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肉引发厨房沙门氏菌交叉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莉 尹德凤 +1 位作者 张大文 罗林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184,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猪肉为厨房沙门氏菌污染来源,计算其交叉污染即食食物导致沙门氏菌中毒的风险,探明厨房内引发交叉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采用文献数据分析我国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概率和水平,结合居民消... 目的:本研究以猪肉为厨房沙门氏菌污染来源,计算其交叉污染即食食物导致沙门氏菌中毒的风险,探明厨房内引发交叉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采用文献数据分析我国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概率和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数据,建立沙门氏菌的生长模型,采用@Risk软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定量评估我国消费者因猪肉导致厨房即食食物交叉污染引发的沙门氏菌中毒风险。评估从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特征描述和风险分析4个部分进行。结果:已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显示,市场上生鲜猪肉沙门氏菌初始污染率为15.5%,从市场进入厨房再到冰箱冷藏放置,最后到接触砧板进行制作切割时,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平均值为-1.95(lg(CFU/g)),90%置信区间为-5.32~0.67(lg(CFU/g))。生鲜猪肉通过接触砧板、手和刀具等对即食食品发生交叉污染。通过生长模型、交叉污染模型等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消费者每人每天因食用即食食物摄入的沙门氏菌总量为-4.77(lg(CFU/g)),90%置信区间为-8.73^-1.24(lg(CFU/g))。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因生鲜猪肉导致沙门氏菌污染即食食物而引发的厨房沙门氏菌中毒概率为4.15×10-6,每年因此而引发的沙门氏菌病例数约为95 299例。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厨房的生鲜猪肉沙门氏菌初始污染水平对厨房中的交叉污染影响最大,而厨房中生熟混用也是导致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控制食物存放冰箱的温度和时间可以降低交叉污染风险。结论:我国厨房因猪肉交叉污染导致的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发生概率,最终取决于猪肉在进入厨房时的整体污染水平、消费者厨房生熟分隔的习惯以及冰箱使用习惯等,而这些又与季节和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生鲜猪肉 即食食物 交叉污染 定量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克伦特罗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金艳 熊艳 +4 位作者 廖且根 李伟红 王冬根 张莉 罗林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61-164,共4页
以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水溶性的高荧光Cd Te量子点,量子产率为54.961%。研究了该量子点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作用下与抗克伦特罗抗体的共价连接。结果表明:该量子点与克伦... 以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水溶性的高荧光Cd Te量子点,量子产率为54.961%。研究了该量子点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作用下与抗克伦特罗抗体的共价连接。结果表明:该量子点与克伦特罗抗体连接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和吸光度均增强,且峰位均未发生明显移动,F/P值为4.20。将该偶联反应物Cd Te-Anti CLE p Ab作为荧光标记物,组装出一种用于检测克伦特罗的荧光免疫试纸条,最低检测限达0.5μg/L,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对比,该试纸条能够实现对克伦特罗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CDTE量子点 克伦特罗 免疫层析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猪尿中金刚烷胺与金刚乙胺的残留量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丽芳 张金艳 罗林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8-682,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猪尿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尿样经乙腈超声提取,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使用Eclipse Plus C18柱(RRHD 1.8μm,2.1 mm×...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猪尿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尿样经乙腈超声提取,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使用Eclipse Plus C18柱(RRHD 1.8μm,2.1 mm×100 mm)进行分离,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测定。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碎片的离子丰度比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种待测物在0.2~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该方法测得在猪尿样液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检出限(LOD)均为0.05μg/L,定量下限(LOQ)均为0.2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7%~102.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 金刚烷胺 金刚乙胺 猪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金艳 邱素艳 +2 位作者 魏益华 袁丽娟 罗林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1-557,共7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140℃下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前驱体pH值、前驱体的配比、前驱体的浓度对CdTe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采用TEM、XRD、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140℃下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前驱体pH值、前驱体的配比、前驱体的浓度对CdTe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采用TEM、XRD、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所制得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前驱体n(Cd^2+:TGA:HTe^+)=1.0:2.0:0.1,C(Cd^2+)=2.63×10^-3mol/L,反应温度为140℃,pH值为12.0条件下,所制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漆发射波长在512~559nm范围内连续可调,量子产率较高(44.9%),半峰宽较窄达(FWHM=50nm、EM=547.0nm)。与回流方法制备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相比,利用水热反应釜的合成方法简单,CdTe量子点生长速度快,70min就可生长到2.5nm,粒径较均匀,荧光强度强,能够为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组装提供性能较好的荧光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巯基乙酸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