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的QTL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进 姚晓云 +5 位作者 范淑秀 黎毛毛 郭乃辉 王鑫瑞 王嘉宇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水稻穗部籽粒产量的形成。以典型直立穗粳稻品系沈农0530-9和大穗型高产籼稻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和F2∶3群体为试材,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进行QTL(quantitat...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水稻穗部籽粒产量的形成。以典型直立穗粳稻品系沈农0530-9和大穗型高产籼稻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和F2∶3群体为试材,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与直立穗粳稻沈农0530-9相比,高产籼稻北陆129不同生育时期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且生育中后期叶绿素降解较为缓慢;不同生育时期亲本和遗传群体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动态变化特征,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关系最密切。共检测到26和25个控制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1~11号染色体上;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相关QTL位点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和相对独立遗传特性,分布于第1、2、3、6和7号染色体上的QTL簇在控制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方面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效应,5个染色体区域包含22个相关的位点,占QTL总数44.0%,其他QTL位点遗传相对独立,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R3M10~RM6676区域和第6染色体RM587~RM19660区域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效性,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遗传重叠效应较为明显;第2染色体RM1347~RM6247区域的qCJ2a、qCH2a、qCM2、qCD2、qTGW2、qGN2、qPW2和qSSR2是一个新的影响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多效性主效QTL,暂将其命名为qCHY2,该区域来自沈农0530-9的增效等位基因对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降低效应,具有明显降低穗粒数和籽粒充实性状的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间存在相互独立与相互依赖两种遗传关系,也为相关主效QTL簇的精细定位和功能解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含量 穗部性状 QTL定位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无中叶脉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宙 黄仁良 +2 位作者 何虎 刘建华 曹丰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4-28,共5页
对一个中叶脉缺失的水稻突变体dl-7进行了突变表型观察和遗传特性分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精细定位了突变基因,以期为研究水稻叶脉的发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dl-7各叶位叶片的中脉延伸长度不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披垂;突变体的颖花发育正常,... 对一个中叶脉缺失的水稻突变体dl-7进行了突变表型观察和遗传特性分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精细定位了突变基因,以期为研究水稻叶脉的发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dl-7各叶位叶片的中脉延伸长度不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披垂;突变体的颖花发育正常,没有受到突变的影响;叶片中央位置上形成的叶脉没有透明细胞,其形态和结构与侧脉类似;突变性状由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目标基因dl-7被定位在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280 kb区段内;杂交F2代群体中分离出了共显性单株。因此认为dl-7是该类型中一个新的突变效应最弱的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叶脉 缺失 表型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进 姚晓云 +5 位作者 刘丹 余丽琴 李慧 王棋 王嘉宇 黎毛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目的】发掘与产量相关的穗粒性状QTL对进一步克隆和利用高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粳稻龙稻5号和典型高产籼稻中优早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4种环境下对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穗... 【目的】发掘与产量相关的穗粒性状QTL对进一步克隆和利用高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粳稻龙稻5号和典型高产籼稻中优早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4种环境下对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穗部性状QTL,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在4个环境下分别检测到27、27、18和35个QTL。其中,16个QTL能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12个在3个以上环境下稳定表达,分别占QTL总数的25.40%和19.05%;第1、3、4和5染色体的多效QTL簇能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对穗部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结论】第3染色体STS3.3-STS3.6区间的qSNP3、第4染色体RM5688-RM1359区间的qSNP4.1是2个新的稳定表达的多效性QTL簇。此外,上位性效应是调控穗部性状的重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环境 穗部性状 上位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部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进 黎毛毛 +3 位作者 姚晓云 王棋 李慧 王嘉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3,共9页
为分析不同遗传世代QTL定位结果的差异,鉴定新的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水稻高产和穗型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信息。以沈农0530-9和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群体和F2∶3家系为试验材料,对穗部性状和籽粒大小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 为分析不同遗传世代QTL定位结果的差异,鉴定新的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水稻高产和穗型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信息。以沈农0530-9和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群体和F2∶3家系为试验材料,对穗部性状和籽粒大小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共检测到47个穗粒性状相关的QTL,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F2和F2:3群体分别均检测到30个QTL,2个群体检测到的QTL的LOD值、贡献率和效应值存在明显差异,仅有13个QTL能在2个群体中稳定表达;QTL存在明显的遗传重叠现象,成簇分布在第1、2、3、6和9号染色体上,5个区段包含23个相关QTL,占QTL总数的55.32%,其它QTL在染色体上相互独立。不同遗传世代QTL定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位于第2和9号染色体上位点是调控穗粒性状的稳定表达的多效性热点区域,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QTLq PL2、q PW2和q ST2是3个新的稳定表达的QTL,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F2和F2:3群体 穗部性状 籽粒大小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响应冷胁迫基因OsHI-XIP过量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熊文涛 沈雨民 +4 位作者 陈明亮 罗世友 熊焕金 吴小燕 肖叶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2-45,62,共5页
通过转录组比较分析筛选到6个水稻响应冷胁迫的基因,其中OsHI-XIP基因被重点研究。为了深入研究OsHI-XI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越光品种基因组中克隆了这个基因的序列,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导入赣香B... 通过转录组比较分析筛选到6个水稻响应冷胁迫的基因,其中OsHI-XIP基因被重点研究。为了深入研究OsHI-XI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越光品种基因组中克隆了这个基因的序列,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导入赣香B株系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基因阳性苗16株。本研究首次建成了赣香B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高达16.4%,明显高于一般籼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为籼稻遗传转化及育种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赣香B 东乡野生稻 低温 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对晚稻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虎 杨宙 +3 位作者 邱在辉 肖宇龙 帅鹏 付高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5,共5页
以晚稻品种五优308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3种叶面肥,对叶片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的水稻叶片MDA含量普遍降低,3种保护酶(CAT、SOD和POD)的整体活性升高;叶面肥有助于维持水稻生育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并... 以晚稻品种五优308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3种叶面肥,对叶片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的水稻叶片MDA含量普遍降低,3种保护酶(CAT、SOD和POD)的整体活性升高;叶面肥有助于维持水稻生育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并减弱剑叶和倒二叶的横向衰减,延缓衰老进程;水稻产量性状受叶面肥类型的影响较小,主要与喷施时期有关;有6个喷施处理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在齐穗期或齐穗后7 d喷施谷乐丰处理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有示范推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肥 晚稻 生理特性 保护酶 产量 叶片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晚籼稻品种在红壤中的耐酸性鉴定及有关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宙 曹丰生 +2 位作者 熊运华 束爱萍 刘秀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7-30,38,共5页
为了研究水稻耐酸特性,选择9个已在江西省推广的晚籼稻品种,分别在填入了水稻土和酸性红壤的水池中种植,测定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考察了株高、产量等农... 为了研究水稻耐酸特性,选择9个已在江西省推广的晚籼稻品种,分别在填入了水稻土和酸性红壤的水池中种植,测定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考察了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理指标存在差异。酸胁迫下CA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OD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MDA含量的变化与3种保护酶活性各自间均无明显关联,但可能受到它们的共同影响。酸胁迫下各品种农艺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异,POD活性、MDA含量与单株产量变异幅度显著相关,可以用于评价水稻耐酸特性。综合看来,天丰优6418、深优957和跃新2号为具有较强耐酸特性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红壤 耐酸 酶活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对杂交早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宙 何虎 +2 位作者 王芬 黄国娟 吴延寿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6-9,共4页
在3种氮肥施用水平下种植4个杂交早稻品种,分析了水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分蘖期叶片全氮含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株两优30和优I156这两... 在3种氮肥施用水平下种植4个杂交早稻品种,分析了水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分蘖期叶片全氮含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株两优30和优I156这两个品种表现出节肥的特性,它们在3种氮肥水平下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稳定的SOD活性;节施氮肥后水稻产量的下降与结实率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肥 施用量 生理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