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水稻品种育种和产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束爱萍 温闵赟 +3 位作者 余丽琴 黎毛毛 刘增兵 陈大洲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8期77-78,共2页
分析并评价2005—2009年江西省水稻审定品种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和大中院校构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品种年度间的产量波动不大,产量水平较平稳;江西地区水稻增产潜力大,但当地的... 分析并评价2005—2009年江西省水稻审定品种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和大中院校构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品种年度间的产量波动不大,产量水平较平稳;江西地区水稻增产潜力大,但当地的两系杂交稻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审定 产量 江西省 2005—20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建坤 舒庆尧 +2 位作者 陈大洲 庄杰云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研究应用水稻协青早 A/(协青早 B/密阳 4 6 ) F6、协青早 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及珍汕 97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3套测交群体 ,开展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 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 -数量性状 ;不... 研究应用水稻协青早 A/(协青早 B/密阳 4 6 ) F6、协青早 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及珍汕 97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3套测交群体 ,开展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 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 -数量性状 ;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 QTL的不同 ,当群体中协青早 B的成分被珍汕 97B取代后 ,群体中恢复基因的效应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遗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钾交互作用下水稻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延寿 尹建华 +1 位作者 彭志勤 杨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56-4458,4464,共4页
[目的]研究钠钾交互作用下水稻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特征,为钠离子转运机制的分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日本晴水稻为材料,通过盆栽水培研究了钠钾交互作用下水稻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特征。[结果]高Na+显著抑制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目的]研究钠钾交互作用下水稻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特征,为钠离子转运机制的分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日本晴水稻为材料,通过盆栽水培研究了钠钾交互作用下水稻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特征。[结果]高Na+显著抑制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但盐胁迫下短时间的K+饥饿并不影响水稻的生长、根系的发育和根冠比。K+和Na+互相抑制吸收,且Na+在一定程度上有替代K+的作用。Ca2+在高钠处理的水稻体内含量有上升趋势,而Mg2+在地上部含量有下降趋势,在根系则差异不显著,K+的缺乏能促进Mg2+的吸收。盐胁迫能显著增加根系和地上部阳离子总数,但K+饥饿下地上部阳离子总数提高。高Na+显著降低氮的含量,K+只对地上部氮的累积影响较大,而磷则相反。各营养元素因不同处理而呈现不同的根冠分布。[结论]揭示了水稻在钠钾交互作用下体内吸收转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杂交水稻品种蜡熟期剑叶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叶子飘 尹建华 +2 位作者 陈先茂 安婷 段世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杂交水稻深95优1326、五丰优1326和赣香优1326及保持系JR1326蜡熟期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五丰优1326的叶绿素含量比深95优1326和赣香优1326分别高出33.41%和16.83%。五丰优1326和深95优132...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杂交水稻深95优1326、五丰优1326和赣香优1326及保持系JR1326蜡熟期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五丰优1326的叶绿素含量比深95优1326和赣香优1326分别高出33.41%和16.83%。五丰优1326和深95优1326之间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或最大净光合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这两种水稻与赣香优1326之间差异显著(P<0.05)。五丰优1326水稻叶片捕光色素分子的最小平均寿命比深95优1326和赣香优1326多14.89%;深95优1326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截面比五丰优1326多28.71%;深95优1326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比五丰优1326和赣香优1326分别多34.99%和16.71%。此外,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本试验所用水稻品种的光合能力不仅与叶绿素含量有关,还与本征光能吸收截面、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等有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水稻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因此,选育的水稻品种应具有高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短的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光合参数 最小平均寿命 有效光能吸收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伟 谢建坤 +2 位作者 李霞 万勇 罗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391-17394,共4页
论述了水稻细胞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主要类型、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和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延寿 陈春莲 +2 位作者 尹建华 熊运华 黄永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3期25-25,27,共2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二晚品种在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米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和碱消度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变化最大的是整精米率,粒长越长的品种作早稻种植,整精米率下降越厉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二晚品种在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米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和碱消度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变化最大的是整精米率,粒长越长的品种作早稻种植,整精米率下降越厉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综合米质晚稻表现均优于早稻种植,对于反映外观品质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大多数品种早稻反而优于早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晚稻早种 栽培模式 米质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Ⅰ——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梅珍 刘晓 +4 位作者 余丽琴 刘世强 曾黎明 陈蓉蓉 王义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12-5014,5100,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过氧化物酶也保持较高的活性;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冷性 POD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炳炎 黎毛毛 +1 位作者 许秀钧 张冬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53-153,共1页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进展及前景周炳炎,黎毛毛,许秀钧,张冬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昌330200)利用“921006”返回式卫星搭载早税6188、D6049、晚舢明恢63、外七、湘哥7301、晚粳农虎6号、北K1...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进展及前景周炳炎,黎毛毛,许秀钧,张冬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昌330200)利用“921006”返回式卫星搭载早税6188、D6049、晚舢明恢63、外七、湘哥7301、晚粳农虎6号、北K15等纯系种子,并留一份种子作地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育种进展 水稻研究 每穗颖花数 结实率 经济性状 单株生产力 恢复系 育种水平 改进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食味品质理化性状及其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治宝 王晓玲 +2 位作者 雷建国 余传元 朱昌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共4页
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最重要的性状之一。该文对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及各指标与食味品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与食味品质密切相关的理化指标的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稻米 食味品质 理化指标 遗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亲本成熟胚组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显华 黄仁良 朱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776-10778,共3页
由于水稻组培效率对基因型的依赖性较强,因此针对水稻基因型研究和建立其高效组培技术体系尤为重要。筛选了愈伤诱导基本培养基,比较了6-BA和Kt对植株分化的效果,优化了激素配比。结果表明:16个基因型在愈伤诱导培养基MS上,平均愈伤诱... 由于水稻组培效率对基因型的依赖性较强,因此针对水稻基因型研究和建立其高效组培技术体系尤为重要。筛选了愈伤诱导基本培养基,比较了6-BA和Kt对植株分化的效果,优化了激素配比。结果表明:16个基因型在愈伤诱导培养基MS上,平均愈伤诱导率和胚性愈伤诱导率分别为83.47%、38.59%,较CC培养基分别高出3.40%和7.42%;16个基因型中有12个基因型在MS培养基中表现出更高的胚性愈伤诱导率,且出愈时间早、愈伤生长快,不易褐化,说明MS培养基可作为杂交籼稻亲本成熟胚愈伤诱导的广谱培养基;植株分化预备试验结果显示,6个基因型在附加6-BA的分化培养基中均表现出更高的绿苗分化率,平均较使用Kt提高了10.65%,说明6-BA较Kt用于植株分化可取得更好效果;正交试验优化植株分化激素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R998和R463的最优激素组合均为3 mg/L 6-BA+0.5 mg/L NAA+1 mg/L Kt,而R253和R402的最优激素组合分别为1 mg/L 6-BA+1 mg/L NAA2、mg/L 6-BA+0.5 mg/L Kt,说明通过优化分化培养基中的激素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了籼稻绿苗分化率,尤其是对于植株再生培养力低的基因型极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亲本 成熟胚 愈伤诱导 胚性愈伤 正交试验 激素 植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金伟 谢建坤 万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15-5016,共2页
[目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的进展。[方法]通过对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稻保护效果的阐述,综述目前野生稻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结果]有的学者认为,原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一种有效途... [目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的进展。[方法]通过对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稻保护效果的阐述,综述目前野生稻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结果]有的学者认为,原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异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有效途径;也有人认为应采用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野生稻。[结论]尽管目前的方法对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原位保护 异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江农早4号A提纯复壮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筱平 易均德 +2 位作者 吴晓峰 陈盾 彭志勤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40-141,共2页
水稻江农早4号A为野败型三系不育系,属感温型的早熟类型,多年使用后,出现了严重退化,纯度低于95%。应用"复选三圃制"新方法对其进行提纯复壮,简便有效,实现了江农早4号A的重生。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江农早4号A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平 黄永萍 +4 位作者 陈春莲 尹建华 熊运华 徐兰香 许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14-15,共2页
选取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期水平,考察比较了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四优7599对高温胁迫的抗耐性最强。3个播期中,第2期(5月20日)播种的水稻在产量和产量性状方面均比其他2个播期有所降低,应避开这... 选取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期水平,考察比较了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四优7599对高温胁迫的抗耐性最强。3个播期中,第2期(5月20日)播种的水稻在产量和产量性状方面均比其他2个播期有所降低,应避开这一时期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播种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米粉稻金优L2品种特性及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跃毅 刘会生 +4 位作者 周奇 孙梅元 胡兰香 陈竹林 罗世友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8期69-70,共2页
阐述了江西米粉稻金优L2的品种特性,提出了其丰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用优势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选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米粉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米粉稻 金优L2 品种特性 丰产 高效 栽培技术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对不同品种糙米γ-氨基丁酸及酚类物质累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昱柯 王冕 +5 位作者 王晓晴 宋世钰 谢翀 蔡敬敬 胡标林 杨润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2-280,共9页
发芽可激活种子的内源酶,增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酚酸等功能成分含量。该研究以粤秀优197、万象优197、泰丰优197等12个糙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30℃黑暗催芽36 h后GABA与酚类物质合成情况,分别筛选GABA与酚类物... 发芽可激活种子的内源酶,增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酚酸等功能成分含量。该研究以粤秀优197、万象优197、泰丰优197等12个糙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30℃黑暗催芽36 h后GABA与酚类物质合成情况,分别筛选GABA与酚类物质含量上升的品种,探究其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糙米经发芽后GABA和总酚含量变化不同。万象优197、泰丰优197、万象优111、上两优798和莲玉香2号5个品种糙米的总酚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5.97%~178.53%,其中上两优798提高幅度最大。对香豆酸和丁香酸是糙米中主要的酚酸类型,分别占糙米总酚酸的12.37%~43.31%和21.80%~62.08%;然而,不同品种的发芽糙米中酚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存在差异。萌发提高了糙米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ino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等活力,从而实现了GABA和酚类化合物的累积。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发芽糙米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发芽 酚类物质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抗穗发芽QTL
16
作者 胡佳晓 刘进 +7 位作者 马小定 涂夯 周慧颖 孟冰欣 崔迪 黎毛毛 韩龙植 余丽琴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休眠、不易穗发芽的东乡野生稻‘C35’为供体亲本、较易穗发芽的‘日本晴’(NIP)为受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3年进行抗穗发芽特性鉴定评价,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和鉴定主效QTL。【结果】不同环境下东乡野生稻‘C35’休眠性较强、穗发芽率均为0.00%,‘日本晴’存在明显穗发芽现象、穗发芽率均值为31.95%;CSSLs穗发芽率变幅较大,不同年份穗发芽率表型重复性较好,筛选到10份强休眠、抗穗发芽的种质;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发芽率QTL,4个QTL在不同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相关QTL在染色体上形成qPHSRC1、qPHSRC2、qPHSRC8和qPHSRC9等4个QTL簇,其中主效QTL簇qPHSRC2和qPHSRC9的LOD值、表型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较大,qPHSRC2为新发现的主效QTL簇。【结论】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定位到14个抗穗发芽QTL,筛选出4个重复性较好的QTL簇,发现1个调控穗发芽率的新主效QTL簇qPHSR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份环境 东乡普通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抗穗发芽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米饭食味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周治宝 王晓玲 +5 位作者 余传元 雷建国 胡培松 王智权 李马忠 朱昌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为研究籼型稻米食味品质与其相关品质指标的关系,对50份籼稻品种的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RVA特征值进行测定,对蒸煮食味品质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粒宽、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均与食味值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而长宽比、碱消值和... 为研究籼型稻米食味品质与其相关品质指标的关系,对50份籼稻品种的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RVA特征值进行测定,对蒸煮食味品质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粒宽、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均与食味值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而长宽比、碱消值和胶稠度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最终粘度、回复值、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的相关性较高;在选出的6个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主因子中,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外观因子、营养因子和粒形因子对食味品质的累计贡献率为83.8%,为主要因子。由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和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不同,因此在籼稻优质食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和外观因子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食味品质 理化性状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粳稻品种“东野一号”的选育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大洲 肖叶青 +4 位作者 皮勇华 邬文昌 胡兰香 罗世友 吴小燕 《作物研究》 2007年第3期254-,共1页
'东野一号'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越冬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强耐冷性来自东乡野生稻.1992年利用具有强耐冷性的东乡野生稻与栽培梗稻0298品种(02428/029)杂交,回交一次,收获大量BC1F2代种子,把种子播种在装有... '东野一号'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越冬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强耐冷性来自东乡野生稻.1992年利用具有强耐冷性的东乡野生稻与栽培梗稻0298品种(02428/029)杂交,回交一次,收获大量BC1F2代种子,把种子播种在装有泥巴器皿中,在恒温箱30℃发芽至生长2叶1心,放在常温下练苗1~2d,再放入冰箱或生物培养箱内0℃低温处理72小时(可见器皿中的水结冰),移出放置常温下5d,其成活苗移栽到大田,成熟时分单株收获,编号挂牌,将收获株系在海南加代,其相应禾蔸在南昌自然越冬(南昌N28.41',每年冬天出现0℃以下的下雪结冰天气),次年再入选能越冬的稻株.通过这种'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方法的连续选择,于1998年选育成耐冷性强的'4913-1'稳定越冬株系,1999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表现产量水平好,株叶形态好,后期落色好;2000年在本所进行品比试验,该品系比对照增产显著;2001-2003年在省内外进行多点试验示范,2003年12月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赣审稻2003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野一号 粳稻 强耐冷 越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粱茎秆汁液含量基因的精细定位(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翟国伟 邹桂花 +3 位作者 严松 王华 邵健丰 陶跃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6-861,共6页
无论是用作牲畜饲料或榨汁做糖,茎秆汁液含量对于甜高粱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通过对两套独立的F2群体观察统计发现,影响高粱茎秆汁液含量(MCS)的基因Dd呈现质量性状基因的遗传规律,且干髓对多汁为显性。用SSR标记初... 无论是用作牲畜饲料或榨汁做糖,茎秆汁液含量对于甜高粱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通过对两套独立的F2群体观察统计发现,影响高粱茎秆汁液含量(MCS)的基因Dd呈现质量性状基因的遗传规律,且干髓对多汁为显性。用SSR标记初定位表明该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扩大定位群体后,用群体F2-1将其定位在标记sm06068和sm06093之间,用群体F2-2将其定位在sm06068和sm06069之间,两个区段的物理距离均约为470 kb。为了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对定位群体的亲本进行了测序分析并开发了2个InDel标记。最终,目标基因被锁定在只包含6个候选基因的区间范围内。基因d的精细定位为该基因的克隆及今后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基因Dd 遗传分析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野1号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大洲 《作物研究》 2004年第4期244-,共1页
关键词 耐冷性 粳稻 水稻 中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