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标志与挑战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熊涛 金紫徽 +1 位作者 刘欢 欧阳淑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217-222,共6页
主要阐述了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基于国内外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标志与特征,并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实施路径、科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此推进我国的农... 主要阐述了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基于国内外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标志与特征,并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实施路径、科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此推进我国的农业科技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现代化 农业科技创新 政策建议 内涵与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竞争力分析
2
作者 熊涛 冯兆滨 +4 位作者 漆林花 涂玉琴 程春明 申琪凤 余传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的竞争力情况,以促进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方法】构建江西省水产养殖业钻石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 【目的】了解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的竞争力情况,以促进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方法】构建江西省水产养殖业钻石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江西省水产养殖业体系较为健全、经济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的建立为江西省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业发达、具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同时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建议】纵横兼顾,做好江西渔业产业定位;发展优势产业,突出发展重点;切实贯彻"科技兴渔"战略;坚持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化投入;完善市场机制,以促进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泛珠三角区域 产业竞争力 钻石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熊涛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61-1863,共3页
作者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解剖:绿色种源挖掘和种质创新开发不够,种质资源库缺失;绿色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薄弱,知名品牌少;绿色农产品检测、认证监管不完善,质量溯源... 作者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解剖:绿色种源挖掘和种质创新开发不够,种质资源库缺失;绿色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薄弱,知名品牌少;绿色农产品检测、认证监管不完善,质量溯源信息平台不健全。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创新,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品牌竞争力;强化绿色食品检测、认证监管,维护绿色食品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绿色食品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频发下新型农业保险体系构建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萍 熊涛 +1 位作者 张春 赵隽劼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132-135,共4页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近几年自然灾害爆发表现出的新特征,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并论述了自然灾害频发下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灾害...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近几年自然灾害爆发表现出的新特征,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并论述了自然灾害频发下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灾害频发下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新型农业保险体系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 农业保险体系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江西渔业发展战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琳 熊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23-126,129,共5页
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9+2"省(区)的渔业区位关系、渔业产业要素区域特征,以及江西渔业发展战略的SWOT,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江西渔业发展战略:纵横兼顾,做好江西渔业产业定位;理清思路,加强江西渔业产业规... 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9+2"省(区)的渔业区位关系、渔业产业要素区域特征,以及江西渔业发展战略的SWOT,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江西渔业发展战略:纵横兼顾,做好江西渔业产业定位;理清思路,加强江西渔业产业规划;完善机制,促进江西渔业产业发展;突出重点,发展江西渔业优势产业;加强研究,发掘江西渔业产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珠三角区域 江西渔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金融指数构建、时空格局及收敛性检验
6
作者 熊涛 沈佳佳 欧阳淑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79-187,共9页
基于2009—201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了我国农业科技金融指数,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其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数呈波动态势,其中,农业科技金融... 基于2009—201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了我国农业科技金融指数,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其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数呈波动态势,其中,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投入指数与产出指数总体上呈同步上升态势,但农业科技金融基础指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形波动态势。(2)我国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要素贡献存在显著差异。从子维度贡献看,农业科技金融的投入指数贡献率最高,产出指数次之,基础指数最低;从三大区域贡献看,粮食主产区的贡献率最高,粮食主销区次之,粮食产销平衡区最低。(3)农业科技金融发展存在马太效应。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农业科技金融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三大粮食功能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金融 产出指数 投入指数 基础指数 收敛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机插育秧床土选择试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结刚 张美良 +1 位作者 王璠 潘晓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3,共7页
为选择适宜双季稻地区机插育秧床土,以双季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99以及杂交晚稻组合天优12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水稻干细土、菜园干细土及旱地干细土等不同类型床土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秧苗素质... 为选择适宜双季稻地区机插育秧床土,以双季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99以及杂交晚稻组合天优12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水稻干细土、菜园干细土及旱地干细土等不同类型床土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秧苗素质及大田产量来衡量,3种类型床土育秧优势排序为,菜园干细土>水稻干细土>旱地干细土。具体来说,菜园干细土处理秧苗的根系多而发达,茎基宽而百苗干重大,秧苗健壮成秧率高,成秧率比其它两处理分别平均高3.53%、4.23%;漏蔸率低,机插质量好,漏蔸率平均分别低于其它两处理达3.5%、2.5%;活棵返青快,基本苗充足,有效穗多产量高,实际产量平均分别高于其它两处理达5.40%、7.10%。综上所述,菜园土是在江西等地区比较理想的机插双季稻育秧床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生长 机插 双季稻 不同类型床土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优质丰产抗病赣早籼37号选育及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余传元 甘淑贞 +2 位作者 赵开如 万建林 张正国 《江西农业学报》 1996年第1期12-16,共5页
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 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15%。1995年该品种成为我省早稻区试早熟组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早稻 籼稻 赣早籼37号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东野型不育系异交不亲和性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9
作者 熊涛 聂元元 +6 位作者 毛方明 雷建国 毛凌华 朱珊 黄仁良 沈显华 严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在东野型新三系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育系与部分品种杂交或回交存在异交不亲和性。对该性状开展研究,为东野型不育系异交不亲和性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东野型三系体系的应用。【方法】采用东野型同质异核不育系和野败... 【目的】在东野型新三系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育系与部分品种杂交或回交存在异交不亲和性。对该性状开展研究,为东野型不育系异交不亲和性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东野型三系体系的应用。【方法】采用东野型同质异核不育系和野败型异质同核不育系分别与保持系品种进行杂交,研究东野型不育系异交不亲和性的产生原因,进而利用一套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分别与东野型不育系DY1A杂交,开展遗传分析,并进行基因初步定位。【结果】异交不亲和性由核质互作产生,且有两种类型,分别发生在杂交当代和回交世代。针对第一种类型,初步遗传分析显示异交不亲和性在细胞核内受单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CI1(t),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8染色体RM6838和RM5767两个标记之间,与RM3395连锁。【结论】东野型不育系的异交不亲和性可以通过分子手段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野型不育系 异交不亲和性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