牵引式 残坡积土 滑坡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地震液化预测的Bayes判别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紫昭 陈巨鹏 +1 位作者 陈凯 崔春雷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基于Bayes判别分析理论,在分析影响砂土液化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地震砂土液化因素的8个实测因子(地震烈度I、震中距L、地下水位dw、砂层埋藏深度ds、标贯击数N63.5、砂土颗粒平均粒径d50、不均匀系数Cu和剪应力比τd/σv)作为砂土地... 基于Bayes判别分析理论,在分析影响砂土液化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地震砂土液化因素的8个实测因子(地震烈度I、震中距L、地下水位dw、砂层埋藏深度ds、标贯击数N63.5、砂土颗粒平均粒径d50、不均匀系数Cu和剪应力比τd/σv)作为砂土地震液化判识指标,以唐山大地震中21组典型的砂土地震液化资料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唐山地区砂土地震液化预测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并选用其他9组待检样本对判别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具有预测准确度高、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低等特点,是解决砂土液化预测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Bayes判别分析 判识指标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水位气压效应计算含水层的水力参数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伟 白细民 +3 位作者 吕少杰 史浙明 齐之钰 何冠儒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2-667,共16页
研究井水位对气压信号的响应可揭示地下水运动规律、含水层储水机制等众多水文地质信息,也可为求解含水层的水力参数提供新的途径。相较于传统野外水文地质试验,利用井水位气压响应求解参数的方法具有原位、低成本、低扰动的优势。文中... 研究井水位对气压信号的响应可揭示地下水运动规律、含水层储水机制等众多水文地质信息,也可为求解含水层的水力参数提供新的途径。相较于传统野外水文地质试验,利用井水位气压响应求解参数的方法具有原位、低成本、低扰动的优势。文中以位于曲江断裂带的高大井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时间段内井水位对气压信号的响应,计算了含水层的水力参数。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时段内高大井所在含水层的渗透率为8.89×10^(-15)~11.10×10^(-15)m^(2),导水系数为2.44×10^(-6)~3.05×10^(-6)m^(2)/s,总体变化不大,说明地震后高大井含水层的渗透性并未发生显著改变,曲江断裂带的渗透性相对比较稳定。利用气压响应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前人利用固体潮响应和微水试验计算所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利用不同井-含水层系统的响应模型反演的含水层水力参数所代表的空间尺度、模型的适用性及参数范围的差异性。由于气压信号作用的频段更宽,模型反演的参数更多,且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均能记录其响应,使得气压响应模型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气压响应 参数估计 云南高大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厚煤层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注浆治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志沛 李锋 张海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2-1317,共6页
以某急倾斜厚煤层采空区为对象。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空区形成模拟,分析最大主应力与竖向位移特征,结合实测数据评价模拟的符合性。结果表明:空区上覆岩层偏向下山煤柱处、上山煤柱偏向下伏岩层处、上覆岩层与上山煤柱交汇处随着... 以某急倾斜厚煤层采空区为对象。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空区形成模拟,分析最大主应力与竖向位移特征,结合实测数据评价模拟的符合性。结果表明:空区上覆岩层偏向下山煤柱处、上山煤柱偏向下伏岩层处、上覆岩层与上山煤柱交汇处随着集中应力的减小而初期破坏减弱;空区下伏岩层偏向上山煤柱处、下山煤柱与下伏岩层交汇处、下山煤柱偏向上覆岩层处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初期破坏增强;地表模拟与实际沉降量高度吻合,可以反映空区围岩实际情况。其次,进行空区煤柱失稳模拟,分析并评价围岩的稳定性。表明空区场地最大剩余沉降量为0.3~0.9 m,能破环建筑地基,空区围岩处于失稳状态。最后,模拟空区注浆充填治理,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评价治理效果。表明现场与模拟监测点最终竖向位移差值在-2.3~8 mm范围,两者基本一致,注浆治理效果显著。可见注浆充填法能有效治理当地类似急倾斜厚煤层采空区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厚煤层 采空区 数值模拟 最大主应力 竖向位移 稳定性分析 注浆充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条件对页岩气开采控制
20
作者 邹友琴 刘莉 +3 位作者 李宏卿 颜春 曾马荪 兰盈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4-830,共7页
通过对比页岩气定压开采与承压水定降深开采的相似性,建立起二者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借鉴美国页岩储层典型参数及Barnnet页岩年产量变化规律,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建立起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GMS软件,对页岩气开采进行数值模拟。从模型结... 通过对比页岩气定压开采与承压水定降深开采的相似性,建立起二者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借鉴美国页岩储层典型参数及Barnnet页岩年产量变化规律,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建立起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GMS软件,对页岩气开采进行数值模拟。从模型结果看,11个拟合值中,6个相对误差在5%之内,4个在10%之内,只有一个接近20%,拟合结果较为理想。说明用水文地质方法研究页岩气开采是合理的;也表明开采过程中页岩气产量由游离气和吸附气组成,当游离气开采完毕后,产量主要由吸附气维持,解吸气还有再吸附现象。当盖层开启程度由微裂缝区的25%,50%,75%到100%依次增加时,开采年限按6a,4 a,2 a,1 a依次减少;不同开启程度下,相同开采年的开采量也依次降低;在每种开启程度下,年产量与原来的年产量的比值也依次降低。任何侧向边界若出现断层,不论其开启程度为微裂缝区的25%,50%,75%还是100%,均达不到定压开采条件。从敏感分析可知,当页岩压裂达到一定程度时,页岩气的析出对页岩气产量影响是最关键的。最后对页岩气开采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定压开采 类比 承压水定降深开采 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