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研究 ——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万鹏 熊涛 付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3期258-260,279,共4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出路是科技,关键在创新。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介绍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成效;分析了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出路是科技,关键在创新。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介绍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成效;分析了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作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 科技创新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根系性状的绿肥作物对红壤旱地土壤质量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李桂龙 秦文婧 +7 位作者 陈晓芬 万里 陈先茂 彭春瑞 徐昌旭 吴萌 刘明 刘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31,共13页
【目的】绿肥根系形态及性状类型影响着红壤旱地土壤细菌群落特性,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和生产力。解析土壤细菌群落对绿肥作物根系构型的响应特征,对于绿肥在南方红壤地区的科学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省进贤县旱... 【目的】绿肥根系形态及性状类型影响着红壤旱地土壤细菌群落特性,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和生产力。解析土壤细菌群落对绿肥作物根系构型的响应特征,对于绿肥在南方红壤地区的科学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省进贤县旱地红壤上进行。2022年秋季红薯收获后开展绿肥−红薯轮作试验,包括4个绿肥处理:毛叶苕子(HV)、黑麦草(RS)、肥田萝卜(RD)和油菜(RP),以及1个冬闲对照(CK)。于2023年绿肥盛花期,取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网络分析和FAPROTAX功能预测方法,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特性。同时提取绿肥根系样品,利用WINRHIZO软件分析根系构型相关性状指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根系碳、氮素含量。红薯收获后测产。【结果】根系较长、根氮含量较高的绿肥(毛叶苕子和黑麦草)被划分为资源获取型绿肥;而根径较粗、根C/N较高的绿肥(肥田萝卜和油菜)被划分为资源保守型绿肥。与CK相比,所有绿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SOC)、全磷(TP)含量以及土壤质量指数(SQI)和红薯产量,其中资源保守型绿肥的提升效果最好,SOC、TP含量及SQI和红薯产量分别提升了14.02%~19.13%、18.84%~20.29%、28.76%~30.06%和1.51%~14.26%。资源保守型绿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提高了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而资源获取型绿肥处理显著提高了隶属于GP4和GP6的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保守型绿肥显著提升了土壤细菌群落网络复杂性,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网络稳定性,而资源获取型绿肥提升了土壤细菌群落网络稳定性。基于FAPROTAX功能预测,资源保守型绿肥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对顽固性碳源的分解潜力;而资源获取型绿肥增强了土壤细菌群落对氮组分的转化潜力。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根长和根C/N是调控SOC和TP含量的直接因素,而SOC和TP直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论】资源保守型绿肥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网络复杂性,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对顽固性碳源的分解潜力。而资源获取型绿肥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网络稳定性,增强了土壤细菌群落对氮组分的转化潜力。综合互补性状的绿肥作物种植组合有望实现土壤细菌群落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作物 根系特征 资源获取型 资源保守型 物种丰富度 网络复杂性 网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涂香明 刘娅菲 +3 位作者 陈霞 叶德胜 方益萍 余进祥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介绍了江西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分布概况,论述了江西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江西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江西省 农业野生植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土壤环境质量与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林根 李建国 +3 位作者 刘光荣 苏全平 杨涛 范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江西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分布广,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为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基本保障。江西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要确保江西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江西土壤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关键词 土壤 环境质量 绿色食品 可持续发展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有机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增兵 罗奇祥 +2 位作者 李祖章 唐先干 刘光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111-115,118,共6页
通过调查湖口、南昌、上高、泰和、兴国、余江县有机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量化分析相应区域有机资源利用情况,以此为基础衡量江西省有机资源量及其利用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2007~2008年江西省年均作物秸秆产量1764.6万t... 通过调查湖口、南昌、上高、泰和、兴国、余江县有机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量化分析相应区域有机资源利用情况,以此为基础衡量江西省有机资源量及其利用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2007~2008年江西省年均作物秸秆产量1764.6万t,作物秸秆直接还田31.8%,间接还田12.0%,燃烧还田52.5%,其它用途3.8%;绿肥种植面积53.3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5.1%,年产鲜草1237.2万t,其中直接还田85.6%,间接还田14.4%;人畜禽有机肥料年产9074万t,还田利用比例64.7%,流失35.3%;江西省直接还田、间接还田、燃烧还田和其它利用四种秸秆利用方式,养分回收占施肥量的比例分别为9.9%、10.1%、22.9%和4.6%。深入研究高效秸秆还田技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开发新型有机肥综合利用模式,平衡利用有机肥资源,有效提升江西省整体农田质量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资源 绿肥 人畜禽有机肥 化肥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镉污染土壤中超积累油菜品种筛选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涛 吕贵芬 +4 位作者 陈院华 彭志平 谢杰 魏林根 李建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36-38,共3页
针对江西省镉污染农田,筛选了15个不同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考察各品种对镉(Cd)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Cd总吸附量较大且子粒部位Cd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是赣油杂6号,其次是华皖油4号、绵丰油18、赣油杂9号、丰油58等品种。
关键词 镉污染 油菜(Brassica NAPUS L.) 超积累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萍 李瑶 +2 位作者 夏文建 陈先茂 罗奇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自觉践行循环农业;2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各种类型专业合作社,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3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光、温、水、土资源,挖掘种植潜力,调整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4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5大力推进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沼气发酵、食用菌生产、加工有机肥再还田,实现农田有机质良性循环;6进一步完善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牧良性结合、种养殖业双赢;7大力扶持牧草种植,促进草食畜禽产业发展;8以循环理念带动生态旅游、庭院经济发展;9健全服务网络,加强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建议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星瑜 朱安繁 +6 位作者 姚锋先 陈金 张亚 夏文建 吕真真 张丽芳 汪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揭示化肥减量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为油菜生产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蓝型油菜“浙油938”和“赣油杂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优化施肥(T2)、有机肥替代15%化肥(T3)... 揭示化肥减量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为油菜生产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蓝型油菜“浙油938”和“赣油杂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优化施肥(T2)、有机肥替代15%化肥(T3)、有机肥替代30%化肥(T4)5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及品质、肥料农学利用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施用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率,当有机肥替代率达到30%时,油菜的增产率最高,为36.24%~46.36%;此时,油菜的品质较高,含油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8.6%和5.77%。此外,T4处理能够提升土壤质量,改良土壤结构,活化有效养分,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6.70%~34.27%、9.25%~17.00%和32.45%~83.78%;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2.73%~4.22%和12.65%~55.33%,土壤容重降低了5.79%~16.30%。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品质,且提升土壤养分含量。该试验条件下以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的效果最佳,能够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兼顾油菜优质丰产和土壤良好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品质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改良剂配施对酸性土壤养分、酶活性及辣椒养分吸收的影响
9
作者 赵瑶瑶 彭雄 +5 位作者 周金燕 陈琳娜 曹红亮 胡红青 夏文建 林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8,共11页
为探究哈茨木霉菌(H)与白云石(S)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哈茨木霉菌用量水平为0、3和6 g/盆,白云石用量水平为0、3和6 g/kg),共设置9组处理:H_(0)S_(0)、H_(3)S_(0)、H_(6)S_... 为探究哈茨木霉菌(H)与白云石(S)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哈茨木霉菌用量水平为0、3和6 g/盆,白云石用量水平为0、3和6 g/kg),共设置9组处理:H_(0)S_(0)、H_(3)S_(0)、H_(6)S_(0)、H_(0)S_(3)、H_(3)S_(3)、H_(6)S_(3)、H_(0)S_(6)、H_(3)S_(6)、H_(6)S_(6),研究了2种改良剂配施对酸性土壤养分、酶活性及辣椒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哈茨木霉菌与白云石配施显著提高土壤pH,高量配施处理(H_(6)S_(6))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配施处理提高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高量菌剂与白云石配施(H_(6)S_(3)、H_(6)S_(6))显著提高有效磷的含量;高量白云石与高量菌剂配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H_(6)S_(6)处理较对照处理(H_(0)S_(0))全氮含量增加213.50%、脲酶活性提高61.97%;辣椒养分吸收方面,H_(3)S_(3)处理的辣椒果实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32.32%和292.37%。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与白云石配施可有效改善酸性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辣椒对养分的吸收,其中H_(6)S_(6)处理在综合效益上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哈茨木霉菌 白云石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稻田土壤甲烷减排材料筛选及减排机制研究
10
作者 孙晋鑫 周国朋 +5 位作者 马正波 梁婷 常单娜 刘佳 刘晗 曹卫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绿肥在培育健康土壤和保障水稻高产优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高量有机物还田可能引发稻田土壤的甲烷(CH_(4))增排,须研发相应的管控路径。本研究通过在添加绿肥后的稻田土壤中施用田菁炭、过氧化钙、硫磺、2-氯乙烷磺酸钠和针铁矿5种CH... 绿肥在培育健康土壤和保障水稻高产优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高量有机物还田可能引发稻田土壤的甲烷(CH_(4))增排,须研发相应的管控路径。本研究通过在添加绿肥后的稻田土壤中施用田菁炭、过氧化钙、硫磺、2-氯乙烷磺酸钠和针铁矿5种CH_(4)减排材料,研究其CH_(4)减排效果,并针对减排效果较好的材料开展了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无绿肥(CK)相比,绿肥还田增加了稻田土壤CH_(4)排放,添加减排材料后CH_(4)排放降低。其中,与单独绿肥(GM)相比,添加田菁炭(GM+C)和硫磺(GM+S)CH_(4)累积排放量降幅较小,分别为19.5%和23.8%;2-氯乙烷磺酸钠(GM+CES)相较于GM的CH_(4)减排效果最佳,CH_(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66.7%,全球增温潜势(GWP)降低了52.5%。培养结束时(90 d),与GM相比,添加2-氯乙烷磺酸钠的土壤pH降低了0.4个单位,产甲烷古菌mcrA丰度降低了29.9%。随机森林模型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产甲烷古菌mcrA基因丰度与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产甲烷古菌是驱动绿肥稻田CH_(4)排放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绿肥稻田土壤可通过添加减排材料实现CH_(4)减排,本研究中以2-氯乙烷磺酸钠的效果最优,其专一、高效抑制产甲烷古菌群落,是未来值得探索的绿肥稻田土壤CH_(4)减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CH_(4) 减排材料 产甲烷古菌 2-氯乙烷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间作不同绿肥对桑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礼献 张贱根 +7 位作者 江新凤 李琛 曹挥华 双巧云 张春云 乐俊 万雅静 刘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32-38,共7页
【目的】探明桑树间作不同绿肥对桑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为优化桑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桑园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以桑树单作为对照(CK),设置6种不同绿肥作物间作模式(T_(1),桑树‖中油116;T_(2),桑树‖中油杂39;T... 【目的】探明桑树间作不同绿肥对桑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为优化桑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桑园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以桑树单作为对照(CK),设置6种不同绿肥作物间作模式(T_(1),桑树‖中油116;T_(2),桑树‖中油杂39;T_(3),桑树‖矮早萝1号;T_(4),桑树‖肥田萝卜;T_(5),桑树‖紫芥1号;T_(6),桑树‖中油36),分析间作不同绿肥桑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不同间作模式绿肥的植株生物量、养分含量差异明显,T_(4)绿肥植株的生物量达9.95kg/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绿肥植株的全碳含量为T_(1)>T_(2)>T_(6)>T_(4)>T_(5)>T_(3),T_(3)全磷含量为5.68g/kg,显著高于T_(1)、T_(2)、T_(6);全钾含量为T_(3)>T_(4)>T_(5)>T_(1)>T_(2)>T_(6);钙含量以T_(3)、T_(5)相对较高,分别为2.85g/kg、2.92g/kg;镁含量以T_(5)最高,为4.08g/kg。桑树间作不同绿肥可提升桑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T_(1)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较CK提高33.22%、36.14%、39.90%、52.98%;间作土壤全钾含量均高于CK;全磷含量为T_(1)>T_(2)>T_(3)>T_(5)>CK>T_(6)>T_(4);T_(6)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达267.01mg/kg。各处理桑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T_(5)土壤淀粉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最强,与CK差异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为T_(6)>T_(1)>T_(5)>T_(2)>T_(4)>T_(3)>CK,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以T_(4)最高,分别较CK高33.33%、13.76%。【结论】桑园间作绿肥可提升土壤肥力,综合考量绿肥生物量、植株养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等因素,桑树分别间作中油116和矮早萝1号模式表现较佳,宜在桑园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桂桑优12号 中油116 矮早萝1号 绿肥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夏文建 徐昌旭 +6 位作者 刘增兵 王萍 刘佳 王少先 曾晓安 张全市 刘光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6-89,96,共5页
近年来,江西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采矿、畜禽粪便、污水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笔者分析总结了江西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区域特征及其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江西省 农田 重金属 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稻田土壤微生态环境及紫云英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志坚 张嶔 +1 位作者 徐昌旭 刘光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稻田土壤施用不同类型除草剂后对紫云英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种群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除草剂(CK)相比,施用乙草胺和吡嘧磺隆后均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紫云英植株中含磷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稻田土壤施用不同类型除草剂后对紫云英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种群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除草剂(CK)相比,施用乙草胺和吡嘧磺隆后均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紫云英植株中含磷量;施用吡嘧磺隆后显著降低紫云英植株中氮、钾含量和土壤中真菌数量以及紫云英干物质累积量;施用乙草胺后主要影响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施用吡嘧磺隆后则主要影响土壤中脲酶活性。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与施用除草剂吡嘧磺隆相比,施用乙草胺能为紫云英作物提供更适宜的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其吸收利用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紫云英 养分吸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钱银飞 邱才飞 +6 位作者 邵彩虹 陈先茂 谢江 邓国强 李思亮 左卫东 彭春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5-127,139,共4页
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双季稻区晚稻丰源优299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到不同肥料品种后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1.9%~3.5%之间;同时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处理能减缓土壤中碱解氮、速... 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双季稻区晚稻丰源优299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到不同肥料品种后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1.9%~3.5%之间;同时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处理能减缓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有效养分的下降,成熟期比未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处理的土壤肥力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纳米碳 水稻 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早稻主栽品种苗期耐冷性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宇龙 钟家有 +5 位作者 胡启锋 林洪鑫 王晓玲 雷建国 王智权 余传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对江西省23个早稻主栽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显示:金优L2、潭两优83、T优898、五丰优623、I优899、五优157、荣优1506、淦鑫206具有较强的苗期耐冷性;株两优505、中嘉早17、嘉育948、优I402则表现出极弱的苗期耐冷性;杂... 对江西省23个早稻主栽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显示:金优L2、潭两优83、T优898、五丰优623、I优899、五优157、荣优1506、淦鑫206具有较强的苗期耐冷性;株两优505、中嘉早17、嘉育948、优I402则表现出极弱的苗期耐冷性;杂交稻组合通常具有比常规稻品种更强的苗期耐冷性;耐冷性基因具有加性及不完全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品种 耐寒性 苗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金平 刘成鹏 +3 位作者 王晓明 曹卫东 刘光荣 徐昌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100-103,107,共5页
阐述了江西绿肥作物种质资源的起源、发展历程、生态适应性、产量表现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绿肥作物品种。
关键词 绿肥作物 种质资源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增兵 束爱萍 +3 位作者 刘光荣 李祖章 袁福生 胡启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2011-2012年在江西11个县的双季稻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素的水稻增产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条件下的施氮量... 2011-2012年在江西11个县的双季稻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素的水稻增产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条件下的施氮量,结合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确定江西早稻、晚稻的平均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6、15.0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双季稻 产量 氮肥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品牌强农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瑛 彭柳林 +1 位作者 卢慧 吴昌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69-172,共4页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对江西省农业品牌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判显示,江西省农业品牌呈现建设文件和举措多、认证数量多、溢价能力低、市场占有率低的现状;农业品牌重视不够,品牌重注册、轻经营现象严重,品牌策划重...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对江西省农业品牌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判显示,江西省农业品牌呈现建设文件和举措多、认证数量多、溢价能力低、市场占有率低的现状;农业品牌重视不够,品牌重注册、轻经营现象严重,品牌策划重粗放推广、轻精细耕耘问题突出,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是当前品牌强农进程中的主要困境。提出创新品牌农业发展理念,落实品牌强农战略;壮大当地经营主体,打造绿色赣字品牌;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做到标准规范生产;精准策划传播,彰显品牌多维价值的对策建议,以指导江西品牌强农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品牌 困境 对策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水稻品种育种和产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束爱萍 温闵赟 +3 位作者 余丽琴 黎毛毛 刘增兵 陈大洲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8期77-78,共2页
分析并评价2005—2009年江西省水稻审定品种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和大中院校构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品种年度间的产量波动不大,产量水平较平稳;江西地区水稻增产潜力大,但当地的... 分析并评价2005—2009年江西省水稻审定品种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和大中院校构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品种年度间的产量波动不大,产量水平较平稳;江西地区水稻增产潜力大,但当地的两系杂交稻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审定 产量 江西省 2005—20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杰 陈院华 +3 位作者 徐昌旭 杨涛 李建国 董爱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6-1106,共11页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昌县(NC)、丰城市(FC)3地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处理(F+M)和化肥处理(F)的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层次土壤中SOM、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Cd总量和形态、DOM三维荧光,以期探明紫云英长期还田模式下不同土层中DOM成分的差异及其对Cd含量和形态影响。结果显示,NC和FC试验点F+M处理耕作层土壤(0-20 cm)中SOM的含量显著高于F处理,分别提高16.8%和10.5%。同一土层中土壤Cd活性呈现F+M处理>F处理的趋势。紫云英DOM主要在耕作层和中层(20-40cm)土壤中迁移,YJ、NC、FC试验点中,F+M处理耕作层土壤中DOC含量比F处理分别提高17.0%、58.1%和33.7%,中层土壤中DOC含量分别提高43.0%、36.7%和11.2%。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降低了DOM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增加了类腐殖质组分的占比,耕作层、中层和深层土壤(40-60 cm)中,3个试验点F处理DOM中类蛋白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7.34%、16.7%、23.9%,占比分别是F+M处理的1.26、1.92和1.54倍。类蛋白质组分的深层迁移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组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生物活性的Cd形态占比与土壤SOM、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系数分别为-2.170、-0.760和0.239。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SOM总量以及DOM组分对土壤Cd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长期还田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