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耐低氮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1
作者 周慧颖 胡佳晓 +5 位作者 余丽琴 刘进 勒思 孟冰欣 涂夯 黎毛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目的】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提高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鉴定和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是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的关键途径。【方法】以来自南方稻区的3000份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 【目的】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提高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鉴定和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是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的关键途径。【方法】以来自南方稻区的3000份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2017—2018年以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与稻谷产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耐低氮水稻种质初步鉴定,结合田间表现,初步筛选出624份较耐低氮的种质。2019年,测定初筛种质的穗部和产量相关性状,对其进行耐低氮精准鉴定,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耐低氮的优异水稻种质153份。在此基础上,2020年以江西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天优华占为对照,调查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理论产量,在低氮胁迫环境下对153份耐低氮水稻种质进行鉴定评价。【结果】不同施氮处理间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理论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氮素处理下,理论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千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低氮胁迫环境对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较大,因此以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理论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53份优异种质的耐低氮性进行综合鉴定评价,2种分析方法鉴定评价种质的耐低氮特性重合率达86%。【结论】采用2种分析方法共筛选出30份强耐低氮种质,其综合评价结果可能更为可靠。筛选的强耐低氮种质将在水稻耐低氮性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及耐低氮、绿色高效新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氮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法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鉴定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慧颖 余丽琴 +2 位作者 刘进 胡佳晓 黎毛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1219,共9页
【目的】针对当前江西省发展粳稻生产急需本土化优质粳稻品种的现状,为明确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用于江西粳稻育种的优质粳稻核心种质。【方法】利用30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60份优异粳稻资源进... 【目的】针对当前江西省发展粳稻生产急需本土化优质粳稻品种的现状,为明确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用于江西粳稻育种的优质粳稻核心种质。【方法】利用30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60份优异粳稻资源进行籼粳属性分析,并调查结实率、理论产量、粒型等8个表型性状,分析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60份优异粳稻资源中有典型粳稻312份、粳稻42份、偏粳型5份、偏籼型1份。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4个表型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3个表型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与表型性状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引入10%左右的籼型血缘可能有利于控制其对粳稻产量的负面作用,最终选取123份粳稻种质作为江西省粳稻育种核心亲本,为有效且合理地用粳稻资源用以改良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及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籼粳基因频率 表型性状 育种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优质新品种万香丝苗的选育及产量品质基因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进 陈化寨 +5 位作者 祝飞 周慧颖 熊翔 陈芸 韩君 黎毛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万香丝苗是江西省于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常规稻新品种,由茉莉占与黄华占杂交形成的大群体,同时结合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选育而成的晚籼早熟新品种,具有高产、早熟、优质、香味浓、耐热、抗白叶枯病等优点。F3:4... 万香丝苗是江西省于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常规稻新品种,由茉莉占与黄华占杂交形成的大群体,同时结合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选育而成的晚籼早熟新品种,具有高产、早熟、优质、香味浓、耐热、抗白叶枯病等优点。F3:4代进行耐热性、香味、糊化温度和稻瘟病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功能基因标记辅助选择,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作晚稻种植,也可作早稻或中稻,其全生育期为116.0 d,2年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617.32 kg/667 m^(2),粒型细长,长宽比为3.5,垩白度为2.2%,直链淀粉含量为14.8%,品质达到《优质食用稻米》行业标准Ⅱ级。主要介绍了香型早熟优质稻万香丝苗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万香丝苗、双亲全基因组重测序、功能基因比较研究,发现万香丝苗聚合了双亲多个优异基因,如调控抽穗期的基因Hd1、Ghd8和DHD1,增加产量的基因Gn1a、GSN1、PAY1、GLW10、qSG11.1和GW8,提升品质的基因fgr、PUL、OsSSⅢa、GluA-1、ALK和Sbe3,从基因组水平解析了万香丝苗早熟、高产、优质的遗传机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香丝苗 高产 优质 特征特性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抗穗发芽QTL
4
作者 胡佳晓 刘进 +7 位作者 马小定 涂夯 周慧颖 孟冰欣 崔迪 黎毛毛 韩龙植 余丽琴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休眠、不易穗发芽的东乡野生稻‘C35’为供体亲本、较易穗发芽的‘日本晴’(NIP)为受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3年进行抗穗发芽特性鉴定评价,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和鉴定主效QTL。【结果】不同环境下东乡野生稻‘C35’休眠性较强、穗发芽率均为0.00%,‘日本晴’存在明显穗发芽现象、穗发芽率均值为31.95%;CSSLs穗发芽率变幅较大,不同年份穗发芽率表型重复性较好,筛选到10份强休眠、抗穗发芽的种质;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发芽率QTL,4个QTL在不同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相关QTL在染色体上形成qPHSRC1、qPHSRC2、qPHSRC8和qPHSRC9等4个QTL簇,其中主效QTL簇qPHSRC2和qPHSRC9的LOD值、表型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较大,qPHSRC2为新发现的主效QTL簇。【结论】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定位到14个抗穗发芽QTL,筛选出4个重复性较好的QTL簇,发现1个调控穗发芽率的新主效QTL簇qPHSR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份环境 东乡普通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抗穗发芽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东乡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穗部性状主效QTL
5
作者 胡佳晓 刘进 +8 位作者 崔迪 勒思 周慧颖 韩冰 孟冰欣 余丽琴 韩龙植 马小定 黎毛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8,共12页
【目的】稻穗是水稻产量的主要承载者,发掘穗部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对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和育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东乡野生稻为供体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 【目的】稻穗是水稻产量的主要承载者,发掘穗部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对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和育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东乡野生稻为供体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在4个生态环境下进行穗部性状表型鉴定与主效QTL定位分析。【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CSSL群体穗部性状存在较大幅度变异,东乡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的导入显著改变背景亲本的穗部性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早季、中季、晚季和海南环境下共检测到64个控制每穗颖花数和籽粒大小的QTL,其中qPL2、qSN1.2、qSN2、qFGN3、qTGW2、qTGW12.1和qSL2在3个环境下稳定表达,21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其余QTL仅在单一环境下被发现;主效QTLqSN1.1、qSN1.2、qSN2、qSN3和qSN12对每穗颖花数具有明显的影响,多个QTL聚合具有明显调控每穗颖花数的功能;主效QTLqSL2、qSL3.2、qSLW3.1、qSLW3.2、qTGW8.1和qSLW10对籽粒大小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些位点分别作用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籽粒大小;同时,穗部性状QTL成簇分布于10个染色体区段,其中主效QTL簇qGNS1.1、qGNS1.3、qGNS2.1、qGNS3.1、qGNS9、qGNS10和qGNS12包含多个调控每穗颖花数及籽粒大小性状的QTL,可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来自东乡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具有明显调控产量表型的功能。【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东乡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奠定基础,也可为水稻穗部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新基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穗部性状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