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杰 陈院华 +3 位作者 徐昌旭 杨涛 李建国 董爱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6-1106,共11页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昌县(NC)、丰城市(FC)3地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处理(F+M)和化肥处理(F)的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层次土壤中SOM、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Cd总量和形态、DOM三维荧光,以期探明紫云英长期还田模式下不同土层中DOM成分的差异及其对Cd含量和形态影响。结果显示,NC和FC试验点F+M处理耕作层土壤(0-20 cm)中SOM的含量显著高于F处理,分别提高16.8%和10.5%。同一土层中土壤Cd活性呈现F+M处理>F处理的趋势。紫云英DOM主要在耕作层和中层(20-40cm)土壤中迁移,YJ、NC、FC试验点中,F+M处理耕作层土壤中DOC含量比F处理分别提高17.0%、58.1%和33.7%,中层土壤中DOC含量分别提高43.0%、36.7%和11.2%。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降低了DOM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增加了类腐殖质组分的占比,耕作层、中层和深层土壤(40-60 cm)中,3个试验点F处理DOM中类蛋白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7.34%、16.7%、23.9%,占比分别是F+M处理的1.26、1.92和1.54倍。类蛋白质组分的深层迁移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组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生物活性的Cd形态占比与土壤SOM、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系数分别为-2.170、-0.760和0.239。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SOM总量以及DOM组分对土壤Cd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长期还田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赋值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的研究
2
作者 束爱萍 熊丽 +4 位作者 何隆鑫 邵彩虹 刘增兵 袁福生 孙刚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9-14,29,共7页
通过筛选41个具备再生稻生产潜力的品种,考察其生育期的适应性、产量、最终再生率,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综合评价参选品种作为再生稻的生产潜力。结果显示:参选品种生育期均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种植的要求,其中,桃... 通过筛选41个具备再生稻生产潜力的品种,考察其生育期的适应性、产量、最终再生率,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综合评价参选品种作为再生稻的生产潜力。结果显示:参选品种生育期均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种植的要求,其中,桃优77、桃优香占在10月初成熟,为三熟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基于赋值量化数据,筛选出筑两优慧占、华浙优1号、悦两优钰占、珂两优1019、玮两优8612等12个品种,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后续验证的品种;再生稻的最终再生率与再生季产量、总产量、总产量赋值、总赋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该量化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筛选 赋值法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邱才飞 邵彩虹 陈霞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基质,提高地稔育苗的效率和成苗的质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质理化性状和地稔扦插苗的成活率、茎叶生长量、叶片SPAD值、根系发生、根系活力、干物质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及成苗质...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基质,提高地稔育苗的效率和成苗的质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质理化性状和地稔扦插苗的成活率、茎叶生长量、叶片SPAD值、根系发生、根系活力、干物质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及成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显示,废白土调配基质(PF_(4)处理)的pH值、容重与田土(CK_(1))、肥∶土∶沙=1∶2∶2(PF_(1)处理)、肥∶土∶沙=2∶2∶1(PF_(2)处理)、肥∶土∶沙=1∶3∶1(PF_(3)处理)相比更低,但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硅的含量较高,与商品扦插土(CK_(2))相比,各项指标较为接近;地稔扦插苗的生长情况表明,成苗率由大到小依次为PF_(4)>PF_(2)>CK_(2)>PF_(1)>PF_(3)>CK_(1),茎叶生长量中茎长、茎粗、分枝数、SPAD值、单叶面积、LAI、根系活力和干物质量均表现为PF_(4)>PF_(2)>CK_(2)>PF_(1)>PF_(3)>CK_(1)。综上,使用废白土调配基质的扦插苗成苗率高、根系质量好、生长迅速且较健壮,可作为地稔规模化育苗的专用基质,而有机肥∶田土∶河沙=2∶2∶1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地稔育苗基质并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稔 生长年限 养分需求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夏文建 徐昌旭 +6 位作者 刘增兵 王萍 刘佳 王少先 曾晓安 张全市 刘光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6-89,96,共5页
近年来,江西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采矿、畜禽粪便、污水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笔者分析总结了江西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区域特征及其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江西省 农田 重金属 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先茂 章发根 +3 位作者 邓国强 关贤交 唐先干 陈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86-88,92,共4页
为探明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在红壤旱地上应用的改土培肥效果及其不同用量的产量效应,在典型红壤丘陵区选取3个不同试验点,设计不同用量处理并以花生、红薯、烟草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2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红... 为探明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在红壤旱地上应用的改土培肥效果及其不同用量的产量效应,在典型红壤丘陵区选取3个不同试验点,设计不同用量处理并以花生、红薯、烟草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2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可有效调节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土培肥效果,其中土壤pH值提高了0.15~0.19、土壤容重降低了5~6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提高了2.2~2.8g/kg;在花生、红薯、烟草上应用,其适宜施用量分别为1500~2000、2250—3000、1500~1800kg/hm。,与对照(不施改良剂量)相比分别增产8%~11%、9%~14%、6%~9%,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改良剂 改土培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林洪鑫 刘光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91-93,共3页
综述了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冷浸田今后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冷浸田 改良 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增兵 束爱萍 +3 位作者 刘光荣 李祖章 袁福生 胡启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2011-2012年在江西11个县的双季稻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素的水稻增产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条件下的施氮量... 2011-2012年在江西11个县的双季稻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素的水稻增产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条件下的施氮量,结合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确定江西早稻、晚稻的平均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6、15.0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双季稻 产量 氮肥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流失潜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少先 刘光荣 +7 位作者 罗奇祥 刘秀梅 王萍 夏文建 谢杰 唐先干 张保根 漆林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98-103,共6页
综述了稻田土壤磷素的累积、固定转化、分级、下移及流失潜能,讨论了稻田施磷的安全性及施磷量,并提出了合理施用磷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稻田 土壤 累积 流失潜能 OLSE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GA土壤调理剂对木薯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仁根 林洪鑫 +2 位作者 袁展汽 肖运萍 汪瑞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119-120,共2页
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旱地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中,以一次性施用2400 kg/hm2BGA土壤调理剂处理的产量最高。施用1200~2400 kg/hm2BGA土壤调理剂处理的产量高于施用300 kg/hm2复... 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旱地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中,以一次性施用2400 kg/hm2BGA土壤调理剂处理的产量最高。施用1200~2400 kg/hm2BGA土壤调理剂处理的产量高于施用300 kg/hm2复合肥处理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BGA土壤调理剂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广薯87号和泉薯9号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芳东 张杰 +5 位作者 秦文婧 刘佳 谢杰 徐昌旭 肖林长 熊春晖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7-30,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广薯87号和泉薯9号在江西东乡红壤旱地上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泉薯9号的薯块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广薯87号的,其薯块生物量高速累积期更长,蔓藤长度和分枝长度更长,但广薯87号的分枝数和叶片数较多;广...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广薯87号和泉薯9号在江西东乡红壤旱地上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泉薯9号的薯块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广薯87号的,其薯块生物量高速累积期更长,蔓藤长度和分枝长度更长,但广薯87号的分枝数和叶片数较多;广薯87号各器官的氮素含量显著高于泉薯9号的,其蔓、薯块中的钾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泉薯9号的,但在两个品种间各器官磷素含量差异不大;施肥对泉薯9号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但广薯87号对养分的转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薯87号 泉薯9号 生长 养分吸收 红壤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萍 李瑶 +2 位作者 夏文建 陈先茂 罗奇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自觉践行循环农业;2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各种类型专业合作社,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3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光、温、水、土资源,挖掘种植潜力,调整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4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5大力推进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沼气发酵、食用菌生产、加工有机肥再还田,实现农田有机质良性循环;6进一步完善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牧良性结合、种养殖业双赢;7大力扶持牧草种植,促进草食畜禽产业发展;8以循环理念带动生态旅游、庭院经济发展;9健全服务网络,加强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建议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酸培肥技术对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喜欢 李秀秀 +11 位作者 黎鑫林 伍亮 曾天宝 陈先茂 谢江 邓国强 关贤交 邹雪兰 旷允慧 戴星照 彭春瑞 陈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井冈蜜柚是江西省果业三大品牌之一,生产中不合理的肥料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是柚园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制约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选取江西省吉安市6年树龄金沙柚,在2020-2022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 井冈蜜柚是江西省果业三大品牌之一,生产中不合理的肥料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是柚园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制约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选取江西省吉安市6年树龄金沙柚,在2020-2022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技术和调酸培肥技术(有机肥替代30%化肥+石灰+硅钙钾镁肥+绿肥周年间作)2个处理,研究调酸培肥技术对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技术相比,采用调酸培肥技术3年,土壤pH平均提高了0.93(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9.17%(P<0.05),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交换性钙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质量指数显著提高了0.25(P<0.05),蜜柚叶片氮、钾、镁和钙含量均随之显著提高。同时,施用调酸培肥技术蜜柚产量显著提高了25.99%(P<0.05),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了5.85%和23.60%(P<0.05),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此外,采用调酸培肥技术3年,产值平均增加了3.41万元·hm^(-2),经济效益平均增加了2.28万元·hm^(-2)。综上,调酸培肥技术能够降低红壤区蜜柚果园土壤酸度,提高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改善树体营养,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果园经济效益,是改善土壤质量、实现井冈蜜柚果园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调酸培肥 井冈蜜柚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影响土壤性状和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纪爱 束爱萍 +3 位作者 刘光荣 李祖章 刘增兵 高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28,共8页
主要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综述了施肥对土壤性状(物理性状、养分、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组的影响,总结了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和组成对施肥的响应规律,简单概述了现阶段施肥影响土壤微生物组研究的不足,并且展望... 主要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综述了施肥对土壤性状(物理性状、养分、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组的影响,总结了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和组成对施肥的响应规律,简单概述了现阶段施肥影响土壤微生物组研究的不足,并且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旨为农业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性质 土壤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上4种冬绿肥适宜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晓芬 张路平 +6 位作者 秦文婧 陈静蕊 徐样庚 刘明 李忠佩 徐昌旭 刘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7-146,共10页
以红壤旱地4种冬绿肥(鼠茅草、毛叶苕子、冬油菜和肥田萝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对供试绿肥品种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以期确定4种冬绿肥在红壤旱地的适宜播种量,为绿肥种植提高土壤肥力、保障红壤区... 以红壤旱地4种冬绿肥(鼠茅草、毛叶苕子、冬油菜和肥田萝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对供试绿肥品种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以期确定4种冬绿肥在红壤旱地的适宜播种量,为绿肥种植提高土壤肥力、保障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5个播种量处理,分别为15、30、45、60和75 kg·hm^(-2)。结果表明,随播种量增加,4种冬绿肥地上部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呈先上升后下降或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所有播种量处理中,鼠茅草在30 kg·hm^(-2)播种量下生物量最大,而其余3种绿肥生物量达最大时的播种量为60 kg·hm^(-2)。播种量显著影响绿肥植株体内碳、氮、磷、钾、钙和镁元素的含量,不同绿肥品种的同一养分元素含量对播种量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异。4种绿肥养分元素的积累量均随播种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绿肥的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通过回归方程拟合发现,本试验条件下鼠茅草、毛叶苕子、冬油菜和肥田萝卜在红壤旱地上的适宜播种量范围分别为30.7~32.7 kg·hm^(-2)、50.4~63.4 kg·hm^(-2)、53.5~61.4 kg·hm^(-2)和63.0~80.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绿肥 播种量 生物量 养分含量 养分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红壤旱地黑芝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瑞清 肖运萍 +3 位作者 魏林根 袁展汽 刘仁根 林洪鑫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7-29,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红壤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的黑芝麻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个黑芝麻新品种(系)的生长势、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S06和BS86的实际产量较高,比对照金黄麻增加46.6... 为了筛选出适宜红壤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的黑芝麻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个黑芝麻新品种(系)的生长势、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S06和BS86的实际产量较高,比对照金黄麻增加46.6%和37.6%,差异显著;单株蒴果数(最低78.3)和单株产量(超过8.0 g)与对照差异显著;GS06和BS86的品质指标表现较好,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之和达到了72.73%和72.07%;BS86和GS06对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的抗性较强,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2.0%和12.5%,茎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6%和16.5%。初步认为适合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黑芝麻新品系为GS06和BS86,其产量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黑芝麻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生态修复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瑞清 肖运萍 +1 位作者 魏林根 吕丰娟 《农学学报》 2015年第6期29-33,共5页
连作对油料作物中的花生、大豆、芝麻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瘦弱,衰老进程加速,干物质积累量变少,病虫害发生程度加重和产量急速下降。笔者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油料作物连作障碍的文献基础上,认为引起油料作物连... 连作对油料作物中的花生、大豆、芝麻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瘦弱,衰老进程加速,干物质积累量变少,病虫害发生程度加重和产量急速下降。笔者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油料作物连作障碍的文献基础上,认为引起油料作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和植株营养元素匮乏、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土壤某些酶活性降低、自毒物质积累增多等4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比较实用的4项连作障碍生态修复技术,分别为耐重茬优良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抗重茬专用肥的施用、耕作方式的改进、生物制剂与土壤消毒剂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消除油料作物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连作障碍 生态修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金平 管珊红 +2 位作者 袁福生 徐昌旭 刘光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9-24,共6页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kg/hm2、磷(P2O5)76.8~78.1kg/hm2.4r(K2O)119.4~163.1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kg/hm2、磷(P2O5)76.8~78.1kg/hm2.4r(K2O)119.4~163.1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kg/hm2、磷77.0~99.5kg/hm2.钾159.5~160.7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05):钾(K2O)=1:(0.48~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施用量 冷浸田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金平 袁福生 +2 位作者 徐昌旭 刘光荣 王晓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90-92,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7∶3∶0时,早稻的有效分蘖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最高,且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也均高于其它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冷浸田 施肥方式 早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金平 刘成鹏 +3 位作者 王晓明 曹卫东 刘光荣 徐昌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100-103,107,共5页
阐述了江西绿肥作物种质资源的起源、发展历程、生态适应性、产量表现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绿肥作物品种。
关键词 绿肥作物 种质资源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上部三叶形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洪鑫 袁展汽 肖运萍 《中国稻米》 2012年第2期8-12,共5页
上部三叶是水稻抽穗后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对稻谷最终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理想形态的塑造是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的追求目标。本文综述了水稻上部三叶的理想形态、遗传特性、栽培影响因子及与产量的关系,并就生产中栽培措施对上部三... 上部三叶是水稻抽穗后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对稻谷最终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理想形态的塑造是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的追求目标。本文综述了水稻上部三叶的理想形态、遗传特性、栽培影响因子及与产量的关系,并就生产中栽培措施对上部三叶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上部三叶 形态 产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