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谢杰
陈院华
徐昌旭
杨涛
李建国
董爱琴
-
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酸化土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6-1106,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166019)
江西省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项目(JXXTCXBSJJ2020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700203)。
-
文摘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昌县(NC)、丰城市(FC)3地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处理(F+M)和化肥处理(F)的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层次土壤中SOM、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Cd总量和形态、DOM三维荧光,以期探明紫云英长期还田模式下不同土层中DOM成分的差异及其对Cd含量和形态影响。结果显示,NC和FC试验点F+M处理耕作层土壤(0-20 cm)中SOM的含量显著高于F处理,分别提高16.8%和10.5%。同一土层中土壤Cd活性呈现F+M处理>F处理的趋势。紫云英DOM主要在耕作层和中层(20-40cm)土壤中迁移,YJ、NC、FC试验点中,F+M处理耕作层土壤中DOC含量比F处理分别提高17.0%、58.1%和33.7%,中层土壤中DOC含量分别提高43.0%、36.7%和11.2%。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降低了DOM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增加了类腐殖质组分的占比,耕作层、中层和深层土壤(40-60 cm)中,3个试验点F处理DOM中类蛋白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7.34%、16.7%、23.9%,占比分别是F+M处理的1.26、1.92和1.54倍。类蛋白质组分的深层迁移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组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生物活性的Cd形态占比与土壤SOM、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系数分别为-2.170、-0.760和0.239。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SOM总量以及DOM组分对土壤Cd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
关键词
紫云英
长期还田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CD形态
-
Keywords
Astragalus sinicus L.
long-term returning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Cd form
-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