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省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兰波
李湘民
何烈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以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在水稻苗期接种,测定来自江西省水稻产区19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29个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但未检测到无毒基因Avr-a(2),其中60.00%...
以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在水稻苗期接种,测定来自江西省水稻产区19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29个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但未检测到无毒基因Avr-a(2),其中60.00%菌株表现出强致病性。病菌群体对抗瘟基因Pi-zt,Pi-1(1),Pi-z5和Pi-k表现出较低的毒力频率,表明这些抗瘟基因在江西省可作抗源单独或聚会使用。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别出现了24,27,29个无毒基因,其中有24个无毒基因在各年份均有分布,Avr-a(1),Avr-a(2),Avr-i,Avr-ks(1),Avr-ks(2),Avr-ta,Avr-b,Avr-t,Avr-sh(2),Avr-km,Avr-ta(C),Avr-ta2,Avr-kp(C),Avr-b(C),Avr-3(1)和Avr-5(t)等16个无毒基因的出现频率均低于30%,提示在江西省内与之相对应的抗瘟基因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应慎用。江西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无毒基因组合数目为0~18个,数字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毒力频率
无毒基因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烈干
黄淩洪
+2 位作者
兰波
张天才
李湘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利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31个水稻主产县(市)采集分离的195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40个生理小种。所测菌株中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为优势小种群。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ZB15、ZB5、ZA...
利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31个水稻主产县(市)采集分离的195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40个生理小种。所测菌株中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为优势小种群。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ZB15、ZB5、ZA1,出现频率分别为14.36%、13.33%、6.67%、6.67%;3年中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小种类群以ZA和ZB为主,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和ZA1,频率分别为17.65%和11.76%;在稻瘟病中发偏轻的2007年和2008年,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均较为一致,2年中小种类群均以ZB为主,如2008年优势小种为ZB15和ZB13频率分别为18.92%和10.81%;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同一穗瘟病标本中不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不同,并讨论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年度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配制剂中拮抗细菌菌株Pf7-14在稻株上的群体数量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被引量:
2
3
作者
邓正根
兰波
李湘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669,共4页
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ecens 7—14(Pf7—14)显著地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在温室条件下,在水稻(品种为IR72)健株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接种的病株上于分蘖盛期分别喷雾Pf7—14、混剂(Pf7-14+井冈霉素),菌株Pf-14对用...
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ecens 7—14(Pf7—14)显著地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在温室条件下,在水稻(品种为IR72)健株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接种的病株上于分蘖盛期分别喷雾Pf7—14、混剂(Pf7-14+井冈霉素),菌株Pf-14对用于标记的抗生素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具有天然的抗性,以上两处理中Pf7—14的浓度相同,约为2.2×10^8cfu/mL,应用稀释平板法,在喷雾后的不同时期,在含萘啶酮酸100μg/mL的培养基上回收Pf7-14。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健株还是在病株上。在两批试验中,混剂中Pf7—14的种群数量总是高于其在单剂的数量,在健株上,应用1—4d,两者显著性相差1.69—2.96倍(P=0.05)。在病株上,第4~7d,两者显著性相差1.74—3.70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一次防治,还是两次防治,与两个单剂相比,混剂(Pf7-14+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性提高。两次防治中,混剂的防治效果为83.46%,而单剂Pf7—14和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和7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Pf7—14
种群动态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省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兰波
李湘民
何烈干
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有害生物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西
农业
大学农
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GZN0755)
江西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07-2009)
文摘
以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在水稻苗期接种,测定来自江西省水稻产区19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29个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但未检测到无毒基因Avr-a(2),其中60.00%菌株表现出强致病性。病菌群体对抗瘟基因Pi-zt,Pi-1(1),Pi-z5和Pi-k表现出较低的毒力频率,表明这些抗瘟基因在江西省可作抗源单独或聚会使用。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别出现了24,27,29个无毒基因,其中有24个无毒基因在各年份均有分布,Avr-a(1),Avr-a(2),Avr-i,Avr-ks(1),Avr-ks(2),Avr-ta,Avr-b,Avr-t,Avr-sh(2),Avr-km,Avr-ta(C),Avr-ta2,Avr-kp(C),Avr-b(C),Avr-3(1)和Avr-5(t)等16个无毒基因的出现频率均低于30%,提示在江西省内与之相对应的抗瘟基因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应慎用。江西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无毒基因组合数目为0~18个,数字相对较小。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毒力频率
无毒基因
江西省
Keywords
virulence frequency
Magnaporthe oryzae
avirulence
genes
Jiangxi Province
分类号
S435.1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烈干
黄淩洪
兰波
张天才
李湘民
机构
江西
农业
大学农
学院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有害生物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
植保植检局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07-2009)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GZN0755)
文摘
利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31个水稻主产县(市)采集分离的195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40个生理小种。所测菌株中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为优势小种群。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ZB15、ZB5、ZA1,出现频率分别为14.36%、13.33%、6.67%、6.67%;3年中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小种类群以ZA和ZB为主,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和ZA1,频率分别为17.65%和11.76%;在稻瘟病中发偏轻的2007年和2008年,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均较为一致,2年中小种类群均以ZB为主,如2008年优势小种为ZB15和ZB13频率分别为18.92%和10.81%;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同一穗瘟病标本中不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不同,并讨论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年度动态变化。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江西省
Keywords
rice blast fungus
physiological race
identification
Jiangxi Province
分类号
S431.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配制剂中拮抗细菌菌株Pf7-14在稻株上的群体数量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被引量:
2
3
作者
邓正根
兰波
李湘民
机构
新干县
农业
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有害生物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669,共4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30033)
文摘
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ecens 7—14(Pf7—14)显著地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在温室条件下,在水稻(品种为IR72)健株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接种的病株上于分蘖盛期分别喷雾Pf7—14、混剂(Pf7-14+井冈霉素),菌株Pf-14对用于标记的抗生素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具有天然的抗性,以上两处理中Pf7—14的浓度相同,约为2.2×10^8cfu/mL,应用稀释平板法,在喷雾后的不同时期,在含萘啶酮酸100μg/mL的培养基上回收Pf7-14。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健株还是在病株上。在两批试验中,混剂中Pf7—14的种群数量总是高于其在单剂的数量,在健株上,应用1—4d,两者显著性相差1.69—2.96倍(P=0.05)。在病株上,第4~7d,两者显著性相差1.74—3.70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一次防治,还是两次防治,与两个单剂相比,混剂(Pf7-14+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性提高。两次防治中,混剂的防治效果为83.46%,而单剂Pf7—14和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和73.72%。
关键词
拮抗细菌
Pf7—14
种群动态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Keywords
antagonistic bacteria
Pf7 - 14
population sizes
rice sheath blight
efficacy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省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分析
兰波
李湘民
何烈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何烈干
黄淩洪
兰波
张天才
李湘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混配制剂中拮抗细菌菌株Pf7-14在稻株上的群体数量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邓正根
兰波
李湘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